回覆列表
  • 1 # 閆殊君

    關於人老了要送養老院的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待,送養老院並不是說兒女不孝順,我的大哥大嫂己經在養老院八年啦,一個90歲,一個88歲,身體還可以,能夠自理,在當地也是最好的養老院,老兩口一間房,衛生間空調暖氣電視機什麼都有,條件還不錯,我也經常去看望,我也說,等老了也去養老院,省的給小孩找馬煩,在養老院一日三頓有人招顧,廷不錯的,反正有退修工資,夠花的,去養老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2 # 中文一

    孝與不孝,與在家裡養老和在養老院養老沒有關係,孝順在心,不在形式,有孝心在那裡養老都一樣,沒孝心在那裡也養不好。

    住家養老雖然是傳統養法,可兒女不孝,老人一樣不開心,沒孝心的兒女,有多種理由讓你受罪,他說沒時間,可讓你早上飯中午吃,中午飯晚上吃,用白眼看你,獅聲吼你,洗衣服沒時間,你得髒著穿,門一關出不去,你得悶在家裡,這也是在家養老,誰能說這叫孝順呢。

    送養老院養老,這是新養法,孩子們千挑萬選,為你選一箇中意的養老院,星期天帶上孫子去看你,早晨晚上有空給你打電話,視個頻聊個天問個冷熱,節假日接回家團聚,做你愛吃的,說你愛聽的,輕聲細語,笑臉相迎,關懷備至,誰能說這不叫孝順呢。

    我個人而言,願意去養老院養老,那裡老夥計們多,說話的人多,一塊學習一塊運動,一起玩樂,有人為我們安排打理日常生活,不用操心,何樂不為呢。

    我是獨生子女父母,兒子結婚不在身邊,兒媳婦也是獨生女,四個老人他們跟本照顧不過來,他們還有自己的事業要打拼,自己的家要打理,孩子上學要接送,真的很累,我們老了幫不上忙也別添亂,當我們生病時能送到醫院拿個藥什麼的就行了。

    人老了別要求太多,別總想說了算,兒女讓你享福才有福,讓你受罪也得受著,享福受罪也不可全怪兒女,咱也有推不掉的責任,教育不到位,榜樣沒做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能原誰呢。

    最後說個願望,盼國家把養老院辦好,讓每一個老人住的起,住的上,住的開心。

  • 3 # 認真的qcs

    我來聊一下這個問題。題問者說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到底孝不孝?我的回答是,不孝!

    談談我的看法。一是經濟實力能允許嗎?養老院是有償服務的經濟實體單位,是需要盈利的機構。一個農村老人,在生活能夠自理的情況下,養老院收費每月收費.二千六佰元(不同地域,有的還更高),吃的,喝的都是最基本的普通生活,老人享受不到很好的優待,做兒女的心裡過得去嗎?這叫錢花了不值得。

    二是養老院的收費是浮動性質的,是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而定。如果老人年齡偏大,或者是曾經得過某種疾病,留下後遺症的,需要有專門護理來照顧老人的吃,喝,拉,洗

    ,這樣的收費更高,每月達到四千多元。沒有親人的陪護,老人心裡有一種失落感。

    三是在農村,住房都比較寬敞,基本不可能租房。子女忙於工作可以理解,對照顧父母可以請一個四,五十.歲身體很好的保姆,也不會比養老院的費用高。我們灣子有一位爹爹,八十三歲了,兒子在北京工作和生活,接爹爹去北京住不願意去,沒有辦法,兒子為讓老人晚年更好地生話,就請了本灣的一個鄉友做保姆,照顧老人的起居。開始第一個月,老人怕添了兒子的負擔,不同意請人照顧。兒子說這樣做比進養老院的費用還低些,最終老人同意了。第一個月下來,鄉友貼心貼意的照顧,生活上也料理得很周到,老人很滿足。空時陪老人談天說地,看看電視節目,鄉里鄉親也很親切。費用四千元左右就能保住,兒子能接受也沒有壓力,並且兩個月回家一次,住上一天,談笑風生讓老人晚年充滿快樂!我想這樣就是對老人最好的報答和敬孝!大家說說呢?

  • 4 # 那些歲月82

    這個問題要看做兒女的是什麼動機,如果把父母當成累贅,為了推卸責任而將父母扔給養老院,這種動機不純,實屬不孝,因為老年人都害怕孤單,難以接受新的陌生環境,都願意和兒孫生活在一起,對子女有依賴性,這就是人常說的“天倫之樂”。

    如果子女為了各自生計,四處奔波,缺少時間照顧老人,出門在外又放心不下,怕老人操持不了日常生活,有個頭疼腦熱的無人侍候,送養老院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但要跟父母溝通協商,尊重老人的意見和認同,並抽出時間到養老院看望他們,逢年過節,把他們接回家中住,盡到做子女的責任和孝道。

  • 5 # 誠心走天下2

    非常贊同這句話。

    養老院是國家為了讓沒子女的老人養老之地,也就是使那些老人失去了勞動能力而無人護養,不會餓死,凍死的場所,進了養老院有人護理,讓老人得到幸福安度晚年。

    現在只要交錢給養老院就什麼人都可進養老院,所以才出現有的人為了不照顧父母,不管父母願不願意,化幾錢把父母強勢送進養老院,這樣做太不孝道了。

    有子女的老人都不願意進養老院,因為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不習慣。兒女們不在身邊會產生狐獨感,好像失去了溫暖,成了無依無靠的人,對心理很大的打擊而成心病。

    父母的一生為孩子要受多少苦和累,從小一把屎一把水把兒女們養大。送學校讀書,娶媳婦等等。每天為了兒女操勞化去了多少心血。然而有的人嫌父母老了成為累贅,為了推卸負任把父母送進養老院不管。這種行為不僅失去民族的良好傳統,對老人太狠心,而且本身就是不尊敬老人不孝順的行為。

    當然在家庭有特許情況,在無耐的情況下,經過老人願意,那就另當別論。

  • 6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有些農村朋友說"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大家贊同嗎?為什麼?

    現在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了,有的人舉家老小離開家鄉到城市買房或租房居住,叫他們到城市去,住在自己的身邊,他們又不願拖累兒女,這些年老的人要求留守在家,照看宅門,父母雙全,雙方還有個照顧,如果單身父母,在家孤單生活,無人照顧兒女就不放心了。

    現在敬老院條件優越,一人一個房間,夏天有電風扇空調,冷天有術炭電火櫃取暖,吃喝生活有人照顧,這裡住著許多同齡人,可以看電視打撲娛樂,住在這裡不孤單,早晚有專人管理,安全舒適,勝過單身住在家裡,自己外出打工,不能照顧父母,每月交上1000元,讓父母入駐敬老院生活是明智的選擇。

    2016年3月中旬,我地農民陳少亮帶著妻子兒女在江蘇打工去了,他母親去世有10年時間了,70歲的父親留守家門一人生活,生活無人照顧,他住在山邊的老房子裡,在家種點莊稼生活。2017年5月中旬的一天,老父親收割油菜,晚上吃飯後高血壓復發死亡,鄰居近兩天沒有發現老人,就給住在外村的女兒打電話,詢問老人是否去了他家,女人說父親沒有去他家,鄰居開啟老人的居住房間的窗子,一股難聞的腐屍味道,開啟門老人死在床上,爬滿蛆蟲,如果花錢將老人送到敬老院生活,老人發病有人發現及時救治,就能挽救生命,不會慘死在家中。

  • 7 # 菜刀砍螞蟻

    在農村,把父母送進養老院的人不多。雖然說,現在養老院無論從環境還是服務都得到了改善,但是,要是子女把父母送進養老院,還是會引起非議的。

    首先,農村和城裡不同,農村的家族觀念,包括重男輕女觀念還是比較重的,養兒防老觀念仍然很強。所以,如果哪個子女真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會首先會招致親屬的反對,比如父母的兄弟姐妹等等,會找當事人的子女談一談,阻止或幫忙想辦法。作為被送養老院的父母來說,即使嘴上說願意,內心仍然會覺得不快,畢竟農村養老院孤寡老人比較多,有子女的極少。而對於村民來說,他們不願意聽說或看到誰被子女送進了養老院,會對子女指指點點,所以,子女會承受一定壓力的。

    二是現在的農村養老院,雖然收費不高,但是對於廣大農民來說還是不少。因為普通農民掙錢少,一年到頭恐怕只有到秋天有收成,遠不如在家裡節省。所以,把父母送進養老院的多是外出打工,沒時間照顧老人的年輕人,實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把父母送進養老院,讓他們安度餘生。這種不得已,對於子女來說不止是頂著村民的非議,還要承受內心的愧疚、痛苦和無奈。

    第三,最近幾年,不管城市和農村都相繼出現了抱團式養老的現象。一些城裡人,或農村子女在外打工的,他們結伴、聯合,把各自的父母送到一起,租房或合資建房,各父母之間互相照應,共度老年時光。可以說,這是一種比較創新的嘗試,對於子女來說,這是一種比較安心的做法,畢竟子女間關係很好,長輩間自然親近,彼此照嫌隙會少一些,只要不是個性太強,或者對利益、個人習慣等太過計較,子女有能力支付相關費用,這種自發的組合式養老未嘗不是好事。

  • 8 # 司馬錶農村

    有些農村朋友說“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這話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子女的多少和子女的工作情況來論。

    先來看一個漢字:“”字,是一個字加一個字。

    父母對子女是教,教的內容就是要使孩子有孝心,有文化。應該說現在的父母都盡到了這個責任:孩子從嗷嗷待哺、到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直至大學,父母們都是爭取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受最好的教育,讓孩子有最好的出息。

    子女對父母只有一半的責任了,不是教父母,是孝父母了。子女們做到了嗎?現今的有些人不敢恭維。

    我這裡有一位老人,92歲了,有5子3女,大的兒子也己年過6旬,兒孫繞膝了。最小的女也已是祖母之人了。

    這位壽星的老伴先他而去10多年了,現在生活基本還能自理,就是晚上有點失禁,時常溼衣失床。

    下面的兒女一大桌,孫曾一大群,可誰也不願上前服待,嘴中都說沒有時間,但怕贓、扯平卻是真的。

    好在子女多,最後子女共同出資,把老人送進了一傢俬人養老院。有的子女一年都不去看望一下老人。

    象這樣的情況怎麼能算孝順呢?

    當然有些老人子女少,子女又在遙遠的外地工作,無法把老人帶在身邊。俗話話,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這種情況,也不能指責子女不孝了。

    人人都要老的,轉眼我們自己就會成為真正的老人。如果叫我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自由自在的家,到那養老院去過那受人管理和指揮的生活,那我真的一百個不情願,一萬個不情願了。

    讓老人有一個遮風擋雨的住處、一日能有三餐、過的自由自在,這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 9 # 知微隨筆

    到養老院養老是眾多養老模式中的一種,有的人可能會接受,有的人就不一定能接受。有些農村朋友說“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對於這樣的觀點,知微並不贊同。恰恰相反,我認為這是子女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我是一個獨生子女的家長,如果到我老了,沒有生活能力了,孩子將我送到養老院養老,到時只要意識還清醒,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接受。這至少可以表明孩子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義務,是一個有擔當的人,那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平平安安的,在哪裡養老都一樣。難道非要呆在家裡把子女拖垮累垮才算孝順?那樣我做不忍心也做不到。

    獨生子女在他們童年的時候就缺少玩伴,又被家庭重點的保護起來,已經失去了快樂的童年。而且由於他們這一代人從小沒受過多少苦,到了長大成年了,突然間要他們擔負起家庭的責任來,那進入角色的速度肯定要比他們的父輩慢。既然從小把他們慣著,這會兒期望值就不要太高,更何況他們現在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很大。

    現在已經慢慢變老的五零後六零後們,他們大多數也都只生養一個孩子。假如孩子的結婚物件也是獨生子女,那麼小夫妻兩人就有四個老人要贍養。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健在,那他們肩上的擔子就會更重。尤其在農村,老人不像城裡人一樣有退休金,他們幹到不能動的那一天便由子女來養老。而農村子女又多數選擇外出務工,且不能將父母接到身邊一起生活。

    由於子女長年在外,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回家那麼一兩次。老人便只能獨自留守在家,身邊也沒有人照顧。有個頭痛腦熱的也沒有人幫忙買一點藥,只能強忍著。即使子女打電話回來問候,為了不讓他們擔心,也只是報喜不報憂。有的七八十歲了還要下地幹活,出了意外也沒有人知道,等到被發現時已經沒有辦法挽救,而這一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而有的子女雖然在父母身邊,如果對老人不好,那又有什麼用呢?央視《今日說法》就曾經播出過這樣一期節目:有一老太太生有三個兒子,但在贍養老母親的問題上卻是互相推諉,老太太只能在三個兒子家輪流居住。在一次在交接的時候出了一點差錯,老太太便無家可歸。寒冬之夜不停的在三個兒子的家門前呼喊,兒子們都裝著沒聽見,最後老人因為摔傷又受凍,死在了其中一個兒子的家門外。這樣的行為我認為才是真正的不孝。

    要是子女精力有限,沒有辦法照顧到老人,但他(她)願意花錢把父母送進養老院,這無疑是個好辦法,至少比被遺棄的強。老人在養老院日常生活有人照料,還可以與同齡的夥伴們一起交流,一起活動,沒有獨自在家時的那種寂寞。生病或是出了什麼狀況也有人及時發現,及時得到救治,同時又解決了子女的後顧之憂,為什麼還說這是不孝呢?

  • 10 # 分享農業知識

    答,有些農村人說,在父母最後的歲月中,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暫且不說,是否能承擔起養老院的費用,也不說孝順與還是不孝順。

    但是,我只想說,人一生中,在最初與最後的歲月中,對於親情的需求量最大,親情也顯得最為重要。

    想一想,十月懷胎娘辛苦,母子牽掛心蓮心。親情伴你一生,無能何時,無論何地,親情都在背後給你永遠的支援。父母一生的財產,在生之時便都盡兒女所用,而在一生用過之後還不都留給了自己的子女。

    僅於個人觀點,其他不說,從親情角度來說,在父母最後歲月中,最最需要的是親情關照的時候,此時,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實屬是一種欠妥的做法。

    想一想,父母最後的歲月,你還有多少時間來陪伴,悔之前,莫悔之後。

    堅信,若是懂得親情關照的人,肯定不會踏出這一步。

    切記,切記,父母在最後的歲月中,需要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親情的陪伴,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 11 # 家在南鄉

    提起“把父母送進養老院”的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打工時的老上司,人家處理這類問題,就是十分漂亮,毫不拖泥帶水,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老上司家裡的老母親去世,只剩下老父親,特意徵求父親的意見:母親去世,咱這日子還得過。如果想重新找個老伴,兒女也全力支援。如果不想找的話,就跟我們一起住。如果不喜歡,也可以選擇去養老院,總之一切聽從老人的意見。

    老人家先是去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又回來在兒子家裡住了一段時間,因為兒女都正值壯年,還沒到退休的年紀,手頭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誰也不能在家裡陪著老人嘮嗑,樓上樓下的鄰居又確實陌生,實在沒有共同話題,老人也總是不合群,自己不開心顯得孤孤單單。

    後來,老人提出來想去養老院住段時間。兒女自然不放心,擔心老人家適應不了新環境,特意和院長約定先住半個月試試,如果老人感覺還行,就住滿一個月。這時村裡有人風言風語,說兒女家裡日子這麼紅火,根本不差錢的主兒,還把老人送去敬老院,實在是不孝順。

    仔細徵求老人的意見,確實是想去試住。所以根本沒在乎村裡人的說法,畢竟只要老人幸福快樂是最主要的。老人住下後每天和其他老人聊天,由於是相近的年齡段,也有共同的話題,很快融入集體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家裡人也放了心,就這樣在養老院長期住了下來。

    每當老人的生日,或者逢年過節都把老人接回來團聚,這日子一天天過得也是有滋有味。後來老人年紀更大了,有些糊塗健忘不記事,便把老人接了回來,一直到百年歸西,在兒子家居住,這時候兒子和媳婦也都退休了,有充沛的時間來陪伴伺候老人,自然是以老人為中心,諸般妥貼,細心照顧。

    總之,有些農村朋友說“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我是不贊同的。只要老人開心快樂,不管是在哪裡住,都是沒有差別的。作為子女充分照顧到老人的感受,並且尊重老人的選擇,盡到了自己的孝心,也是為人子女應該做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戲曲文化中最著名的劇種是哪個?豫劇處於什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