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嶺南煙雨
-
2 # 鄉村黑嫂
黑嫂總結了兩個原因供大家參考。
一、感情現代人提起來感情彷彿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動不動就嘲笑。但一個人,怎麼會沒有感情呢?我們養條狗,喂只兔子,時間久了還會有感情呢,何況是一個生活在一起的人?
感情這個東西確切來說,時間久了會變成親情,會變成依賴,會變成習慣。比如兩人都知道對方的習慣,也知道對方的脾氣。一個突然去世了,另一個就會久久的走不出來。
為什麼走不出來?她無法接受再去和一個另外的人生活,她沒有勇氣再去了解另外一個人,她無法忍受自己身邊的男人換了人。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這個家的感情,生活在一起的兩個人,共同創造了一個家,男人去世,女人再嫁,那這個家就沒有了,就消失了。對於一些懷舊和長情的人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她們不能也不想放棄這個家。
所以,有一些女人就一年年的耽擱了下去,最後一個人生活習慣後,索性就不再改嫁了。
二、條件不允許什麼叫條件不允許呢?其實,在一個男人去世後,他老婆是完全可以再嫁的,沒規定要必須守寡,那怎麼還會說條件不允許呢?這並不是從法律層面上說的,而是從道德和親情層面說的。
一些人的孩子已經大了,她們一旦再婚,孩子不但沒有了父親,還會沒有母親,雖然再嫁後也可以照顧孩子,但畢竟是不會再守在身邊了,一些女人就會捨不得。
再有的就是孩子甚至已經到了該考高中,該娶媳婦的女人,她們再嫁就會考慮更多,比如會不會因此耽誤孩子的學習?再嫁會不會影響自己孩子娶媳婦?
這些問題都壓在她們身上,使她們想再嫁也需要通盤的去考慮。而考慮來考慮去,她們通常會犧牲自己的再嫁,來換取孩子更安心的生活。
總結:其實,現在跟以前已經不同的。以前女人再嫁總會被說很多閒話,現在已經沒有人說了,一個女人,男人如果不在了,其生活中的困難根本無法想象,特別是農村的女人,不但從生理上,還有從心理上,都是種折磨。
農忙時,有些活是一個女人幹不了的,幹不了就要找人,找人還怕說閒話,就因為自己是個寡婦。所以,守寡女人的生活是很艱難的,我們應該理解,並且支援她們再嫁,一個男人,沒有個女人是不完整的,而一個女人,沒有個男人也同樣。
-
3 # 懶懶推文
像農村改嫁的很多,不改嫁的也不少。
我小姨就沒有改嫁,我姨夫因病去世十幾年了,我小姨當時才30 多歲,有一個女兒。當時孩子才剛上小學。她周圍鄰居都說她守不住。結果,她還就堅持了。
她的想法很簡單主要是因為孩子,她怕孩子委屈,也是思想上還有些封建。覺得,以後再說吧。後來她就一直在食品城卸貨(水果)工資不算低,但是很累。後來村裡動遷,分了2套房子,日子過的也挺好。後來也有人給她說過媒,我姨還沒說啥但我姨妹不同意....這孩子一點事不懂,說我姨找物件就走的遠遠的,不要回來,家裡的東西也一樣不能拿......我當時聽說了都想一巴掌呼死她!她也不想想我姨把她養大容易嗎,她以後結婚了,我姨一個人怎麼辦?哪怕她後來結婚了,也是啥道理不懂,跟婆婆處得也不好。真不知道這自私自利的性格是怎麼來的。所以我姨也不能享她點福,還得跟著操心,貼補她。
所以不改嫁的原因,有的是為了孩子,有的是因為習慣了生活,有的人怕回孃家再受人指指點點。農村人,其實整天就這些閒事....我是覺得,能再遇到適合的人,改嫁也沒啥不行的。
-
4 # 春日之虎
有些農村婦女,丈夫死後不願改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
舊時的農村婦女一是離婚的少,二是丈夫死後改嫁的比率也很低。過去的農村深受一女不嫁二夫觀念的影響,如果丈夫死後改嫁,會被村子裡的人甚至包括本人自己認為是件不光彩的事,會被認為很低賤。因而丈夫死後,寧願受寡,辛苦拉扯孩子長大,也不會再嫁。
深層次來說,過去農村社會婦女地位地,如果丈夫死後再嫁,其田產和房物是不容許被帶走的,甚至自己的兒子也得留下。留下的兒子長大後,是不會再贍養老去的母親的,還有甚者,連看都不會去看。而再嫁別戶,如果能生個兒子還好些,如果不能再生育兒子,後夫的原有兒子也是不會好好贍養後母的。
儘管過去有其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丈夫死後常常面臨被別人和家族人的欺服,只要自己有兒子,在過去的農村,婦女也多是選擇不再嫁人,而是辛辛苦苦地拉扯孩子長大,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能苦盡甘來。
隨著這社會的發展,這種現象已有大的改變,現在大多數的農村婦女丈夫死後會選擇再嫁,但也有一些農村婦女受傳統觀念和習俗的影響,選擇了不再出嫁。
社會在進步,現在法律也在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那種過去婦女再嫁不容許帶走財產的現象會逐漸消失,人們的觀念也會徹底改變。因而丈夫死後不願再嫁的會越來越少。
-
5 # 蕊如若雲知道
親身經歷:我爸爸去世的時候才40歲,我媽媽才43歲,那個時候我姐17歲,我15歲,我弟弟11歲,姐姐已經開始打工掙錢了,我爸爸去世的第三年我姥姥家就有人給我姥姥說讓我媽媽改嫁,畢竟還年輕,人生才過一半,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太辛苦啦,不知道那個時候媽媽一直堅持著陪著我們姐弟三個。
直到我結婚的之後有了俺家兒子,和我一起上班的一個小姐姐說,你沒爸爸了,你媽媽這些年咋過來啦,把你弟弟都供養到讀大學了,又給你弟弟蓋房子的,是啊!我媽媽這些年太辛苦啦,一個人又當媽又當爸的,把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的,我爸爸去世的那幾年還不流行打工,我媽媽就一個人種10幾畝地,每年的莊稼都種的大豐收,隔壁的鄰居老是誇讚媽媽,說你媽媽真能幹,這些年風風雨雨的,一個女的太不容易啦!
小姐姐還說,我有個鄰居,給你媽媽大小差不多,你媽媽這些年也不容易,也給他找個伴,讓他有個商量是的人,這些年我也有過讓媽媽找的想法,畢竟我們姐弟三個都大了,我和姐姐結婚了,也有自已一家了,我弟弟也考上大學了,房子也蓋好了……當我這個想法當著我姐和我媽的面說了之後,我姐沉默不語,也是代表著支援,而我媽呢?當時眼裡都含著淚,說,你媽媽這輩子都是這樣的命,也從來沒想過再找個,我把你們姐弟三個安排好,等你弟弟弟結了婚,有了孩子我給他照顧大,我還能健康,我就一個人好好的過完我人生中的每一天,我不想給你姐弟三個帶來任何不好的負面影響,只有你姐弟三個好好的,這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是啊,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就是來自父母的愛,為了我們好,他們犧牲了太多太多
-
6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農村有很大的一批女人,丈夫死亡,確實是不願意改嫁的。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前的人講究的是嫁狗隨狗走,嫁雞隨雞飛。嫁了男人,就要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從一而終,不能再嫁他人。
二是害怕遭報應。象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祥林嫂似的。丈夫死了,怕再嫁人死亡後,被二鬼分屍,分成兩半去侍候兩個人,所以就是廝守一生,不再改嫁。
三是怕人笑話。農村人封建思想嚴重,對談性懼之若虎。丈夫死了再嫁,怕別人說不正經,想著那些事哩,所以,寧可忍受孤獨之苦,也不願意再嫁的。
四是因為孩子太小無人照顧。或者孩子大了,快娶媳婦了,當媽的要替孩子張羅婚事。為了孩子,不再嫁人了。
五是怕邁出門去,另找一家,如果過不下去,被趕了出來。再想回到家裡,就是孩子同意,恐怕原公公婆婆也是不會讓的。想找一個家,卻連現在的家都沒有了,還不如呆在家裡不動呢!
-
7 # 頓河之水
這個問題我認為應改一下詞,不是"不願",而是"不能”,理由如此: 俗話說,女性在性慾方面是"三十似狼,四十象虎",這話聽上去有點糙,但至少我們應該聽明白,女性在這個年齡段是有這方面的需求的,農村的寡婦也是女人,當然不能例外。那她們中的一部分人為什麼不願嫁或不能嫁呢?我以為由如下原因造成:
一是子女問題,不妨先假設三個年齡期的農村女人:30歲40歲50歲。先說30歲的,這個年齡的女人成了寡婦,一般都有一至二個兒女,若想再嫁,男方必須有母子一同接收的心理準備和經濟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當然,若爺爺奶奶有扶養孫子孫女的能力不在此限)。後說40歲的,這個年齡的寡婦一般孩子都在十六、七歲或已成年,用不了太長的時間或許都要談婚論嫁,在這個時候自己重坐喜轎,不要說惹別人笑話、看不起,自已這個心理關也很難過去(覺得對不起孩子)。再說50歲的,這個年齡期的寡婦一般都有了自已的孫子孫女或外孫外孫女,按傳統的習慣,若照顧就應照顧自己孩子的子女,若再嫁就將面臨兩難:照顧前夫的也就是自己兒女的小孩還是後夫的?
農村女人喪偶後不嫁的另一個原因是,經濟問題。農村女人不比城裡婦女,城裡婦女大都有一份固定工作,在經濟上是獨立的,但農村婦女除了生活在近郊的人有一份不太固定的工作外,大多農婦都是在地裡刨食為生,經濟獨立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故若再嫁,有時難免會有仰人鼻息、寄人籬下之感,且在此種情形下,有時還得不到親生兒女的同情。這也使有些農婦在再嫁之路上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另一個原因。
-
8 # 牧牛老叟
農村丈夫死後不願改嫁,在過去常見,大多成就了守節、受世人尊敬的好女性,賢良媽媽,我生母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生母一共生育了七兒一女,是經歷見證了吃食堂、啃樹皮的公社生產隊大集體的艱苦年代的女性媽媽,那時醫療條件科學不發達、沒啥計劃生育;我們七兄弟中老四老五很小時便過給了沒兒子的舅家一個,同族伯伯一個;我生父去世時才五十來歲,我生母四十多歲,兩個大哥二哥能在生產隊勞動掙工分,最小的還才一兩歲。
父親走後,生母沒改嫁、硬是獨支撐著把兒女帶大都成家立業,直到農村土地承包後七十多歲才離世,要是沒有母親的堅持,這個家恐怕早就支離破散,其悽慘背景可想而知...
但這耗費的是母親的時光生命和心血,她經歷了多少心痠痛苦,在家庭遇到一個婦女獨自治理支撐不起的困難的時候,她獨自一人去爸爸墳前痛哭傾訴……然後又在困境中學會堅強,充分地表現了一個賢妻良母在平凡中的偉大。
那個年代丈夫去世後,母親能選擇守節不改嫁,1.是對夫妻在生時深深的愛,立志要帶大共同的孩子作為對去世丈夫的報答而堅守。
2.一顆永遠的對未成年子女的母愛責任心,不願看到未成年子女失去母愛而顛沛流離。
3.舍不下,離不開和丈夫共同親手勞動建立的家,那怕是貧窮簡陋,凝結的是自已勞動汗水和對家庭深深的熱愛。
而現在很遺憾的是這些美好的東西在一些婦女身上缺失了,結婚離婚成家常便飯,更少有丈夫不在,為愛堅守了...
-
9 # Sunny人生143366228
不願改嫁的人,主要是五十左右的女人,因為她們沒有改嫁的資本,也沒有改嫁的自我權力,資本!農村的女人一般都是老得快,五十的人已經進入了更年期,開始絕經,從一個能生育的女人,變成了一個基本上不能生育了,身體的體質一年不如一年,失去了丈夫就好比斷了經濟來源。沒有改嫁的權力,五十歲了沒了丈夫,但你有兒女,他們有小孩需要你帶,你只有跟隨著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就算你有想法,雙方子女也不會同意,因為誰也不願意再養一個老人,假如你還有幾分姿色,男人看上你,而他不靠任何幫助能跟你過下半輩子,你可以撕破臉去過自己的晚年生活,我們那裡就有一個例子!五十多歲了,不顧子女的反對,倆個生活了十幾年,後來女人先走了,進不了祖墳,老人又回來了帶來了五萬塊錢,但子女始終不接受,後來還是村書記從中調和,才免強答應,過了二年不久乜去了。
-
10 # 賽客傾訴2
農村女人對於自己的名聲還是很看重的。但我們知道,假如一個女人的丈夫去世,她是沒有義務一直守寡的,可是我們又經常會看到一些女人,在丈夫去世後並不改嫁,很多人就有了跟題主一樣的疑惑,為什麼呢?
傳統觀念,在農村,丈夫死了就被稱為“寡婦”,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即便是改嫁,也沒有什麼好的歸宿,往往得不到尊重,在新的家庭成員中,總會自卑地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和老公共同奮鬥的財產無法分割,丈夫死後,一般妻子肯定要繼承財產,然而如果改嫁往往會讓公公婆婆和親戚們刁難,很多的利息無法平衡,不改嫁,就會始終是這個家庭中的成員,不會撕破這個臉。
有的夫妻,在老公有生之年,她們的婚姻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如膠似漆,不離不棄,相互扶持,共同承擔,從不面紅耳赤;可謂是相濡之沫,至死不渝,天長地久,情比金堅!生前的各種情感寄予都銘刻心間,點點滴滴難以磨滅,永不褪去!記掛心間,老公生前的一舉一動印在腦海裡永揮不去!雖死猶存,從此心裡就容不下他人。
有的女的認為重組家庭對自己子女有影響,寧可犧牲自己的青春也要讓孩子過的舒心些,畢竟孩子已經失去了一位親人,不能讓他們幼小的心靈承載太多的負擔,有的女的怕找得是好吃懶做的男人,還不如不嫁,因此農村有些婦女,丈夫死後不願改嫁。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在我們這兒農村已很少見了,這是因為社會的發展原因造成的!如今人們普通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貪圖享樂思想氾濫,加入倡導婚姻自由,且在這男多女少的農村,一但丈夫不幸過世,就有許多媒婆上門遊說,女方也頂不住流言蜚語,也只好忍痛再嫁。
當然,現實農村中也存在有少量的女性丈夫去逝後,仍然堅持不嫁,這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我們村就有一位4O歲女性,在丈夫去山西挖煤不幸離世後就堅持守家不嫁,其原因就是她老婆婆(丈夫的母親)自她嫁進家門來就無微不至的關照她,比她親生母親待她還好。如今老婆婆70多歲了,身體有病需要她照料日常生活,她因為要感恩母愛,所以拒絕媒婆和單身男人的追求。
還有一位女性因丈夫患病不幸過世,留下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大孩子先天性痴呆,不能上學讀書,只能帶在身邊幹一些最簡單的農活。因為丈夫的去逝,就有很多單身男人上門求婚,但一見到她大兒子的傻笑和家中的困難,許多男人都逃走了。從此以後,她不在相信男人,選擇陪伴兩個孩子過一生。
當然,以上兩種情況都十分特殊,選擇不二嫁也實屬無奈!現實農村裡,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女姓選擇再婚,這也是生存的需要,我們應該尊重她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