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叔叔是個老青蛙
-
2 # 獵奇動物社
寄生蟲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是防不勝防的,因為寄生蟲分為內、外寄生蟲兩大類,其中大多數的外寄生蟲可以用肉眼看到,危害也相對較小,而內寄生蟲就不同了,它們在找到寄主後通常寄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察覺,等到發現已經對身體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比如我們小時候常見的蛔蟲。對於人類來說,可以用喝開水、吃熟食的辦法來避免一大部分寄生蟲的入侵,但是對於還喝“髒水”、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的野生動物來說,它們又是如何防禦寄生蟲的入侵的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下圖為縮頭魚蝨卡通圖,一種專門寄生在於舌頭上,甚至能取代魚舌的寄生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動物防禦外寄生蟲的方法外寄生蟲大都是肉眼看見的,但是這只是相對於靈長類動物而言,靈長類動物靈活的前肢不但能夠找到自己身上的寄生蟲,它們還能互相合作給對方找前肢觸不可及位置的寄生蟲,比如這樣:
但是,對於其他大多數的動物來說,即便它們知道身上有寄生蟲,也無法透過四肢來清除,所以,動物們也找到了不同的方式來清除和防禦寄生蟲,比如大象、河馬、野豬等體表毛髮較少的動物,它們會透過在泥地打滾的方式來清理身上已有的寄生蟲,而且泥巴在身上乾結之後,會形成一層保護層,防止外寄生蟲在體表的寄生。
對於身上毛髮較多的動物,它們是很難防禦寄生蟲的,因為大多數的外寄生蟲主要生活在毛髮之下、體表之上,而且它們又沒有靈活的四肢,所以,在預防寄生蟲方面它們比較的差。但是,它們同樣也會清理,比如老虎會用下水洗澡的方式來清理,獅子會用蹭物體的方式來清理。
因此,防禦體外寄生蟲動物們大都是塗泥巴的方式,至於清理,大多數動物選擇蹭物體,而靈長類動物則會像人一樣,用靈活的前肢。
動物是如何防禦內寄生蟲的?動物防禦內寄生蟲的難度相當的大,因為寄生蟲藏身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比如糞便中、水中、食物中等等,而野生動物不像人類可以用火來加熱食物和水,儘可能地殺死更多的寄生蟲,它們喝的是野外的水,甚至是一些渾濁不堪,裡面含有大量動物糞便的水,吃的食物也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甚至有些食腐動物會將佈滿寄生蟲的腐肉吞下。所以,想要防禦,只能是從體內下手了。
為了儘可能少的被寄生蟲感染,動物們的第一道屏障就是胃液。不同動物的胃液濃度有著一定的差異,從整體上看,動物胃液的PH值在1.5-3.5之間,屬於酸性液體,它可以幫助動物分解和消化食物,同時一些寄生蟲的幼體或者蟲卵就被胃液給殺死了。而像一些食腐動物,由於它們的食物不但有寄生蟲還有各種病毒和細菌,所以它們的胃酸更強,比如禿鷲胃液的PH值就在0-1之間,可以將金屬都腐蝕。因此,胃液是動物們防禦內寄生蟲的一道重要的屏障。
由於野生動物生存條件有限,由不得它們挑三揀四,所以在現存的大多數野生動物體內都有寄生蟲,比如我們常說的野豬,它們就是寄生蟲“大戶”,根據瑞士一個科學團隊對阿爾卑斯山的84頭野豬進行的研究發現,野豬體內有包括線蟲、絛蟲、蛔蟲、肺蟲等超過十幾種寄生蟲。因此,野生動物防禦寄生蟲的最後一道屏障就是適應,簡單地說就是與寄生蟲共存,也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野生動物中,大多數個體身上都攜帶著或多或少的寄生蟲,問題就在於看野生動物本身的免疫力能否把寄生蟲控制在一個不危及生命的範圍之內,因為大多數的內寄生蟲無法在寄主體內繁殖,它們只能透過將卵跟隨宿主的糞便排出的方式來尋找下一任的宿主,因此,大多數野生動物都與寄生蟲共存著,當寄生蟲在體內過多時,它們就會日漸消瘦,最終被優勝劣汰掉。
總結雖然人類目前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主要以熟食為食,但是目前世界範圍內還找出了超過600種內寄生蟲,由此可想而知野生動物體內的內寄生蟲,它們只能用胃酸殺死一部分,總是有些卵會存活,寄生在體內,所以它們也只能去適應與寄生蟲共存的生活,如果無法適應就只能被淘汰掉。
最後,提醒大家,野生動物大都有寄生蟲(包括海洋中的魚蝦蟹),所以儘量不要生吃動物。
-
3 # 味冷
生物的終極防禦武器:死亡
一個讓宿主完全失去健康、迅速死亡的寄生蟲,會失去宿主,自己也會死亡。
即使這種寄生蟲非常厲害,能夠在一個宿主死後找到新宿主,最終結果是宿主整個種群滅亡,於是寄生蟲種群也會滅亡。
因此糾纏了幾十億年後,留下來的寄生蟲種群一般不會給宿主種群帶來太大麻煩。就像婚姻,一方以死相逼,另一方多少要有所收斂,否則就兩敗俱傷。
回覆列表
目前進化論的前沿理論:紅皇后理論,是我見過對這個問題闡述最深刻的。
紅皇后理論,實際上是現代進化論對傳統達爾文進化論兩大核心理論之一:“性選擇理論”中的未解之謎的現代解答。
達爾文的核心困惑就是:為什麼要有性?為什麼這個星球約99%的生物都採取兩性繁殖?
在達爾文死後,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的,佔據統治地位的解答就是“佈雷教區牧師理論”。該理論核心觀點是為了適應自然選擇,兩性繁殖的多變性,能夠在自然選擇中佔據優勢。
時間進入二十世紀,由於新興數學的發展,尤其是博弈論,尤其感謝約翰納什,在五十年代證明了動態非合作博弈的四種納什均衡的存在。很快生物學家們利用新的數學工具,證明了佈雷教區牧師理論(部分)在數學上的不成立。
七十年代,第一篇重磅論文《適應與自然選擇》標誌著“紅皇后理論”誕生。到了九十年代,在無數生物學家與數學家的努力下,紅皇后理論基本成型。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學術界的重磅理論,催生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文藝作品:《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的小說原著,就是以紅皇后理論為核心的科幻小說。
性的誕生,是為了協同進化。包括寄生物(寄生蟲,病毒,細菌等等都是寄生物)與宿主之間的協同進化。宿主為了對抗寄生物,不被寄生物殺死,滅絕,必須不停向前奔跑以使自己與寄生物的賽跑中停留在原地。而兩性繁殖,能夠提供基因的多樣性,以足夠的變異來對抗寄生物。這在數學與實證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援。是目前的前沿學說。
所以,綜上,答案是:誕生於十一億年前的性,是動物們對抗寄生物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