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海國學

    首先,這要看你的志向。也就是說,你想學國學是為了什麼。如果你僅僅想學習一些知識,瞭解一下國學文化、修身養性,那麼書店裡有很多關於國學入門以及道德修養的書。

    當然,嚴格來說,學國學首先要學“小學”,也就是識字。可不要小看這個識字,國學的很多東西都藏在漢字裡。但這裡說的“識字”,不是讓你拿一本新華字典去學,而是要看《說文解字》、《爾雅》之類的書。

    如果你學國學,是為了得到一些類似於成功學之類的心法,或者叫謀略。那麼我建議你就不要從那些國學入門之類的書看起了。學謀略,可以看《孫子兵法》、《權謀殘經》、《反經》、《素書》、《鬼谷子》等。另外,也可以直接向過去的名人學習,像張居正、曾國藩、王陽明、胡雪巖、左宗棠等等。

    如果你的志向是"內聖外王“,那就要好好規劃一番了。“內聖”是本,外王是“末”,用過去的話來說,就是“帝王之學。聖人之餘事也”。 道不離術,術不離道,兩頭都要有,這才有點樣子,只有一頭的,很難成大氣候。

    而“內聖外王”之學的具體內涵,講得最好的就是儒家的《大學》。所以建議首先看《大學》,看完《大學》,你就知道,國學的核心其實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面你學習的所以東西包括行動,都是圍繞這幾個字展開的。

    學完《大學》就知道了路往哪走,但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走是一回事。真正的國學是行動之學,你修身、齊家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原來脾氣很大、心眼挺小、怨氣挺多,這時就要行克己、慎獨的功夫,而講克己、慎獨的功夫,首推《中庸》,看《中庸》的時候,可以和《論語》合參。

    把這些都看完了,那麼就可以向“術”過渡,否則光有“內聖”,做事還不牢靠。要做事,首先就要學會說話,同樣一件事,會說話的人和不會說話的人,差別大了去了。遊說之道,學《鬼谷子》,其實《鬼谷子》不光是遊說之道,學好了,可以用於企業管理,也可以用於交友。

    學會說話,還要學會識人,否則被小人出賣了都不知道。識人的書,首推《人物誌》,《人物誌》雖然成就不算很高,但卻很重要,因為識人的大原則,裡面都講了,特別適合初學者,之後可以學習《冰鑑》。

    學會識人,還要會博弈之道,這就涉及到兵法了,兵法首推《孫子兵法》,做事沒有兵法,事情來了就毫無頭緒,沒有章法。同時也不懂得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這些都差不多了,可以再看看《道德經》。為什麼?因為一個人再聰明,也要學會放下,不放下,慾望太深,終究還是取敗之道 。當然,也可以看看《壇經》。其實,說是有次序,實際上你真學習的時候,可能一併看,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上面的定位,知道自己學某一本書是要幹什麼的。

    最後,個人以為,還有一本書也是要看的,它被稱為萬經之王,國學中的很多思想都是源自它,只是比較難。上面的雖然不一定徹底能搞懂,但也能得其一二,但這本書簡直就是天書,它就是《易經》,所以可以往後放,等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再看。

  • 2 # 木能生火

    想要學國學,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國學。個人的理解是中華傳統文化,都應該算得上國學。中華文化五千年,源遠流長。四書五經,當然是國學的根本,是必須瞭解的。國學大師,少之又少,堪稱國寶。現在,很少有哪個教授能系統地學習國學經典著作。多數人只是瞭解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想學習國學,個人認為應該從《易經》開始,讀白話文的版本,有註釋,比較容易讀懂。然後,再學習《論語》《大學》、《道德經》等。《易經》是群經之首,也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概括性強,時間追朔早,屬於中華文化的源頭。再往後,道家、法家、墨子、儒家的經典著作,有時間都可以看一看,瞭解一下。如果還有時間,順便推薦一套書《群書治要》。據說這本書流傳到日本幾百年,成為日本國的治國寶典,然後又回到中國。所以,個人認為值得一看。還有王陽明、朱熹、曾國藩等人的著作都值得一讀。

  • 3 # 莫非有話說

    作為一名國學愛好者,我的經驗是先培養讀書興趣,換句話說就是要做好讀傳統經典的準備。

    曾經和人聊起這個話題,他們覺得國學枯燥乏味,沒有軍事小說刺激,沒有玄幻小說精彩,沒有言情小說纏綿,他們回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看不進去”。

    我想這可能是很多想了解國學,學習國學的人都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吧?所以說,培養興趣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所以我推薦的第一本書就是《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成書於清代,是吳楚材、吳調侯叔侄二人從東周到明朝所有散文中精心挑選出來的222篇名作共十二卷。

    我們課本中有相當大一部分的散文都是出自《古文觀止》,所以讀起來會有種熟悉感。

    首篇就是大名鼎鼎的《鄭伯克段於鄢》,說白了就是《小豬養成記》,鄭莊公知道弟弟有二心,於是將計就計,不斷滿足弟弟的需求,讓他膨脹,等把他養的白白胖胖了,再以雷霆手段出擊,殺掉吃肉。

    既解決了心頭大患,還做到了殺一儆百,最重要的是讓母后武姜明白自己的手段,可以死心塌地的支援自己。

    這篇文裡,我不信莊公將其母武姜趕到潁地之後是反悔了,與其說是出於內疚而反悔,倒不如說是他懷柔的手段,即假裝反悔,以此來感化母親,從而獲得母親極其勢力的支援,然後讓天下諸侯也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殘暴昏君。

    所以《春秋》在記錄這段歷史時就說:“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這段話在我看來是全文最有價值的一部分。首先它明確了《春秋》編寫的基調,“段不弟”,是說共叔段作為弟弟,沒有把哥哥鄭莊公放在眼裡,甚至企圖謀反,他沒有做到一個弟弟該有的本分,所以這裡就不稱之為“弟”;同樣作為哥哥的鄭莊公沒有悉心教導弟弟,反而恣意放縱,也沒有盡到做哥哥的責任,所以這裡稱“鄭伯”。

    通過這段話,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作為一名史官既要如實的記錄歷史,而且也要有自己對是非善惡的判斷。然後就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出於職業的操守以及王權的壓力,想要兼顧二者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文字上下功夫,說白了就是明目張膽地罵你,你還得拍手叫好,這難道不也是千百年來文人所津津樂道的嗎?

    最後一點,就是讓我們在讀史書(尤其是《春秋》)時,有一個很好的參照。我們要明白,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筆下的文字,都深有用意,要細細品讀才是。

    由於《古文觀止》中全是精品,而且多是散文,無論從文學性還是學習寫作的角度講,都是值得我們一讀的。

    第二本書我選擇推薦《聊齋志異》。

    《聊齋》是一個個文言小故事組成的,雖然很多都是怪誕靈異事件,但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其批判社會風氣,揭露世間美醜才是蒲松齡的真正用意。

    所以無論是學習文言還是寫作方面,都是不可放過的一本書。

    第三本推薦《史記》,理由還是通過較強的故事性培養我們的閱讀興趣。

    那麼在史書裡,《史記》應該是首推第一的,無論文學性還是思想性,就司馬遷受的那些苦,也是值得拜讀的。

    三本讀完,我們的讀書興趣也差不多培養起來了,如果是想追溯先賢的思想脈絡,那麼就讀《四書五經》,老莊學說。如果想了解歷史,就《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這些。如果是想接受藝術薰陶,那就讀唐詩宋詞這些。如果是想學習文言寫作,那就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之類的。

    最後就不總結了,只說一點,就是讀文言最好不要被釋義牽著鼻子走,不要讀幾個字就去看看釋義。先把文章讀流利,讀連貫,可以在一大段的時候停一下,回頭去看釋義。

    我一般都是把意思直接寫在文中,這樣既不耽誤閱讀,也不耽誤學習釋義。而且還有很多地方,是沒有釋義的,那就自己查一下,然後做標記。

  • 4 # 一來一往一二三

    大的方面講,有經、史、子、集四個科目[即《四庫全書》]的學說。一船而言,有儒、釋、道三家的學說。其內容之廣大,可謂汗牛充棟。然而,縱觀全部國學之精要,都在講兩個如何。第一為:如何正確的做人。第二為:如何快樂的活著。我們要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學國學。因此,我以為學習的順序為:

    第一階段,明瞭了國學大概的基本常識後,從《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入手學習。這四部經典學完後,就基本上達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還知道了如何做人、做事。對所謂“三才”有了初步認識。

    第二階段,《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心經》,《金剛金》,《維摩詰經》,《六祖壇經》。《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清虛經》[《列子》]

    第三階段,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即《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六部經典。

    第四階段,通覽《四庫全書》。

    第五階段,當我們從內心深處真正明瞭了什麼是“天人合一”,什麼是“心物一元”的時候,便達到了國學的至高境界。

    初淺回答,請方家指正。

  • 5 # 跪射俑

    1、《論語》:“一部中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不僅中中國人,將來此書,應成為一部世界人類的人人必讀書。”

    推薦讀物:

    (1)《勸讀論語和論語讀法》(錢穆)

    (2)《論語初級讀本》(錢遜等編,國際儒學聯合會 組編)

    (3)《兒童論語一百句(拼音插圖本)》(錢遜等編,國際儒學聯合會 組編)

    (4)《論語(中日文對照)》劉德潤 劉淙淙 編注

    (5) 《孟子初級讀本》(儒學經典初級讀本系列)

    2、《周易》:中國古典哲學的源頭

    中國典籍中,世界各國學界翻譯和解釋《周易》的數量僅次於老子。

    推薦版本:

    (1)《周易今注今譯》(簡體版)(陳鼓應)

    (2)《周易》(國學經典規範讀本,馮國超譯註)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本書參考和徵引了帛書《周易》,另外也從易學史、思想史、出土簡帛資料以及文字、音韻、訓詁等多方面對《周易》經、傳作出註譯。

    該書選用最權威的《周易》版本,並配有大量精美的古代繪畫插圖,採用導讀加圖說的全新經典解讀方式。

    3.《老子今注今譯》 (陳鼓應 註譯)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道家經典著作,陳鼓應先生的注本是今人註釋本中影響最大的。該書除原文外,均是簡體橫排本,便於今天的普通讀者閱讀。

    延伸閱讀:《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 註譯)

    本書是以王弼本為主,參照其他各古本進行校釋的著作。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遺產,儘管汗牛充棟,但論及能總括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思想與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毋庸置疑,當首數老子的《道德經》。

    該書是對《莊子》的白話文翻譯和註釋。初版於1974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此次修訂再版,採用橫排簡體字,並吸收了有關莊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4.《孫子兵法》:兵學聖典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萬事無常法,應變為最上。

    該書以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為底本,同時參閱了有代表性的各家研究成果。

    (1)《絕代兵聖:銀雀山<孫子兵法>破譯記》嶽南著

    (2)《孫子兵法》漫畫 蔡志忠著

    (3)《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5.《新批校注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程乙本是程偉元、高鶚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整理的“定本”,也是目前流行版本的底本。

    本書是程乙本誕生以來第一次出現的“批點”形式,在註釋、校訂之外,每回附以回批、夾批。

    長期從事《紅樓夢》研究和教學的兩代學者披閱十餘載而成。

  • 6 # 位長安

    先學蒙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聲律啟蒙》《龍文鞭影》六本書,然後學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古文觀止

  • 7 # 守常師話

    一,明確國學概念。

    國學是清末從日本傳入中國的概念,最早的著名倡導者是章太炎。其人定義國學為“中國獨有之學”。

    北師大王寧教授認為:章太炎國學從國粹派起步而超越了國粹派走向現代,其內容和精神,都應當是現代國學發展的起點。

    二.選好入門書。

    《章太炎國學講義》或者曹聚仁《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

    三.循序漸進讀書。

    首先是小學,語言文字訓詁之學。其次歷史。再次經學,《論語》《孟子》入門。然後子學。然後文學,《詩經》《楚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適合素顏的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