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素味頻生

    不管是石螺還是田螺,作為炒過無數次螺的大叔,告訴你怎麼炒才容易吸出。

    溼炒:重點先說三遍

    剪尾巴:剪石螺尾巴的時候稍稍剪大一點的口子,相對來說,口子大比口子小更好吸

    煮三分鐘預加工:將水煮開,洗乾淨的螺倒入鍋中加點料酒去腥煮3分鐘左右,這時候裡面的肉基本熟了,也殺了菌。但也不宜煮過久,煮太久的話石螺肉會縮水並且不鮮美了。

    煮好的石螺倒出到瀝水容器中沖水,邊衝自來水邊快速作圓周晃動,這樣做的好處是石螺前頭的硬片會掉得很乾淨,螺肉和螺殼也更容易分離,當然更好吸!

    炒的時候是先放姜蒜用油爆香,再放蠔油、生抽、雞精等調味料,最後放半碗水煮沸,然後倒入石螺翻炒片刻,再稍稍燜1分鐘左右入味就可打芡出鍋。

    如果你不放水而先幹炒,石螺肉很容易乾結在螺殼裡面,到時候很難吸出來的。先放水再炒則裡面更入味而不幹。

    ================================兒時美好的回憶===============================

    石螺,梅州客家人叫山坑螺,一般生活在山間小溪中,喜愛流動潔淨的水源。

    靠山的農村,星期六星期日不用讀書的時候,父母往往會吩咐自家小孩去山溪裡撿石螺,孩子也會欣然答應,因為有吃又好玩。

    天熱的時候小石螺白天喜歡爬在石頭上,多的地方用手一刷一大把石螺到手!大石螺白天多躲在石頭底下、石窩裡和水底樹葉堆積的地方。晚上點燈去照,山溪裡的石頭上滿滿的都是大石螺,看到那麼多的石螺是誰都會興奮,撿到根本停不下來!

    因為有山溪水的沖刷,石螺比水塘裡的田螺乾淨衛生很多,屁股後面很少泥沙。

    石螺可以炒田螺一樣炒來吃,客家人更喜歡煲鹹菜石螺湯,既美味,又可以解暑。

  • 2 # 家常菜美食記

    石螺怎麼炒才能吸出來?

    要想石螺容易吸出來,那炒石螺之前需要先尾巴剪掉,洗淨下鍋快炒,然後再加清水進去燉煮一會,這樣就很容易吸出來了,加水燉煮過的石螺也比較入味,螺肉輕輕一嗦就出來了。

    以前常在外面吃宵夜,點得最多的就是炒粉、炒螺和燒烤了,我看大排檔的師傅炒螺,一般都有這幾個步驟。

    煮:

    螺都是提前剪好尾巴,用清水養著的,到要炒的時候就撈出來用,炒螺之前,他會先把螺螄煮一下,加入生薑和料酒,一起煮滾,撈出來,然後用水沖洗,放到籃子裡控一下水。

    炒:

    炒的時候就熱鍋冷油,下生薑片、辣椒、蒜瓣炒香,倒入控過水的螺螄快速翻炒,加生抽、食鹽調味,,再放些紫蘇進去,開大火爆炒。

    燉:

    石螺猛火爆炒後,再加適量的清水,開大火燉一會,看到水差不多煮幹,還有少量的湯汁時,就可以出鍋了。

    這樣炒出來的螺螄味道夠濃,香辣入味,夾一個螺螄放嘴裡輕輕一吸,湯汁、螺肉就一下子吸出來了,好吃入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朵裡有人說話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