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三月丫頭

    兩歲不可怕,三歲才可怕。

    我們現在三歲多,還是個妹妹,真是又氣又愛。口頭談是:不要,討厭,我再也不喜歡你了……想幹嘛不讓她幹,就“哼”我一個人去,怎麼樣怎麼樣?2到3歲這個年齡段真的很叛逆很自我,越說越故意的那種。我們家老人一天到晚喊不停。講道理當然也會聽下,但是左耳進右耳出哇。說得比唱的好聽,嘴巴甜滋滋的。媽媽:爺爺不舒服,我們叫奶奶倒杯水給爺爺喝能舒服點好嗎?媽媽,奶奶身體不舒服,你去照顧下好嗎?回頭我廚房剛忙完出來,她已經坐在她奶奶頭上作威作福了,能把你氣炸。

    總之就是很皮,但是又很貼心。雖然經常說的比唱的好聽。但還是超愛這個孩子哈!不知道別家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反正我現在有時偶爾也會崩潰,只是能忍就忍吧!我比較不提倡打孩子。努力多溝通多教吧。平時不是太過分的也就隨她了,只是我家老人脾氣怪老一天到晚的喊她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哎。但是碰上原則問題,是絕對要嚴肅跟她宣告的,比如打人,我會把她抱一邊眼對眼跟她說絕對不可以,必須道歉。當然她會跟你說好也會道歉,但是偶爾生氣或是太興奮還是會這樣子,我通常會一再嚴肅宣告。

  • 2 # 邂一一

    可怕的2歲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愛哭的兩歲,愛鬧的兩歲,愛發脾氣的兩歲,愛打人的兩歲,愛無理取鬧的兩歲……兩歲的孩子,多變起來,你可能會懷疑人生:這是我生的嗎?親生的?

    兩歲的寶寶不聽話,脾氣大,整天把不字掛在嘴邊,你怎麼跟他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怎麼辦呢,兩到三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人生第一反抗期。

    樂樂3歲時特別愛哭,哭起來沒完沒了,哭的大人心煩意亂,一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者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樂樂就會使用這一個“絕招”,一直哭到大人妥協為止。

    有一次樂樂不知道因為一件什麼小事沒能達到他的目的,他又開始鬧起來,媽媽站起身直接走開。樂樂哭了一會,發現媽媽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哄她便哭得更厲害。當媽媽看到樂樂哭得聲嘶力竭的樣子,實在於心不忍,又想走過去抱住他,但是忍住了,只是站在他身邊看著他。

    樂樂哭了一會兒,很快就不哭了。其實很多時候大人在孩子哭鬧時採用“冷處理”的方式,這個效果很好。

    大人和孩子的較量中,雙方永遠不是勢均力敵,如果大人使用權威或者耍心眼讓孩子服軟,那麼這樣定下的規矩對孩子只能是一種不公平,是一種傷害。

    我們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採用冷處理的辦法,就是要給孩子留出時間來哭泣來發洩,等孩子情緒發洩出來,再跟孩子講道理,溝通就容易多了,而不是把孩子孤零零一個人丟下,更不是長時間的不理不睬。

    等孩子冷靜下來了,我們就給孩子上上規矩。

    還有就是給孩子上規矩宜早不宜遲,每次都男孩子還小呢,當拖延的藉口,這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很不利的,別看孩子小,他們可貴精明著呢,當你總是以孩子還小為藉口時,他們也學會了以此為藉口逃避規矩。

    俗話說,“3歲看到老”。在孩子習慣和道德養成的最關鍵時期,假如總認為孩子小而不樹立規矩,那麼孩子長大以後也很難遵守規矩,遵守公德。

    雖然孩子小,有些道理並不能明白透徹,但是父母的態度還是能夠看懂的,如果作為父母的我們態度堅決讓他們知道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哪些事是必須做的,久而久之規矩也就樹立起來了。

    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而壞習慣一旦養成,要想改掉則要費一番周折,所以給孩子樹立規矩,要儘早千萬不能孩子還小,給自己的隨心所欲和孩子的隨心所欲當藉口。

    孩子進入人生的第1個叛逆期,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適當時候也要一手獎勵一手懲罰。

    曾經看到過一篇叫做 《蒙迪馴馬》的文章,裡面的內容讓人大受啟發。

    就是主人公蒙迪和他的太太一生中一共收留了47名問題兒童,對自己孩子蒙迪從不斥責打罵,而是採取了定合約的方式。

    他有兩塊白板上面分別顯示獎勵和懲罰的兩種方法,比如一塊白板上寫著一週內上課遲到兩次就取消週末野餐的計劃。

    另一塊白板上只寫著假如一週內沒有一天遲到,就獎勵一套釣魚裝備。

    蒙迪嚴格按照白板所寫的內容執行他的規定,孩子在懲罰和獎勵的雙重刺激下,行為越來越規範,而隨著白板內容的不斷更新,孩子的行為習慣也不斷得到強化,最後這47個孩子全都成長為優秀人才。

    因此爸爸媽媽對可怕的2歲甚至3歲4歲…

    要做到以下三個改變的:

    1.把你的不字句,比如說,“不要跑,不要喊”,改成引導句,“慢點走,慢慢說”。

    2.否定你的批評,把不看書就會變得又笨又醜,改成積極描述,每天看書,你就能變得又聰明又漂亮。

    3.讓孩子做“選擇題”,把你的命令“必須”改成“選擇”,對於處在2歲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說什麼他都是“不”,那麼,我們把指令性的要求換成選擇題,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當我們想讓孩子睡前刷牙,他們可能會直接拒絕我們:“不。”

    可我們問:“你是想先洗臉還是想先刷牙呢?”給予孩子選擇,而比直接說出指令性的語言要好很多。

    總結

    其實,教育孩子也應當如此,不必使用打罵等手段,只要在愛的基礎上樹立規矩就可以改變孩子,可怕的2歲也可以變得很可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鮮肉觸犯了誰的利益,如此招人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