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泰瑪Air
-
2 # 日日悅讀
無人駕駛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但談論較多的,要麼是汽車廠家,要麼是通訊領域專家,本文嘗試從公路方面聊聊這個話題。
1、從高速公路談起
人們對於高速公路已經很熟悉了。身為基建狂魔,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經達到14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並且還在以年均約5000公里的速度遞增,同時隨著2019年底省界收費站的撤銷以及縣縣通高速工程的推進,中國的高速公路已經基本形成覆蓋全國所有縣城的“全國一張網”格局,也就是說,隨便從任何一個收費站上去,透過這張網,便可以馬不停蹄、暢通無阻地到達祖國960萬平方公里上面的任意一個縣城。
那麼,究竟何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有什麼特點?
在中國,只要建高速公路,就必須執行交通運輸部頒佈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該標準中對高速公路的定義是,專供汽車分方向、分車道行駛,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
從這個定義可知,高速公路之所以能保障汽車高速行駛,主要是採取了排除各種干擾的措施。汽車分方向是排除對面行車的干擾,分車道是排除同向行車的干擾,全部控制出入是除了排除行人、動物、非機動車輛上高速公路造成的干擾外,還透過立體交叉的方式,排除其它交匯車輛的干擾。
簡言之,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夠高速,在於將複雜的路況變成極簡模式。
在這種極簡模式下,車輛時速得以大大提高。理論上如果一條高速公路僅供一輛車行駛的話,設計時速可以不加限制,一腳油門跑到頭。但實際不可能只供一輛車跑,否則,就不叫高速,應該叫高鐵了。
目前高速公路設計時速最高120KM/小時,是在極簡模式下,並保證日均通行1.5萬輛以上小汽車(標準規定),人工駕駛汽車能力的安全極限。
這個安全極限能力主要包括駕駛員的反應、處置能力,以及汽車的制動能力。在標準中以停車視距體現,即駕駛員從正常行駛到突發狀況時停車所需要的距離。標準規定速度120KM/小時的停車視距不小於210米。
210米中分配給駕駛員的距離是80多米。是設定駕駛員反應時間1秒和處置時間1.5秒,按120KM/小時=33米/秒計算,2.5秒的瞬間,車輛行駛80多米。剩下主要給的是車輛的制動距離,制動距離也與車速有關。
停車視距也就是通常講的兩車安全距離,或者說,如果車輛在高速拋錨,在車後襬警示標誌的話,要擺到210米以外,否則,不是後面的車故意想撞你,是他根本來不及。
很顯然,設計時速越高,要求的停車視距就越長,同時隨著停車視距的增加,路面被佔用面積相應增加,因而導致整個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儘管這種下降不是線性的,如果設計時速從120KM/小時增加到250KM/小時,通行能力約降低4成。
可以說,目前高速公路的設計時速,受限於人工駕駛的安全侷限,已很難有提升空間,通行能力則只能靠巨資擴建,增加車道數來解決。
總之,如果高速公路進一步升級,以求更安全、更快速、更大的通行能力,只有藉助無人駕駛的幫助才有可能實現。
2、無人駕駛的誤區
無論是汽車廠家,還是通訊領域專家,在為人們描述無人駕駛的應用場景時,常見兩個特點,一是喜歡放在城市,二是強調無人駕駛汽車的單車視野和感知。
這兩個特點,第一個可以形容為越過簡單模式直接開啟地獄模式。如果將道路複雜狀況排序的話,最複雜的是城市道路,其次是普通公路,再次是高速公路。將無人駕駛定位於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無疑是舍易就難,這對於新生事物的發展是不利的。
此外,從人類發明高速公路這個成功案例看,從普通公路升級到高速公路,是由於人們排除各種干擾,過濾掉各種複雜變數才得以實現的,遵循的是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處理原則。一旦這些干擾和變數無法去除,複雜問題複雜化處理,兩個複雜疊加,必將導致問題越解決越多的困境。
其實無人駕駛在城市交通的應用,同樣可以遵循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處理原則,即離開地面這個複雜場景,跳到空中去解決,把地面還給人類,讓城市更宜居。
第二個特點也不是無人駕駛的發展方向。舉例來說,兩支隊伍跑步,一個無人指揮,一個有人指揮。無人指揮隊伍裡的每個人必須時刻感知前後左右其他人的位置、速度、狀況等,然後不斷調整自己,才能跟上隊伍。由於無人指揮,沒有統一的號令,每人想法各不相同,其結果就是每個人隨時都在變,其他人跟著變,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整個隊伍亂糟糟,跑不起來。有人指揮的隊伍則不會出現該情形,每個人只要跟著口令跑就OK了。
舉這個例子,是想表明無論無人駕駛汽車的視野和感知能力多強大,如果缺乏統一的指揮、控制,則無法保證安全、順暢的交通秩序。
無人駕駛要真正在路上跑起來,一定是服從命令聽指揮,越簡單越好,如洋山港的無人碼頭,京東物流的分揀機器人,空中的無人機造型。
3、超級高速公路的定義
什麼是超級高速公路?當高速公路遇到無人駕駛的時候,超級高速公路就誕生了。
參照前面高速公路的定義,可以將其定義為,專供無人駕駛汽車分方向、分車道行駛,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
為什麼非要將無人駕駛與高速公路綁在一塊?
一方面,如前所述,高速公路路況的極簡模式,比較接近無人駕駛的測試環境,適合新生事物的發展。
另一方面,高速公路技術瓶頸的突破,也需要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在至少三個方面可以提供幫助:
設計時速方面,由於智慧反應和處置時間比人少的多,可以在保持目前安全距離的條件下,提高設計時速。
通行能力方面,由於指揮系統能感知全路段車輛的數量,可以根據車輛數量,隨時調整車輛行駛速度,車輛多時,降低行駛速度,減小安全距離;車輛少時,加大安全距離,提高車速,從而使得全路段車輛始終以最有效率的速度通行。
安全方面,不用說,機器比人可靠,保持安全距離,不胡亂變道,保持良好的行車秩序等等,都是機器的強項,唯一不好的是高速交警可能會失業。
4、前景展望
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從來就不是永遠地掌握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手上,發展的接力棒總是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傳遞。高速公路技術儘管是西方先發明的,但看樣子他們不打算搞升級了,那麼只能是我們吃點虧,接過這個接力棒,將其發展為超級高速公路,就像華為在通訊領域做的那樣。
這個目標並不遙遠,作為全球領先的5G商用解決方案提供商,華為在《華為核心網自動駕駛網路白皮書》中,定義了通訊網路下自動駕駛的分級標準,其中“L2部分自治網路:系統可基於確定的外部環境,對特定單元實現閉環運維,降低對人員經驗和技能的要求。”這個L2標準對於高速公路升級而言,應該可以滿足,因為沒有比高速公路還確定的外部環境了。
回覆列表
從L2~L4並不遙遠,無限風光在L5!無人駕駛不僅是汽車,也包括其它無人駕駛應用領域,如“無人駕駛飛行器”、“無人潛航器”、“海上無人駕駛巡邏艇”無人駕駛耕種機等;當然應用最廣還是陸上交通工具的汽車了。
無人駕駛技術是改變傳統駕駛模式的必然需要,以汽車為例的傳統駕駛模式是以人肉眼辨識行車道路狀況,由於人的生理狀態和辨識敏銳度隨時都會受動態環境干擾,而對事態應急處理能力反應遲鈍。
尤其是因車主個人不良嗜好,譬如飲酒、吸毒、致使人的中樞神經麻痺,使手腳協調能力失效而造成惡性交通事故,全球每年因此而喪命的人上千萬,各國現有交通法規與事故督察卻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採用物理感測器採集行車道路場景資訊+人工智慧演算法的“無人駕駛”模式來替代人的肉眼辨識,保障道路行車安全是本世紀保障人類生命安全,致力於有所突破的重大科技發展課題。
按照《國際自動工程師協會》規定自動駕駛規程劃分“L0~L5”的6個等級,目前普遍處於L2~L3級別輔助自動駕駛水平,極少數號稱達到L4級別,如特斯拉,但提示:“目前還處於測試階段,謹慎使用該功能”。
今年“上海國際車展”華為與北汽合作,將華為“HarmonyOS Hi”版搭載在SRCFOX αS上實現了城市道路1000公里無人干與行車,達到了準L4級別;但2021年秋季“成都車展”還沒有車企推出L4級別的汽車。
科技發展從來都是漸進的螺旋式前進的,自動駕駛技術當然也不例外,關於“自動駕駛何去何從”,作者認為:“自動駕駛技術只能—往無前,不能被動的跟隨,更不能停止或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