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風吹過886

    這事在農村很多,其實這樣兒女就是個混蛋,父母對子女缺乏教育的下場可不就這唄。可能父母年青時也是個不孝之人,子女見樣學樣。

  • 2 # 講故事的女生

    要看實際情況的。有的老夫妻感情好的,願意在一起生活,那最好一起養,不住一起的那個孩子就給錢。

    有的老夫妻本來就吵吵鬧鬧很多年,三倆句就能吵起來那種還是建議分開贍養。

    我的公公婆婆就屬於第二種,婆婆總說等我小叔子結婚了就讓我公公去鄉下住,我一般都不說話,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她。我小叔子比我老公學歷高也比較聽話懂事,我婆婆比較喜歡小叔子,說起小叔子那真的是眉開眼笑。小叔子人也很好,給我的小孩他的侄子買了許多吃的和玩具,比我們這個做父母的對孩子還好。

    公公和婆婆都是好人,只是倆人都強勢,互不相讓。無論他倆以後願意跟誰,我們都支援,也會盡心去贍養老人。

    我自己的大伯和嬸嬸也是被分開贍養,大伯和他兒媳婦不和,所以他由倆個女兒贍養,倆個女兒都挺有錢的。大伯在鄉下一個人住也自在,只是前年有次生病身邊也沒個年輕人照顧,蠻淒涼的,大伯快六十歲了,希望他身體健康。

    嬸嬸跟著兒子兒媳婦生活,因為我侄女還在讀初中,不知怎麼回事晚上喜歡出去玩,學習成績也沒以前好了,我大嫂很著急,就讓嬸嬸去照顧她。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要趁早,哪怕給一點錢,每天一個電話也能讓父母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

  • 3 # 沃野任逍遙

    少年夫妻老來伴。如果兒女讓老人分開不僅是不孝而且是不道德,就算是孑女多輪流養老也要讓老人在一起,因為子女再孝也不如夫妻照顧的周到。

  • 4 # 霞姐的生活日記365

    不怎麼支援老人分開贍養,常言道少年夫妻老老來伴,老兩口在一塊有個照應,有些事情兒女在孝順也不可能每時每刻照顧的那麼周到,老倆口在一起已經習慣了對方,有些不能給兒女說的話,老倆口還能嘮叨嘮叨。

  • 5 # 蓉顏易流入言林

    真有此事,思路大膽,形式欠妥。

    我同事就講過他們沈家村裡類似的真人真事。讓父母分居,子女各管一個,負責到終老。如果自己負責的老人較之另一方先走,就是幸事。自己對另一方老人完全不用贍養和負責,只要輕鬆過自己日子就好了。而這種做法在他們村裡並不是個例。

    真有其事,吃驚同時也在嘗試理解他們。這種將農業家庭承包制的方式運用到贍養老人方面還真是一種創新思維和實踐,各包一人,直到終了,承包期止。以我之見這種辦法落實到人,可操作性強,在分擔責權利上比較合理。

    較之將父母架在牆頭上推來推去不盡贍養義務的兒女,這些兒女做到了落地有聲,腳踏實地贍養老人。值得肯定。但形式上還有待變更,再多些關愛,再增些親情。徵詢二老意見,願暫時分就照上述執行,不願分就共養,願換家養也可互換,子女方要充分尊重老人的意願,對不是自己贍養的老人也要經常探望關心,讓老人們活的更有面,更有尊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到00年代,你覺得哪一代人的童年最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