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文化CEO
-
2 # 總想放飛自我
謝邀。我贊成一些朋友說的毛澤東時代。那個年代雖然物質匱乏,但兒童的世界是不以物質生活的豐富與貧乏來衡量幸福指數高低的,他們的世界只有快樂與不快樂。他們那個時候不用補習,不學英語,不學這琴那畫的,放學就是自由自在的世界,在大自然的環境裡,瘋到吃飯時回家,再瘋到睡覺時間上床。正是因為物質匱乏,每逢春節,才更期待那一年僅有的豐盛的美食,那一身新衣,或者是爸爸媽媽買的新玩具(多數是求爺爺告奶奶也不肯買)。還有男孩子們把炮仗導火索故意掐短了插在牛屎上點燃,那在小溝渠摸的養在大口玻璃瓶中的花手巾,爬樹掏鳥窩掏回來的眼睛還沒睜開的麻雀仔,小夥伴們分成兩派互相戰鬥,一身汗一身泥,爸爸媽媽不買玩具就自己動手做彈弓,做木頭手槍,做這做那,看著自己動手做的勞動成果也是很有成就感的。總之,各種淘氣,各種瘋癲,蘊含了各種幸福感,滿滿的!這些不是現在的孩子能體會到的。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兒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出生的。在他小時候,我已經有能力為他買各種玩具,買好吃的和好衣服了,很想彌補一下兒時自己沒有的遺憾,但他一概無感,什麼都不要,搞得我是剃頭挑子一樣。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也沒什麼小朋友,天天在家做完作業就是看電視,打遊戲,看著都覺得可憐。不過他沒對比,也倒不覺得
-
3 # 京城劉姥姥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現在已到暮年。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轉眼間九零後都開始步入“三十而立之年”,如今年齡最小的都已經二十出頭多歲了。五零後已經步入了古稀之年,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現在的小孩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麼這半個世紀以來,哪代人是最幸福的呢?
先說“五零六零後”這部分人都有感受過“大集體”生活。人民公社的大食堂也無比輝煌過。八二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後,“大集體”時代已經成為歷史。成百上千號勞動力一起修水利、幹農活。那磅礴的場面和紅旗飄揚的襯托,顯得是無上的光榮。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五六個孩子,根本體會到什麼是孤單。為了能看場“紅色電影”,連跑十幾裡的山路,也不覺得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家庭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後,各家對讀書開始重視,不再像“五零六零後”一樣,上完初中甚至讀幾年小學就不讀書了。
對於“七零後”來說,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讀書便成頭等大事。因為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有“鐵飯碗”。“八零九零後”因獨生子女居多,所以生下來就是“小霸王”,“獨苗”必然會受到過太多的關愛,大部分都沒有十幾歲幹體力活的經歷。父母灌輸的就思想就是多讀書讀好書,雖然大學畢業早已不再“分配”工作,但讀書的風氣反而更濃厚。十六年的寒窗苦讀,換來的畢業證並沒有太大的“含金量”。為找份工作差點跑斷腿,動用家裡所有的關係找份工作,才發現工資很低。到了結婚的年齡,可相親的時候姑娘總是要問房子的問題,這才知道結婚原來還如此之難。可年齡卻等不起。家裡有條件支援的,再貴也得買。家裡沒條件支援的,那隻能耗著了。致使好多年輕人不願意結婚。
零零後出生在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年代,社會和家庭為他們創造了極為優越的條件,使得他們有機會接觸各種環境、見識各類人群、學習不同東西和吃著五花八門的食品。隨著生活條件的進步,進口食品和各種電子產品也湧入了國內。然而,物質至上的社會環境,讓他們在是非難辨的年紀裡,便被動的沾染上了浮躁的氣息,很小的時候便開始闖入成人的世界,效仿成人的生活,熟練地操作著成人用的工具,逐漸變成了尼爾波茲曼筆下的“微型成人”。零零後們的確是最幸福的一代,同時,也承載著父輩和社會寄予厚望負重前行,行走的會更加吃力。零零後,人們常說他們是幸福的,生活在了一個最好的時代,但卻是失敗的一代。我想這正是年輕人的天性,是的,我們生活在了一個最好的時代,但家長的一句“我都是為你好”,到底承載著什麼?是孩子身上家長所不知道的壓力,還是努力過後家長的不理解。零零後的活躍思想與家長的守舊思想發生碰撞時,從來都是兩敗俱傷。
其實,每一代年輕人的經歷都是相似的,零零後正在遭受的誤解,八零九零後也都經歷過,大家都是從被指責,到被理解、再到被認同到被欣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獨有的標籤,真實的年輕一代從來沒有折過腰,中國更沒有任何一代是垮掉的一代!其實出生在那個年代的人都有自身的優勢,同時也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難題,在困難的條件下不能灰心也不要妄自菲薄。零零後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
4 # 戈沙壁野
幸福是相對的.不受時間限制!不一定是物質享受玩法先進.而是精神放鬆無恐懼.…不見有怪異橫空出世來打亂正常平靜…喝水都感甜味無憂無慮。幸福自然就在童❤️裡不離不棄!
-
5 # 清香益遠5
最有幸福感還是50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艱苦一些,精神壓力小,小學基夲上是語文、算術,高年級增加歷史、地理,教材內容少,考試老師出題,不離所學內容,音、體、美課全上,沒有輔導班,家長不給孩子學習壓力。那時(50年代)初中,一個縣平均不到一處,有的一個公社考不上一名學生,家長不逼不壓,考上就供你上,考不上回家勞動。所以這些孩子(包括我),童年無憂無慮,作業很少,升學沒有壓力,在校活動多,放學後大家在一起彈玻璃球,玩″行頭"(用錢纏的圓球),或者看小畫書。
現在的孩孑生活幸福了,衣、食、住、行比那時強百倍,但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教材內容多,考試難,作業量大,節假日上輔導班,學習負擔重,精神壓力太大,失去了快樂的童年。
-
6 # 鄉下人1個
童年最有幸福感的一代人,應當是80年代出生的人。
先說明,這是對一代人的童年幸福感的整體考量,不涉及個體的童年。
理由如下。
一是能溫飽。這個時代出生的人的童年,處在全國城鄉基本擺脫貧困的時代,生產力獲得又一次解放,全社會走上勤勞就能致富的正常規道,孩子們能在吃穿玩都能基本滿足,沒有不正常約束,可以盡展天性的環境下自由成長。
二是少溺愛。家長們正在創業,物質條件尚未充裕。童年的玩伴也多,所處小環境貧富基本無差異,獲得的教育引導基本屬於傳統的、新中國的、求發展的三方面的正能量。
三是多希望。孩子們需要的幼托、中小學遍佈城鄉,兄弟姐妹父母長輩鄰里親戚相處其樂融融,無歧視,無焦慮,該玩玩,該上學上學,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都好。
記得當時青少年中“學雷鋒”活動蓬勃開展,孩子們的兒歌主要是“拾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青年們的歌是“八十年代新一輩”。筆者時值中年,現在回憶當年子侄輩的童年,與自己的童年相比,與現在暮年眼前的孩子們的童年相比,八十年代孩子們的童年,真的是幸福感滿滿的。
-
7 # 老吳V頭
毛澤東時代的兒童,1,兄弟子妹多,2,吃生態食品吃什麼都香,3,全民義務教學,同學之間平等,沒有家庭貧富之分。社會治安好,上學不用家長接送。自由自再。都充滿著幸福的憧想,長大當科學家,醫生,教師,當解放軍做雷鋒式的人民解放軍威武。所以說那個年代的童年是幸福的。
-
8 # 三維看世界14966677
那個時候抓蝨子挺有意思的,每天的天天讀、天天聽、天天看、天天講、天天批以後就是抓蝨子,蝨子分頭蝨子專門在頭髮裡,體蝨子白白胖胖生活在身體上,還有一種陰蝨子生活在體毛裡,這三種蝨子都要有個共性,都喜歡陰暗,曾經做過實驗,把蝨子放在Sunny處它就毫無目的的亂爬,當你用手在它不遠處遮住Sunny製作一個陰暗面,他就會急急忙忙往陰暗處跑。再就是吃不飽飯和餓肚子。下地勞動的時候打著紅旗,精神挺好的。
-
9 # 風清氣正h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最輝、最偉大、最有幸福感的童年時代!那時雖然物質匱乏,但精神面貌前所未有!在黨的Sunny雨露下茁地成長!在小學期開始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孩子們的心靈中:劉胡蘭、董存瑞、王傑……就是他們的偶象!滿滿的人間正義、滿滿的社會正能量!教育公平、不分貧富。沒有三、六、九等待遇,公平正義主道了人生觀!於是"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的局面!我有幸生長在毛時代、我驕傲。所以毛澤東時代是最輝、最錦繡、最偉大、最有幸福感的童年時代!
-
10 # 一二山345
要說最幸福,只能說是現代孩子的童年最幸福,特別是物質生活方面,有錢人家大把大把的為孩子花錢,讓孩子什麼都不缺能不幸福嗎?可惜的是國情在那擺著,不是所有孩子的童年做父母的都可以大把大把為孩子花錢的,特別是在農村,因為種地不找錢,打工潮令多少人家都妻離子散的,孩子的幸福就更可望不可及了,這是實情。
總體上來講,孩子童年最幸福的年代應該是在毛主席領導下的七十年代,這個時間就是鄉村在人們經過多少年的貧窮、拼搏之後生活各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何況那個時間一家一戶都有二三、三四個甚至還要多的孩子,一家就可以開個幼兒班了,那個時間也沒人想小孩的點子,大人不怎麼操心,小孩更無憂無慮,你說能不幸福不?如果那時能有現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不用說孩子們就更幸福了。
回覆列表
我覺得唯有毛澤東時代出生的孩子們最有幸福感。雖然那個時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是極其匱乏的,但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是異常豐富的。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貧富懸殊相差不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不像現在那樣,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人們的身上所折射出來的真的是咱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和純樸善良,因此,我特別懷念那個時代,為我能夠出生在那個時代感到自豪,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