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哥畫畫

    這是國內文學界的偏見。完全可以相提並論。以前認為科幻文學價值不高,只是給少年兒童看的,是因為中國缺少好的科幻作家和作品。但歐美的情況完全不是這樣。比如我們認為漫畫很low,但是日本的大多數人都在看。

    但劉慈欣的《三體》幾乎一己之力扭轉了這個局面,不僅在國內科幻界引起轟動,在國外也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並獲得雨果獎。並首次影響到科幻圈以外的很多人群。

    這個偏見得改了。

  • 2 # 例外狀態

    問題太絕對,就喪失了有效性。“絕對”兩字其實可以去掉。不過這確實是一個古老且陳舊的話題了,關於通俗文學與所謂純文學的對立。要有一個觀念,就是這些文類之間的等級高低都是有建構的成分在的,不是天然本質如此,而是有一套話語機制和制度保證了這個等級高低。這說起來就複雜了,不過知道一點即可,就是沒有什麼文類是絕對的,也並不存在什麼絕對的對立。只有好的作品,不會因為你寫的是某種文類,就成為下判斷的標準。

    並且,“純文學”這個想象的物件,其歷史本身就很短。中國以前哪有純文學這種說法,四書五經是正典,小說都是三教九流的異類,詩是正宗,詞都不過是“詩餘”,是一種剩下的玩意,以後在歷史的發展中,由於文人大量創作,使得這一文類的地位得到和很大提升。所以看問題要有歷史的眼光。

    中國的科幻文學,可以說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獲得國際科幻文學界最高獎“雨果獎”之後,才贏得了普遍大眾的關注。客觀上將科幻文學從“邊緣文類”提升到與所謂“純文學”相抗衡的位置。雖然在主流文學界,談及科幻文學依舊是“科普”或“兒童文學”的刻板印象,既有的文類等級秩序並沒有被完全改變。但劉慈欣的出現,確實又在某種程度改變了“當代文學”的格局與版圖,在密不透風的主流知識框架內部署了一個不斷擴充套件的裂隙,重新將人文學的想象力提升了到“世界高度”,再度擦亮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可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降壓藥有中成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