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YZ影視解說
-
2 # 一汪青水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秦國能夠統一中國,是天時、地利、人和均有優勢。
天時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中國歷史由春秋進入戰國時代。周朝重視禮儀,《資治通鑑》司馬光說:“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也就是說,天子的職責是維護禮儀,禮儀中最重要的是區分地位,區分地位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三家分晉本是違反禮儀的事情,而周天子卻自己破壞了自己的禮儀。因此,違反禮儀的先例一開,諸侯間相互征伐、兼併也就沒有什麼顧慮了。天下進入了靠實力說話的戰國時代。
地利秦國地處西部偏遠地帶,只東與三晉接壤,東南方向與楚接壤,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有優勢。東邊函谷關易守難攻,是天然的屏障。西邊、西北、西南均是少數民族,幾乎沒什麼威脅。而且在秦惠文王時代,吞義渠、蜀國,使之成為自己的大後方。對比中原各國,如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均有強國接壤,攻打一國則其他各國連起夥來幫忙,想滅任何一國都不容易。因此,秦國在弱小的時候,山東六國相互征伐也沒有能顧及到它的,即使顧及到了,秦國易守難攻,想滅國也是不容易的。故,秦國具有最佳的地利。
人和秦國從秦孝公開始,到秦始皇,七位君主都沒有昏君,在位時間超過三年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從秦孝公時代開始的商鞅變法,徹底的改變了秦國舊社會制度,使曾經弱小的秦國變成後來的強秦。而後,歷任君主都有賢才輔助,有張儀、範睢等文士出謀劃策,有白起、王翦等名將南征北戰。而且,秦人民風強悍,個個打仗兇猛。
總結秦國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最終才能統一中國。秦國統一中國不僅是地理上的統一,而且統一了文字、語言、度量衡等,中國由此進入大一統時代。
-
3 # 小二郎的春天
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在於秦國具有內在和外在的兩方面因素,具體如下:
內在因素方面:
經濟方面,商鞅變法的基礎,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在秦國內統一度量衡;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是秦國的經濟有了極大地發展;
政治方面,廢除世卿士祿,推行郡縣制;獎勵軍工,提高戰鬥軍事實力;改革戶籍制;綜合實力增強;秦王嬴政的政治能力強,中用了一批人才。
文化方面,先行將文字小範圍內統一,順應歷史潮流,順應民眾統一的願望;
外在因素方面:
地理環境方面,關中平原與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土壤肥沃,北、南兩“天府”為秦國經濟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部分黃土高原及四川盆地西部山原廣闊,水草豐美,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秦國之山地丘陵森林密佈,物產豐富。
其它各國方面:
在當時環境下其它各國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統治者統一六國的慾望和動力有秦王強烈;其它各國的實力,單個來講,也都不是秦國的對手。
而六國聯合抗秦聯盟也無法形成。這就為秦國各個消滅六國留下了條件。
秦國統一六國的意義:
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秦的統一以及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自此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國家的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完成統一大業,功不可沒。
-
4 # 愛歷史的庸庸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戰國末年的七雄從綜合實力來說西北秦國的國力是數一數二的,但是當時遠在山東半島的齊國和地處江南的楚國與秦國相比國力還是可以一較高下的。那麼為何統一中原的不是齊國與楚國,而是秦國呢?其的統一有什麼意義呢?下面請跟著庸庸的步伐,瞭解一下那場硝煙四起的統一之旅。
一個國家為什麼能夠擁有睥睨一切的權利?歸根結底還是依靠其綜合國力的強弱,就比如現在的美國看哪裡不爽就可以隨意找個藉口來修理你,甚至控制你。而秦國的崛起,得力於什麼呢?
一:地理位置優越。
西秦,這個西字完完全全的將秦國的地理位置表達的微妙微翹。秦國最初地處偏遠,土壤貧瘠,被處於東方平原地區的六國戲稱為西秦蠻子,從心裡上已經不將秦國化為自己同等的位子之上,輕視,藐視不可言喻。因此激發了秦國君主變法圖強之心,於是經過秦穆公先後滅掉由西戎建立起來的十二國後,秦國的版圖瞬間擴大,脫離了原來的土地貧瘠,獲得了廣闊肥沃的土地,為小農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可這些還是遠遠稱不上優越,秦國東邊為潼關,函谷關,所以在一定意義可以避免國家之間的戰爭發生在秦國國內,破壞秦國的經濟發展。而事實上戰國時期無論那一場戰爭都沒有燒到秦國國內,就算最為嚴峻的六國合縱滅秦之戰也被秦國抵禦在函谷關之外。而對東方六國而言沒有了這種天然的地理優勢,基本上都是國挨國,基本上都存在這領土爭端,從而國家之間的戰爭是頻繁發生的,就像田氏代齊的那場諸國滅齊之戰,就是因為沒有天然壁壘,齊國差點滅國。
二:君主的勤政親政,志士的衷心輔助。
如果說商鞅變法為秦統一六國打下了結實的基礎,那麼秦孝公嬴渠梁就是秦國風雨飄搖時的救世主。在秦孝公嬴渠梁登基為王時,秦國正在經歷著建國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外有魏國的多次欺壓就連祖上河西之地也被略去,可國內士兵毫無鬥志,百姓失去了前進的希望然而國政也被宗族權臣所把持,可謂是一片黑暗。因此秦孝公每每廢寢忘食 ,針砭時弊總於寫出來發自肺腑的求賢令,句句動人心絃。商鞅就是看見了秦孝公的決心才毅然決然的來到秦國實施他的抱負。據說在商鞅變法期間,就算是秦孝公的兒子反法,秦孝公也不予以輕判,正因為他的這種決心,才可以挽大廈之將傾,使秦國在戰國末年才有圖謀天下的野心。
如果說乾隆是在位最長的皇帝,那麼毫無疑問第二位便是秦昭襄王嬴稷,在位五十六年。他在位初期,秦國的政權掌握在以宣太后羋月為首的外戚手中,他便在外戚的夾層中一步步成長起來,逐步奪回了屬於自身的權利,成為了有勇有謀的君主,並且使得秦國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往前邁出了一大步,為其統一六國打下來軍事基礎。他在位期間,採取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攻打魏趙韓,重用白起,多年征戰,打的魏國毫無還手,而後發動長平之戰打的趙國差點滅國。
除此之外還有秦惠文王嬴駟他保留下了商鞅變法的成果,並且進一步發展。外交上重用張儀的連橫之策,慢慢蠶食魏國。而身死之後他們的陵寢也是一律面向東方,面向中原,以表他們一統天下的決心。
這便是秦國崛起,“六王畢,四海一”的重要原因。同時秦國統一中原建立秦朝的意義是承上啟下的,結束了奴隸社會,開啟了封建社會,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制的國家,早於西方几千年。然而由於秦朝的嚴法苛政,導致秦二世而亡,不甚令人嘆息。
-
5 # 老貓談史
公元前230到231年間,秦國在秦王嬴政的帶領下終於完成了歷代秦王一統天下的願望。東方六國全部被秦所滅。由此,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足以比肩三皇五帝,在和眾大臣商議之後,秦王嬴政決定使用一種不同於戰國時期王的稱號,嬴政遂自稱“始皇帝”。
為什麼是秦國最終笑到了最後,完成了統一大業的呢?我認為這需要從多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
秦國的強大得益於歷代秦王的努力,秦國的強大不是一天鑄就的其實早期的秦國一直不被東方六國所認可,當時的秦國一直被他們稱為“蠻夷”。秦的祖先在護送周平王立下大功之後才有了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這也是秦國最初時期的樣子。當時的周平王曾經許諾過,誰能攻打下西戎部落,誰就是西戎領地的所有者(當時的西戎趁周王朝衰落時期曾出兵攻佔了大批周朝的土地)秦國為了擴大自身的實力,遂決定向西戎出兵,但是當時的西戎部落十分強大,這一打就是將近百年,終於在幾任秦王的努力之下,秦國終於滅掉了西戎逐漸從一個落後小國變成了稱霸一方的諸侯國。
春秋時期的的秦國曾多次想要東進,但一直被中原霸主晉國所壓制,到了戰國初期,秦國因為自身內部矛盾的原因使得國家實力銳減,甚至還多次被魏國打得滿地找牙,此時的秦國甚至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了,好在後來的秦國通過了變法逐漸走向了強盛。
秦孝公有著“壯士斷腕”的決心,為了是秦國走向強大,不顧舊貴族的反對堅決支援商鞅變法當時的秦國內政還是被舊貴族所掌控,他們為了爭奪權力經常發生爭鬥,這是影響秦國實力的最大原因,秦孝公甚至不惜得罪舊貴族也要重用商鞅,可見秦孝公的決心,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秦孝公的決斷終於使秦國徹底走向了強大。
商鞅變法使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鞅重承諾,他鼓勵全國男子積極從軍,還實行了新一代的“軍功制度”,只要上陣多殺敵,不管出身如何,都能夠當大官,全新的軍功制度徹底激發了秦人從軍的積極性,為了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秦國男子紛紛上陣殺敵,這也造就了秦國的虎狼之師。
商鞅非常重視國家生產水平的發展,他認為國家生產力和軍力是決定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兩大關鍵因素。商鞅變法不僅使秦國軍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也使秦國的生產水平位列六國之首。這也為後來秦國能夠統一六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秦國有著強大的物質供應能力我們來說一下長平之戰,戰國後期東方六國唯一能夠與秦國掰手腕的國家就是趙國了,但是趙國只有軍事水平能夠跟秦國相抗衡,從國家生產力上來講趙國比秦國差遠了。當時的秦國不僅國內生產水平非常高,而且還攻佔了巴蜀這一天然糧倉,這也為秦國的統一戰爭提供了必要的糧草支援,但是趙國就不行了,同樣是幾十萬大軍的決戰,秦國能夠跟上補給,趙國卻逐漸頂不住了(拖不下去了),沒有辦法,趙國只能做出主動出擊的決策,主動找秦軍尋求決戰,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秦軍圍困趙軍,白起坑殺趙國降卒一事的發生了。
那其他國家當時有著怎樣的情況呢?魏國早期雖然強大,但是架不住其他國家的輪流打擊,在於秦國大戰失去河西之地後,魏國徹底成為了二流國家,早就沒有了稱霸的實力了。
南韓就不用說了,能夠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
齊國雖然強大,但是他的外交水平卻出奇的爛,齊國可謂說是一副好牌打的稀爛。人家秦國實行“連橫”戰略,齊國卻不管不顧,天天跟周邊國家pk,這極大地拉低了齊國的國家水平。
燕國就是一個打醬油的三流國家,連長平之戰失敗後的趙國都打不過,怎麼會有能力稱霸呢?
楚國雖然有實力,但是後期的楚王卻每日不理朝政,親近小人,弄得楚國內部烏煙瘴氣,就算楚國實力強大又怎樣?人家秦國國內上下一心積極對外用兵,單純從這一點上看,楚國就已經敗了。
-
6 # 青春生活wdns
首先從生存環境來說,秦人的祖先最早是為周天子牧馬的,最早並沒有建國封號,所以他們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秦人在人口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需要新的生存環境,所以他們的戰鬥意志非他國可比,這也就是說秦人耐苦戰。其次外部環境分析,當時秦國旁邊的魏國武力強盛,魏武卒全是重甲士兵,一直想吞併秦國,秦若不思變最後只有滅國一條路,最後就是秦的商鞅變法,將秦國的國力空前提高,在軍事科技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當時的別過領導還在為霸主地位爭鬥時,秦的領導者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心,綜上所屬,秦統一六國已經是必然!
個人陋見,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主要是秦國曆代君王的決心,當然也離不開秦華人的英勇,虎狼之師並非浪的虛名,但真正決定國家走向的確實秦國曆代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