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從文
-
2 # Raymond趙祥瑞
怎麼樣才能成為傳奇,從創業者創業的角度,我覺得至少要具備三條,第一,曲折離奇的創業經歷,第二,建立不世功勳,第三,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三條朱元璋可以說都具備。一個窮苦出身的鄉下小子,連大名都沒有,為了好養活叫重八,為了生存當過乞丐,去廟裡當過和尚,當然也是不可能讀過書的,放到現在社會,可以說是屌絲中的屌絲了,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帝王,出身比他還慘的應該是沒有了,劉邦好歹也是一個亭長,國家公務員。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實現了屌絲的逆襲,所以具備了傳奇的第一條件。至於他建立的功勳也是非常卓著的,生逢亂世的他抓住機會,投身紅巾軍從事反政府活動,首先是投靠郭子興,由於工作能力突出,深受領導賞識,在領導落難時也是捨命相救,還娶了領導的乾女兒,到達了人生的第一個小高峰。再後來就一路開掛,招募了一批兒時夥伴壯大事業,打敗了一個個對手,還趕跑了曾經世界無敵的蒙古人,最後定都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第三個,對後世影響也是很大的,在他的手上中國的封建王權達到了頂峰,八股文影響了後來的人才選拔制度,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影響。
-
3 # 高廣銀
朱元璋的一生很有傳奇色彩,從一個放牛娃、流浪兒,最終成為開國君主,實現了從草根到皇帝的逆襲,這個過程絕不是偶然的。他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是什麼呢?
朱元璋能夠崛起並能夠成功奪得天下,在農民起義的各路英雄中脫穎而出,固然與當時時代大勢分不開,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在朱元璋本身。朱元璋能時刻根據不同場景,精準呼叫多種不同的人格型別,簡單說就是根據形勢調整戰略戰術,跟著趨勢來調整自己的策略。我們可以從朱元璋人生的四個階段,來看看他是如何應時而變的。
第一階段,農民時期,生活困苦,此時的朱元璋雖然不甘願受壓迫,但是主要是忍耐。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祖籍是江蘇沛縣,是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同鄉。後來不斷遷徙,到了濠州鍾離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鳳陽。朱元璋10歲時,又搬到了一個叫太平鄉孤莊的地方,成了放牛娃。
當時的時代形勢是,元朝統治的末期,政治腐敗,民不聊生。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又發生蝗災、瘟疫。 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當時家裡不僅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二哥、大嫂和侄兒不得不分開,各尋活路。他先是去了家鄉附近的皇覺寺。到了皇覺寺,主要就是幹活,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
有一次,老和尚見大殿上的蠟燭讓老鼠咬壞了,就當眾訓斥朱元璋。朱元璋心想,大殿上被人供奉的伽藍神竟然連自己面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那還怎麼管殿宇呢?更重要的是,害得自己受罵,結果越想越氣,就在伽藍神背後寫了五個字:發配三千里。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朱元璋具有不甘於受壓迫、但又不得不忍耐的性格。寺廟的生活還算穩定,但是也沒能持續。後來因為寺裡的糧食就不夠吃了,被打發出去乞討要飯。
第二階段,流民到起義軍大帥階段,流浪生活,積累社會經驗,洞察人性,注重結交英雄,堅強果斷,有勇有謀,體現出了極強的生存適應能力和軍事才能。
離開皇覺寺,這時的朱元璋僅僅17歲。 他邊走邊乞討,流浪了三年,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這段生活不僅讓朱元璋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而且艱苦的流浪生活養成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同時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
朱元璋在外雲遊的三年,正好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候。社會上流傳著“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所謂明王,他是明教的神。明教來源於唐朝的摩尼教,基本教義是認為世界有兩種不同的力量,一種是明,一種是暗,光明一到,黑暗就消失了。明教相信光明必然會戰勝黑暗,最後人類會走上光明極樂的世界。而這個理想世界的實現有個明顯的標誌就是“明王”出世,明王來了就是為解放我們。我們要聽從他的號召,用人民的力量來實現理想。很明顯,明王出世的宣傳是為了號召人們起來反抗元的統治,朱元璋當然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認為很快就要天下大亂了。1347年,回到皇覺寺後,朱元璋發奮讀書識字,廣泛結交敢作敢為的好漢,目的就是為幹出一番大事業而準備。
有人說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是懷著做皇帝、打天下、開創王朝的雄心才去的。其實,當時能填飽肚子、活下去就不錯了。他去當和尚、去流浪、又回到皇覺寺以及參加紅巾軍,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吃飽肚子活下去。當時,生存下去,活下去才是他的主要目標。
1351年,“紅巾軍”起義爆發。第二年,郭子興在濠州起義,25歲的朱元璋去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入伍後,朱元璋不僅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還把21歲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率軍攻城略地,隊伍紀律嚴明,郭子興不斷提拔朱元璋。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成了隊伍事實上的主帥。
第三階段,起義軍領袖階段,注重收買人心、眼光遠、格局大、謀略深,呼叫各種資源為自己服務。
朱元璋稱帝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是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所謂高築牆,是指加強軍事防備,鞏固後方;廣積糧就是儲備糧食,增強經濟實力;緩稱王則是不要過早稱帝,以免樹敵過多。這三條建議極有戰略眼光,成為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為指導,朱元璋實力不斷壯大,建立起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但是要最後取得天下,還要與幾股割據勢力作鬥爭:長江上游有陳友諒,長江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只是保土割據,而張士誠最沒有雄心,對元朝的態度搖擺不定。力量最強、疆土最大、野心最大、對朱元璋威脅最大的是陳友諒。
陳友諒原來只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後來他先後殺死倪文俊和徐壽輝,在應天附近的採石這個地方稱帝。接著,陳友諒和張士誠約定一起東西夾擊朱元璋。當時朱元璋的謀臣劉基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就是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可是陳友諒勢力強大,怎麼辦呢?劉基分析,陳友諒有明顯的缺點,就是不得人心,他殺君自立,部下離心離德,連年征戰,人民厭戰,所以要戰勝他,並不難。
大方向已定,朱元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誘敵深入、製造戰機。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康茂才寫信,假裝作內應。結果陳友諒上當,大敗而逃。最後,朱元璋又透過一系列交戰,尤其鄱陽湖水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經過十六年的征戰討伐,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第四階段,稱帝之後,巧妙調整與功臣們的關係,從“上下級關係”過渡到君臣關係。
朱元璋稱帝后,以前的一起出生入死的文臣將領,地位一下子也尊貴起來,有人開始變得驕傲,貪汙腐敗,欺壓百姓,甚至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此時,朱元璋需要重新讓這些功臣明白昔日的生死兄弟關係,已經變成了今天的君臣關係。朱元璋從建立明朝到去世,一直喋喋不休、不斷地教育他們堅守君臣之道、遵紀守法,而且頒佈針對性的法令制度和警示性檔案。與功臣之間的權力之爭,朱元璋轉化為法制和破壞法制之爭,充分利用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威。至於功臣遭到殺戮,清除了皇權的威脅,這一點我們在後面會有更詳細的講述。
作為大明王朝的頂層設計者,朱元璋如何塑造了皇權的新形態?
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說。
首先,廢除丞相制度。明初中書省負責處理天下政務,地位最高。長官是左、右丞相,位高權重,結果是丞相跟皇帝很容易發生矛盾,尤其是胡惟庸擔任丞相後更為嚴重。胡惟庸是朱元璋早年起兵時的老部下,他做事幹練,有魄力,也有野心,做宰相十年,門生故吏遍於朝野,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勢力集團,威脅皇權。胡惟庸和朱元璋衝突不斷激化。
吳晗認為,胡惟庸被殺在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丞相制度從秦始皇開始延續了一千多年,輔助皇帝處理朝政,對政治的順利執行發揮了有效作用,而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君權和相權合二為一,皇帝兼任宰相的職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君主獨裁。廢除丞相,導致朝無重臣,到了後來,權力落到了宦官手中。作為朝廷負責行政事務的文官集團難有作為,做事要處處顧忌或依靠宦官,張居正就是明顯例子。所以黃宗羲說,“有明一代政治之壞,自高皇帝廢宰相始”。意思是,明代政治的惡化,是從朱元璋廢除丞相開始的。
其次,是對於全民的文化教育控制。朱元璋時代,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皇權的頂點,用吳晗的話說是“皇權的極峰”。皇權的控制幾乎無處不在。朱元璋呼叫大量資源對百姓進行思想控制。比如朱元璋下令在村頭巷尾建立兩個亭子,一個是“申明亭”,申明,是申明大義的申明,這裡是召集大家一起學習皇帝諭旨的地方;一個是“旌善亭”,類似今天的好人好事光榮榜,樹立正面榜樣,號召大家學習。還在每村裡選派一位老人,搖著鈴,在鄉村街道上一邊走一邊大聲朗誦朱元璋的“六諭”,六句諭旨: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而這個朗誦是在每天天沒亮的五更時分就開始,讓人在床上就猛然驚醒,一心向善。
朱元璋還指導戲曲工作,認為人整天看戲,耽誤正常工作。不僅限制人看戲,還限制戲劇的內容,禁絕對專制統治不利的戲曲,大力倡導歌功頌德的戲曲。朱元璋特別重視教育,從中央到地方,興辦了國學、郡學和社學三級學校。國學也就是國立大學,不僅面積大,而且學生多,待遇好。當時各級學生可以享受國家補貼,京師太學學生髮校服、包食宿,結了婚的還可以帶家眷入學。回家看父母發路費,過節還發過節錢。
當然,待遇好,學規的苛刻也前所未有,一般人難以忍受。雖然功課不重,但是不許遲到、不許飲酒,尤其有這樣一條:一切國家軍政民生大事,農工商賈各個階層的人都能發表意見,但是隻有學生不行,這就隔斷了學生與政治的聯絡。如果違反校規,輕則打板子,重則充軍流放。另外,朱元璋還改革科舉,更加註重形式,實行八股取試,戕害人才,顧炎武就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朱元璋讀了《孟子》一書,認為裡面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太反動,命人刪除原文八十五條,編了一本《孟子節文》,規定科舉考試不能用刪除的條文命題。總之,朱元璋採取各種手段來教育控制人們的思想。
再次,就是打擊貪官、誅殺功臣。朱元璋從小飽受元朝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所以參加起義後他就發誓:一旦當上皇帝,先殺盡天下貪官。果然,朱元璋登上皇位後,宣佈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對於如何懲處貪官,朱元璋還進行了一項發明,叫作“剝皮實草”。朱元璋認為對這些令人痛恨的貪官,只是一刀斬首,也太便宜他們了,不如採取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他還下令在每個府、州、縣衙門旁邊設立“皮場廟”,也就是剝皮的刑場。先把貪官拉到“皮場廟”剝皮,然後在皮囊內填上稻草和石灰,再把這個皮囊放在下一任官員的公堂座位旁邊,用這個方法警示繼任官員不要重蹈覆轍。
另外,朱元璋還將懲治貪官的措施制度化,制定了綱領性檔案《大誥》。《大誥》是一本貪汙案例集,當然,也包括對貪官態度、辦案方法和處置手段等內容。朱元璋下令全國宣傳,人人學習,還叫人節選其中的段落,張貼在路邊顯眼的地方或者涼亭中,讓官員讀後自律,讓老百姓學習法律作為武器對付貪官。以上這些舉措, 確實收到了強烈震懾的作用。朱元璋之後的近一百年,明朝吏治清明,錢穆先生認為,明代的吏治甚至超過了唐朝、宋朝。
最後,是實行恐怖統治、建立特務網。造反起家的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也一心禁止別人企圖做皇帝,或者對他不公。要嚴密鎮壓不忠的人,鞏固地位,光靠軍隊法庭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特殊的組織和人員,這就是特務,負責專門秘密監視監聽在京大小官吏的行蹤,並搜查逮捕審訊處刑。 1382年,出於監控官員的需要,朱元璋將管轄皇帝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這是一個正式的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錦衣衛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俗稱“詔獄”,詔獄裡實行種種酷刑,如剝皮、抽腸、刺心等。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而且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造成冤獄無數。
到了明成祖時,設立東廠,性質與錦衣衛類似而後來居上,從親信宦官主掌,與皇帝關係更為密切,更得皇帝信任,而且向皇帝報告不用寫摺子而直介面頭直達。東廠監視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學者等各種政治力量,結果造成人人自危。朱元璋開始,明朝開始了廷杖之刑,大臣犯錯,直接在殿上杖打,每朝都有因為這個而斃命的。最嚴重的就是在嘉靖初年,群臣因為皇帝給生父上封號的事情產生爭執,歷史上稱為“大禮議” ,皇帝大怒,廷杖一百多人,打死十六人。無論是特務機構還是廷杖之刑,都不得不說朱元璋開了個壞頭,從此皇帝開始對大臣肆意而為。
-
4 # 歷史隆中對
人們可能都忽視了一點,朱元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南方作為基地統一全國的統治者。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這別人都是時勢造英雄,而朱元璋是逆天改命,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的帝位。
可能有人就覺得,這也沒什麼嘛,打蒙古人不從南往北打還能怎麼打?
那我就來分析分析從南往北打有多艱難?
一,無敵的古代“坦克”
我這裡說的就是騎兵。在現代,大家可能覺得騎兵無非就是機動性強點。但是,在古代,騎兵簡直所向披靡。
戰略上的機動性咱就不說了,就單單是那兩米高的高頭大馬迎面衝來,而且是動輒成千上萬的馬群,這種衝擊力這就已經不是步兵陣隊所能承受的了。再加上馬蹄的踐踏和騎兵居高臨下的攻擊視角,騎兵對同等水平的步兵簡直就是單方面碾壓。
而眾所周知,中國的產馬地主要在北方,南宋就是吃了沒有馬的虧。那南北之間的戰爭就相當於波蘭騎兵碰上德國坦克,能死多慘我也就不多說了。
二,北方的天然“屏障”
這個屏障就是山。秦嶺,太行,燕山,黃土高原,這麼多山就意味著北方有足夠的戰略空間進行消耗相持,北方勢力輸一場就是丟一塊地,但是如果南方輸了,除了四川盆地,其他的在騎兵面前都是一馬平川。
三,比較邪門的宿命論
北方龍脈縱橫,生王氣,尤其是京津地區和大興安嶺都是龍脈抬頭的重地。南方山勢混雜,江流分散,沒有龍脈集聚。(這個隨便看看,就當我瞎扯淡。)
所以朱元璋是個傳奇人物,逆天而行,自古以來唯有他一人而已。
-
5 # 剪輯小建建
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沒有背景——就是一個農民
第二、沒錢——爹媽生了十幾個,結果爹媽餓死不說僅剩下朱重八和重三。
第三、沒名氣——雖然老朱後期想往朱熹上靠,但是畢竟時間太短。一看就會露餡,所以乾脆就不找了。
第四、大器晚成——要過飯、當過和尚、參軍的時候,湯和都是千總了。
第五、有頭腦——不和郭家父子爭,只帶著13個弟兄出走。這和當年孫策給袁術傳國玉璽,換來程、黃、蔣、週四員大將是一個樣子的
第六、能用人——李善長、劉伯溫、常遇春、徐達等各有特長,他能夠知人善用,而且特別會籠絡人心。
第八、有謀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戰略,可不是一般農民軍領導就能懂的。比如李自成,他就不明白這個道理,洪秀全也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的下場很慘。但是劉邦和朱元璋懂這個道理,因此,這兩個地痞流氓才能當皇帝。
綜上所述,已經很有傳奇色彩了。這就是一個屌絲用自己的本事逆襲的故事啊!這放到今天都是很傳奇的事情,更何況門閥觀念嚴重的古代?
回覆列表
明祖做過和尚,當過乞丐,深知民間疾苦。
知人善任,能聽取他人建議。勤奮好學,硬是從文盲,變為了一名二流詩人。
勤政愛民,經常熬夜批閱奏摺。
痛恨貪官汙吏,在其皇帝生涯中,殺了十萬貪官汙吏。
同時還發明瞭眾多懲治受賄官員的酷刑。列如腰斬、剝皮、抽腸,凌遲等等……
皆出自他之腦!
最重要的就是,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成功的一次農民起義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