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博士談育兒

    貝爾託·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德國戲劇家與詩人。年輕時曾任劇院編劇和導演。曾投身工人運動。1933年後流亡歐洲大陸。1941年經蘇聯去美國,但戰後遭迫害,1947年返回歐洲。1948年起定居東柏林。1956年8月14日逝世於柏林。

    主要成就:

    布萊希特是現代戲劇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被視為當代教育劇場的啟蒙人物。他的劇作及戲劇理論對當代戲劇界產生過巨大的震動,並由此成為各國戲劇家的主要研究。作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副院長,他曾榮獲1951年國家獎金和1955年列寧和平獎金。

    布萊希特戲劇是20世紀德國戲劇的一個重要學派,他對世界戲劇發生著很大影響。他對中國戲曲藝術給予很高評價。布萊希特也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持肯定態度,曾多次談論這個體系對現實主義表演藝術所做的貢獻。支援布氏學派的著名理論,就是布萊希特本人提出的“間離方法”。

  • 2 # 大閒居

    布萊希特的理論與著作有《戲劇小工具篇》、《戲劇小工具篇補遺》、《大膽媽媽和他的孩子們》、《梅辛考夫》、《母親》、《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伽利略傳》《圓頭黨和尖頭黨》、《第三帝國的恐怖與災難》、《卡拉爾大娘的槍》、《潘蒂拉老爺和他的男僕馬狄》以及改編的舞臺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帥克》、《高加索灰闌記》等。他還以演說、論文、劇本的註釋形式,闡述史詩戲劇的理論原則和演劇方法,其中較重要的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間離方法》、《論實驗戲劇》、《買黃銅》、《表演藝術新技巧》等。1948年後,劇作有《公社的日子》、《杜朗多》等。

    布萊希特演劇方法推崇“間離方法”,又稱“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個新的美學概念,又是一種新的演劇理論和方法。它的基本含義是利用藝術方法把平常的事物變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關係,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質,使人們認識改變現實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間離方法”要求演員與角色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把二者融合為一,演員要高於角色、駕馭角色、表演角色。 布萊希特熱衷於戲劇形式的實驗,他研究各種形式和時代的戲劇,不僅包括莎士比亞時期的戲劇、古希臘的悲劇,甚至還包括中國、日本和印度的地方戲劇。他有一種傑出的能力,能把這些表面上不相同的戲劇元素結合,轉變成自己的作品。

    在創作成熟期,布萊希特更是從倡導歌劇改革入手,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史詩劇實驗,特別是吸收中國戲劇藝術的經驗,以至於誕生了像《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等這樣取材中國、影響深遠的經典力作。其中《高加索灰闌記》直接套用元雜劇《包待制智勘灰闌記》的故事模式。

  • 3 # 嚴晴天

    布萊希特,德國劇作家、戲劇理論家、導演、詩人。

    他將文藝變革和社會變革聯絡起來,主張在舞臺上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具有社會歷史意義的問題,引發觀眾的思考,布萊希特史詩戲劇理論是在20~30年代與資產階級為藝術而藝術的思潮作鬥爭中逐步形成的。他要求建立一種適合反應20世紀人類生活特點的新型戲劇,即史詩戲劇,這種戲劇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認識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編劇法,採用自由舒展的戲劇結構形式,多側面地展現生活寬廣多彩的內容,讓讀者透過眾多的人物場景,看見生活的真實面貌和它的複雜性、矛盾性,促使人們思考,激發人們變革社會的熱情。

    布萊希特把戲劇分為兩大型別:一類是按照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為戲劇體裁所界定的標準而創作的戲劇,他把它稱為戲劇式戲劇或亞里士多德式戲劇;一類是違反亞里士多德的標準而創作的戲劇,他把它稱為史詩式戲劇或非亞里士多德式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像王菲、陳奕迅這些很厲害的歌手原創歌曲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