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數字的魅力

    學校肯定是教書育人,如果只是教書那肯定是不行的。國家教育法也明文規定學校就是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就是把德放在第一位。說明德的重要性。育就是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不跑偏。

  • 2 # 禾水

    學校當然是教書育人的場所。

    其實這個短詞可以分拆開來這樣說,教書是為了育人。這個短語合起來為一個詞:教育。而這個詞裡的教,不僅僅是教書,而教書不僅僅是教知識。死記的而沒經過學生內化思維的知識的作用,對絕大部分人而言並沒有想象那麼大<這句話意引自2001版教育部頒佈的巜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及《新課程標準》>,其基本作用是奠定一個孩子的世界觀,及進一步學習識的階梯。

    教書不僅在教知識,當然也培養學生技能,比如說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技能,科學教學中的觀察實驗技能。基本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學目標第一層次教學目標,透過對其課堂或其他教學場所用一定過程,方法讓學生感受,體會,思考,交流。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二層次目標:過程目標和方法目標。透過各類課程反覆用各種方法和過程內化知識,最終塑造學生的人格。〈最高層次目標: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校教育學科設定是個嚴密的體系,但是在最高目標上達成統一。

    例如態度目標中的:認真,耐心,專注,聽講……不僅在語、數、科、英四大學科的每一次課堂及作業中都落實,也在音體美教中得以強化。

    例如情感目標中的:美感,責任感,羞恥感,同情心,果敢,堅韌,不怕苦,害怕,榮譽感……同樣也在各科教學過程中都得以體現內化,而如堅韌,不怕苦之類目標在體育課,勞動課中更可得訓練,而美感在音樂、美術中更可得以訓練。

    例如價值觀目標中的:愛國、團結、善良…也如上兩大目標一樣在各學科教學過程得以內化。而品德,語文,音樂,體育中的集體專案是落實的主陣地。

    除了學科教育,其他活動都是圍繞人格教育為中心來的。

    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如愛國主義一項價值觀目標,每週一的升國旗儀式,三年級以上語文每一冊第一單元<改版前,人教版>主題都是“祖國大好河山”…都是為此設計而實施。

    這也應是個綜合的過程,家庭教著,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應在人格教育(情感,態度,價值觀)上達成統一。

    教育是學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

    教書是在育人,育人可絕不禁就是教書呀。

    從這個意義上說:挖地,跑五千米,砍柴…都是教育。

    這是三十多年前我的教育學老師說的!

  • 3 # 紅旗36643

    學校不只是教書,而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育是基礎,育人是目標”這才是正確的觀點。毛主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教育方針中把“德育"放在首位說明了育人的重要牲,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說明培養學生的目標是“有社會主義覺悟"。由此可知學校是教育育人的地方,絕不是隻教書本知識,追求高分,追求升學率,追求利潤的地方。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利用學校這塊陣地,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認真教書育人,把青少年培養成有社會主義覺悟,有健康的體魄,有堅強的意志,有文化的建設者,捍衛者!

  • 4 # 耕硯叟

    學校的重要任務是育人,學知識是第二個方面,不知怎麼做人,知識學的再好也不知為誰服務,所以說育人是第一位的。

  • 5 # 特級線上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現實中確實有只教書不育人、甚至不管課堂秩序的人,這些人的教學質量是不高的。

    老祖宗早就有經驗總結,親其師,信其道。現實中,因為不喜歡某科老師而放棄這科的學習的學生大有人在,最終毀了學生前途,斷了家庭希望。相反,有的學生因為喜歡/崇拜某位老師,連他/她的穿著打扮、字型、走路姿勢、為人處世都要學。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

    君不見,凡是優秀教師,都是人品高尚,認真負責,學識淵博之人!

  • 6 # 泰山東嶽

    韓愈的《師說》裡表示,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交給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而對於教師來說,也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

    新時代,教師更要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粒貸逾期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