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禾田

    我自己就是透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從小山村走了出來。從我參加過兩次高考到十五年後回頭看,我始終慶幸我當年超常發揮,考上了211大學了。

    那從自己的經歷和觀察來說,我覺得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對於很多出生底層、農村和貧困家庭的學子來說,高考不再是決定命運,而是高考是人生競爭的一場入場券,沒有經歷高考進入大學,基本上就斷絕了進入人生職場的入場券。

    在原來,高考決定命運的理念上。是意味著一個人透過高考考上大學以後,就進入了精英群體,擠進了一個比較有未來的賽車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層。那在現在隨著高考擴招,大學生滿街都是的情況下,已經早就沒有這種功能。

    做個類比,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以前的科舉考試,可以透過它就能實現飛黃騰達(最高階),那在擴招以前,能透過高考考上大學,那就意味著有未來、有出息、改變了命運(中級層面)。那現在,雖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高考已經不可能實現巨大的人生跳躍,但這不是說已經不重要了,反而是更重要的,因為如果你沒有透過高考,你就喪失了很多的機會和資格(入門級)。

    以後大學本科文憑就是很多人的基本標配了,有了不一定會怎樣,但你要是沒有,則會很尷尬。

    所以從這個角度理解“高考改變命運”的話,現在有了新的含義,背後是有了兩個層面蘊意:原來是人往上爬的一個渠道,現在是人保證不下墜的一個託底。

    因而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沒有發揮好,透過高考上過大學,他可能人生就直接墜落向另外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命運。

    所以,千萬不要忽悠年輕人說高考已經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沒有考好,以後就大機率地只能在底層殘酷物語了!

  • 2 # 英雄拒絕黃昏

    高考,只是人生長征中的第一步。考砸了,從頭來!從來就沒有高考定終生的!如果一個連高考的坎都過不了的人,往後就難有所作為,因為人生是一坎一坎堆成的。不然,就算你考上大學,擺在你面前的坎兒還是很多,一個小坎都過不了,以後的坎兒你怎去逾越?沈從文,沒上過大學。但是,他成了北京大學響噹噹的教授!梁漱溟當年高考也落榜,當不了北大學生,卻當上了北大教授。大畫家齊白石、黃永玉也沒進過大學的門,照樣成了中國屈指可數的名畫家,他們的共同點是失敗了再來,永遠迎著暴風雪前進!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錯過初一,還有十五;錯過十五,還有更圓的月亮等著你!別被高考的失利嚇倒了,從頭來,前面又何嘗沒有好風景!

  • 3 # 熊丙奇看教育

    不要把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

    這樣的訊息令人悲痛,是過高的高考期待,把他們逼上了絕路。不要認為高考考上好大學就前途光明,也不要認為高考失利(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就前途灰暗,於是下定目標,非考上某個學校不可,這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壓力,直到最終崩潰。

    近年來的考生自殺問題,大部分發生在復讀生身上。通常,復讀生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復讀的目的,就是要考上更好的大學,如果複習不見效果,就可能心生絕望。對於那些反覆復讀的學生來說,年齡在增長,家庭經濟壓力大,復讀無果會感覺前途灰暗。

    這是高考改變命運給他們帶上的枷鎖,有人說,高考考上大學已改變不了命運,但考不上大學一定改變命運。這其實誇大了落榜、失利對人生髮展的影響。高考考一所一般的院校,包括高職高專,就一定比重點大學差嗎?並不一定,不能非重點不讀。即便沒有考上任何學校,也可以參加技能培訓,學一門手藝,自食其力,甚至可以創業。

    中國社會還存在一定的學歷歧視和勞動歧視(把職業、勞動分為三六九等)不假,但不得不說,社會已經更崇尚技能,有一技之長的人,比只有一張文憑的更吃香,已是現實。問題在於,有一些人有牢固的高考命運觀,有學歷和勞動的自我歧視,即自己瞧不起所謂的“低學歷”,以及”低人一等”的職業和勞動,這不願意學,那不願意幹,這就把路堵死了,這是升學教育對成才價值觀的扭曲。這些人就是考上大學,也可能變為啃老族,因為不願意從事某些職業,寧願被父母養著。

    我一再說,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社會必定進入能力社會,必須以能力提升作為主線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上大學其實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徑之一。

  • 4 # 夜雨如書

    “高考決定命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金科玉律,畢竟我們身邊有太多寒門學子是透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我的二叔,我的表姐,我的表弟,我的同學等等等等,他們確實透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但凡事都有例外。

    昨天看到了這則河北考生跳樓輕生的新聞,深感惋惜。復讀生面臨的高考壓力我們外人難以體會,因為壓力太大進而變成了抑鬱症,甚至最終放棄了生命,不得不說,“高考決定命運”在有些人身上變成了魔咒。

    有人說這只是偶發事件,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誠然,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透過高考這座獨木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那麼我們有必要因此而質疑“高考決定命運”嗎?我認為有必要,但不應該是出現問題才質疑。

    我們每個人的天賦不同、資質不同,本就該有屬於各自的人生道路,不一定誰都適合應試教育,也不一定誰都能夠透過高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齊白石、華羅庚、沈從文、錢穆、金克木、馬未都、鄭淵潔,他們是典型的有文化卻沒文憑,高考更是與他們沒有交集。你能說他們不成功嗎?

    細數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雖然透過高考取得了文憑,但最終能力有限混的並不咋樣。也有人雖然文憑不高但能力很強,無論放在哪個行業都混的風生水起。

    生活在不斷告訴我們:“高考不是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

    現實也在不斷地證明:“高考是大部分人改變人生的途徑”。

    能夠在錯綜複雜的人生道路里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條,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智慧。而我們大多數人或者說我們的環境決定了,隨波逐流更安全。

    就目前來看,我們的社會正在向更加註重個人能力的方向發展,但文憑這塊敲門磚仍然十分重要。從我們找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能深深的體會到。

    高考不一定會決定你的命運,但卻會給你增加選擇命運的機會。

    其實命運一直在自己手裡,怎樣選擇全在你自己。

  • 5 # 白這個顏色

    當然 ,這些悲劇,多發生在家庭並不幸福的基層,誰見過土豪的孩子跳樓?一個還未完全成長起來的孩子,家長別把一切都壓在孩子身上,孩子餓不死的。你不能給予孩子的,孩子沒有強求,也彆強求孩子啦,很多原因,是家長把孩子推下去的。

    高考決定命運,這種勢利觀點,不知道來自那些人的學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每個學校培養孩子,需要均衡發展,鼓勵有特長的孩子。社會不是把孩子逼成死讀書,讀死書。拿一紙文憑代表孩子,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讓孩子思想健康,才是學校最根本的責任和義務。

    一個年輕的生命走了,是誰害了他?一個經濟狀況一般的家庭,要看一個孩子讀完高中,對家庭的影響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首先家長有壓力,而家長又把這種壓力傳遞給孩子。真是把孩子逼上梁山。家長也許因為自己是好心,就沒考慮過後果。悲劇來自人為,孩子在無奈中,揹負著爸媽的願望,永遠踏上不歸路。

    應該清醒點,家長是孩子的主心骨,他們實在無法完成爸媽的任務,家長還有怨言嘛?孩子無力擔當的重負,爸媽接過來吧,你的孩子很優秀,要給孩子最開心的笑,讓孩子得到尊重。爸媽的苦,孩子理解,給孩子一個空間,他們會勝任的,孩子能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多彩,何必要指導孩子一個方向,讓他們迷失自己呢?

    孩子們需要老師家長的認可,你們應該牽緊孩子的手,而不是把他們推下高樓。看到訊息,總有一種,你雖沒害孩子,孩子卻因你而死的感覺。是壓力還是缺少理解?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別打碎孩子們的夢想,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標飛翔,才是成功的教育,稱職的家長。一個年輕生命的離開,不是找原因的問題,是學校家長真正引以為戒,把自己善良的願望,合理分配給孩子,而不是把孩子逼上絕路。

  • 6 # 管理那點事

    “高考不再決定命運”和“農村的孩子就不應該考大學”的論調如出一轍,姑且不論持這種論調的人出於什麼目的,但總給人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我相信,說這話的人沒有幾個是農村或城市最底層的老百姓。

    我是農民的兒子,也是透過考試改變命運的。八十年代,因為考上了中專,我吃上了人人羨慕的“商品糧”,畢業分配到國企,進入城市生活。當我在辦公室喝著茶水侃著大山,我的很多同學卻頂著烈日在田裡辛苦勞作。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種地不掙錢,做生意沒本錢,要想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生軌跡,除了高考還有更好、更公平的途徑嗎?

    大學沒有擴招之前,高考的確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特別是對於農村和城市貧寒人家的孩子尤其如此。一旦考上大學,就意味著有了正式的工作,可以脫離農門進入城市生活。大學擴招以後,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特別是近十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於是各種否定高考改變命運的聲音甚囂塵上。果真像他們說的那樣嗎?否!雖然現在的大學生沒有了鐵飯碗,但是大學生這個招牌還是職場入門和登堂入室的通行證!沒有這個證書,只能從事一些低端崗位,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現實的角度看,對窮苦人家的孩子來說,高考可能並不能像過去一樣直接改變你的命運,但是卻給你提供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有了這個機會,加上自己的努力,你的人生有可能反轉。而沒有這個機會,則永遠在社會底層進行掙扎和輪迴。

    高考改變命運,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會一直存在。只不過存在的方式略有不同罷了。

  • 7 # 豁達的歷史泡泡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馬斯洛的人生需求層次理論,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為安全感而努力,嬰兒出生時候為了吃上一口奶,兒童時期為了一件玩具,少年時期為了追求時尚刺激,青年時期為了甜蜜的愛情,這些需求在各個階段都有不同,但是都是為了生存空間的價值。

    為了實現安全感,我們會有各種幻想,成功的時候妄想輝煌,失敗的時候痴迷一切重來,得到的時候想到付出應有的回報,失去的時候想到了付出代價。這些美好的忘情水可以讓覆水難收,這些自我的安全感讓我們幸福,這些成長的經歷形成了記憶的印痕,等待著在一個相似的場景裡我們的慾望粉墨登場。

    高考很多年以後,我們有時候還在夢中驚醒,自己奮筆疾書的時候,突然考試鈴聲響起,我們的試卷還是一片空白,接著我們想到了自己落榜了,自己不得不到血汗工廠去出賣勞力,接著娶了一個不如意的人,生了不如意的孩子,我們的人生一片迷茫,這個時候我們全身冰冷無力,彷彿墜入了地獄一般,誰能擺渡我們的靈魂呢?

    我們為什麼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切呢?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客觀反映,我們周圍的人就是這樣的人生,我們沒有顯赫家世可以讓我們擁有特權,所以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被歸類了,歸到了大多數人的一類,在平凡的世界裡尋求平平安安,靜靜守候百年孤獨終老一生。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我們真的在失去了高考後,變成難以翻身的鹹魚了嗎?

    央視做了一個調查,調查了商界領袖和精英階層人士,後天能力與學歷的關係,事實證明學歷學位認證的只是一個人技能,而獲得社會認可的成功需要後天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取自於我們的內心深處強大良知,600多年前的王守仁在貴州龍陽洞悟道,他發現了人最強大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當週圍光怪陸離人和事讓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需要聽聽內心的聲音。世界著名荒野求生專家比爾有一次到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探險,那裡地形複雜,毒蟲猛獸出沒,現代化通訊裝置統統失靈,他需要一個印第安土著做嚮導,印第安土著嚮導總是在走一段路後停下來跪下來,雙手交叉胸前,閉上眼睛,開始祈禱,比爾覺得他是在裝神弄鬼問他能不能不要浪費他的時間,可是接下來印第安人仍然重複祈禱舉動。比爾的熱帶雨林冒險遊戲進展很順利,他請印第安嚮導吃飯,飯桌上聊到了一路上嚮導的儀式,印第安人說出了實情:他是在呼喚自己的靈魂,他們的祖先告誡他們,走再遠的路都不要弄丟自己的靈魂,靈魂在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祖先告訴我們修身,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是為了傳承自己的基因,傳遞自己的基因讓父母看到子子孫孫無窮盡,強大的基因成就了輝煌家族,偉大的家族復興了強大國家,強大的國家維護了四海昇平!如此而已,北京聚集了中國幾乎所有的985和211,深圳人靠著創新與努力讓這些985和211趨之若鶩的過去建立自己的分校,他們帶著驕傲而來卻發現世界一流大學早已經搶灘登陸了,香港大學深圳校區的第一任校長曾經說過自己的經歷,他是一個落榜的高考生,靠著自學考試一步步走向今天,自己的天資落後於人,後天比自己努力的人也很多,不過他始終堅持做好自己,他想要的只是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扎克伯格的故事,喬布斯的故事,我們可以說那是發生在世界上最發達的超級大國,那裡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是這樣嗎?你確定你不在相信童話裡故事了嗎?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統計報告美國擁有5000萬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是按照世界標準評定的,可以想象私有制社會里兩級分化,喬布斯與扎克伯格們都屬於5000萬中一員,還有就是特朗普的祖父輩,他們沒有放棄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成功了!我們自己人,阿里巴巴的馬雲,京東商城的劉強東更是如此。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是梁武帝為了吸引人才的廣告詞,我更願意相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那麼,如何讓我們勇敢的心可以有處安放呢?我們沒有比干的七竅玲瓏心,很多人是玻璃心,我想我們需要科學研討人才評價標準,我想我們需要複合性的人才體系,我想還是問問自己的內心吧!收拾好心情,重心出發!

  • 8 # 小李滔滔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說說自己看法。

    2018年高考第一天,河北平泉就發生高考生跳樓,這個年輕的生命逝去,實在讓人痛心。

    事實上,為高考而輕生的悲劇,這不是第一例,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例。

    “高考決定命運”的說法,已經根深蒂固,深入華人的骨髓,不是說推翻就能推翻的。

    高考實際是社會激烈競爭的一面鏡子,也是18歲的孩子第一次面臨的慘烈挑戰。

    成王敗寇,自然有人笑,也有人哭。

    高考是社會體制的重要一環,承載著鑑別人才,篩選人才的功能。

    從歷史的角度看,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流傳幾千年。范進中舉發瘋,孔乙己秀才都撈不到,只能在嘲笑聲中孤獨死去,這是科舉制的典型案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觀念,已經變成血液,在華人的身體裡流淌。而高考,只是科舉制的變相延續。

    只不過,科舉制是官員的選拔,一舉高中,即升官發財,雞犬升天。

    而現代的高考,正有意識的淡化功利色彩。大學由精英化教育,透過擴招,實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本科的招生比例,上升至40%左右。然而,依然有60%的孩子與高校無緣。

    這就意味著,這些孩子要接受淘汰的命運。

    在現實中,“高考改變命運”這話並不假。很多底層的孩子,透過高考,實現了人生的逆襲。而大部分沒有考上985,211的孩子,在社會就業中,因為沒有文憑的敲門磚,而被受到歧視,被拒之門外。

    很多沒有文憑的人,一生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

    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每個人為高考拼搏,想改變命運,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今年975萬的考生中,出現承受不了壓力而崩潰自殺,這是個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也必須遵循叢林法則,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及個人,都在遵循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規律法則。

    高考生自殺,固然和高考的重要性有關,但也和考生個人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身體抑鬱疾病有關。

    至於預防高考生自殺,建議學校完善心理教師的配備,強化心理疏導,強化抗挫折的教育。有的學校比如衡水中學,所有樓房按照防護網,學校搞得像個鐵籠子,這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的可笑措施。

    如果因為個別考生的輕生,而否定高考的重要,是有失偏頗的。

    試想一下,如果取消高考,回到六七十年代那沒有高考,“讀書無用”“零分大學生”的社會,這對廣大的考生也是極不公平的。

    過去的慘痛教訓不能忘記,歷史不能開倒車。

    時代在發展,高考只能在與時俱進的改革,讓高考更順民意,更得民心。

    改變高考“一試定終生”的體制,淡化高考的選拔功能,讓高等教育惠及更多的孩子。

    總之,“高考改變命運”的說法,無需推翻,也無法推翻。

  • 9 # 山人的生活感悟

    看到這個悲劇,心裡感到無比的沉痛。我是1981年參加過高考的,我的孩子是2008年參加過高考的,在我人生當中經歷過的這兩次高考,讓我對家長如何調節孩子高考前後的情緒,釋放孩子的心理壓力,有一定的體會和很深的感悟。

    先說說我81年的時候參加高考時的情況,那個時候的我很懵懂,父母親又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自己除了讀書之外,對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瞭解,社會知識非常欠缺,考上大學和考不上大學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影響我腦子裡是一片空白。

    父母親從來沒有給過我壓力,我自己更是不懂得給自己施加非得考取大學的壓力。記得高中畢業的那一年夏天,16歲的我到外地去替父親抗洪搶險,父親因身體負過傷的原因不能做重體力活,當時我已經暗暗在心裡下定決心,不準備讀書了。

    80年還沒有分田到戶,每家必須出一個勞力去搶險這是任務。那一年姐姐已經出嫁了,曾經為爸爸挑重擔的姐姐再也不能幫爸爸幹活了。我是家裡的長子,我寧願放棄高考,也不願意看到爸爸拖著負傷的身體去幹重活。高考不高考我是無所謂的,上天保佑,抗洪搶險在我開學之前結束了。

    再說說孩子08年經歷的那場高考。按照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努力的話考個二本是有可能的,但我的這個想法只是默默的放在心裡,當孩子的面我總是說,你只要盡力就行了,別管它考幾本,只要有書讀就行。後來孩子考上了三本,因為我們都沒有過高的期望值,所以孩子和我們都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雖然孩子如果能考上重點大學做父母的臉上有光,孩子的前途也彷彿是一片光明。但是,如果不是順其自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這位跳樓的考生,如果父母親能夠經常釋放他的壓力,讓孩子把高考看淡一點,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了。

  • 10 # 法司徒Festo

    把選擇權交給考生,別將壓力轉嫁給孩子。

    對於普通出身,甚至出身貧寒的學子而言,高考是目前唯一能夠進行公平競爭和合理選拔的機會。

    我不知道現在談階層固化是否政治正確,但從當下社會而言,階層固化已經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用“馬太效應”來說,“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這種理論,很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特徵。

    對於掌握了一定社會資源的階層而言,除高考以外,學子還有更多的機會、更早的時間接觸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高考對這些學子而言,並非通往成功的唯一直通車。

    但在莘莘學子中,更多的是出身普通,甚至出身貧寒的家庭,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這些普通家庭唯一能夠想到的脫離當下普通甚至貧困的生活,改變命運、接觸社會更上層階層的唯一機會。

    不否認其他各途對於成功的作用,在其他答案中看到有人提到電競、做生意,但相比高考的影響而言,透過電競、做生意達到高考後同樣成就的不僅數量少,而且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資源,也要遠遠難於高考後。

    而且即便不透過高考一途,若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含金量更高的文憑和學歷,依然是社會評價成就的重要標準:翻開當下主要的網際網路巨頭的高管,無一不是具有高學歷的人才,如果讓自己具有與這些大咖平起平坐的資格,那麼首先就不得不在學歷上有與其平視的資格。

    從目前而言,透過高考一步步獲取資源並取得學歷,是最穩妥的方法。

    但高考雖然重要,但相比於生命而言,高考又遠不是一個人的一切。

    對於一個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如果在學習能力方面確實無法與其他學子相比,那麼就不要固囿高考一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對於多數人而言,創業或做生意也許缺少天賦,但也許對某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子而言,恰恰是其極具天分的領域。

    如果高考屢經失敗,那麼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高考一途,也許自己就是高考一途以外成功的少數人的一部分?

    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所以為什麼這麼早就拋棄了自己的生命呢?還沒嘗試過就放棄,是不是太可惜了?

    而作為考生的父母而言,尤其是很多出身貧寒的家庭,家長習慣性的將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諸如:“我們兩個人苦了一輩子,就希望你能夠考出來,出人頭地!”“你一定要給我們爭光!”云云,其實這種行為恰恰是將壓力成倍地強加在孩子身上,令孩子本已不堪重負的肩膀再扛上更多的分量。

    其實很多時候,令考生感到難以承受的,相比於高考本身而言,更痛苦的其實是來自於家庭的壓力。

    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考生父母的注意,對於每一個正常的家庭而言,真正的驕傲並不在於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在於子女本身,對於考生家長而言,改變家庭環境的重任不應加在孩子身上,同時,應當讓孩子明白一點——父母重視的,不是你取得的成績高低,父母的一切驕傲,就是有你這樣的孩子。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自己幸福開心的活著,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拋棄。

  • 11 # 男來北望

    農民的孩子唯一出路希望的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因為什麼都沒有,祖祖輩輩過著貧困的日子。科技發展時代一直在向前發展,農村多部分農民甚至幾代人都是過著貧苦日子,就是希望下一代要努力學知識,改變家庭改變命運。

  • 12 # 席越

    對不起,不需要。

    這句話的實際作用要看放在社會的哪個階層上,就像白巖松所說:“沒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我是在這句話之後,喜歡上了白巖松,原因無他,就是他在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的問題上,並沒有直接論述它的對錯,他只是指明瞭一個問題:高考,仍舊是底層人民打破向上通道的最便捷的武器。

    以前,一般我碰到這樣的問題,是不太敢回答的,因為我不敢保證我所說的話是完全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完全官方正確。

    但我和白巖松一樣,談不上支援,也談不上討厭,因為這的確是現實。

    中國的教育從來都是一種相對的公平,而不是絕對的公平,贏在起跑線上都是富人喊出的口號,窮人永遠不可能跑贏富人的起跑線。

    北京的優質公立小學可以獲得上百萬的教學投入,可以設定擊劍,馬術,機器人等課程,可以開展和參加圍棋,奧數等國內、國際等比賽,教師團隊的素質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甚至學生早早就有出國留學,交流和考察的機會,這都是其他地方中小學享受不到的資源。

    而進入他們的條件之一,就是你必須買得起十幾萬甚至是三十幾萬一平米的學區房。

    我們一直都在提倡孩子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甚至是快樂學習。但很抱歉,這些都是擁有一定物質財富之後才能實現的東西。

    據白巖松所說,毛坦廠中學大多是農民和打工者的子弟,都不是富裕家庭,能跪拜學校門口大柳樹的家長,絕對都不會是有錢人。

    所以,你不能像富裕的他們一樣補課,你不能像富裕的他們一樣接受全國一流教師團隊的培養,你不能像富裕的他們一樣請更好的私教,你不能像富裕的他們一樣擁有更好的學習方法。

    你甚至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打工和幹農活。

    所以你必須在最有限的時間裡比他們更下苦工,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而類似毛坦廠這樣嚴格管理的學校,創造了這樣的條件。

    這所學校背靠大山,生源很差,大部分都來自農村,還吸收了很多高考失敗甚至原本三本都考不上的學生,就是這樣,一本上線率仍然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對於卑微的家庭來說,面對更高的分數線和更低的錄取率,學習,只是為了會更好的生存。而對於大多數窮人來說,高考,是一次不能輸的戰役。而這中間,產生了許多與我們主流認知相背離的東西。

    據華人民大學2011年調查發現,當時大專以上學歷的城市居民平均年薪將近6萬。大專以下的呢?平均年薪還不到2.5萬。

    中國前一百名富豪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擁有高學歷,而在全部華人裡,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比例只有百分之五。

    這個社會的名校學子落魄和農村輟學小青年勵志創業成功的事件加起來,從機率上來講,都是小機率事件。

    在中國社會的高收入行業中,高學歷人群始終是大多數,沒有相對的知識量,金融,網際網路,法律,經濟,設計,高新科技等行業,你根本做不了。

    而且從工資水平、福利待遇、工作環境、上升通道,抗風險,就職壓力上看,高學歷的就業環境和工作環境也優越不少。

    最可氣的是,如今還有人叫囂學歷無用,那是因為憑他們的眼界還不足以看到這種差距。現在大多數的行業在日益發展的過程中,很多行業的升級變相提高了入門的門檻,而且學歷歧視至今一直存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明顯。

    都說大學生就業困難,那是相對大學生以往資料,不是相對於低學歷人群,低學歷的人就業更糟糕,一線城市大公司的高待遇職位,直接就絕緣了,因為HR這關都過不了。而低學歷相對高薪的職業往往都對應著高風險和惡劣的作業環境。

    而那些所謂的低文化水平的老闆們大多集中在物流,工業,農業,乳業等傳統行業內,這些行業在一二線城市已經被巨頭霸佔,除非在具有滯後性,資訊不對等,和壟斷未成形的三四線城市,才有可能成功,一二線很難。

    近幾年中國上市公司的創業者多為與科技和網際網路掛鉤的行業方面的創業者,幾乎都擁有高學歷。

    所以,用知識改變命運這條路也許不能讓你真正的實現階級跨越,但它絕對會為你實現階級跨越帶來更大的希望。

    而“高考決定命運”,依舊是大多數底層人民向上流通的,艱險但又必須迎難而上的“獨木橋”。

  • 13 # 豆媽靜思

    高考是鯉魚跳的那麼多龍門中的一個。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學校老師和家長向我們宣導的是:高中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將來就有出息了!

    對於大部門出身普通家庭甚至出身寒門的學子來說,高考與自己的未來休慼相關。在我上高三的班級中,不乏復讀兩年的學子。對於18歲的孩子來說,並未接觸過外界更繽紛的世界,考上好大學是自己努力的目標。這跟弦一直緊繃著,等到繃不住時,精神就出現了問題。

    當來到沿海城市時,發現機會更多,而人們對於學習的慾望並沒那麼強烈。

    在內陸,對於上中專、技校,大部分學生更傾向於上高中、考大學;而在廣州,搜尋簡歷時發現,許多求職者的簡歷赫然寫著高中、中專,在某些行業,學歷並沒有成為員工的晉升阻礙,而不斷的學習,較強的學習能力,在職場更為重要。

  • 14 # 光陰荏苒思教育

    這樣的訊息真是讓人心痛!為年輕的生命默哀……

    我認為不是“高考決定命運”要不要被推翻的問題,而是我們真正如何掌握命運、面對命運的問題。

    對有的人高考確實決定了他的命運。高考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算得上是一場最公平的競爭,尤其是對貧苦的農村娃來說,真正是改變命運的機會。比如張藝謀,張藝謀在恢復高考前,正在陝西農村插隊,在生產隊和農民一起幹了三年,後來被招到咸陽棉紡織廠當搬運工,一干就是七年。如果沒有恢復高考,也許他一輩子就只是一個搬動工而已。這樣的例子非常多。

    而僅僅一紙文憑就夠了嗎?尤其是在“批次生產”文憑的而今,高考只是一次考試,是一個過程,是人生路上的一條路,是一個轉折點,而又並不是唯一的轉折點。現在高考後大學裡荒廢學業,畢業即失業的現象以及近來教育部發布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訊息、五百強企業招聘除看學歷外的各種綜合測評,都說明了一次高考、一張文憑,在命運面前能起到什麼作用離不開後期的努力,改變命運的,不是靠一時的努力一勞永逸。

    這個世上會有人認定“高考改變命運”,而很多事實也告訴你,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我們不需要推翻“高考改變命運”的論斷,如果只需明白,高考它是值得我們把握的一次機會,而未來與命運始終在自己手裡,未來還很長,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改變命運的,是你自己的作為!高考值得把握,但絕對不值得你在這一棵樹上掛著……

    如果你在走向高考的路上,一鼓作氣,好好把握這次機會,祝你成功;如果你已經走過了這道關口,無論結果如何,接下來的會是新的生活,接下來會怎樣,又要看你的啦,願你勇敢!

  • 15 # 四筒爸爸

    大學教師表示:“高考決定命運”,體現出多數人的認知缺失!

    命運,豈是小小的高考就能決定的。求學之路,如同110米跨欄賽,共有10道欄,高考僅是其中第1道而已,唯一“貴重”的地方,在於它恰好在1號欄上,僅此而已;要是換個號位,估計現在99%的人,連高考是6月多少號都不記得。十七八歲的孩子,少不更事,眼力所及僅為“1號欄”,這可以理解;但家長也這麼想,就有點兒坑爹了,後面還有9道欄呢,它們分別是:2-4號欄:大學是否努力、5-7號欄:考研成績如何、8-10號欄:碩研能不能學到真本事,誰又不比高考重要?

    事實上,知識改變命運的秘訣在於:大學階段誰能後期發力,後來居上,並堅持到最後。

    有人質疑:後來居上者只是個例。

    殊不知,"好工作"極為稀少,人人都想要,能如意者,可不就是個例麼!

    找“好工作”的競爭壓力比高考大得多,比較起來,高考那都不算事兒。”高考得意也好,失意也罷,大學階段努力,考研到985,學到真本事,“這條路不好走,卻是必經之路,不是高考就能解決的。高考只是熱身賽,大學才是角力場,就看誰能努力到最後,堅持到最後,成為那些“個例”。

    現在,一些人高考失利,第1道欄踢翻了,該怎麼做?難道調轉身來,把欄扶起來重跨一次?在落第的“書呆子”眼裡,高考就像人生跑道上,唯一的柵欄,跨不過去人生就昏暗了,甚至發私信問我:要不要復讀?每每遇到,總感覺又可憐又可恨,憐的是一個家庭3年的心血付出,不易;恨的是其目光短視,活該。要都像報道里這孩子一樣的話,估計華人平均壽命該減半了。

    高考算什麼,人一輩子的“高考”可多了去了,《人生處處是“高考”》:

    六月七八學子惱,迎來人生第一考;

    考完學生考家長,志願填報蒙圈了;

    以為大學輕鬆好,誰料征途剛起跑;

    四年之後學業了,求職讀研再拍腦;

    優者成才父自豪,劣者回家啃啃老;

    三十而立愁婚嫁,兩家六口為房吵;

    吃苦拼命為襁褓,孩童叛逆添煩擾;

    年近五旬想清閒?做夢,陪娃再赴考!

  • 16 # 悠然文案課

    又是一件對於高考的過於重視釀成的慘事,河北平泉的一名高考生,在高考首日早晨從七樓一躍而下,搶救無效後死亡。這是他第三次參加高考,趁著母親外出買早餐,他從七樓的露天陽臺跳了下去。1998年出生的他,今年不過20歲。這種悲劇,就像一個魔咒,越是折磨,越在不斷上演。去年,遼寧朝陽一名21歲的復讀生跳樓輕生,家長稱是考前壓力太大所致。前年,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女孩趙某某,在參加高考第一門考試後,跳樓自殺。再往前,2013年,一位四川崇州的女孩,在第二次高考失利後,選擇了割腕、喝農藥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對於很多人“高考決定命運”的想法,我想從兩個角度來表達我的觀點:

    學生角度: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很小的階段,學歷不能代表一切。寒窗苦讀二十年,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高考上,這種思維其實可以理解,但是不要覺得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其實高考只是人生中一個非常小的節點。高考考的好不代表以後的能力就強,高考考的不好不代表就前途黑暗,大學只是一個平臺,能在大學收穫多少還是要看自己。

    家長角度:

    不要用高考去衡量孩子的所有價值。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很多家庭為了孩子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付出了太多,甚至有很多家庭會有一個人辭職專門照顧孩子的起居以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其實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應該給予孩子過大的壓力,不要給孩子灌輸“你必須考上重點大學,不然就沒有前途”的思想,這不僅給孩子過大的壓力,還給了孩子認為除了重點大學其他都不行的價值觀。

    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社會必定進入能力社會,必須以能力提升作為主線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上大學其實也只是提高能力的途徑之一。

  • 17 # 青梅煮酒論高校

    高考是咱們國家很重要且很公平的一場考試,也可以說是你人生中為數不多的,不看背景,不看臉的考試。

    但是過度誇讚高考的作用,也是不正確的,人的一生很長,的確有幾次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比如高考),如果你把握好機會,也許命運會改變。

    可是不是說你沒把握好機會就會註定失敗,要知道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很少,同時先天的有智力缺陷的人也很少,我大多數人都徘徊在這之間。這也符合正態分佈。

    高考會有壓力,我們人人都想上985,同時也不可能人人都上985,所以有一顆想上奮鬥的心是好的,但要是你能更平和的看待高考則更可貴。

    也許社會上很多人會說第一學歷很重要,本科至上,本科不是985碩士博士都白搭等等觀點,也許他們說的對,可是你將來在找工作的時候,不是要滿足世界上所有企業的錄取條件,我相信未來的機會很多,就看你能否把握。

    高考這件事就告訴自己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18 # 盼達PTE

    高考放榜,將迎來新一輪自殺高潮:誰才是悲劇的真正凶手?

    每一年,高考放榜,總有高考失利學生自殺等新聞層出不窮,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孩子們選擇如此草率的解決方式。

    前兩天和一位家長聊天時,她說自己的兒子今年剛高考結束,估分後發現自己的成績不太理想,一直吵著要復讀,孩子每天都不在狀態,像是蔫了的茄子,那位家長也是愁容滿面,不知所措。

    我們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沒考好”三個字對於考生而言是多麼可怕的魔咒,那一刻,就好像喪失了呼吸的力量,整個世界的人也都給自己宣判了死刑。

    握緊拳頭,分數還是會悄悄溜走,只剩名落孫山的“悲憤”。

    即使是沒有全力以赴的人,都會因這三個字悔恨不已,剛何況是那些埋頭苦幹,想要借這個機會鯉魚躍龍門的寒門子弟。

    都說十年寒窗苦讀,終為一戰,而恰恰在這個時候,積累了多年的脆弱就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爆發開來。

    是的,真正的壓力從高考結束那一刻時,就已經悄悄醞釀,一點一點擠壓著考生的心臟,只需要一點觸動,就能引爆所有的悲憤、無奈和哀怨。

    從人性趨利避害的視角來看,每個人遇到煩惱或者傷心的事情時,大多數的人會呈現出逃避狀態,以規避風險,這時在心裡面已經採取了防禦狀態,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

    但是,當心理的承受能力達到極限時,在心中就會慢慢形成防禦狀態的最高階形態——自殺!在這時,隨隨便便的一件小事就可能誘導悲劇的發生。

    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情緒會更加不穩定,在期間,學業問題成為困擾他們的最主要問題。

    2018年6月8日,一名內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語文後就跳樓自殺,女孩稱"我有心臟病沒救了",對民警勸導工作置之不理。此後突然從22層約60米的樓頂跳下墜落氣墊。最終女孩因傷勢過重死亡。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見到這樣的新聞。十七八歲的花樣年華,卻因為一次考試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怎能讓人不痛心?

    當知道失利或者成績出現的那一刻,很多人受不了刺激,認為自己十年的辛苦付之東流,在也看不到前途的路,只好以死來逃避今後的現實。

    高考考生的悲劇為何年年上演,為什麼會不顧一切走上絕路?

    2007年8月6日凌晨,廣東市某一高中畢業生從學校六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18年的生命。

    2007年10月28日上午九時,家住烏魯木齊市人民路馬市小區的高三學生,因高考壓力過大,跳樓身亡。四川渠縣一名已經結束高考的男生,跳河自盡,留下絕筆遺書:

    死了,我的心自由了。真正的我只活在自己的心裡。我寧願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我自殺了,說說8點鐘定時釋出。

    隨著中國各省2019年的高考成績陸續出爐,數百萬高中畢業生及其家人急切地守在電腦前,緊張地等待高考分數的公佈。

    每年,這都是個“有人歡喜有人愁”的時刻,甚至一些高考失利的學生以放棄生命的極端方式,衝擊著人們的神經。

    高考放榜後,將會引來新一輪的自殺高潮

    《紐約時報》援引中國網友的觀點稱:“年輕一代是我們國家的未來,難道沒有辦法讓他們不要成長在這種恐懼、絕望和殘酷的氣氛中?”

    看到這麼多年輕的生命還未來得及綻放就瞬間消失,真是觸目驚心,我們不禁要問一下,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是家庭?學校?社會?時代?物質?還是精神?

    第一:獨生子女綜合症

    在大多數的青年自殺案例中,獨生子女自殺的比例普遍偏高,為什麼會這樣?

    獨生子女的普遍(不是全部)特點:嬌慣、溺愛、自私、自理能力差、缺少擔當、吃苦能力弱、受挫力差、溝通不暢,人際交往力不強等等。

    獨生子女家庭缺失了孩子成長必備的生存環境在後來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很多過激行為乃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都與其從小沒有經歷過甚至沒有思考過應該如何處理現實客觀存在的挫折、磨難等生活逆境及情緒問題的過程有關。

    心理承受力差,一點小挫折就要死要活。

    第二:高考決定論深深植根在學生頭腦當中

    作為媒體人,我們經常接觸各類人群,有廟堂之高,也有市井平民。在這些潮起潮落中,我們卻發現一個當代社會的現象:人生可能會埋沒“有學歷”的人,但一定不會埋沒擁有“一技之長”的人。

    我們不會宣揚“高考無用論”,但也一定不同意“高考決定論”。

    當代教育當中,不少學校老師為了提高升學率,激發學生的鬥志,不停地給學生灌輸高考決定命運的思想,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一旦考試失利,他們就找不到自己在世界上存活的價值和意義,這時候,自然而然的會選擇一種極端方式,逃避現實。

    第三:壓抑的家庭環境給學生增加了心理負擔

    在大多數選擇自殺的人中,有些人是因為復讀一次兩次,甚至是更多次,禁不住這巨大的壓力和對自己的失望,選擇結束生命。

    在這時候,並不能把學生的死亡僅僅歸根於“學生心理有問題”。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家庭壓力,才會走上絕路。

    如果孩子對家人還有一點不捨,能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心和愛,他怎麼捨得死得那麼幹脆?

    因為貧窮,因為揹負著父母乃至整個家庭的全部希望,甚至是因為來自父母的強求、冷漠和拳腳相加,他們的肩膀上揹負上沉重的枷鎖,淪為了父母脫離苦海的工具。

    得不到理解還要承受巨大生理心理壓力的他們,只能選擇自殺。

    而事實上,錯的是孩子嗎?

    不,錯的是父母。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但不是全部的希望。

    青少年學生容易產生人生的無常感和前景的不可預測感,再加上一些青少年學生看問題比較片面,在這種態勢下,青少年學生會產生“存在的挫折感”,最終使一個人感覺到“存在的虛無”,而導致厭世的態度,產生心靈空虛、自我茫然,認為沒有一件事是有價值的。

    這種厭倦和虛無的狀態是心靈上的失常,是導致一個人自殺的根本原因。再加上一些客觀原因,就會使他們緊繃的心理防線崩潰,最終走向毀滅。

    高考失利其實還有更多選擇,學一門技術、出國留學,至於做網紅之類的,不是不可以嘗試,但並不推崇,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做到Papi醬的,更何況別人是名牌大學畢業,有著強硬的知識背書,所以,高考後,選擇出國留學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目前澳洲、英國、加拿大等國家都相繼認可高考成績,PTE考試的介入也為留學增添了一把鎮定劑。

    PTE因為其出分快、課多次考試,被國外留學生使用,澳洲更是百分百拋棄雅思,致力PTE,目前全球有3000+所院校認可PTE分數。

  • 19 # 老牛高考物理

    高考決定命運,這個說法鼓勵了一代又一代學子,奮勇爭先,義無反顧。從懵懂孩童到青春少年,伴隨在耳邊的都是長輩的諄諄教誨,或者是七大姑八大姨的魔幻鼓勵:“以後想考哪個大學?清華北大嘛,沒得問題!”

    到了高中,一問到成績,不管成績優越於否,涉及的最多的就是將來能考上哪個大學,學習成績如何云云。

    但是我覺得高考決定論也不能簡單由此推翻。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1、高考決定論是否真的是絕對錯誤?

    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高考是現在最公平的考試,可以說沒有之一。經過高考選拔出來的孩子,不說人品,思維能力肯定是優秀的。

    舉個例子,以前我們班的一個妹子,一看就是鄉下的朋友(這裡沒有半點歧視),最初她連月份都能編號編到54日,但是最後她經過努力,參加高考,考上了清華大學管理系,畢業後直接進入一個極好的企業工作。同學會的時候看見她,已經出落成一個時尚卻低調的女人,完全不能把她和之前那個邋里邋遢還土裡土氣的小姑娘聯絡起來。她說,她已經把父母也接到工作的地方了,一家人現在可幸福了。她感嘆高考帶給她的改變,若非高考,她可能也沒現在的自己。

    所以說,生活優越的人,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很難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當你考500分就可以讀一個很好的大學,而別人考600分連調檔線都進不了,你很難理解別人心裡的苦楚。相對的公平,改變命運,卻又是高考切實能帶給我們的。

    2、不能因為個例去完全否定高考決定論

    是的,隨著網路的發達,資訊的暢通,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訊息報道,高中的孩子承受不住學習壓力,或者是某復讀的孩子受不了了選擇跳樓,選擇輕生。但是你們卻把這些結果一股腦遷怒於高考,你們不覺得自己有點衝動嗎?

    孩子承受不住壓力,你們考慮過孩子抗壓能力嗎,關心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嗎?一旦出事,怪罪別人,可曾探尋過孩子輕生根本原因?現在孩子壓力都大,在同樣的緊迫學習和生活彙總,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都能堅持下來,而不是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

    輕易丟棄自己的生命,是極其不負責的行為!

    3、如何減少這類現象的發生

    首先,家長就要做到關心孩子,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有的時候,壓力是無形的,你不說,孩子也會覺得難受。要學會營造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有放鬆的時候。

    其次,學校教職員工要開展高考釋壓活動,做心理檢測,做心理輔導講座,開展放鬆活動,不要把什麼高考影響一生每天掛在嘴邊,你每天聽著命懸一線,趕緊吃飯,你還會享受吃飯嗎?

    學校、社會、家庭都不要把高考決定命運論時刻掛在嘴邊,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東西,一個眼神都明瞭了,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平心靜氣,從思想上引導孩子,強調高考的重要性,並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略有壓力,剛剛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疫情爆發的情況下,要不要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