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熱情的宇宙fJ

    驢騾多用小型母驢,因而體格較小。但關中驢或德州驢等大型母驢繁殖驢騾,則可產生大型驢騾。繁殖馬騾的受胎率為70~80%,繁殖驢騾只有30%左右。

    公騾和公驢騾在外觀上雖可見正常的睪丸,因精細胞不能形成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因而無繁殖力;然而性腺較發達,也能表現出旺盛的性慾,為了管理和使役上的方便,一般都行去勢。母騾受胎也非常困難。

  • 2 # 獵奇動物社

    這是一個關於物種雜交的問題,不過,說騾子懷孕必死就有些不科學了,因為騾子如果能夠懷孕的話,它生產也是沒有問題的,畢竟騾子雖然是雜交種,但是它具有完整的單性生殖特徵。不過,俗話說“空穴來風”,那麼騾子懷孕必死的“風”是哪裡來的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騾子是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物種是生物學分類最基本的單位,但是,騾子雖然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它連物種都算不上,因為嚴格意義上說物種是由居群組成的生殖單元和其它單元在生殖上是隔離的, 在自然界佔據一定生態位的生物。而騾子既不群居、又不是生殖單元,還是人工飼養下的物種,沒有在自然界中佔據任何的生態位,所以它只能稱為種間雜種,而非物種。

    雖然騾子不是物種,但是它的“父母”都是物種,只不過它的“父母”是在意外的情況下創造出了它。騾子的“父母”是一對異性的成年驢、馬。在自然環境下,野驢和Mustang要麼不同域分佈,要麼同域分佈也不會發生繁殖行為,所以,野生環境下是沒有騾子的。

    但是,在人工飼養下,原本沒有交集的兩個物種相遇了,而且二者的發情期基本一致,所以在發情期,找不到同類異性的兩個物種雜交了,之後,它們就進行了繁殖行為,從而產生了騾子。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不同物種有生殖隔離,驢和馬為什麼不受約束呢?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生殖隔離的定義:生殖隔離是指兩種不同的物種即使在同域分佈下也不能交配,或者不易交配成功的隔離機制。其中,“不易交配成功”的範疇很廣,包括交配後不會產生後代、交配產生後代以後後代幾乎不具備正常的繁殖能力。而驢和馬就符合生殖隔離的最後一項交配產生後代以後,後代幾乎不具備繁殖能力,簡單地說騾子是不孕不育的。

    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騾子是如何產生的?

    騾子分為驢騾和馬騾兩種,其中驢騾是由母驢所生,馬騾是由母馬所生,由於在實際情況中,公驢與母馬的基因更容易結合(有實驗用了6年時間才產生了驢騾),所以我們看到的騾子大都是馬騾。二者比較大的差異是驢騾比馬騾要小,更接近於驢。

    驢和馬之所以能夠產下後代主要是因為二者是同科同屬下的物種,雖然種不同,但是基因相似度極高,因此,在交配時,二者的染色體就有一定的機率會結合,故而會產生騾子。同樣的,獅子和老虎也是同科同屬下的物種,它們也可以繁殖出獅虎獸,只不過,獅子和老虎的分化時間更長,所以二者產生獅虎獸的機率要比馬和驢產生騾子的機率小(獅虎獸產生的機率為1%左右,而且在這1%中只有十萬分之一的能夠成功存活並長大)。

    因此,驢和馬的親緣關係比較接近,而且二者的分化時間相對較短,是二者能夠繁殖種間雜種的主要原因。(下圖為獅虎獸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騾子為什麼幾乎不具備繁殖能力?

    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它的基因各有一半是遺傳自驢、馬,而馬有64條染色體,驢有62條染色體,在結合時,驢、馬的生殖細胞可以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也就是32+31等於63條,這就是騾子的染色體數量,染色體數量為奇數,在進一步繁殖時,它的染色體無法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再加上騾子的染色體是來自於兩種不同的動物,即便是染色體能夠進行減速分裂,也必須要同源染色體,但它的“父母”本身就是兩個物種,染色體本身就不同源,所以,無論是公騾還是母騾,它們都很難讓對方懷孕或者受孕。

    但是,有一種情況,騾子是能夠讓對方或者自己受孕的,那就是來自於馬和驢的染色體是完全分割開來的,此時它們在繁殖時,就有機率會結合,不過,機率是幾百億分之一。想要提高几率必須為公、母騾與公、母驢或者是馬進行繁殖,不過,機率依然非常的低。

    因此,騾子的染色體為單數,無法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以及其本身就不是同源染色體形成的動物,所以騾子幾乎不具備繁殖能力。不過,這個並不絕對,在極低機率的情況下,騾子也是能夠繁殖的。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母騾懷孕必死”有沒有科學依據?

    在上面我們說過,母騾在小機率的情況下是能夠懷孕的,那就是它來自於驢、馬的染色體各自在細胞的一側,沒有發生重疊,然後與同樣是這種情況的公騾進行繁殖,或者是與公驢、馬進行繁殖,是有極小的機率能夠成功受孕的。但是,這個機率到了幾億甚至是上百億分之一了,所以,即使在以前騾子非常常見的農村地區,騾子懷孕也是極少會能看到的場景。

    在以前,人們的認知比較匱乏的情況下,對於小機率事件通常都與迷信連線到一起,比如母騾懷孕不吉利之類的,所以即便出現了母騾懷孕,它也會被當成“離奇”的存在被處理掉。

    但實際上,母騾有著完整的生殖系統,只要是成功受孕,它生下健康後代的機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如果讓懷孕的母騾繼續存活,它是不會因為懷孕而死的。

    總結

    騾子是馬和驢生殖隔離不太徹底下的產物,也是人工飼養下才會出現的種間雜種,由於其染色體不成對,很難進行減數分裂,所以它們幾乎不具備繁殖能力。但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極低的機率下,母騾也是能夠懷孕的,不過在以前人們認知匱乏下,這種“小機率”事件通常被當做不祥之兆,所以即使母騾懷孕也會被殺掉,這才有了“母騾懷孕必死的說法”。

    但實際上,母騾懷孕只是機率小,它依然是有科學依據的,再加上母騾有著完整的生殖系統,所以,任其發育,懷孕的母騾是不會死的。

  • 3 # 欣城sincereaini

    我是欣城,大家在農村應該都見過騾子,他們性格溫順吃苦耐勞,是農村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要了解騾子懷孕必死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騾子,騾子也分馬騾和驢騾,馬騾是公驢和母馬結合後產物,驢騾是公馬和母驢結合後的產物,馬騾身材高大還很聰明,適合運輸和乾重體力活,而驢騾相對較小,優點是壽命長,食量小,更有永續性。

    兩種都非常有特點也廣受喜愛。

    要說到騾子的由來其實也算意外。

    驢和馬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結合的,畢竟他們物種不同,‘又有自己的圈子,畢竟他們也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嘛,所以正常情況下互相不會干擾,只能是陰差陽錯下出現了意外,某天馬兒覺得驢兒長得也不賴嘛,就很神奇的出現了騾子。然後人們慢慢發現馬和驢的後代原來如此優秀,這才大量的人工干預,才使得騾子的數量越來越多。

    它們的受精卵無法發育成正常的胚胎。

    騾子也有自己的器官,是可以正常進行結合的,只是因為他們體內染色體是奇數,馬的染色體是64條,而驢的染色體則是62條,兩者可以相互受孕但雜交後的騾子染色體變成了63條,生育後代的時候,染色體相互分開,會擴散組合,不具備減數分裂的條件。想要形成正常的生育細胞十分困難,所以騾子想要生育後代非常困難。

    騾子雖然理論上不孕不育,但凡事總有例外嘛,說騾子懷孕必死也是誇大,誰說騾子不能懷孕的,大自然不允許,那就人工培育嘛,對,還是我們人類的功勞,可以透過胚胎移植讓騾子懷孕並正常安全的生下他們的孩子。

    2015年7月9號,山東省蓬萊市某馬場內,一頭懷孕346的騾子要生了,這是中國有記錄以來,第一頭生小駒的騾子。

    要說這頭騾子十分‘幸運’,而且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還可以當上母親,起因是這樣的,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南韓才,與一家機構正在進行馬的胚胎移植研究,既然是搞胚胎移植研究,自然需要用馬來做實驗,剛開始,他們使用當地的渤海馬作為代孕的母馬來完成實驗,可後期需要移植的胚胎是在太多,渤海馬數量沒辦法滿足要求,這可怎麼辦呢,南韓才教授就想到了用騾子來代替,騾子除了不孕不育,其實有著一整套完整的生殖系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南韓才挑選了一隻看起來很強壯的騾子,可騾子畢竟不是馬,把馬的胚胎放到騾子的肚子裡,騾子能保得住胚胎媽,還好有驚無險,這隻騾子挺了過來。

    當然了,欣城說的有點太輕鬆了,大家要明白,想要讓騾子成功進行胚胎移植技術肯定沒有那麼容易的,並不是我說上一兩句,騾子就能成功懷孕,而是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斷嘗試和失敗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前面說的是進行胚胎移植成功讓騾子生下小馬駒,其實沒有經過人工培育,騾子也能生下馬駒,只是這種概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低到千萬分之一,這才有了騾子不能生育的話題。

    農場主夫婦也搞不清楚為什麼這頭騾子會懷孕,畢竟沒有人看見過騾子懷孕,於是他們把騾子和馬駒的血液拿去檢驗,發現小馬駒就是這頭騾子的後代,這讓他們既興奮又疑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說,騾子是可以直接懷孕的,只是機率非常低,很多人比較迷信,覺得是我們干預了自然法則,雜交培育出騾子這種產物有違天道,所以騾子斷子絕孫也是正常的。在這種信念下,千百年來就算有騾子懷孕生下馬駒了,估計也會被人當做妖怪處理掉,在1997年美國就有過相關報道,我們國內應該也有,只是沒有被相關報道出來罷了。

    最後,我是欣城,只說重點不講廢話,騾子懷孕不僅不會死,還可以生下很可愛的小馬駒呢。

  • 4 # 半桶

    更累的馬,失戶的驢,“騾”從文字構成上,就註定了勞逸的一生!騾子個頭比驢大,性格比馬溫和,生命力和抗病能力更強,體質結實、肢體強健,役用價值比驢和馬都高。

    人們對騾子再熟悉不過,即使沒有見過,也知道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產生的品種。因為馬和驢兩類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所以產生的騾子幾乎不具備生育能力。有人認為騾子懷孕必死,真的是這樣嗎?

    關於騾子

    騾子有兩種,公驢與母馬雜交產生的叫“馬騾”,體型比較大,像馬,我們所說的騾子一般指的是馬騾。而公馬與母驢雜交產生的叫“驢騾”,長的像驢,由於公馬與母驢的基因結合更難,因此驢騾也較少。

    馬和驢本是不同物種,兩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很多人覺得奇怪,既然存在生殖隔離,那怎麼能生出騾子這個物種?看一下生殖隔離的定義就明白了:離生殖隔離指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後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後代的隔離機制。

    看起來比較繞口,簡單說來就是兩種近親類群動物,一般不會交配,比如人和猿。或者交配了也不會產生後代,即使產生了後代,這個後代也不具備生育能力,騾子就屬於不具備生育能力的情況。

    騾子對人類而言貢獻非常大,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時期,騾子兼備了馬和驢兩者的優點。體型比驢大,耐力更持久,壽命也更長,而且對飼料也不挑,典型的勞累命,從“騾”這個字的構成上也可以看出古人對騾的定位:更累的馬,失戶的驢!

    騾子為什麼不具備生育能力

    很多人認為騾子不分公母,其實不是的,騾子不僅有公母,而且有些公騾子的慾望還很強烈,所以一般都會去勢,母騾子也照樣擁有雌性應有的生殖系統和子宮等器官,因此騾子是有公母的。

    那麼為什麼騾子不具備生育能力?主要是因為染色體!馬有64條染色體,驢有62條染色體,騾子各取一半,就擁有了63條染色體。所以騾子的染色體是奇數,染色體是奇數的話,就無法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

    不僅如此,科學家對馬和驢的染色體進行了對比,發現兩者幾乎每一條染色體都有差異,這就造成了細胞遺傳的生殖屏障。也就是說驢和馬的染色體形態相差太大,即便騾子染色體不是奇數,它也無法生育。

    但是有一種情況比較例外,有些朋友可能聽說過“駒”,這個駒不是小馬駒那個駒,而是騾子產生的後代,是公馬配母騾產生的後代。

    在國外的一些文學著作以及歷史記載中,曾經出現過由母騾生產的騾駒,公園前600年左右的巴比倫被波斯帝國圍困時,有一支由騾子組成的運輸隊,在半路上一匹母騾竟然意外誕下一匹騾駒。

    所以我們很容易判斷,騾子懷孕並不會死,母騾擁有完整的生育系統,一旦受孕基本上可以順利生產。但是母騾懷孕的機率實在太低,低到很多人懷疑母騾誕駒的真實性。

    首先,騾子本是在人工干預下,馬和驢交配產生的後代,自然環境中出現騾的情況是很小的。而騾子在人們的認知中,是不具備生育能力的,也就沒人會安排騾子之間進行交配,即使有人這樣做了,也不會產生後代。

    其次,騾子是不具有生育能力的,前面所說的騾駒是馬與騾之間交配生產的,把馬和騾子湊一塊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歷史上記載的騾駒,往往是發生機率極低的意外情況。

    再者,騾子在25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根據古人的經驗以及現實情況,騾子懷孕可以算得上是顛覆認知的情況。所以古人會把母騾懷孕當成違反自然規律的不祥之兆,如果有這種情況出現,很可能會把懷孕的母騾殺掉。

    所以母騾懷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並不代表它們懷孕了就會死亡,如果沒有人為干預,懷孕的母騾一般都能正常生產。

    結語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產生的品種,大部分是在人工干預下完成的,騾子兼備了馬和驢的優點,體型大、耐力強,又沒有生殖的影響,壽命也比較長。騾子在古代農業種植以及軍隊運輸糧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為生殖隔離的存在,馬和驢產下的騾子並不具備生殖能力,具體點說就是無法形成受精卵。但如果公馬和母騾由於某些原因發生了交配,並且形成了受精卵,那麼母騾是完全有能力將肚子裡的騾駒生下來的。

    所以說騾子不具備生育能力,但如果母騾成功懷孕的話,還是可以誕下騾駒的,並不會出現懷孕就死的情況。

    關於騾子,你怎麼看?

  • 5 # 哎吆小手冰涼

    關於騾子,我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從小就放牧過驢放牧過馬放牧過騾子。

    小時候,那還是生產隊的時代。每當放暑假,去生產隊裡勞動,最搶手的活兒就是放牧。人手牽著四至五頭牲口,用韁繩連著,騎著驢或馬可以到很遠的地方,或山或河灣,把牲口撒開,就可以隨意玩了。

    假如一頭母驢或母馬到了發情期,飼養員最緊張了,他要張羅著配種。最理想的結果就是母驢跟公馬交配;母馬跟公驢交配。這樣生出來的後代前者叫驢騾子,後者叫馬騾子。馬騾子體型高大,驢騾子體型嬌小,也就是說騾子體型隨母親。

    騾子的好處很多。首先不管是馬騾子還是驢騾子,它們的力氣都大於它們的母親系。其次,馬騾子相對於馬來說吃得少,不易得病;驢騾子比驢的力氣大,性情也溫順,易養活,省草料。不管是耕種還是拉車,人們都喜歡使喚騾子,就是因為它們不容易使性子。如果是馬,兒馬到了年齡就得閹割,否則一點點兒荷爾蒙的味道兒就得鬧起來,很難控制;母馬的話,就得考慮懷孕和孕期保護。騾子就沒有這些麻煩事兒。後來包產到戶,農戶都搶騾子,分到馬的也都紛紛換成驢或者騾子。

    在驢馬交配時,得看雙方願不願意。公驢交配母馬,一般得看母馬的眼色,公驢比較主動;公馬與母驢交配,得看公馬的心情,母驢形體小,容易人工控制。

    每個生產隊的飼養員都以能產出騾子的個數多少做驕傲的資本。一旦有母馬或者母驢在發情期,放牧的時候就得隔離,否則她們釋放的氣味能刺激那些青壯小夥子們,它們聞到味兒後,立馬撒野,拉著犁杖或馬車向目標狂奔,非常危險的。如果誰牽著發情母驢偷偷地跟別的夥伴兒合群,十有八九會被公驢強姦,飼養員發現後會大罵,還會被剝奪放牧的活兒。

    騾子也分公母,傢伙式兒也有,但從沒見過公騾子像兒馬或公驢那樣為本能拼命過。隊裡就有一匹公騾子和一匹母騾子,它們就拴在一個槽子上,幹活兒也經常在一起,沒見它們鬧過情緒,更別說懷孕了。

    ps:驢只有兩種毛色:黑和灰,頂多再加個白色;馬卻有各色毛色:黑、白、紅、黃、青,好像藍色的少見;騾子也是各色毛色都有。

  • 6 # 梧通

    都說烈馬,倔驢,蠢騾子。騾子懷孕後真的會死亡嗎?

    馬,一般都以高大威武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無論是戰爭還是駕駛工具,它都顯示著它的高大威猛。無論是在肉用乳用還是農業運輸交通運輸,軍事,娛樂等方面的都有馬的身影。但是馬使役年齡一般只有3~15歲最長的才可以達到20歲,這顯然有一些短。

    驢,在說人倔強的時候我們都會說倔驢,你的脾氣比驢還倔。可見於在我們的印象中,脾氣是非常倔犟的一種。雖然有脾氣倔,但是驢也很結實,耐粗放,不容易生病,刻苦耐勞等特點。

    因此人們就想把馬和驢結合起來,看能否就此把馬和驢的優點全部都結合到一塊,於是這才有了騾子。

    可是,我們說起騾子,它給人的印象,就是傻。只要蒙著它的眼睛,它會一直繞圈轉。如此而且騾子的體型要比驢大很多,性格又比馬溫順,用它來託運重物翻山越嶺,十分方便。

    也正是因為騾子的任勞任怨,因此我們就覺得他很傻,要他去哪裡他就去哪裡,要它馱多重的貨物,它就會坨多重的貨物,從來沒有任何的反抗。

    騾子究竟是何種生物?真的沒有生育能力嗎?

    騾子其實是馬和驢的中間雜交產物,主要的作用就是供人們役用。

    騾子也分為兩種: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的為馬騾,由公馬和母驢所生的為驢騾。

    無論是騾子還是驢羅他們的生命力,以及抗病力都十分的強,而且他們也不挑食,飼料的利用率也非常的高。並且他們體質比較結實,肢體也比較常見,耐力比較好,性格溫順便於駕馭,而且騾和驢騾的使役年齡均可達到20-30年,比馬和驢的役用價值都高。

    是可以說騾子對我們人類而言是非常好的一個幫手,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山區,交通特別不方便的地區,騾子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且騾子是一種有公母之分的動物。公騾子有相應的生殖器官,母騾子它也有相應的生殖器官。

    可是經過很多次的嘗試,發現騾子好像並不容易懷孕。再加上騾子,本來就是為了勞動而人們故意雜交出來的一個動物品種。就算是在人為不知道的情況下懷孕了,還是要承擔每天繁重的勞動。

    因此有一些騾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懷孕了,但是由於過重的勞動,導致了流產,甚至不少騾子,因為流產引發的一些症狀而死去。

    為什麼騾子比較難懷孕?

    養過騾子的,就知道公騾子在兩歲左右就喜歡去爬母騾子,母馬,母驢。可以知道公騾子的慾望是十分強烈的,騾子一般只用於勞役,公騾子一般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將它騸去。

    因此可以說騾子不能懷孕,這件事主要出現在母騾子的身上。

    母騾子的發情期極短,可以說是與曇花一現有過之而不及,因此它的受孕率也極低,所以通常我們就認為騾子不會生育。

    如果是公馬和母驢雜交後產生的驢騾,由於盆骨不能開合,因此驢騾也是不能夠生產的。能夠用於生產的,也只有是公驢和母馬雜交產生的騾子。

    那麼公驢和母馬雜交產生的騾子能夠生育,為什麼還說騾子不具備生育能力呢?

    我單從騾子的發情期比較短,而且能夠產生後代的騾子也只有公驢和母馬雜交的騾子,這樣已經讓騾子繁殖率降低不少。

    不但如此,由於馬和驢存在遠緣雜交,由於中間差異染色體的數目形態大小往往都不相同,馬的染色體有64條,而驢的染色體只有62條馬的卵子,產生的卵色體數為32條,驢的精子產生染色體的數量為31條,透過結合發育成新個體的騾子,它的染色體素是63條。

    而當騾子達到性成熟以後再形成精子和卵子的時候,每條染色體都沒有相對應的同源染色體進行配對,這樣每一條染色體分到配子裡都是隨機的,就有可能有馬的一條染色體和驢的30條染色體形成一個新的配子,而另一個是一條驢的染色體和馬的31條染色體形成一個配子。

    每一個配子裡面染色體的組合都是隨機的,因此就存在著2的32次方個不同型別的配置。這樣差不多有429500萬個不同型別的配子。

    而在這些配子當中,只有配子裡的染色體完全來自馬的,或者是完全來自驢的這樣的配子,才能發育完全。

    可想而知產生這樣配對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但是這並不能說遠雜交得到騾子不能懷孕生產。因為既然存在這樣的機率,就存在這樣的可能性,騾子也能夠下崽。

    在國外以及國內都出現過騾子成功產下幼崽。在國內母騾生駒的典例是農科院蘭州木業研究所的研究,一共有13匹之多。

    騾子懷孕後必死是真的嗎?

    這樣的說法,其實並不是空穴來風。在我們上文中也介紹的騾子,他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勞動。再加上人們固有思維都認為騾子不容易受孕,也不會可以關注騾子受孕的情況。很多騾子在受孕之後還是要承擔繁重的勞動,因此騾子成功保胎並且產仔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很多騾子在懷孕的時候,由於過重的勞動而導致流產,再加上主人沒有悉心照顧引發了一系列的併發症,導致騾子的死亡發生。

    因此,就有人說騾子懷孕後必將死亡。

    其實,根據國內外的報導,我們可以知道母騾子懷孕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並且他們能夠正常地產生後代,而且後代還能夠繼續繁衍。

    騾子是人為干預Mustang和驢所雜交產生的新品種,在自然條件下,Mustang和野驢很難產生騾子。

    騾子對於人類而言,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在某些邊遠山區特別是交通不發達的地區,騾子更是大顯身手,它吃苦耐勞,默默無聞,從古至今,騾子一直是憨厚老實的代名詞。

    騾子,驢,馬的基本區別

    耳朵: 馬的耳朵最小, 其次是騾子, 驢的耳朵最長了。

    尾巴: 馬的最長而且濃密,其次是騾子, 最後是驢子。站著來看的話, 馬的前半身比後半身稍微高一點, 騾子前後基本上一樣高。馬的脖子上鬃毛比較長, 騾子的很短, 一般是豎起來的。

    個頭: 驢子的個頭最小, 尾巴細, 最好辨認。馬的個頭最大, 耳朵小, 頸部毛長。騾子的個頭居中,耳朵也大, 臉部像驢, 尾巴像馬。

    稟性: 馬較溫順, 驢暴躁(驢脾氣), 騾子介於其間, 馬和騾子均可騎, 驢是不讓人騎的;

    發聲: 馬和騾子只會打響鼻,驢卻要啊啊啊叫個不停。

    小結

    騾子懷孕必死,這樣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騾子懷孕機率極低,主要還是因為只有63條染色體。要想形成能發育的配子並且結合在一起,機率非常低的。

    並且兩種騾子中,公馬和母驢雜交後產生的驢騾,由於盆骨不能開合,所以無法生育,這直接較少一半騾子懷孕的機率。

    最重要的是母騾子的發情時間極短,而且騾子一般是役用,很少一群群關在一起,要想配種有一定難度。就算交配成功,主人也不一定會發現,過重的役用也容易造成流產。

    騾子本就是為役用而產生的,所以沒有什麼必要刻意要騾子懷孕。要想擁有騾子,繼續用馬和驢雜交就可以得到。

  • 7 # 職道之道

    1923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農學院有一匹名為“奧爾德”的母騾子與一匹種公馬交配生下一隻公駒,暫且稱它為小奧。小奧和種公馬外貌幾乎沒有差別,並且小奧成年後有正常的性功能。關鍵是小奧還在1926年又與兩匹母馬交配,其中一匹母馬懷孕並且也生下了一隻和母馬外貌相似的小崽,後來小奧又交配了幾匹母馬,再生了一隻公馬駒。小奧的這些後代均有生殖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奧爾德”並非只是與公馬交配,它還曾經和公驢交配,也生了一個幼崽,只不過這個幼崽的外貌是騾子的特徵,而且不育。之後再一次和公驢交配,也只是懷孕,並沒有生育,因為流產了。

    也就是說母騾與公馬的交配之後,是可以實現生育後代的,而且生的幼崽還具備性功能,能夠繁殖。而和公驢交配之後,懷胎的機率比較小,即使懷胎,還容易流產,就算幸運的生下幼崽也是沒有生殖能力的。

    這是國外的例子,而且不僅僅只有這一例,還有好多起,都是有據可查,而且有專門的著作,裡面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情況。

    中國也有這方面的例子,某研究院進行過多年的系統研究,像母騾生子的情況有十幾匹。

    那為什麼在大多數人印象中騾子是沒有辦法生育的呢

    大家都知道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產生的,它繼承了馬和驢的基因優勢。相比於馬和驢,在外貌上,頭比較厚實,耳朵長,四蹄小而狹窄,身型高大。從實用性上來看,生命力旺盛,抗病能力強,耐力強、力量大,體質結實,性情溫順而倔強,聰明且善解人意,易於駕馭,最關鍵的是食量還一般,是非常好的役畜,年限可長達20~30年,比馬和驢的價值都高。這些優勢也就騾子存在的意義,對於農耕作用非常大。

    騾子好使好用,不過由於是馬和驢雜交,所以它的染色體不成對,是63個,細胞生殖不能減數分裂,沒有繁殖下一代的能力,學過生物的應該都知道這個,沒有學過生物的或者沒有這方面知識的人只是知道騾子不能生育這個事實,都是聽有經驗的人說,而不知道本質原因。

    儘管騾有63個染色體,理論上來講,是無法繁殖後代,沒有經驗的人更是深以為然,而且也想當然地認為騾沒有公母。事實上,騾是有公母之分,公騾的功能也正常,是可以一展雄風的,能夠享受魚水之歡,但是不能產生小蝌蚪,所以沒有辦法生育。

    但是對於母騾來說,它的性功能也正常,子宮可以懷胚胎,如果幸運的話,有能夠存活的三體其餘的都能正常配對,彼此分離,那麼母騾是能夠順利的生育幼崽,只是機率比較小而已。

    因此,騾是能夠懷孕也能順利產崽,只是機率比較小,正因為機率小,對於普通養騾的人來說一般不會讓騾子去生育,因為費了好多的勁成功不了,所以還不如放棄,慢慢地也就沒有人讓騾做那樣的嘗試,所以就有了普遍的共識,那就是騾不能生育,如果冷不丁有人說騾子能生育,估計還會引來一陣嘲諷。

    曾經看過一個報道,說是一個村子裡的村民家裡有一頭騾子,打小買回來的時候,一直放在馬群中養,長了幾年。一天,騾子很怪異,不停地刨地,就去注意觀察,結果一會的功夫,騾子開始生了,並且順利產下一隻小騾駒,高約1.2米,長1.5米,體重有40公斤,活潑好動。這一訊息驚動了街坊四鄰,於是大家都來看稀奇,村裡一位8旬老大爺說,騾子下駒他還是第一次見,很是稀奇,連從事40多年的獸醫專家都表示沒見過有騾子下出活的駒,基本都是死掉了,他也是第一次見到,還以為是基因突變。

    可見普通人對於騾子生育的驚訝程度,足以說明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否定了騾子能生育的可能,不僅反映了騾子能生育的小機率事件,更說明很多人對於騾子本質上的認知還是存在很大誤區。

    所以騾子生育,基本上只有研究人員,才會去研究,並且實驗,事實證明騾子確實各項功能正常,也能生育,只是機率小而已,並非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再說一說騾子懷孕會存在危險麼

    要想讓母騾懷孕,有三種途徑。

    首先就是母騾和公騾交配,前面已經說過,公騾子功能齊全,但是沒有種子,所以這種方式是不能讓母騾懷胎。其次就是母騾和公驢交配,這個有實驗事實和依據,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在古代的文字中是有記載的,並且把母騾和公驢交配產生的幼崽稱為驉。這種方式之下,母騾在懷胎期間最可能遇到的危險就是流產,再一個就是胎死腹中,不管是那種情況,對於母騾來說,都不會產生生命威脅。再有就是,產下的這個驉是純粹沒有生育能力的。再退一步講,母騾懷胎是比較困難的,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就算多次地促使公驢和母騾交配都不可能成功,更何況是在一般情況下的放任自由,所以說這種可能性非常非常的小,因此母騾連懷胎的機會都沒有多少,何談危險。最後就是母騾和公馬交配,這個成功的機率比較大,文章開頭也說了,實驗中最成功的就是母騾和公馬交配,而且在普通的環境中也會發生,就像上面說報道,把母騾放到了馬群裡飼養,結果就給懷上了。這種方式下,不僅能順利產崽,而且產的崽還有生育能力,卻是挺神奇,但是機率太低,要天時地利騾和才可能發生。在古書記載中,把母騾和公馬交配生的幼崽稱為駏,不過對於它的解釋就比較奇特,說是駏指的是古書上說的一種形似騾,可供乘騎的獸。古人把駏看作一種獸,但實際上就是母騾和公馬交配生的幼崽,也足以說明它確實少見。

    不管那種情況下,母騾懷胎的機率都比較小,需要比較苛刻的條件,就算幸運懷胎,也沒有多少危險,大不了就是流產,或者生出死胎,更何況要使母騾懷胎是何等的艱難,即使研究人員多次實驗干預,也不過僅僅讓十幾匹母騾懷胎生產而已。如果說還說什麼母騾懷胎會對其產生多大的危險,甚至必死,那確實有些杞人憂天了。

    寫在最後

    縱觀騾子這個群體的一生,既慘烈又悲劇,慘烈的是比驢馬高大,特別的吃苦耐勞,健壯有力,吃得少,貢獻得多,然而沒有孺子牛的美名,更沒有像駿馬般的被寵。悲劇的是驢爹馬母或者是馬爹驢母,串種雜交,作為一個群體,在生命自然進化中,不能延續種群,無處尋覓生存的動力和激情。

    騾子的這種慘烈與悲劇,給人類這種高階物種會帶給怎樣的思考呢?雜交固然有生理上的優勢,但是劣勢更是突出,阻斷了繁衍的延續,那其意義何在呢?

  • 8 # 夜貓淺析

    在我們的認知中,騾子就是種不孕不育的動物,但發生在河北省大素汰村的真實案例,卻顛覆這一常識。村民邱志強家的騾子竟然生了一頭雜毛騾子,這簡直是天下奇聞。

    因為自古以來,騾子不能生育已成一種常識,而這件事卻證明了騾子不僅可以懷孕,更不會在懷孕時死亡。

    騾子懷孕生崽的經典案例

    開頭說的是國內首例騾子生育的案例。事情發生在2012年10月,當天早上,村民邱志強正在準備給家裡的騾子喂草料。然而,當他剛接近馬棚時,就看見平時性情溫順的騾子,突然變得極為暴躁,前蹄不停刨土,也不吃草料,更不讓人靠近。

    邱志強以為騾子生病了,急忙跑去找村裡的老獸醫,然而,等他們匆忙趕回後,竟然發現多了一頭小騾駒。那位老獸醫直接驚呆了,絮絮叨叨的說“從未聽說過這樣的怪事”。

    不久後,這個訊息就震驚了村裡正在務農的村民們,他們放下手裡的農活,紛紛趕來圍觀,甚至連邱志強80多歲的外婆,都拄著柺棍,跑到他家裡看熱鬧。

    後來,據邱志強回憶,這頭產子的騾子是他在多年前在集市上買的,已經陪伴自己整整8年了。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懷孕的,只是察覺這幾個月騾子的肚子在慢慢變大,他還以為是飼料吃多了,就沒在意,更沒敢往騾子懷孕那方面想,還表示騾生子前一天還在拉犁翻地呢。

    而且,家裡的騾子自從生下小騾子後,性情變得十分煩躁,連身為主人的自己都無法靠近小騾子,只能目測小騾子身高約1米,體重50公斤左右,四肢強健,看起來很健康

    大素汰村的村長也表示,若非親眼所見,絕不會相信騾子下崽,至於騾子懷孕的原因,村長表示自己的功勞也很大。因為他曾經在村裡定了個規矩,在每年農閒的時候,就把村裡所有的牲畜混在一起放牧,驢馬混雜,也許就在那時邱志強家的騾子就懷孕了,說到這裡村長髮出了“嘿嘿”的笑聲。

    不過,能親眼見到小騾子的人,其實並沒有幾個。就在幾天後,這一大一小兩頭騾子,就被內蒙古的一家生物繁育研究院花重金買去了,並組織團隊進行研究,想要找出騾子生育的原因。

    因為作為馬和驢的雜交後代,騾子到底能不能生育,是困擾世界遺傳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而上文的真實事件,有望幫助科學家們解開這個千古謎團。

    那麼,時至今日,這麼多年過去了,生物繁育研究院的專家們,究竟有沒有解開騾子的生育謎題呢?我們先賣個關子,文末在揭曉這個答案

    關於騾子

    騾子,馬和驢的雜交種,結合了驢子和馬匹的大部分優點,外貌上和驢相似,但耳朵稍長,因此比較好區分。成年騾子身高大約1.5左右,體重600-700斤,身體結實、肢蹄強健、,性格相對溫順,壽命在20-30年不等,在某種程度上,使用價值比馬和驢都高

    不過,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馬和驢生的孩子為什麼被叫做“騾子”,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們的聰明才智了。古代人認為騾子是雜交動物,是馬和驢野合的產物,而“騾”字拆開就是馬和累,夠貼切的了吧。

    當然,最累的還不在於此,令騾子一生最心累的是,它沒有繁育後代的能力,從它一出生,就註定“斷子絕孫”,可悲又可憐。

    另一個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騾子既有性別之分,也有種類之分,即馬騾和驢騾。

    馬騾:公驢和母馬雜交的後代,因為是母馬所生,所以其體型較大、看起來像馬,但是叫聲似驢,還兼具了驢子的負重能力,和馬匹的奔跑能力,力量和耐力都很強,只不過壽命只有20年。

    驢騾:是公馬和母驢雜交的後代,因為是母驢所生,所以體型似驢,性情溫順、食量不大,也綜合了驢子和馬匹的部分優點,不過一般不如馬騾好用,但壽命較長,可以活30年左右。

    說實話,騾子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其健壯的體格、悠長的壽命,吃苦耐勞的個性,自古就是畜力的不二之選。不僅如此,騾子強大的實用性,更是戰爭時運送糧食和武器的頭號選擇。

    據說拿破崙在行軍打仗時,最喜歡下達的軍令就是:讓騾子和醫生走中間。從這個簡單的軍令就可以看出,騾子是用來馱運糧草的,是軍隊的重要後勤保障,所以必須保護好騾子;而醫生是戰場上救死扶傷的存在,因而醫生也必須得到保護。所以,拿破崙能常常打勝仗,並建立起了龐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可以說,自從人們發現騾子的優點後,就想盡一切辦法,為它培育後代,但經過千百年的研究,依舊收效甚微,這是為什麼呢?

    騾子懷孕有多難?

    在生物界,一直有這樣一個論斷,即騾子並不算一個獨立物種,因為沒有生育能力的騾子,是無法發展自己的種群的,騾子只能算作是馬和驢的間種,或者說只是一種動物。那麼騾子為什麼幾乎無法懷孕呢?

    1.身體構造

    騾子很好的遺傳了馬和驢的優點,身形比驢大,骨骼也比馬堅硬,但遺憾的是,騾子的力量表現在腰部,因此騾子的盆骨不能開合,也就無法產子,更無法生育。

    2.遺傳角度

    1916年,德國的一位生物學家,首次從細胞學的角度論述了騾子不能生育的原因。他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指出,因為馬和驢的染色體數不均等,使得雄性騾子體內的染色體是單數,導致騾子失去繁殖能力。然而,因為當時的細胞學說並不完善,這種說法只能當做假說。

    直到1973年,生物學家們再次提出騾子無法生育的原因:經研究,驢子有62條染色體,馬類有64條染色體,而騾子則有染63條色體數

    以遺傳學的角度來看,正常的生物體都需要父母各自提供一條同源染色體。然而,這種不均等的矛盾,讓騾子體內的卵母細胞無法進行減數分裂,讓它幾乎失去了生育的可能

    那麼,上文提到的,村民邱志強家中的騾子是如何產下後代的呢?這就要歸功於,那家花重金購買騾子的生物研究院的研究了。

    關於騾子生育的研究結果

    其實,早在1953年就有人提出騾子繁殖的“迴歸論”,就是當騾子的基因發生一種突變後,使得騾子具有繁育能力,可以孕育出純種的後代,不過這種說法很難被證實。

    研究人員表示:這頭騾子可以產下這麼健壯的小騾子,的確出乎所以人預料,縱觀中外,也沒有什麼案例可以借鑑,以自己多年的研究經驗判斷,極有可能是基因突變造成的。

    為此,研究小組決定從馬屬動物的基因克隆入手,先解釋公騾子不育的問題,再探索騾子可生育的可能,不過破解騾子的生育之謎,短期之內是無法完成的技術工作。

    但是隻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僅僅幾年後,農科院蘭州畜牧研究院所,在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後,終於人工培育了共計13匹的騾子,也標誌著騾子的生育難題被初步解決了。

    類似騾子的雜交動物

    世界上有很多和騾子類似的雜交動物,在這些動物身上,可以表現出兩種生物的特徵,不過這些雜交動物大部分都是人工培育的。

    獅虎獸:研究顯示,獅子和老虎“相愛”的機率極低,只有1%,而且獅虎獸和騾子一樣,也無法繁育後代。不過,只有雄獅和母虎的後代才叫獅虎獸,雄虎和母獅的後代叫做虎獅獸,而且因為基因缺陷,獅虎獸從出生起身體就不斷增長,直至死亡為止,也是種可憐的動物。

    斑驢:最早發現於美國喬治亞州野生動物保護區,是斑馬和野驢的後代,也可以說是另一種騾子,但是長相怪異,腦袋像驢,身像斑馬,還有長出了斑馬的斑紋。不過斑驢性格倔強,最早的那隻被發現的斑驢,就因為無法忍受被關在動物園,撞到牆上死了,可見它的脾氣比野驢還要固執。

    鸚鵡魚:可能很多人養魚的人都沒有想到,鸚鵡魚其實是個雜交魚,是紅魔鬼魚和紫紅火口魚在無意中產下的新魚種。同樣,鸚鵡魚也不能同類繁殖,但母鸚鵡魚卻能和公羅漢魚繁衍產卵,不過,有意思的是,母羅漢和公鸚鵡卻不行

    總結:

    人們常說“驢唇不對馬嘴”,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馬和驢本就是不同的生物,雖然是遠親,但依舊存在著生殖隔離,即便馬和驢可以產下騾子,但騾子天生就不可以生育

    因此,只有經過現代的科研手段,藉助先進的生物工程,才能繁衍生息,建立屬於騾子的種群。

  • 9 # 迷戀幸福色

    不能生育的騾子居然懷孕了,這可是稀奇事,一下驚動了十里八鄉的村民前來圍觀。騾子表示,這純屬意外,它也是有苦衷的。

    在河南某地,一家老漢餵養有十幾頭騾子,主要用於馱運貨物去集市售賣,有時也能和鄰村養馬、養驢的農家打個照應。在人們的認知裡,騾子無法生育,心中也無雜念,就是一個任勞任怨的服役工具,它比驢個頭大,比馬溫順,還不容易生病,再好不過了。

    有段時間,老漢發現一頭騾子的肚子鼓鼓的,剛開始還以為吃多了不消化,也沒在意。可又過了一段時間,騾子的肚子沒有消下去,反而越來越大,觀察它的精神面貌也不好。這時,老漢沉不住氣了,它擔心騾子肚子有瘤子,怕影響到它的健康。

    於是,老漢去請獸醫來診斷,經過獸醫的一番檢測,發現騾子並不是吃多了肚子脹,而是它懷孕了,這可把老漢嚇得直哆嗦,騾子也能懷孕?這是什麼神仙操作?

    正猶豫不決時,獸醫告訴他,這純屬意外,騾子也是能懷孕的,這百年難遇的事情都被你遇到,也屬奇蹟了,說完,獸醫意味深長的走了。

    老漢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本著樸實無華的生活,沒想到因為騾子懷了寶寶,居然引來了十里八鄉的村民前來圍觀。同時,他也聽老一輩人說,騾子懷孕不是好事。隨後,在現場專家的說法下,老漢才打消了要處死騾子的疑慮,最後騾子順利生下了小騾子。

    為什麼騾子懷孕是稀奇?又為什麼懷孕必死?今天,我帶大家瞭解一下騾子的苦衷。

    什麼是騾子

    騾子並不是公母騾子的後代,它是異父異母產生的結果,它的生父不是公馬就是公驢,生母不是母馬就是母驢,是不是很神奇?一般來說,我們看見的騾子是公驢和母馬結合產生的後代,它結合了驢食量小、壽命長、永續性長和馬身材高大、聰明、適合乾重活的優點,非常適合人們役用。

    而公馬和母驢結合,幾乎不可能有後代,有的專家,用了6年才讓母驢懷孕,可存活率也較低,可見難度之大。

    嚴格來說,騾子就是打破馬和驢生殖隔離後的產物,公驢和母馬所產後代稱為馬騾;公馬和母驢所產後代稱為驢騾。

    馬騾繼承了馬的優點,吃得少還壽命長,驢騾繼承了驢的優點,聰明勤快,永續性長。它們都得到了人們的喜愛。

    什麼是生殖隔離?

    生殖隔離是導致物種形成的主要機制,即使有共同祖先,隨著時間推移,後期也會在地理、環境、種群等的隔離中,基因交流越來越少,就會形成往不同方向演化的路徑,最終導致不同物種之間無法結合產下後代。

    簡單來說,生殖隔離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就是不同物種無法交配,或交配後產生的後代也無法正常生育。

    這裡有人會問,馬和驢也屬於不同物種,那為什麼會產出騾子呢?我們不妨來看看它們的前世。

    據研究,馬和驢在400~450萬年前是同一個祖先,二者是近親,都屬於馬屬下的不同物種,連身體特徵也無差異。只不過在後期進化過程中,它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身體基因發生了微小的變化。

    不過,它們身上的“遺傳藍圖”還是一樣的,唯一的差別為,染色體數目不同,但不影響它們可以結合繁殖。馬的染色體為64條,驢的為62條,雙親精卵結合時,各拿出一半的染色體,就產生了染色體為63條的不孕騾子。

    雖然騾子集馬和驢的特性於一身,不過它們幾乎沒有生殖能力,驢的特性還是驢的,馬的特性還是馬的,它們依舊是被隔離開的。

    沒生殖能力不代表不能交配,正常的生理行為還是有的。

    也常聽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其實這是不對的,它們也是其它動物一樣,都具備相同特徵,到了成熟期時,慾望可能比馬和驢還強烈。有很多人為了斷絕騾子的非分之想,也會像騸羊、騸豬一樣,騸騾子(閹割成太監騾子)。

    想打破生殖隔離做的實驗

    科學家們為了證明科學的嚴謹性,也從騾子身上引發思考,做了很多關於生殖隔離的實驗。

    比如做過人和猩猩的,不管是男人配母猩猩,還是女人配公猩猩,都以失敗告終,因為人的染色體是46條,猩猩為48條,而人和猩猩是同科不同屬,“遺傳藍圖”還沒有馬和驢親近(馬和驢為同屬不同種),自然不會產生後代。

    也做過獅子和老虎的實驗,雄虎與母獅結合,可以產下虎獅獸,母虎與雄獅結合,可以產下獅虎獸,那是因為它們與馬和驢一樣,都屬於貓屬下的不同種,結合後自然有後代,不過後代存活率較低,也無法生育。

    其它比如灰熊也能和北極熊產下灰北極熊,海豚也能和偽虎鯨產下鯨豚,斑馬也能和任何的馬或驢產下Zebroid,不過,它們的後代要麼存活率低,要麼都是不能生育的。

    綜合來說,生殖隔離機制,是維持大自然持續的重要機制,若被打破了,就亂套了。

    關於騾子懷孕併產生後代的例子

    雌雄結合都是迴圈往復的各貢獻一半的基因,都為整數,而騾子的染色體數量為63條,為奇數,把63條對半開是31.5條,因此不能正常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世上任何生物還沒有貢獻半條基因的先例。

    可騾子是例外,不管是馬騾還是驢騾,染色體數量均不太正常,它們的染色體配對是馬和驢的32+31對,無論怎樣總有一條是孤單的。

    可騾子是幸運的,它多餘的那條染色體為三體的存在,馬的32對+驢的31對產下的騾子,並不是真正的31對半的關係。意思是說,減數分裂時,它不會簡單地將31對染色體彼此分離,然後多餘的那條再隨機分配,而是趨向於隨機分離,自由組合。

    因此,這條三體是有可能與同屬的動物結合產下後代的,雖然懷孕的機率很小,但總比沒有要好。因此,騾子是有可能生育的。

    要知道,即使人工培育,騾子的懷孕成功率也不到千萬分之一,背後是大量科研人員不斷試驗才可能有的結果。自然情況下更難了,機率是萬億分之一。所以,騾子能生育的事件,在大部分人眼裡是不認可的。

    在人們的認知裡,騾子就是絕後的,這種認知被刻在了骨子裡,代代相傳。當聽到騾子生育時,覺得是大難臨頭,覺得人們無法無天,干預了自然法則,培育出了不屬於這個空間的產物,是有違常理的事情,所有才有騾子懷孕必須死的說法。

    總的來說

    有生殖隔離的情況下,公騾子和母騾子是沒有生殖能力的,也不可能懷孕的,但凡事都有意外,如果母騾子和公馬、公驢結合後,騾子那條落單的染色體就可能結合,產下後代也不足為奇了。

    所以,正常的騾子也可以談情說愛,情到深處時也有可能產下後代,不過是純屬意外。

    不像人們,中頭獎是興高采烈,對於騾子,生下後代就是苦不堪言。因為,它們有可能被人們當做不祥之物處理掉。

    對於騾子,你們認為懷孕必死嗎?

  • 10 # 職言者也

    作為馬和驢的優秀後代,騾子一出生就只能擁有63條染色體,這就意味著在自然進化中無法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也就是無法生育。

    可為什麼還有騾子懷孕必死的說法呢?今天,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大家進行深度科普:

    1、騾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物種”?

    2、騾子是否能夠繁育後代?

    3、懷孕後的騾子真的都必死嗎?

    騾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物種”?

    騾者,馬累也。眾所周知,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後所生的動物。雖然遺傳了父母的優點,但是似馬非馬,似驢非驢,出身卑微幾乎是騾子與生俱來的標貼。

    可以說,為了給騾子取個合適的名字,古人也是煞費苦心。從字面上就能看出,騾的意思就是比馬還累,失戶的驢,箇中充滿對騾子的同情和關懷。

    作為役畜的一種,騾子的一生可謂是盡職盡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上個世紀農作時的最好幫手,承擔起那個時期的運輸和馱載的重任。

    先說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地球上存在著數以萬計的物種,小到一隻螞蟻,大至一頭大象,都是物種。可嚴格來說,騾子連物種都不是,只能作為種間雜種存在。

    所謂種間雜種,就是指兩個同屬但是不同種類的個體間進行種間雜交後所產生的第一代。與正常的物種不同,種間雜種的形成則更為困難,存活率也極低。

    可是騾子卻是一個個例,不僅存活率較高,有雌雄之分,而且分為驢騾和馬騾兩個品種。

    驢騾,是母驢和公馬結合後生下的騾子。馬騾,是母馬和公驢交配後所產下的種間雜種,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騾子。

    讓人驚訝的是,騾子完美地繼承了父母的全部優點。

    從實用性來看,騾子遺傳了驢子的負重能力和抗壓能力,身形又比驢大,與馬相似,四肢長而強壯,尤其適合遠距離運輸。

    騾子所能馱載的重物比驢子更多,體力和耐力也都比驢強。膽大心細,不懼山川大小,也不怕河水湍急,總是穩穩當當地行走在中華大地,日行30公里~40公里。

    在脾氣上,騾子比馬要溫和很多,雖然有時候也略顯倔強,但是絕沒有驢那麼犟。

    與馬和驢相比,騾子還有一個獨特的優點,當馱載貨物行走在有灰塵的局面時,無論走得快還是慢,揚塵都特別少,這個特點讓騾子更適合秘密運輸的任務。

    儘管騾子和馬驢長相相似,但是隻要留心觀察,就能快速地區分騾子,騾子的耳朵稍長,鬢毛和尾巴長度介於二者之間。

    另一個典型的特徵是騾子的四個蹄子小而狹窄,但是肢蹄十分強健,異常有力。

    讓人意外的是,雖然騾子是物種隔離不徹底的意外產物,但是騾子的壽命卻並不短暫。

    馬騾的使役年限約為20年,而驢騾的壽命更是長達30年之久,但是進食量卻並不大,是名副其實的吃的少幹得多,實用價值比它的父母要大更多,這也許就是騾子存在的真正意義。

    三十多年前,鄰居二大爺的父親去世後,只留下先天殘疾的二大爺和一頭耕地用的騾子。因為腿部殘疾,二大爺一直沒說媳婦,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外出打工掙錢,只能在家種著一畝地來解決吃飯的問題。

    二大爺喜歡喝酒,一天不喝酒都難受,有時候受不了了,就把糧食拿出去賣了換酒喝,可到了年底連飯都吃不飽了。

    後來,村長看二大爺都快揭不開鍋了,就給他介紹了差事。那會村子裡的人在外掙了錢不會像現在這樣到城裡買房子,而是把自家的土房子翻蓋成磚瓦房。

    村長和附近的磚瓦廠打了招呼,讓二大爺趕著騾子,拉著平車,給村子裡蓋房子的人送磚瓦塊。

    雖然每一次只能拉兩三方,但是價格比拖拉機便宜很多,一趟只要兩三塊錢。而且蓋房子用磚也不是多著急的事情,二大爺的騾子車一天多拉幾趟,完全能滿足村民蓋房子的需求。

    自打那會開始,村子裡就多了個忙碌的身影,一人,一車,一騾子,二大爺斜坐在車頭,手裡揚著那用皮革製作的鞭,嘴裡叼著旱菸桶,頭上戴著黃色的草帽,往返在磚廠和村子間。

    掙到了錢,二大爺就買酒喝,剩下的就攢起來,留著以後娶媳婦。就這樣過了十幾年時間,村子裡的的土方大多換成了磚瓦房,幾乎每一間新房都印刻著二大爺和騾子的印記。

    而汽車的普及讓運輸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一個電話,幾個小時內就有一車磚送到家門口。二大爺的騾子車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重又迴歸耕田犁地。

    而關於騾子能否繁育後代這件事,養了三十多年騾子的二大爺說他從來都沒見過。他說以前家裡的騾子要是走了,就會再買一頭小的來養,從未見人給騾子配對的。

    而騾子真的就不能繁衍後代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驢子的先天條件是否具備繁育後代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前提,是保持物種穩定性的基礎。透過減數分裂,才能進行正常的配對併產生胚胎。

    馬的染色體數量是64條,驢的染色體數量是62條,透過減數分裂後,馬的生殖細胞染色體數量是32條,驢的生殖細胞染色體數量是31條。

    因為馬和驢同屬馬科馬屬,存在很多相似的染色體,並沒有到物種完全隔離的地步,所以兩者都的染色體間依然能夠形成較多的配對點位。這就讓生殖變成可能,也就造就了騾子這個種間生物。

    但是,無論是公馬和母驢還是母馬和公驢配對,最終生下的騾子的染色體都是63條,也就是說騾子的染色體是奇數。

    從生物學上來講,奇數染色體在進一步繁殖時就無法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這就讓騾子一生下來就伴隨著“不孕不育”。

    況且,騾子的父母是不不同的物種,即使同屬一科,但是也無法保證所有的染色體都是同源染色體,這就讓騾子之間受孕和懷孕變得異常艱難。

    然而,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繁殖的慾望也是強烈的,先天性的不足並不能完全阻擋騾子繁衍後代的可能。

    縱使騾子無法實現減數分裂,創造合格的生殖細胞,但是其生殖系統都是完整的。

    母騾與驢和馬一樣擁有子宮,也能正常允許胚胎,困難的是如何讓母騾成功受孕。

    公騾的染色體雖然不能正常進行減數分裂,但是能夠正常交配。在農村,為了控制公騾的發情,在很早就為它們去勢。

    所以,單單指望騾子之間的交配讓母騾受孕,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儘管如此,因為母騾身體裡還有馬和驢的基因,這就讓騾子具備了懷孕甚至生育的可能。

    騾子懷孕後真的必死嗎?

    雖然受孕的機率極低,可能只有十幾億甚至幾百億分之一。但百密一疏,也正是因為自己的雜交特性,有一種情況下,騾子還是能夠成功受孕。

    如果騾子體內的染色體完全是分割開來的,來自於馬的32條染色體和來自於驢的31條染色體各自分開,形成獨立的配子。

    此時,騾子和馬或驢交配,這些獨立的配子再與馬或驢的配子相結合,形成具有生育能力的配子,就能讓騾子成功受孕。

    在民間,還是有騾子成功懷孕甚至產仔的事情發生。而騾子的後代,我們這裡的老人都稱之為“特兒”。

    那為什麼一直有騾子懷孕必死的說法呢?其實,這只是因為少見所以就多怪罷了。

    自古以來,我們都對未知的事情充滿恐懼和擔心。騾子懷孕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天下奇聞。

    古人的認知與現在相比則更為匱乏,對於很多真實存在而又極低機率發生的小機率事件,因為始終無法解釋,就自然而然地與迷信牽扯到一起。

    而正因如此,騾子懷孕往往被認為是不祥之兆,認為發生這樣的事情是不吉利的。所以為了心安理得,消除“災難”,都會偷偷將懷孕的騾子處理掉,這就給後人留下了騾子懷孕必死的不實說法。

    寫在最後

    雖出生後兼顧父母的優點,騾子卻沒有孺子牛的美名,更沒有像駿馬般的被寵。

    早在漢初時期,騾子還是從西北少數民族流傳過來的稀罕品種。騾子的身價也是堪比珊瑚之類的珍品,可是到了南北朝後,就逐漸承擔起農業生產和運輸的苦力。

    不到2歲的年紀,就開始完全投入耕挽服役中,而騾子也許能夠認知到自己的出身,一輩子都低頭拉車,幹得比馬多,吃的比驢少,充滿悲壯的氣息!

    縱觀騾子的一生,既慘烈又悲劇,讓人敬重而又惋惜!

  • 11 # 子時説

    騾子作為馬和驢的優秀後代,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體內擁有63條染色體,然而正是因為這呈奇數的染色體,讓騾子一生無法生育,並且一旦懷孕就要付出生命作為代價。那麼騾子為何懷孕必死呢?對於這樣的生殖隔離能打破嗎?

    所謂的“騾子”,其實也就是馬和驢雜交所產生的後代。中國有記載的騾子,最早出現在東周時期,當時騾子多為自然交配產生,極為稀有,被視為祥瑞。

    《楚辭》中亦有“同駑騾與乘駔兮,雜斑駁與闒茸”的詩句。到了春秋時代,騾子開始進行人工繁育,但由於當時技術有限,人工對馬和驢的交配干預,大多還停留在創造交配環境,至於交配,還是屬於自然交配。這也使得騾子存活率依然很低。

    騾子的分類

    馬和驢雜交的後代,一般大家都叫騾子,馬和驢雜交的時候,又根據驢、馬的公母不同,騾子也分馬騾和驢騾。

    在古書中,人們稱公馬與母騾所生的後代為駏,稱公驢與母馬所生的後代為驉。到了現代,主要是以母親的身份劃分騾子的種類,母馬生的就叫馬騾,母驢生的就叫驢騾。

    馬騾和驢騾因為母體差異大,在體型、體力、壽命、外貌乃至脾氣秉性上都有不小的區別。

    馬騾是從母馬體內生出來的,所以生出來的騾子更像馬,但比普通的馬更加高大,而且食量非常大,壽命大概有二十年,爆發力強,繁殖相對容易。

    驢騾是從母驢體內出生,體型更像驢,比驢子稍大,比馬稍小,脾氣也像驢,倔強,但食量小,壽命長,將近三十年,吃苦耐勞,耐力優越,但是繁殖相對困難。

    所以,平常我們說的騾子,大多數都是指馬騾。

    騾子的優點和好處

    騾子作為物種間的雜交品種,跟大多數失敗的雜交實驗不同,有明顯的“雜交優勢”,完美繼承了父母的優秀品質,並且更勝一籌。

    同體型的馬騾,比馬強壯,但吃得比馬少,擁有馬的爆發力和驢的耐力,抗病能力比馬和驢都強,可以替代馬匹。

    能抵抗日曬雨淋,蹄子不容易破裂,也可以較好地適應山路和岩石多的道路,飼養成本低。

    馬騾不管是體型還是爆發力都非常強,戰爭中很多地方都使用馬騾駝運送物資,運送量大,並且速度也快。

    但是馬騾的脾氣也像馬,非常暴躁,而且因為體型比較大,壽命相對來說短一些,使役的年限只有20年左右。

    驢騾和驢更加像,體型稍小一些,但它的食量也很小,因此爆發力比較小,但是耐力也不錯,非常適應長途跋涉的工作。

    而且因為驢騾的蹄子的特性,在走土路的時候,驢騾不會揚起灰塵,一些非常崎嶇陡峭的山路,驢騾也都能完美地適應,雖然脾氣有些倔強,但總的來說屬於老實肯幹的型別,吃苦耐勞。

    但總體來說,騾子的優點出眾,壽命基本都比馬和驢壽命長,無論是價格、抗病力、耐力還是適應環境方面,都比馬和驢更加更加有優勢。

    在現代,騾子繁育技術已經完全成熟,畜牧學家們透過人工授精的方式來較高效率的催生出符合要求的騾子。

    不論是爆發力強、負重更大的馬騾,還是耐力強、食量小的驢騾,都可以批次繁殖。購買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選擇合適自己的騾子。

    騾子到底能不能生育?

    很多人都知道騾子是無法生育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騾子其實具備完整的繁殖器官,他們無法進行生育的原因,在於基因上。

    絕大部分騾子都不會懷孕,是由它的基因序列決定的。我們知道,生物想要繁殖,就要進行精子和卵子的結合。

    並且在結合的過程中,父系和母系各自出一半的染色體,也就是要進行染色體的減數分裂,父母各取一半的染色體,再進行結合,這樣才能誕生出下一代所需要的完整染色體。

    但是因為騾是馬和驢的雜交產物,騾所攜帶的染色體來自於馬和驢。

    馬的染色體是三十二隊,六十四條,驢的染色體是三十一對,六十二條,這樣進行減數分裂後,胚胎的基因鏈中馬的染色體是三十二條,驢的染色體是三十一條,由此誕生的騾子就只有六十三條染色體,是奇數。

    因為染色體的奇數特性,無法有效地進行減數分裂,所以從科學角度來講,公騾子和母騾子即使交配,也無法進行染色體減數分裂,精子和卵子無法有效結合,是無法生育下一代的。

    不同物種之間無法進行繁殖,即使繁殖也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是生殖隔離。

    其實驢和馬也存在生殖隔離,所以騾子的自然產生才無比稀少。

    它們之所以,可以打破生殖隔離,是因為馬和驢屬於近親,基因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染色體數目也接近,所以才有機率結合成功。

    正常情況下,細胞內染色體是成雙存在,每一條染色體都有一條和它的形態、大小、功能相同的另外一條染色體,其中一條來自母體,另外一條是父體。

    作為馬和驢的優秀後代,騾子一出生就只能擁有63條染色體,奇數染色體數量導致生殖細胞無法正常減數分裂,這就是生殖隔離,除非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才出現懷孕這就意味著在自然進化中無法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也就是無法生育。

    但是萬中無一的機率,騾子的染色體會按照來自父系和母系的染色體數目進行兩個獨立的配子,這些獨立的配子再和騾、馬或者驢的配子結合,就可以形成有生育能力的配子,可以讓騾成功懷孕生子。

    國內外記載騾子生育後代的新聞還是不少的。

    雖然受孕的機率極低,可能只有十幾億甚至幾百億分之一。但百密一疏,騾子還是有極其微小的可能,能夠成功受孕。

    而騾子的後代,被一些地方稱之為“特兒”,就是因為其含有的特性。

    因此騾子懷孕不會死,但是絕大多數的騾子都不會懷孕,因為不同物種雜交,存在生殖隔離,種間雜交品種更是存在種種繁殖困難,出生下一代的機率極低。

    生殖隔離可以打破嗎?

    我們都知道,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生育困難,即使生育了下一代,也存在種種問題。

    問題一:不孕不育

    不同物種可以交配,生殖隔離有一定的機率被打破,但是雜交出來的後代不能生育,騾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樣身為種間雜交品種的,還有老虎跟獅子雜交後代獅虎獸,雜交不能形成完整染色體組,獅虎獸也是一樣無法生育。

    至於有一些人探討過的,人和黑猩猩雜交,因為兩個物種進化程度不同,染色體數量和形狀差別非常大,所以人和黑猩猩之間無法生育。

    問題二:流產

    第二種情況就是生殖細胞結合之後的結合體不能順利著床在母體,有的受精卵可以著床,但是也存在著先天性的缺陷,因為發育不良等因素,往往會中途夭折,胚胎根本無法發育到成熟階段就會流產。

    問題三:雜交後代出現缺陷

    雜交可以出現少數的結合體,它們具有生殖能力,但最後它們後代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導致精神問題和各種先天疾病等,最後經不起大自然的優勝劣汰原則,整個物種不能延續。

    大家可能不知道,人類其實也進行過“雜交”。

    我們現代人類也叫智人,智人的活動範圍一開始是在非洲,我們祖先在10萬年前第一次走出非洲,後來在歐美洲遇見尼安德特人,被他們打回非洲。

    在6萬年前,我們祖先第二次走出非洲,又和尼安德特人打起來,這回把他們打敗了,佔領他們領土和食物,而且跟他們之間發生了混種,產生了新的人類基因序列,誕生了很多攜帶智人和尼人兩個人種基因的後代。

    因為跨種結合,智人的基因庫混入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因為尼安德特人基因中自帶一些遺傳性疾病,很多人類後代因此先天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另外因為生殖隔離的原因,也產生了一些新的致命性疾病。

    在自然界,除了人工干預雜交,不同物種也有一定的機率會自己進行雜交。

    斑驢、獅虎獸以及灰熊,都是大自然中發生的雜交物種。

    在食物匱乏,種群不足或者不同物種長時間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生物也會出現自行雜交交配的情況,但是大部分的不同物種都不會自然交配。

    寫在最後:

    人類之所以對動物進行雜交,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讓這些雜交動物幫人類幹活,為人類所用,還有的就是進行一系列的科學研究。

    因為生殖隔離,雜交的後代多半會有種種先天缺陷,騾子這樣成功的雜交案例少之又少。

    由此可見,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這樣其實有很多好處,首先可以保證物種的穩定性,讓物種基因庫不被其他基因庫傳染,物種自己的特徵基因可以更好傳給自己後代。

    試想一下,如果騾子能生育後代,那麼騾子的後代會更像馬還是驢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羽是武財神,還是趙公明是武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