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旺旺微言

    記載行孝長輩應當。晚輩年長,長輩尊重晚輩其實是敬重年長有德行也是一種孝。同樣應該記載。記載孝行故事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孝道精神,只要是行孝都該記載。我在宗族中不是最年長但輩份高,長我十歲的宗親依然敬重我。我作為長輩同樣敬重年長的晚輩。

  • 2 # 婁海凌

    從“儒釋道”三大家上講,不摻雜任何塵染的孝心是自性“良知”、“慈悲”、“道德”在與長輩交往過程中的印現。

    “孝”字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貫穿上下五千年,古聖人大德在講述孝理時,經常會說出類似“以不孝而有孝”,“無德而有德”,佛學亦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些看似“矛盾”的口言行文,都是在說明一個“道理”,即凡事只去修自心、修自身、修自行,不假外求。以本題“孝”為例,“不孝”說的是自我要求,總是認為自己還不夠孝,不斷要求自己更孝一些,所以外界看來才是“有孝”。而並非只在事件上“行孝道”,貌似定期看看老人,噓寒問暖,而內心只求孝名、求老人或未來子女的回報等外界福報,甚至心生麻煩拖累之意,這也就變成了“以有孝而無孝”了。

    現代社會是個大名利場,凡事要利益回報,於是自心多出了對外界事物(包括父母子女)的“要”、“求”、“控制”,而一生中,能真正去有所“求”、有所“控”、有所修的,只有人人都有的自性,外界事物只可有所影響,而最好的影響方式,就是報持著無圖無報的心去身體力行。

    中華文化智慧講求傳承,很多大家大族也立有家法,而真正能傳承的,只有那顆看不見摸不到的心,並非“形式化”的“儀式”,而修心亦只能修本心,透過由心而發的真誠行為去影響周圍的人事物。所以身體力行,才是最好的傳承方式。聖人講求事事修心,而把孝道頻繁提起,是因為人的社會屬性,都有親人家庭,從小自身邊事做起,行孝道,修孝心,心性澄澈,未來才堪大用,如對國家民族之忠心,兄弟朋友之義心,子女晚輩之慈心等才會由內而外真正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添可洗地機與必勝洗地機哪個更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