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邊一把刀

    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他們也許不會將這種期盼表露出來,但是卻會在意你對他是否足夠關注,有時候就算是一個肯定的眼神,也會給他們無比巨大的力量。所以跟你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吧:“我知道你一定會很有出息,因為你一直都在進步”,“每一次看到你的進步,我都非常的欣慰”相信你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更加的努力。 當你的孩子已經學著不用你的督促都能自覺掌握好自己前進方向的時候,家長就放手吧,讓孩子自己去闖、去奮鬥。否則,萬一哪一天,失了你的幫助,他又該何去何從呢? 家長不僅要“養”孩子,還要“教”孩子,教孩子學會生存,具備生活、學習、公關、競爭等技能,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會服務,具備自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學會做人,具備自尊、自信、自愛的品格,同時有學會尊重別人、理解他人、善於與人相處的技能,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意識。 家長要敢於放手,給孩子以鍛鍊的機會。讓孩子接觸社會,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他們感悟世間的真、善、美,從而獲得生存能力。其次,家長要及時指導和幫助孩子。教給孩子在實際鍛鍊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處理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增強他們戰勝困難和挫折的信心與能力。再次,家長還應要求孩子不斷積累生存的經驗。隨著經驗的不斷增加,孩子的羽翼就會逐漸豐滿,生存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如果我們一直“大手幫小手”,我們的孩子將會在無形中被剝奪許多發展的機會。 但是放手並不等於放任,我們應如這位媽媽一樣為孩子給予方向、方法上的指導,其餘的讓孩子自己去實踐摸索。 你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比任何人差,總是拿別的孩子來刺激他,他會產生對自己的懷疑,“我真的不如別人嗎?媽媽總是這麼說”。久而久之,這種暗示就會像慢性毒藥漸漸腐蝕孩子原本的自信,最後甚至連他自己引以為豪的優勢都會忍不住置疑,這種“串聯式”的影響對孩子來說無異於雙重否定。

    我有個朋友曾經和我分享了一件事: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看到她心情鬱悶的樣子,就想問她是什麼事情讓她不高興,可才上一年級的女兒並不願意說出真實原因,只是說:沒有沒有,不要問啦。孩子越是不願意說,她媽媽就越以為孩子瞞著一件大事,就更感到著急,語氣也變得更加急迫,非逼著孩子說出來,最後孩子被逼不過流著眼淚把原因說出來了,原來只不過是孩子在學校和好朋友鬧了一個小矛盾而已。她不想讓父母知道,只想自己處理好這件事。

    他從這件事情中發現,女兒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隨時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他意識到女兒其實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隱私,作為父母,自然會有一種很失落的感覺:曾經無話不談的貼心小棉襖怎麼啦?

    其實,孩子在成長中有了隱私意識,是孩子個體獨立和自我意識甦醒的一種自然體現,作為父母,應該把這看成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

    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大多數父母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應該屬於我,不僅包括孩子的身體,也包括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所以在情感上還是不願意接受一個藏著掖著秘密不告訴自己的孩子。

    現實中,不少父母或多或少會忽略孩子的隱私保護需求,他們的隱私常常得不到我們的尊重和保護。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只不過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罷了。

    比如在朋友圈中經常可以看到,寶爸寶媽們為了滿足某種心理需求,喜歡把自己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糗的樣子發到各大朋友圈分享,因為是自己孩子,所以不管他樂意不樂意,就只管發圖。或是在親朋好友面前數落自己孩子的不是,有時還把孩子尿床、怕生等糗事也給說了出來。孩子在無地自容之後,也默默地把內心關閉上了。

    殊不知,這種本是出於愛心的做法卻會嚴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逐漸長大懂事之後,往往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壓力,甚至使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對父母採取全方位的資訊封鎖和防備措施,導致父母與孩子親情關係的惡化。

    所以,我們要謹防自己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傷害,過度關心不是愛,一不小心就是對孩子的一次傷害。

    知乎上某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如果沒做好準備,就不要做父母,他們永遠不知道不正確的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是多麼嚴重的影響。窺探隱私,就是不尊重,一個人連尊重別人都做不到,還有什麼資格談別的?

    3

    作為曾經也經歷過孩提時代的我們,不得不承認,隱私是所有孩子成長中的必然產物。

    教育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成長的過程,而生命成長也是一個隱私生長的過程。一個剛剛出生的孩子是談不上有什麼隱私的,這時候如果光著屁股大家看了並不覺得有什麼,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再讓他光著屁股就不合適了,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時候的孩子不再處於牙牙學語階段,他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隱私權。父母此時對孩子的隱私問題如果視而不見,就會產生錯誤的教育行為。

    總而言之,作為父母既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又要以真誠、平等的態度來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成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當孩子把你當作了朋友,孩子就願意和你分享他的小秘密。

    孩子終究要長大,總有一天他要離開父母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想起龍應臺的《目送》裡的一句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能夠充分自由發展的空間,只在孩子遇到“危險”或彷徨無助的時候,伸出我們堅強有力又溫暖的大手扶持他一把就夠了。

  • 2 # 天狼道者

    父母之於子女有著養育之恩,孝順他們是為人子女應該做的,但是為人子女的孝順不是愚孝,而是經過理性思考之後做出的,父母不喜歡我們反對他們,喜歡我們對他們偏愛,他們要求我們做的事情或者要求大多數是經過他們自己的經驗驗證認為對我們有好處的,但是面對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他們的意見可能不太適用,但是我們可以變通一下,不要當面駁他們的面子,你自然不會覺得難受。平時也可以多同父母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體店,每個月純利潤不足1500元,有必要堅持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