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逍遙遊講史

    曾國藩滅了太平天國以後,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各種有利的條件也使他想重新施展自己的報復,他的一些親朋好友也勸他舉兵反清,但他沒有那樣做。他想把湘勇裁撤後,不負責軍事,好好幹兩江總督這個工作,把早年經世治國的理想一一付諸實踐。按照道理來講,曾國藩可以“陳橋兵變”,在南京振臂一呼,提兵北上,取代清朝,恢復漢人政權。他功成名就之時,不反大清,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形勢嚴峻

    攻克天京,剿滅太平天國以後,曾國藩馬上向朝廷報捷。不到六天,朝廷下詔封其一等侯爵。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慈禧很小氣,咸豐帝臨死留下遺言克服金陵者可封王。但曾國藩別說封王了,連個封公都沒有,只得了個侯。可見,慈禧太后對曾國藩很猜忌。

    曾國藩也為了忽悠清廷,命曾國荃將太平天國的財寶運回老家,另外不顧清廷的詔書要求,將俘虜的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秘密處死,而清廷要求將李秀成押往北京。曾國藩接連的擅自作主,引起了朝廷的不滿。

    但曾國藩不愧為官場老油子,在名望達到頂點後,面對部下的勸進,他沒有答應。他志不在此,只想此後安穩做個太平官算了。清廷為了預備不測,利用兩位滿蒙親貴對其監視,包括官文、僧格林沁等,這兩位也手握重兵,而且和曾國藩不和。左宗棠、李鴻章等漢人也與曾國藩不太和睦。

    因此,曾國藩不反清,也是因為形勢嚴峻。他後面自動裁撤湘勇,也有這個考慮。

    二、沒有稱帝的志向

    曾國藩深受程朱理學影響,立志做一個好官,沒有稱帝的志向。黃袍加身固然好,但一個要看實力,再一個看運氣。幹得好,成趙匡胤;搞不好,就成了吳三桂。

    曾國藩本人理學名臣,皇帝癮不濃,而且熟讀史書的他肯定深知北上爭帝的風險太大,而且曾國藩沒有朱元璋的才幹。

    其實,說穿了就是曾國藩沒有稱帝的志向。

    三、清廷的對策

    清廷雖然用兵對內對外都不在行,玩政治卻非常在行。對於湘軍可能的背叛,他們早已有所準備,故而當湘軍在最後關頭與太平軍血戰時,僧格林沁、官文等滿蒙大員早得秘旨,伺窺於天京左右,準備時刻消滅這支得勝而疲的湘軍。

    深思熟慮之後,曾國藩馬上自動裁撤了數萬湘勇回籍,主動剪除羽翼給清廷看,以示無篡逆之心。當然了,曾國藩對天京財寶死不認賬。清廷很知趣,見逼曾國藩裁軍辭餉的目的達到,果然不再追問天京財寶的下落。由此,鼓動曾國藩造反的曾國荃等人破釜沉舟的造反之心,一下子拋到九霄雲外了。

    總評,曾國藩功成名就之後,不反清,主要因為以上三個原因。當然了,如果他真幹了,很可能成為吳三桂第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羊閹割後壽命增加多達60%,男人這樣會不會更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