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憑藉虎牢關獨戰關張被多數人推為演義第一大將,這點我是認可的,從這個角度講,說他天下無雙無有不妥。
但是,如果說呂布在任何情況下都天下無敵,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因為他有一點非常讓人詬病——惜身。
曹操揮大軍南下,諸葛亮火燒新野,雖然小勝一陣,但對大局並沒有什麼影響,劉備與關羽分兵兩路趕赴江陵,關羽走水路,劉備走陸路。
荊州百姓感念劉備的仁德,都願追隨劉備,劉備也不忍拋棄百姓,於是與數十萬百姓一起南逃,一日只能走十幾裡,終於在長坂坡被曹軍追上。
此時的劉備也顧不得百姓,慌亂逃亡,亂軍中不僅家眷不知所蹤,還不見了大將趙雲,糜芳稱看見趙雲北投曹操去了,被劉備一番怒斥。
為了給劉備爭取時間,張飛率二十餘騎在當陽橋斷後。而趙雲並非糜芳說的那樣投了曹操。負責保護劉備家眷的他在亂軍中被衝散,於是向北殺進曹軍,勢必找回小主人與兩位夫人,不成功則成仁。
面對幾十萬曹軍,趙雲毫無畏懼,直衝入敵陣,接連救出簡雍、甘夫人、糜竺,苦尋之下終於找到了的糜夫人和尚在襁褓的少主劉禪,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雲,投井自盡。於是趙雲懷揣阿斗,奮力死戰,槍挑劍砍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一戰成名。
趙雲之所以能單騎脫身,除了曹操下令不放冷箭、阿斗帝王氣運護持和不俗的勇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視死如歸的決心和鬥志,從他北上衝入曹軍那一刻,就抱著救不出少主就死在曹軍中的決心。這也使得他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趙雲血戰突圍而出,幾乎油盡燈枯,張飛忙讓趙雲過橋,獨身一人斷後。
曹軍諸將素聞張飛大名,特別是關羽曾說張飛武藝遠勝於他,故而無人敢上前。等到曹操率大軍趕到後,見張飛怒目圓睜,橫矛佔住橋頭,又見其身後樹林煙塵大起,疑有伏兵,所以也不敢擅動。
這下張飛發了彪,連聲怒喝,生生嚇死了曹將夏侯傑,曹操見了這等情景,回馬就跑,一時間,曹軍潰敗。
張飛兇猛,但不是傻瓜,他自然知道自己的處境,但是他不怕。原本他想著寧死也要儘量拖延,為大哥南逃爭取時間,所以視死如歸。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讓他無所畏懼,反而震驚了曹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常狀態下,呂布的硬實力必定是高過趙雲和張飛的,不過領先的優勢並不大。呂布和張飛曾經有過兩次交手,虎牢關時五十合不分勝負,徐州之戰一百合戰平。從關羽助戰可以看出,虎牢關時的張飛是處於劣勢的,不然一向心高氣傲的關羽不會主動與人聯手。而嘉靖本中則直接寫明瞭張飛槍法散亂。
儘管呂布實力更強,但是每次面對張飛,他表現的都很慫。起初可以說是寄人籬下,不想得罪劉備,但是反客為主後依舊如此。直到張飛無端搶了呂布收購的戰馬,呂布忍無可忍,與張飛開戰,但即便在這一刻,還是帶著憤怒,外強中乾的說了一句“環眼賊屢次辱我”。給人感覺就像幼兒園裡一個小孩兒老是被另一個欺負,終於忍不住要打一架,開打之前還要和別人說“他老欺負我”,這底氣實在不怎麼足。
那麼為何呂布明明擁有≥張飛的實力,卻表現的如此不堪呢?這其實是呂布性格導致的。呂布這個人見利忘義,沒有遠大的志向和目標,他被李傕、郭汜趕出長安,後來割據徐州,看似是爭奪天下的一路諸侯,實際上不過是趕鴨子上架的臨時起意,他不想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自己當家做主,不過要說他有稱霸天下的雄心壯志,恐怕呂布自己都不信。所以和曹操、袁紹甚至混得還不如他的劉備比,呂布根本算不上英雄。
首先他沒有視死如歸、拋開一切的決心,其次就是剛才說的,他沒有胸懷天下的雄心壯志。說不好聽了,有些小富即安。得過且過,歸根結底,還是性格使然。為了財寶和赤兔,他可以殺死丁原投靠董卓;為了貂蟬,他又可以殺死董卓,說他見利忘義毫不為過,而見利忘義的人往往伴隨著貪生怕死。
試想一下,武藝略高一線的呂布遇見拼死一戰的趙雲或者張飛,首先在氣勢和決心上就落了下乘。以趙雲和張飛的武藝,堅持百合不難,再加上驚人的鬥志,一向惜身的呂布自然膽怯,在他看來,自己沒有必要在戰場上負傷甚至喪命。
有人說呂布是“九原虓虎”,虎自然是勇猛的,但是很多人忘了,老虎有一個特性,就是絕對不允許自己受傷,即便是在搏鬥中佔據優勢,但如果被獵食的動物太過拼命,有可能以死換他受傷的話,老虎也是不願意的,他要麼暫避鋒芒,以待時機,要麼索性放棄獵殺,直接退走。這一點,和呂布很像。
所以說,呂布的武藝是沒得說的,正常狀態下的比鬥,趙雲和張飛恐怕不是對手,但是如果拼命就不同了,十有八九先退走的會是呂布。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憑藉虎牢關獨戰關張被多數人推為演義第一大將,這點我是認可的,從這個角度講,說他天下無雙無有不妥。
但是,如果說呂布在任何情況下都天下無敵,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因為他有一點非常讓人詬病——惜身。
荊州大戰曹操揮大軍南下,諸葛亮火燒新野,雖然小勝一陣,但對大局並沒有什麼影響,劉備與關羽分兵兩路趕赴江陵,關羽走水路,劉備走陸路。
荊州百姓感念劉備的仁德,都願追隨劉備,劉備也不忍拋棄百姓,於是與數十萬百姓一起南逃,一日只能走十幾裡,終於在長坂坡被曹軍追上。
此時的劉備也顧不得百姓,慌亂逃亡,亂軍中不僅家眷不知所蹤,還不見了大將趙雲,糜芳稱看見趙雲北投曹操去了,被劉備一番怒斥。
為了給劉備爭取時間,張飛率二十餘騎在當陽橋斷後。而趙雲並非糜芳說的那樣投了曹操。負責保護劉備家眷的他在亂軍中被衝散,於是向北殺進曹軍,勢必找回小主人與兩位夫人,不成功則成仁。
孤膽英雄趙子龍面對幾十萬曹軍,趙雲毫無畏懼,直衝入敵陣,接連救出簡雍、甘夫人、糜竺,苦尋之下終於找到了的糜夫人和尚在襁褓的少主劉禪,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雲,投井自盡。於是趙雲懷揣阿斗,奮力死戰,槍挑劍砍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一戰成名。
趙雲之所以能單騎脫身,除了曹操下令不放冷箭、阿斗帝王氣運護持和不俗的勇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視死如歸的決心和鬥志,從他北上衝入曹軍那一刻,就抱著救不出少主就死在曹軍中的決心。這也使得他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一騎當千張翼德趙雲血戰突圍而出,幾乎油盡燈枯,張飛忙讓趙雲過橋,獨身一人斷後。
曹軍諸將素聞張飛大名,特別是關羽曾說張飛武藝遠勝於他,故而無人敢上前。等到曹操率大軍趕到後,見張飛怒目圓睜,橫矛佔住橋頭,又見其身後樹林煙塵大起,疑有伏兵,所以也不敢擅動。
這下張飛發了彪,連聲怒喝,生生嚇死了曹將夏侯傑,曹操見了這等情景,回馬就跑,一時間,曹軍潰敗。
張飛兇猛,但不是傻瓜,他自然知道自己的處境,但是他不怕。原本他想著寧死也要儘量拖延,為大哥南逃爭取時間,所以視死如歸。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讓他無所畏懼,反而震驚了曹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呂布VS趙雲、張飛正常狀態下,呂布的硬實力必定是高過趙雲和張飛的,不過領先的優勢並不大。呂布和張飛曾經有過兩次交手,虎牢關時五十合不分勝負,徐州之戰一百合戰平。從關羽助戰可以看出,虎牢關時的張飛是處於劣勢的,不然一向心高氣傲的關羽不會主動與人聯手。而嘉靖本中則直接寫明瞭張飛槍法散亂。
儘管呂布實力更強,但是每次面對張飛,他表現的都很慫。起初可以說是寄人籬下,不想得罪劉備,但是反客為主後依舊如此。直到張飛無端搶了呂布收購的戰馬,呂布忍無可忍,與張飛開戰,但即便在這一刻,還是帶著憤怒,外強中乾的說了一句“環眼賊屢次辱我”。給人感覺就像幼兒園裡一個小孩兒老是被另一個欺負,終於忍不住要打一架,開打之前還要和別人說“他老欺負我”,這底氣實在不怎麼足。
那麼為何呂布明明擁有≥張飛的實力,卻表現的如此不堪呢?這其實是呂布性格導致的。呂布這個人見利忘義,沒有遠大的志向和目標,他被李傕、郭汜趕出長安,後來割據徐州,看似是爭奪天下的一路諸侯,實際上不過是趕鴨子上架的臨時起意,他不想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自己當家做主,不過要說他有稱霸天下的雄心壯志,恐怕呂布自己都不信。所以和曹操、袁紹甚至混得還不如他的劉備比,呂布根本算不上英雄。
首先他沒有視死如歸、拋開一切的決心,其次就是剛才說的,他沒有胸懷天下的雄心壯志。說不好聽了,有些小富即安。得過且過,歸根結底,還是性格使然。為了財寶和赤兔,他可以殺死丁原投靠董卓;為了貂蟬,他又可以殺死董卓,說他見利忘義毫不為過,而見利忘義的人往往伴隨著貪生怕死。
試想一下,武藝略高一線的呂布遇見拼死一戰的趙雲或者張飛,首先在氣勢和決心上就落了下乘。以趙雲和張飛的武藝,堅持百合不難,再加上驚人的鬥志,一向惜身的呂布自然膽怯,在他看來,自己沒有必要在戰場上負傷甚至喪命。
有人說呂布是“九原虓虎”,虎自然是勇猛的,但是很多人忘了,老虎有一個特性,就是絕對不允許自己受傷,即便是在搏鬥中佔據優勢,但如果被獵食的動物太過拼命,有可能以死換他受傷的話,老虎也是不願意的,他要麼暫避鋒芒,以待時機,要麼索性放棄獵殺,直接退走。這一點,和呂布很像。
所以說,呂布的武藝是沒得說的,正常狀態下的比鬥,趙雲和張飛恐怕不是對手,但是如果拼命就不同了,十有八九先退走的會是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