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野萍蹤01

    宋江殺閻婆惜之後,完全可以順勢上梁山,投奔晁天王。但是,宋江卻來到了柴進莊上。書中交代的原因,是柴進屢次寫信來,邀請宋江前去。而宋江對朱仝說,除了柴進這一處外,孔家莊的孔明、孔亮兄弟,清風寨的花榮也都曾寄書過來,十分懇切地請宋江去做客。但是,宋江最終還是選擇去了柴進家。

    為何宋江在危難時刻彷彿晁蓋不存在似的,根本就沒有想到梁山,而是直奔滄州柴大官人哪兒呢?這其中,大有文章可讀。

    柴進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角色

    按照文字上的故事來解讀,柴進是大周柴世宗子孫,家中有太祖武德皇帝頒發的誓書鐵券。柴進的這個背景,大概就是宋江投奔柴大官人的一個原因吧。但必須事先交代的是,宋江選擇投奔柴進,絕不是為了避難。

    柴進因為有誓書鐵券庇護,便在滄州道上大肆收留過往配軍,犯了彌天大罪之人。確實,柴大官人心懷異志,雖然不敢明目張膽地造反,但還是做著皇帝的夢,他要夢迴後周時代。

    說柴進做皇帝夢,後文高唐州的故事便寫得十分明顯了。柴進的叔叔名叫“柴皇城”,那就是柴家的皇城。所以,柴進對想要鬧事的李逵說:這裡是禁城之內,如何比得你小寨裡橫行?皇城可不就在禁城之內嘛。

    柴進有個嬸嬸,但卻不是正室,而是“皇城繼室”。這個“繼室”中隱藏了好幾段歷史,僅以柴進的故事而言,說的是柴家得天下,不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嫡派子孫。趙匡胤奪後周天下,他同樣是個“繼室”。尤其是《水滸傳》中重點隱藏的“金匱之盟”,因為“杜遷”而使趙光義這一脈做了皇帝,他也是個“繼室”。

    這些“繼室”們都有霸佔“皇城”,還要把自己標榜為“因天襲”。書中的殷天錫又叫殷直閣,直閣就是協助編修編輯歷史史料的。其中的“殷”,又是趙匡胤父親趙弘殷之“殷”,也是一個放走妖魔的洪太尉。

    說到這裡,宋江投奔柴進的目的就十分清楚了,這是施耐庵圍繞《水滸傳》的主題展開故事。《水滸傳》寫的就是幾個朝代的皇位爭奪戰,柴大官人的這段故事,主要涉及的是後周、北宋的得國曆史——他們都是“繼室”,絕不是所謂的“因天襲”。殷天錫原本就是一個搶奪“皇城”的無賴、破落戶。

    宋江為何又去了孔家莊呢?

    假如僅以柴進的事來解讀題主的問題,恐怕我上面所寫的並不一定就十分牢靠。咱們還得講一講宋江為何又投奔了孔家莊、清風寨。

    柴進的故事主要是寓意了後周、北宋的事,但是,卻又暗藏了明朝的事。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方面是趕走欺壓柴家的洪太尉,也就是趙匡胤。這件事,我已經說過多次了,不再重複。然而,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有兩個細節值得重視,施耐庵又在柴進的故事中暗藏了明朝的事。

    第一處細節,說的是柴進故意把林沖、洪教頭之間的較量安排在明月之下。這就與“明”扯上關係了,書中明月之下的故事非常之多,宋江殺閻婆惜這一夜,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故而是“月下走劉唐”。這些“明月”故事,說的就是“明”。

    第二處細節,則是雙方開打之時,洪教頭擺了一招“舉火燒天”式,而林沖則以“拔草尋蛇”式迎戰。“火”,就是宋、明兩朝的國運——火德運。洪教頭其實就是趙匡胤、朱洪武,他們也都是洪太尉,這兩個太祖以天火寓國運,豈不就是“舉火燒天”嗎?

    林沖的拔草尋蛇,則是尋找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生於蛇年的大雪節前夕,就是龍虎山上往洪太尉臉上噴毒氣的雪花大蛇。建文帝做了皇帝,卻落得個喪家的下場,是不是會怨恨皇爺爺呢?林沖則是燕王的暗喻,當然是要去“尋蛇”的。

    無論是朱棣,還是朱允炆,他們都不是嫡子,也是以“繼室”身份做了皇帝的“因天襲”。

    柴進家中並沒有趙匡胤所賜的誓書鐵券,北宋時期只有趙匡胤立誓碑保護柴家的傳聞,根本就沒有頒發這樣的免死金牌。真正給大臣頒發誓書鐵券的皇帝,是另一個“太祖武德皇帝”朱元璋。《水滸傳》中的“太祖武德皇帝”,是從趙匡胤、朱元璋的諡號中“提煉”出來的。

    正是因為柴進故事中隱藏了“明”,所以,宋江下一站去的就是孔家莊,孔家莊上便有孔明、孔亮兄弟。

    孔明、孔亮其實就是“諸葛亮”,諸葛孔明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坐鎮西蜀“替天行道”。但是,在《水滸傳》中卻變成了宋江的徒弟。施耐庵隱藏的意思是,大明王朝想學西漢“炎劉”,朱元璋想做“高祖”,但卻是個掃把星。孔明綽號毛頭星,孔亮綽號獨火星,合起來就是掃把星。

    寫到這裡,宋江選擇逃亡的第一站是柴進家,意思就很有點明白了,那就是以這條線索來揭露所謂的帝王天命,預言大明王朝的滅亡。

    宋江去的下一站,這個寓意便更加明確了。下一站,就是清風寨。

    宋江因武松而投奔清風寨

    這就有點奇怪了,宋江在孔家莊與武松重逢,根本就沒有商量過這件事,反倒是宋江勸說武松一起去花榮哪兒,怎麼就變成宋江因武松而去了清風寨呢?

    武松與宋江曾經在柴進家相聚,此後,就進入“武十回”了。武十回的故事,其實講的就是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這段秘史便是靖難之役爆發的原因。而宋江在清風山、清風寨所發生的一切,也就是接著武松的故事往下寫:靖難之役是明朝滅亡的開始。

    宋江還沒到清風寨,就被清風山的強人活捉了。書中寫道,清風山的強人們住的是草房,在草廳中聚義,這是《水滸傳》中最具含金量的“草寇”,是貨真價實的草寇。那麼,這群草寇是什麼樣的人呢?

    這群草寇的三個頭領都裹著絳紅頭巾,他們就是紅巾軍。而大頭領燕順,綽號錦毛虎,就是龍虎山上的那隻猛虎。二頭領王英,三頭領鄭天壽,合起來就是“燕王英武真天授”。如此,豈不就是後來柴進故事中寫到的“因天襲”嗎?

    在清風山上,宋江救了清風寨知寨劉高的老婆,卻因為元宵節月下看鰲山而被劉高的老婆誣陷。又是明月之下,因而,鰲山,便是玄武,書中的玄武是鎮鎖妖魔的玄武大帝,也就是以玄武大帝自喻的燕王朱棣。那麼,劉高呢?

    劉高就是太祖武德皇帝朱元璋,怎麼講?

    上文講到孔明、孔亮的故事時,就提到了朱元璋以火德運為國運,效仿漢高祖,早早地為自己確立了帶“高皇帝”的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這豈不就是“劉高”嗎?

    清風寨副知寨是花榮,榮,就是草花,草花便是不結果的花。而他的妹子嫁給了秦明,同樣是做了“繼室”。秦明,就是明朝的一個符碼。大明王朝同樣是“草寇”,清風吹來,草花凋謝。

    這段故事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符碼,那就是鎮三山黃信。此處的三山,便是大明王朝建禁城時,填平燕雀湖的三座無名小山。黃信,就是出現在伏魔大殿上的“皇信”,也就是朱標。黃信手中的喪門劍暗示,此人早就“喪門”了。朱標已死,當然做不了三山的主人,他肯定鎮不住三山。所以,“燕王英武真天授”,十幾回合就把黃信打跑了。

    簡單地說這些,就此打住了。《水滸傳》所有的故事,講的都是大明王朝的秘史,施耐庵以梁山好漢故事為主線,隱藏大宋王朝的滅亡歷史,又在這段歷史中,伏藏了明朝滅亡的原因以及驚天大預言。

    所以,宋江尚未完成“及時雨”滅火的任務,不能如此之快地上梁山。而宋江在江湖中所發生的故事,全部都隱藏了明朝靖難之役的秘史。所以,宋江殺人後,便去投奔柴進,由此形成一條線索,把靖難之役的前因交代得清清楚楚。同時,又為後文伏線,繼續暗藏靖難之役的過程和結局,寓意明朝如枯草般滅亡,終結於“木字輩”這代皇帝。

  • 2 # 老孟跟你說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投奔柴進是避禍,日後還有機會做良民;而投奔梁山是造反,再想成為良民可謂千難萬難!

    整部《水滸傳》中,宋江可以說是受“忠君”思想毒害最嚴重的人物之一。他從未主動想過上梁山,即便後來因為提反詩、劫法場犯了不赦之罪,上山之後也是一門心思想要招安,以便於回到“忠心報國”的老路上,完成自己“青史留名”的理想。

    細究原因,主要是因為水滸傳裡面描寫的宋江,家境十分富裕,自幼便受過系統的封建教育——“自幼曾攻經史”,因而滿腦子的封建倫理觀念。這點從他“呼保義”、“孝義黑三郎”的綽號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

    而這樣一個自詡“長成亦有權謀”的人,自然不甘於因為殺了一個煙花女子便斷送了自己“同心報國,青史留名”的理想。因此當宋江決定外出逃難的時候,對父親說的話是:“如今我和兄弟兩個且去逃難。天可憐見,若遇寬恩大赦,那時回來,父子相見。”(第二十一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由此可見,若非走投無路,宋江是絕不會主動投奔梁山,走上對抗朝廷的道路的。

    在《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宋江曾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表達過期待赦免罪責,重做良民的願望:

    勸武松及早招安

    宋江道:“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被兄弟宋清騙回宋家莊,面臨差人圍捕的時候

    宋江道:“父親休煩惱。官司見了,倒是有幸。明日孩兒躲在江湖上,撞了一班兒殺人放火的弟兄們,打在網裡,如何能彀見父親面?便斷配在他州外府,也須有程限,日後歸來,也得早晚伏侍父親終身。”(三十五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發配江州途徑梁山時與押解公差商議避開梁山好漢的堵截

    宋江對他說道:“實不瞞你兩個說:我們今日此去正從梁山泊邊過。山寨上有幾個好漢聞我的名字,怕他下山來奪我,枉驚了你們。我和你兩個明日早起些,只揀小路里過去,寧可多走幾里不妨。”(三十五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劉唐要殺二位公差,請宋江上山時

    宋江道:“這個不是你們兄弟抬舉宋江,倒要陷我於不忠不孝之地。若是如此來挾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把刀望喉下自刎。

    花榮便道:“如何不與兄長開了枷?”宋江道:“賢弟,是甚麼話?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

    吳學究笑道:“我知兄長的意了。這個容易,只不留兄長在山寨便了。晁頭領多時不曾得與仁兄相會,今次也正要和兄長說幾句心腹的話。略請到山寨少敘片時,便送登程。”宋江聽了道:“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

    三十五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上文中,吳用說知道了宋江的“”,那宋江的“”到底是什麼?無非是想著老老實實去江州服刑,好早日回到“忠孝”那條路上去罷了。於是吳用便給宋江吃了粒“定心丸”——“只不留兄長在山寨便了”。

    ......

    其他類似場景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由此可見,在沒有性命之憂的前提下,從宋江的角度來說,不僅不會主動去投奔梁山,哪怕是被梁山好漢攔路堵截都不肯上山落草。因此去投奔擁有“丹書鐵券”的柴進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 3 # 流水行雲n

    宋江和梁山好漢來往的事情露餡,被閻婆惜發現,閻婆惜用這個來要挾宋江,宋江最後忍無可忍和閻婆惜起了爭執,失手殺死了這個蕩婦。

    失手殺死了閻婆惜後,宋江為什麼不直接上梁山,而去投奔柴進呢?梁山在託塔李天王晁蓋的帶領下,聲勢已經比以前強大不少,並且宋江和晁蓋及梁山眾好漢都是好朋友,在梁山落腳避難不是更好嗎?

    其實這時的宋江壓根沒還有想過要去梁山落草為寇的念頭。

    宋江是山東鄆城縣宋家村人,家裡頗有田地,屬於當地的富農,宋江本人在縣裡做一名押司,就是縣裡的書吏,雖然官不大,但工作和收入都很穩定,所以生活上也很充實。宋江平時喜愛舞槍弄棒,性格豪爽仗義疏財,喜歡結交天下的江湖好漢,因此在江湖上有很高的威望。宋江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立志要忠君報國,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國家出力。

    當失手殺死閻婆惜時,宋江沒有上梁山,因為他知道一旦上了梁山,殺人罪在加上落草為寇罪,這罪名一輩子也就洗不清了。因此他去投靠小旋風柴進,希望這件案子能隨著時間慢慢的淡下來,到時疏通一下關係,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樣就可以回到家鄉了。

    宋江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那個奸臣當道的年代,是沒有他的立足之地的,最後還是被逼上了梁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話說:男抖腿窮,女抖腿賤,你覺得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