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鄉氣象

    這樣的事,不論城市還是鄉村都有。

    我有一堂姑婆,因堂姑婆沒有兄弟姐妹,她的父母去世以後回孃家就只能跟我爺爺走動了,雖然是堂兄妹,卻勝似親兄妹。

    爺爺奶奶去世得早,姑婆一如既往地跟我父母親走動,父親也常帶著我經常去探望年事已高的姑婆。只是姑婆的兒子媳婦自姑婆行動不便後從來沒上過我家的門,這讓姑婆很生氣,卻沒辦法。姑婆去世後,完全斷了往來。

    鄉下有句俚語:“一代姑,二代表,三代一過尿來澆”,它詮釋了親情一代代快速淡漠的道理。姑侄之間是至親,決不會扔了的,表兄弟之間的情感明顯淡薄了不少,有的礙於長輩還在世,還會走動走動。表兄弟的子女不走動的居多,甚至見面裝著不認識。

    這就是“親有三代,族流萬年”的來歷。

  • 2 # 水雲間小趙

    農村有句俗話:“姑表親輩輩親,砸斷骨頭連著筋;姨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農村一些長輩人去世以後,慢慢都會和農村親戚斷絕來往。

    為什麼長輩去世以後,就不願意再和農村親戚來往呢?

    一、感情越來越淡。

    農村老年人在世的時候,所有的老親少眷、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會在逢年過節時常走動、禮尚往來。但是隨著長輩人的去世,慢慢地親戚之間感情就會越來越淡,大家互相走動的次數會越來越少,直到後來斷絕來往。

    因為農村人都是各顧各的家庭生活,大家都是各憑本事過日子。不管是親戚朋友過得再富裕,那也跟自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俗話說得好:“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即使親戚朋友再有錢,誰也不想欠別人的人情債,仰仗著別人的鼻息過日子。既然親戚之間都沒有什麼感情了,沒必要再去強迫自己硬去跟別人套近乎、拉近關係。

    二、經濟壓力大。

    現在農村老百姓的生活壓力都非常大,大部分都是走二輩、三輩親戚。現在農村走親戚都非常的要面子,也不是隨便人都能走得起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去哪家串門,不得大包小包的拎著?幾家親戚串下來,差不多得花個千兒八百的錢。所以像農村現在逢年過節的走個親戚,誰家不是一大筆的開支。

    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本來生活壓力都非常大。農村老百姓掙個錢不容易,一個人掙錢全家人等著開支。再加上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教育費用更是越來越高。然後還要給孩子結婚、買房等,這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天文數字。所以一些感情越來越淡的親戚,他們覺得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財,沒有再去走動的必要了。

    三、生活層次不同。

    隨著現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農村老百姓親戚之間的生活水平也發生著一些變化。有些在社會生存能力強的,經過幾年的拼搏奮鬥,也差不多會積累下一些財富。而有些老百姓由於各種原因,還是按部就班的過著自己的日常生活。慢慢的這都是這就使得親戚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親戚們有在城市生活的、有在農村居住的,不在一個生活層次的親戚之間,他們的心理也會慢慢的發生變化。本來親戚們之間的感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淡,親戚之間也很少再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聊,所以即使坐到一塊兒也會顯得非常尷尬。富人們會擔心窮親戚去找他們借錢,窮人會擔心富人各種看不起他們。與其這樣子交往下去,倒不如一刀兩斷來的痛快。

    綜合以上幾種情況,農村長輩人去世以後,親戚之間沒有了所謂的親情作為紐帶。由於各種原因問題,農村親戚之間的感情就會變得越來越淡,直到最後徹底斷絕來往。這也是農村老百姓 ,不得不面對的的社會現實問題。

    除此之外,你們覺得還有哪些原因呢?

  • 3 # 辛繼生

    我們家鄉還流傳著: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隨他了這樣一句話。意思是說親戚往來到他這輩人為止。人只要結了婚生兒育女,兒女又各自結婚成家,就有了七大姑,八大姨眾多的親戚,姑媽的兒女,舅舅的兒女,姨媽的兒女,統稱表親,父母兄弟姐妹多,其表親加起來排成長隊。看在姑姨舅舅和父母血緣關係的份上,這些表親婚嫁,喬遷,升學,生育所有紅自事都要隨禮親臨其地,以示保持親戚關係,如果表親的兒子,孫子,重孫一代又一代無休止的發展親戚關係,耗時耗財難以應對,一些人長輩去世後對其子女往來終止不無道理。

  • 4 # 虔城雄鷹

    的確如此,但也未必全然是這樣。

    太婆在世時,姑婆一家表叔之類與爺爺奶奶偶爾有聯絡,過世以後,有一次我叔叔與奶奶去他們家吃婚嫁酒席,去了之後,根本沒人招呼他們倆,還煙也沒給一根抽,冷落在一旁,沒給笑臉,還不如他們家其它朋友那樣坐上席或者是熱情的被款待,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家說,叫我們不要來往了。

    但有的家庭不一樣,比如說,如果你家有個像馬雲或者王健林的有錢人,我估計你家經常是賓朋滿座,十里鄉親或者八輩子打不著所謂的遠房親戚就像紅樓夢中的劉佬佬也在其中。見風使舵者比比皆是。

  • 5 # 趙廣州156130073

    這是由相互之間的感情距離造成的,現在的年輕人幾乎從讀大學開始就基本上遠離家鄉故土,對家的感覺也就淡薄了,父母在尚有走動(逢年過節),父母不在了,家鄉之於他們的也就是一個記憶了,對於那些叔伯、姑嬸乃至族人尊長由於交往不多(有些甚至名字都叫不上)、並無太深感情,也就失去了交往的意義了,似乎這個“故鄉”已成“何處是我家”?

  • 6 # 知足常樂143011687

    這個是歷史遺傳問,也是現實問題,什麼老人逝世後就不願意再和農村親戚來往,城市也一樣,這是歷史造成原因他就是:"一代親,二代表,三代越過我不曉。"老人己故大多數已過六、七十歲了,二代也有他們的另一代親戚相伴,三代還小當然也隨父母的來往而來往。但現在更為現實,一是獨生子女的一代,他們很少兄弟姐妹,也沒有姑叔,更不用姨表親戚,他們又何來親情親戚。又會怎樣來往。

  • 7 # 馬金駒

    親切的朋友;

    話題提出的既親切又難忍,更思念?

    因老人在的時候,可家裡的親戚有割不斷的聯絡,再加上那是孩子小,坐火車汽車一般都不用掏車票,所以大人帶著孩子就走了,現在孫男娣女都已成人了,

    可回老家探望親人的次數卻少了,只要是華人的後代,大多都牽掛著家鄉的老人和親戚,可現實的社會是,一張車票幾百塊,再帶上兩個孩子也都大了;

    確實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親情和割捨,就拿我說吧!40多年前參加工作在鐵路跑車南段到上海,

    當然了只要有路過宿州站家鄉的人就等著我,姥爺以及爺爺奶奶,嬸嬸,姑姑,說說話,可現在不行了退了休就沒那個方便條件了,不過還請我們大家不要忘了老家,和家鄉的父老鄉親們。

  • 8 # 珍珠黑月季花1

    親戚交往最多也就三代,一代親,二代飆,三代死翹翹,能夠三代還聯絡的就不錯了,這個和城裡,鄉下沒有關係,城裡人和城裡人本身來往的就少。到鄉下也不方便。

  • 9 # 國學禮儀傳承楊侃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家庭建制越來越小,家庭承擔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少。一個人的血緣親情維繫主要是三代,即自己,上父母下子女。顧不了那麼多了。

    人情都淡了,農村城裡都一樣。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就這樣,很正常!

  • 10 # zhdnyoucai

    家族的繁衍,全靠走出去,自己家鄉的親戚自然就冷淡了,同輩和同輩人,都有來往,現在不同了,同輩也不來往了,越往後親戚越少了,計劃生育就更少了,主要是生活圈拉的太長了,有的出國了,有的在外面,自己找上物件了,她自然和家鄉就來往少了,親戚關係也冷淡了,老人的關係也斷絕了,沒有聯絡了,只有家裡,有家譜的,記載,現在人的觀念也,和以前不過不一樣了,以前每個家族都有家譜,現在,沒有人會寫了,家族的權利社會化了,親情關係,自然都就冷淡了,嗯,離的代數越遠,越冷淡了,只知道自己的家鄉在什麼地方,只能是一個符號了,他的地址都沒有來了,都被現代的建設拆遷了,現在社會的發展都是小家庭了,大家族的,已經都分化了,未來只有個人奮鬥了,小家庭的奮鬥,旭社會現代化的發展,緊跟形勢,創造未來的人人文觀念,重新屹立在中國土地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耳其買俄羅斯的導彈有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