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河長老

    在古代,中國傳統武術肯定沒有現在那麼不堪,但是也絕對沒有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那麼出神入化。傳統武術是被金庸古龍這些武俠小說大師給神乎其神了,再加上電影電視的推波助瀾,傳武就成了掛在屋簷上的小腳老太太,爬上是肯定上不去了,摔下又會死得很難看,所以就像現在這麼尷尬。最可恨的是江湖騙子趁機混水摸魚,召集一幫烏合之眾開始招搖撞騙。

    所以冷兵器時代傳統武術在單兵作戰肯定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力量和勇氣雖然能左右個人勝負,但是兵團作戰傳武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 2 # 夢迴Murano的蝸牛

    首先,現在的傳武並不是我們過去的傳武!過去的傳武說白了就是追求用簡潔最實用的招式擊倒對方為目的!

    而現在的傳武,受到武俠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就是為了愉悅觀眾和糊弄百姓。

    過去冷兵器時代,所有的武器在使用中,除了長短兵器和弓弩盾牌的陣法協作外,手持冷兵器的兵將只有簡單實用的幾招,類似於程咬金的三板斧,就是為了最快的殺死敵人!

  • 3 # 窮的只能賣房子

    本來沒開收益不想答題的,看你踩到這麼盡,我簡單說一下吧。

    傳統武術練的身手靈敏,招式動作是綜合訓練身體全面協調。

    你所說的專業格鬥,就像健身房專練基肉配伙食套歺一樣。

    直接的說例如遊戲角身你全力加點,還要我加靈敏體的角身和你在你特定的限制上和你打,能有幾個霍元甲?真當人家是衝錢土豪無所謂吖?

  • 4 # 開雲小紅狐

    看你這個假設都覺得你一點不懂武術。

    現在得社會是功利為指導,一切功利性的目的都導致了簡單化,快速話。使的人們不再專注於透過積累來提升自己。

    我認識的武術家,比如天津寶坻的“通臂猿猴”呂樹山先生,他練拳從來不打擊沙包,每天都是盤腿打坐練氣。天津的很多朋友都知道,他為了練功終身未娶,他的姐姐的孩子過繼給了他。

    他的通背拳來自全真教。練的是“三花聚頂”上乘內功。同時他還是著名的形意拳名家。

    你可以親自去拜訪他一下,他現在估計七十歲了,要對付你,秒殺。

  • 5 # 一般冶行

    傳統武術,最近兩年被黑得有點嚴重,原因在於現代網際網路太發達了,某些“假大師”根本藏不住了。

    近幾日,那個太極拳(雖然我不覺得他打得是太極拳)馬大爺的表現,再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難道傳統武術真的沒法實戰麼?其實這和練的人,以及練習的方法有關係。

    首先,我們要相信科學。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李元霸之類被杜撰出來的子虛烏有的人物,哪個武力超群大將,不是虎背熊腰、身高八尺?當然,體格瘦小不一定殺傷力會弱,但是在擂臺格鬥的時候肯定是吃虧的。輕量級拳擊運動員的速度敏捷都很強了,但是一定很難和重量級選手匹敵。

    像馬大師這樣的“小身板”和歲數,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他準打不過人家。

    至於說練習的方法,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武術都是傾向於表演,在以前叫做“把事”,根本沒法真正用於實戰。我爺爺今年快90歲了,他老人家出生在河北省某地的鄉紳家庭。所謂窮文富武,他的爺爺在其小時就花了大價錢,讓我爺爺拜某位著名郭姓武術名家的兒子為師,我爺爺也就成了他師傅的最後一個關門弟子。

    據我爺爺講,他小時就發現,自己師傅教自己和他親兒子的方法,與教其他師兄們都不一樣,他們倆不用反覆站樁、打套路,但是每日做許多力量訓練,而且在練習形意拳的時候,教給別人的說法都是這是模仿動物的搏擊之法,而對我爺爺,那個則是帶上他親兒子拿出一本《槊譜》(我後來查了下,明代《兵書紀要》上有過,但不知道是不是一回事情),一個字一個字逼他們背,跟個私塾先生似的,然後還千叮嚀萬囑咐,讓我爺爺發誓不要說出去具體內容。

    所以題主明白了嗎?傳統武術的拳法,可能是近身兵刃搏擊的手法練習。而這並不是所有師傅都會無償教授給徒弟的。即便傳授了真功夫,也不會讓其廣而告之。

    現在那些所謂的大師,無論是看體格身材,還是往上捯兩三代(基本都不是世家),他們怎麼能夠會真功夫。

    另外補充一些,我爺爺快九十了,有點駝背,身高變矮了一點,187cm。小的時候我見過我爺爺徒手捏碎過玻璃杯(小時調皮,我爸爸揍我有點狠了,打我後腦勺一下,我爺爺找我爸爸“聊有關教育方法”時,我湊巧看到),手指沒事。他還說過一點從外形分辨真武術大師的訣竅,內家拳高手晚年多耳背而眼明,練外家拳發的多有一些高低肩。

  • 6 # 小樓聽雨71514

    我感覺中國武術實戰不行,因為匈奴人,蒙古人,遼華人,滿族人,都不練中國武術,但人少而對大漢族形成軍事優勢,而此優勢卻不是建立在武器的優良上!

  • 7 # 浴血奮戰周玄毅

    大兵團作戰不需要什麼很厲害的武術,需要的是極高的紀律性和組織能力,只要在開打的時候能擺出陣型衝就完事了。

    不要迷信什麼武術,古代決定一支軍隊實力的是後勤,糧餉,裝備和訓練,其中的訓練還是最基礎的刺殺和排陣,包括快速組織,強行軍。個人不需要多強的武功,只要能配合在一起刺出去就行了。

    射箭的能射準,步兵騎兵陣型關鍵時刻不亂,糧餉供應充足,主戰將軍不犯渾,基本上勝算都是很大的。

    軍餉按時放,士兵才能安心訓練,糧草充足,士兵才能吃飽肚子練肌肉,馬才能跑得快。

    肌肉有了,吃飽了,打架差不到哪裡去,打架打什麼拳都是打到最後都是打王八拳,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別看MMA,UFC冠軍人高馬大,一個打四五個的,真到戰場上,訓練陣型一擺,一群練過陣型的普通人照樣拿著長矛把你刺的嗷嗷叫。

  • 8 # 十三哥喂

    中國古代有戰術,有技擊術,有弓馬技術,唯獨沒有所謂的武術這個詞,武術這個詞是解放後體育改革之後才正式命名下來的;

    而在解放之前,一般叫國術,功夫,另外在一些地方也有自己的用於,比如我們四川,關練武的人叫操扁掛的,北方有叫打把勢的。

    而在古代,我們說一個人很難打,一般會說這個人力大過人、能開多少石的弓弩,或者直接說某人“弓馬嫻熟”,另外有些文人也練武,一般會稱呼這個人,攻技擊術,善擊劍、射箭。這個門,那個派的說法是從清朝中後期才多起來的,但明末也已經有了,卻也很少有人拿門派說事兒的。

    至於戰術,多用於軍方,無論是列陣還是單兵作戰,戰術的作用也很大,有關這個,大家有興趣可以參看徐浩峰先生的電影《倭寇的蹤跡》,裡面的兩場戰術用的相當好,可以讓一個不會武功或許武功地位的人戰勝城裡武館的高手,很寫實。

    而在中國古代戰爭中,戰術與個人戰技是與軍隊的整體戰術、佈陣、指揮和士氣密切相關的,並且個人必須服從集體,甚至需要在必要的時候犧牲自己,這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參看戚繼光將軍的《紀效新書》

    現代的傳武弱雞,是因為現代的傳武跟本就不是用來打的,現代傳武的根源源自於解放之後的體育改革,弱化甚至根除了其中的“能打”部分,剩下的主要目的是鍛鍊和表演。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出現了武術散打這一體育專案,為了和武術散打區分開,於是有了傳統武術這個說法,畢竟中國武術散打在才起步的階段,借鑑國際賽事散打的東西還是較多的。所以說,傳統武術其實沒多少傳統,中國武術本質上是現代的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體育專案。

    既然其本身的學習目的就不是打來打的,那麼不能打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來說,真正能代表中國武術裡“能打”部分的,是最近興起的“全甲”格鬥,雖然還有待繼續發掘發展,但那個才有可能弘揚咱們中華武術(我也用一下這個詞吧)的根。

  • 9 # 體育的美

    題主問的很是細緻,我就細緻的來回答一下。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這件事是三國演義裡寫的,而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也就是說這件事本身是假的,並沒有發生過,至於馬上的戰鬥,你見過馬背上的武術嗎?那個本來就不叫武術,就是馬上的戰鬥而已,基本看誰力氣大,誰武器重,大機率就會贏了。

    蒙古鐵騎席捲歐亞,靠的不是傳武,蒙古不是漢族,他們有摔跤,有騎射,就是沒有武術,當年蒙古鐵騎就是靠的騎兵的機動性,衝擊力,彎刀和騎射稱霸天下,並不是靠的武術。

    同樣的,水滸一樣是一本小說,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那也是虛構的,而現實生活中,你讓泰森打你,一拳你就死了你信不信?這種事壓根不需要武術,力氣夠大,拳力夠強,打的部位夠準,對手夠弱,就可以辦到,你見過只有三拳的武術不。武松同上,擒拿這種確實是武術,可是擒拿也不是小說裡說的那麼神話,最起碼的,現代社會,擒拿這種格鬥技巧在綜合格鬥的規則下,並不好用。

    我們現在的武術和古時的武術在概念上就不一樣,古時的武術用的最多的地方是鏢局押鏢,那是要分生死的,並沒有現代武術這麼花裡胡哨的打套路,也不像現代的擂臺格鬥有規則,看名字就知道了,猴子偷桃,偷到了你就失去戰鬥力,惡虎掏心,對心臟部位直接重擊,會讓心臟驟停,會死人,雙指插目,插的淺了會瞎,插的深了會死人,古時武術都是這種東西,擂臺上不給用,就算給用,你要先打中才行。

    最後的問題,持械戰鬥,不是靠傳武和綜合格鬥來分的,基本看個人,誰的力氣大,誰的速度和反應快,最重要的,誰更狠,誰見過血,這才是持械分勝負的主要條件。

    去網上找武當的道士的影片,人家從小練傳武練了一輩子的人說的很清楚,不按照現代格鬥的要求去訓練,不適應具體的擂臺規則,他上去也是一個輸字。

  • 10 # 冷月青史

    不是傳統武術不行,是傳承的環境不同了,人有了問題。

    往前數,百年前還有霍元甲、黃飛鴻、杜心武、董海川等一大群武術宗師。不過在火器盛行的時代影響下,他們也就成了最後一批宗師級的傳統武術大家了。

    這一點,可從老舍的小說《斷魂槍》中,窺見一斑。

    霍元甲

    再往前500年,戚繼光把傳統武術藉助武器,改進成殺敵手法,大敗倭寇。俞大猷一個人棍挑少林,何等英豪?

    他們不光是青史留名的將軍,還是傑出的武術技擊家。

    更遠一些,岳飛、韓世忠、薛仁貴、郭子儀、李廣……,哪一個名將不是武術技擊高手?不過他們的好身手被將軍身份遮蓋了。

    傳承了數千年的武術,還是敗給了火器科技。

    現代戰場上也不用到肉搏去奪取勝利了,法律嚴禁武力傷害他人,種種緣由導致傳統武術極速下滑。

    以前,多數人還練一些武術防身,現在練武的目的頂多是強身健體了。

    給現在人的印象,好像武術就是花架子、好看的套路而已。

    這是對傳統武術的錯誤理解。

    火藥發明後,在宋元時期就用到戰場上了。

    明清時已成了軍隊殺手鐧一般的作戰武器,明代的神機營、清代的火器營都是軍隊裡高大上的明星單位。

    專門用來保護首都和皇家安全的。

    火藥發明之前,武器主要有:

    1、遠射武器:砲 (石字旁,象棋上這樣寫更符合歷史真實,現代人叫它拋石機)

    (電影《英雄》裡印象深刻的弓弩齊射,略顯誇張,但集團齊射功能顯現威力是不變的)

    (床弩射程可達千米,蹶張弩射程三五百米,與現代步槍射程相近,騎兵輕弩也可達百米)

    強弩 齊射箭雨的威力

    2、中程武器:弓箭 (根據使用者水平不等,射程在100——200米之間,

    像李廣、薛仁貴、戚繼光這樣的神箭手畢竟是極少數,軍隊還是靠密集齊射顯示威力)

    在密集輪射的箭雨之下,什麼武功都還是白扯。還不如盾牌好用。

    3、格鬥武器:炮打完了,箭射完了,步兵也衝到敵軍面前了。啥話不講,開打。

    這時,個人的技擊水平才能派上用場。

    相聲裡的十八般武器屬於江湖大俠,根據自己特長選擇使用。

    軍隊要統一化、標準化。

    不可能你用流星錘、我用雙截棍。這是戰場不是黑社會約架。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戈

    先秦之前,以方陣戰、車馬戰為主。

    所以士兵武器是長杆的戈、戟、矛,不光要殺敵、還要兼殺敵軍的戰馬。

    劍是貴族或將軍的專屬,普通士兵只能像韓信一樣“執戟”。

    漢代後,武帝常年對匈奴開打,適合騎兵作戰的武器——環首刀應運而生。

    這種輕便趁手又實用的武器,從此受到軍隊和江湖好漢的廣泛喜愛。

    不管它的樣式變成了唐橫刀,還是明清雁翎刀,

    一直到抗日戰爭29軍大刀隊的寬刃大片刀。

    刀一直都是軍隊最常備的武器。

    仿製的環首刀

    不論武器多麼先進,使用它的人才是武器的靈魂。

    否則武器就是破銅爛鐵、燒火棍一根。

    唐代開設的武舉考試,更是把傳統武術細化。傳統的刀弓騎射不必說,就連最考基本功的舉重也在考核之列。

    正是官方的極大重視,對武術人才社會地位的認可。傳統武術在民間有了極大的促進發展,許多赫赫有名的武術家才得以躋身國家名將之列。

    但這一切隨著火藥武器、科學進步的發展,傳統武術和戰馬、信鴿、傳統手藝一樣,漸漸失去了最大的價值體現空間。

    也就喪失了廣泛的全民熱情,成了部分人的興趣愛好。

    沒了上升空間作動力,沒了群眾基礎作根本,

    近幾十年再也沒出過清末民初那時的武術大家。

    網路上自封的武術大師,除了他自己,出了家門誰都不認。

    近些年人們常年缺乏鍛鍊,身體素質下滑,吃苦精神更是不堪一提。

    即使有高手,也是鳳毛麟角,不可同百年前的大師相比。

    現在擂臺比武的江湖規矩,更是嚴格受到法律約束的。

    電影中的刀劍擂臺

    不可能出現拿著武器生死格鬥的場面,那是違法的。

    作為競技比賽,沒有比拼到最後,誰知道誰才是最後的贏家呢?

    戰場和擂臺上,都讓傳統武術失去了體現價值的機會。

    希望更多人關注武術這項古老的中國傳統技藝,

    至少,不要讓它是以丟盡傳統武術臉面的樣子,

    展現在世人面前。

    讓大家保持一點對心中大俠所剩不多的尊敬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網上有哪些好看流行且不貴的手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