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8年老醫生

    確很嚴重。

    有人估算,華人的消費跟不上印度。事實上,華人的消費水平比很多看似很窮的國家都差。

    為什麼呢?

    華人喜歡過苦日子,不捨得化錢?

    不是。

    是沒有錢可化。

    可以大概算一下,買一套房多少錢?一個孩子上完大學多少錢?住一次大三甲醫院多少錢?這三部分錢大多都在貸款,那裡有錢去消費!

    當務之急的是解決民生問題,要是民生問題一直是老百姓頭上的大山,那麼,大多數人的一生永遠都沒錢去消費。

  • 2 # 溫柔直前的飯糰

    前段時間看到內卷這個詞,愣了一下,不明白什麼是內卷,不懂嘛就學,查了些資料,終於對內卷有了些瞭解。

    內卷,是新近的網路流行語,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的現象。經網路流傳,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2020年下半年,有幾張圖片刷屏:有人騎在腳踏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床上鋪滿了一摞摞書……“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被稱為“卷王”登上熱搜。“內卷”流行開來,高校學生用它指非理性內部競爭 。這些圖片最早在清華北大的學霸之間流傳。之後,“邊騎車邊看電腦”的“清華卷王”等熱門詞語登上熱搜,相關的表情包也出現在了不少大學生的社交軟體中。

    一篇叫作《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的爆款網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文章作者大談特談清華、北大兩所學校的內卷現狀,充滿憂慮下此論斷:“這些中國最聰明的年輕人正面臨普遍的困境:在極度競爭中,成功壓倒成長,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真不是現在的孩子矯情,也不怪他們競爭意識發育太早,“培訓班鄙視鏈”“學區房排位賽”之類的教育軍備競賽萬眾參與,這可真是值得警惕的“內卷”。

    當前,受疫情影響,經濟出現下滑趨勢,就業成為很多年輕人邁不過的坎,前段時間,我們單位招聘一名書記員,工資不算高,到手3000多元,再加購買五險一金,條件要求也很高,要大學本科畢業生,當時還愁沒人報名,結果報名結束有72人,我驚呆了,大學生多到這種程度了嗎,記得當年我報考公務員時,我報考的崗位是我們系統裡報名人數最多的,也才39人,只能一邊感恩一邊慶幸,如果自己現在才畢業找工作會怎樣,不敢想,焦慮……

    無論如何,生活還要繼續,面對社會里越來越多的內卷,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態度。 記得去年河南日報曾登過這樣一段話:其實,縱使八方媒體向你傳播內卷的焦慮,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笑一笑就讓它“卷”過去吧。像是曾經被我們玩壞的熱詞“女權”“抑鬱”“PUA”等,被過度消費後,只剩下標籤化、情緒化、妖魔化的一地雞毛。就個人來說,如果敢於乘風破浪做出改變,那麼就大膽放手去闖;如果安於現狀,就在舒適圈裡“清醒地摸魚”,並不是每個人都得長成整齊劃一的人生贏家模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出現在哪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