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展開的補充說明認為:“大眾眼中明朝是十六位皇帝”,百家論壇說“明朝是十七帝”,我認為兩種說法都正確。不過申明一點,南明王朝的福王朱由崧於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稱帝,年號弘光,是為弘光帝。但是這位福王,即位後偏安一隅,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形勢,仍然是花天酒地,腐敗不堪。給後世留下惡劣影響,他沒有列入大明列祖列宗,倒是無所謂。關於“十六”和“十七”的問題,說明如下:
帝號 帝名 在位年數
太祖 朱元璋 洪武 1~31年
惠帝 允炇 建文 1~4年
成帝 棣 永樂 1~22年
仁宗 高熾 洪熙 1 年
宜宗 瞻基 宣德 1 ~10年
英宗 祁鎮 正統 1 ~14年
景宗 祁鈺 景泰 1 ~7年
英宗重祚 天順 1 ~8年
憲宗 見深 成化 1 ~23年
孝宗 祐樘 弘德 1 ~18年
武宗 厚照 正德 1~16年
世宗 厚熜 嘉靖 1 ~45年
穆宗 戴垢 隆慶 1 ~6年
神宗 翊鈞 萬曆 1 ~47年
光宗 常洛 泰昌 1 年
熹宗 由枚 天啟 1 ~7年
思宗 由檢 崇禎 1 ~7年
共計:十七帝名,十六位皇帝。
重祚的意思就是第二次登基做皇帝。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只有英宗皇帝朱祁鎮是兩次登上帝位。這種情況歷史上有先例,如唐中宗李顯。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37歲的宣宗已經在位十年了,政績考核結果,創新不足,守成尚可。這一年突然因病去世,他九歲的長子朱祁鎮繼承了大明江山。
憑心而論,大明王朝的沒落衰敗就是起於朱祁鎮的英宗時代,根源就是封建社會痼疾一一宦官擅權。
這就是明朝仁宗時期的司禮太監王振,太監那一套招式已經用老的套路,哪裡瞞得過顧命五大臣和張皇太后的眼睛,於是召開御前會議,侍衛一腳踢飛王振,張皇太后顫聲說:“斬立絕!”
五大臣和英宗連忙跪下為王振求情,希望免除王振一死,張皇太后此時如果堅持下去,王振必死無疑,那就沒有造成帝國危機的“土木堡之變”,也就不會帶來後面無窮無盡的各種矛盾。歷史就是這樣的玄妙和無情。
當英宗成為雙十年華的帝國首領時,王振已經站穩腳跟,成為當朝權宧!這個對軍事求經不懂的權宧,不顧國家地方衛所的兵力從明初的250萬減少到125萬的嚴峻現實,為了一己之私,騷動年青的英宗皇帝親征蒙古的討伐。
歷史上有名的“超級組團西征軍”幾十萬人,車轔轔 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浩浩蕩蕩從北京出發,一路上“看花還看花,渡水復渡水,春風江上路,不覺入虎口。”
被圍困在土木堡山上,英宗英氣勃發,端坐草地臨危不懼!朱祈鎮不幸被俘!
堂堂的一國之主落入敵手,朝廷和事發地宣府和大同,準備了數額巨大的贖金,蒙古也先就是“奇貨可居”,收錢不放人,準備更大的行動一一進攻北京。
北京城陷入一片混亂,朝中首席參謀長徐有貞力主遷都南京。
侍郎于謙和吏部尚書王直等根本反對這種行為,力主堅守北京,為了應對蒙古也先手中英宗這張王牌的份量,降低英宗價值,孫太后同意英宗的異母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同時冊封英宗皇帝剛一歲的長子為皇太子。
九月二十三日,朱祁鈺在非常簡單的儀式下登基,史稱景帝。今天回顧這個事件的應急措施,我認為孫太后和朱祁鈺的決定很正確!
朱祁鈺一共在位八年,這八年的大明朝年豐不順,內憂外患不說,自然災害也頻繁出現。面對這些天災人禍,景帝好歹熬過去了,他也有一番雄心壯志,無奈景帝可能是受不了身心疲憊不堪的壓力,病逝於景泰八年三月十四日。
(朱祁玉影視形象)
今天看這段歷史,朱祁鈺對於朱祁鎮嚴防死守,牢牢把握江山社稷,作了許多不盡人情的事情,我認為任何一個人可能都要仔細思考自己如果是當事人怎麼辦?當然,肯定輪不到滾滾紅塵中的云云眾生考慮,這是皇家的家務亊,外人何必要爭論個水落石出!總的來說,景帝瑕不掩瑜,危急關頭“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歷史功績還是可以的。
㬌泰八年(1457),朱祁鈺的人生之路走到盡頭,病重中的衰弱,甚至無法主持新年元旦的慶典儀式,朝廷嚴密封鎖訊息。
不過還是被嗅覺靈敏的石亨知道了,對於他以及許多人來說,這是改變命運千載難逢的機遇。
石亨、張輒、曹吉祥、徐有貞、楊善集結400名禁衛軍,湧向英宗朱祁鎮居住的南宮,在推推搡搡中,已經被眾人擁上帝輦(皇帝在紫禁城的專車)。
英宗幾乎是被焦急的眾人抬起走到皇宮的,又被擁上皇帝的須彌座上的皇位,坐端正後,石亨立即飛騎通知官員們上朝,用一句“既成事實”形容,很恰當。
由於石亨等人焦急面見英宗朱祁鎮時,無法叫開宮正門,於是破牆而入,所以史稱“奪門之變”。
這個時候,景宗還是清醒的,聽到不遠處的撞鐘聲,他也明白是怎麼回事,那個內心猶如刀絞一樣的感覺,他想起了和自己僅相差一歲的異母哥哥朱祁鎮,小時候和自己一起“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現在一切都破滅了,輕鬆了,讓我輕輕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點思念,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樣最好......
結語
對於著名的“奪門之變”,主流觀點認為是明代歷史上典型的政變,也是嚴重違背禮儀的事件。在國家面臨生存危機之時,立景帝是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使江山社稷穩定,而景泰八年(1457)的“奪門之變”則是充滿了獲取私利和追求官位的政治投機行為。朱祁鎮的二次當皇帝同時造成了明朝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情況,所以明朝那些事,說起來話長。
題主展開的補充說明認為:“大眾眼中明朝是十六位皇帝”,百家論壇說“明朝是十七帝”,我認為兩種說法都正確。不過申明一點,南明王朝的福王朱由崧於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稱帝,年號弘光,是為弘光帝。但是這位福王,即位後偏安一隅,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形勢,仍然是花天酒地,腐敗不堪。給後世留下惡劣影響,他沒有列入大明列祖列宗,倒是無所謂。關於“十六”和“十七”的問題,說明如下:
十七帝帝名帝號 帝名 在位年數
太祖 朱元璋 洪武 1~31年
惠帝 允炇 建文 1~4年
成帝 棣 永樂 1~22年
仁宗 高熾 洪熙 1 年
宜宗 瞻基 宣德 1 ~10年
英宗 祁鎮 正統 1 ~14年
景宗 祁鈺 景泰 1 ~7年
英宗重祚 天順 1 ~8年
憲宗 見深 成化 1 ~23年
孝宗 祐樘 弘德 1 ~18年
武宗 厚照 正德 1~16年
世宗 厚熜 嘉靖 1 ~45年
穆宗 戴垢 隆慶 1 ~6年
神宗 翊鈞 萬曆 1 ~47年
光宗 常洛 泰昌 1 年
熹宗 由枚 天啟 1 ~7年
思宗 由檢 崇禎 1 ~7年
共計:十七帝名,十六位皇帝。
“二進宮”的英宗重祚的意思就是第二次登基做皇帝。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只有英宗皇帝朱祁鎮是兩次登上帝位。這種情況歷史上有先例,如唐中宗李顯。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37歲的宣宗已經在位十年了,政績考核結果,創新不足,守成尚可。這一年突然因病去世,他九歲的長子朱祁鎮繼承了大明江山。
憑心而論,大明王朝的沒落衰敗就是起於朱祁鎮的英宗時代,根源就是封建社會痼疾一一宦官擅權。
這就是明朝仁宗時期的司禮太監王振,太監那一套招式已經用老的套路,哪裡瞞得過顧命五大臣和張皇太后的眼睛,於是召開御前會議,侍衛一腳踢飛王振,張皇太后顫聲說:“斬立絕!”
五大臣和英宗連忙跪下為王振求情,希望免除王振一死,張皇太后此時如果堅持下去,王振必死無疑,那就沒有造成帝國危機的“土木堡之變”,也就不會帶來後面無窮無盡的各種矛盾。歷史就是這樣的玄妙和無情。
當英宗成為雙十年華的帝國首領時,王振已經站穩腳跟,成為當朝權宧!這個對軍事求經不懂的權宧,不顧國家地方衛所的兵力從明初的250萬減少到125萬的嚴峻現實,為了一己之私,騷動年青的英宗皇帝親征蒙古的討伐。
歷史上有名的“超級組團西征軍”幾十萬人,車轔轔 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浩浩蕩蕩從北京出發,一路上“看花還看花,渡水復渡水,春風江上路,不覺入虎口。”
被圍困在土木堡山上,英宗英氣勃發,端坐草地臨危不懼!朱祈鎮不幸被俘!
堂堂的一國之主落入敵手,朝廷和事發地宣府和大同,準備了數額巨大的贖金,蒙古也先就是“奇貨可居”,收錢不放人,準備更大的行動一一進攻北京。
北京城陷入一片混亂,朝中首席參謀長徐有貞力主遷都南京。
侍郎于謙和吏部尚書王直等根本反對這種行為,力主堅守北京,為了應對蒙古也先手中英宗這張王牌的份量,降低英宗價值,孫太后同意英宗的異母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同時冊封英宗皇帝剛一歲的長子為皇太子。
九月二十三日,朱祁鈺在非常簡單的儀式下登基,史稱景帝。今天回顧這個事件的應急措施,我認為孫太后和朱祁鈺的決定很正確!
朱祁鈺一共在位八年,這八年的大明朝年豐不順,內憂外患不說,自然災害也頻繁出現。面對這些天災人禍,景帝好歹熬過去了,他也有一番雄心壯志,無奈景帝可能是受不了身心疲憊不堪的壓力,病逝於景泰八年三月十四日。
(朱祁玉影視形象)
今天看這段歷史,朱祁鈺對於朱祁鎮嚴防死守,牢牢把握江山社稷,作了許多不盡人情的事情,我認為任何一個人可能都要仔細思考自己如果是當事人怎麼辦?當然,肯定輪不到滾滾紅塵中的云云眾生考慮,這是皇家的家務亊,外人何必要爭論個水落石出!總的來說,景帝瑕不掩瑜,危急關頭“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歷史功績還是可以的。
奪門之變㬌泰八年(1457),朱祁鈺的人生之路走到盡頭,病重中的衰弱,甚至無法主持新年元旦的慶典儀式,朝廷嚴密封鎖訊息。
不過還是被嗅覺靈敏的石亨知道了,對於他以及許多人來說,這是改變命運千載難逢的機遇。
石亨、張輒、曹吉祥、徐有貞、楊善集結400名禁衛軍,湧向英宗朱祁鎮居住的南宮,在推推搡搡中,已經被眾人擁上帝輦(皇帝在紫禁城的專車)。
英宗幾乎是被焦急的眾人抬起走到皇宮的,又被擁上皇帝的須彌座上的皇位,坐端正後,石亨立即飛騎通知官員們上朝,用一句“既成事實”形容,很恰當。
由於石亨等人焦急面見英宗朱祁鎮時,無法叫開宮正門,於是破牆而入,所以史稱“奪門之變”。
這個時候,景宗還是清醒的,聽到不遠處的撞鐘聲,他也明白是怎麼回事,那個內心猶如刀絞一樣的感覺,他想起了和自己僅相差一歲的異母哥哥朱祁鎮,小時候和自己一起“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現在一切都破滅了,輕鬆了,讓我輕輕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點思念,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樣最好......
結語
對於著名的“奪門之變”,主流觀點認為是明代歷史上典型的政變,也是嚴重違背禮儀的事件。在國家面臨生存危機之時,立景帝是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使江山社稷穩定,而景泰八年(1457)的“奪門之變”則是充滿了獲取私利和追求官位的政治投機行為。朱祁鎮的二次當皇帝同時造成了明朝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情況,所以明朝那些事,說起來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