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cho小茵茵

    帶牛牛在小區裡玩的時候,我觀察過很多孩子,尤其是小一些不到兩歲的寶寶們,很少有一見到別的小朋友就主動上去玩的,他們多半都是先站在原地觀察,直到發現一些自己想要參與的時機,才會去主動參與。

    但是孩子和孩子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可能須要在原地觀察很久,才會採取主動,有的孩子可能會很快就採取主動。家長覺得孩子不主動去玩,可能是孩子還沒有觀察到為,還沒決定好自己要不要去玩的時候家長就先著急了,想要把孩子推出去。

    其實孩子還在思考,這時家長的介入就會打亂孩子的節奏,讓孩子陷入慌亂的感受。往往我們催促孩子去社交的時候,無論與其多麼的委婉溫和,其實都是在傳遞焦慮感,這會讓本身就敏感的孩子更焦慮,更不想主動融入。

    還有一點,本身社交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誰都不願意爸媽幫我們指定要和誰玩,怎麼玩,什麼時候玩,孩子也是一樣,這件事孩子是應該擁有絕對的自主權的。當父母催促了孩子以後,其實是在表示:你快去和小朋友玩,因為我想讓你去玩。這樣就把本身是孩子自發的動機置換成了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

    總結來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節奏,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家長要做的就是給與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剩下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

  • 2 # Annie媽媽育兒

    兒童社交發展特徵。

    兒童成長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在嬰幼兒時期,孩子主要關注於自身身體的成長和發育,社交活動是孩子心理發展、與社會融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兒童大約在三歲左右開始具有與人交往的意識。這時候只是具有意識,並不具有跟別人共同玩耍的能力。常見的表現是:孩子會觀察其他小朋友玩耍,或者跟在比自己大一點的小朋友身後。

    這一階段孩子的社交行為主要以觀察為主。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四歲以內,那麼就不用擔心,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

    孩子到了四歲、四歲半左右,才開始發展較為固定的玩伴,可以跟其他小朋友持續性的交往,但有時孩子跟他人交往的玩耍的時間不會特別長,孩子很可能跟他人玩了20分鐘,又會繼續沉迷在自己的遊戲之中。

    孩子的社交行為首先發生在團體之中,然後才發生一對一的社會交往行為。幼兒園可以為孩子提供團體的社交行為交往,然後,孩子發展為一對一的交往。從這一點上來說,孩子有了所謂的朋友。

    為什麼孩子不跟其他孩子玩耍?

    如果孩子到了四歲半五歲,仍然沒有集體的社交活動,或者對此類活動不感興趣,家長則需要考慮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首先,孩子生活的環境,是否較少看到其他同齡小朋友,或者沒辦法跟其他小朋友有互動?比如居住在較為封閉的小區,小區裡的其他小朋友年齡過大或過小,沒有辦法找到適齡的小夥伴。

    關於這一點,還有家庭的影響。比如孩子長期由老人帶啊,老人並沒有關注孩子,社交方面的成長,所以沒有注意給孩子找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其次,要關注孩子的天生氣質型別。通常來說,無論文靜的或是活潑的性格,孩子都在這個階段,願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動玩耍。但是很可能一些小朋友,氣質型別偏內向安靜,不擅長跟其他小朋友相處,他的表現方式可能仍然是觀察他人玩耍。

    最後,需要考慮孩子的自尊心及羞恥心。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當孩子被他人拒絕的時候,仍然要鼓勵孩子,並幫孩子想辦法。

    有時候,孩子很想跟別人一起玩兒,但是,從前有過被他人拒絕的經歷,這讓孩子害怕,抗拒主動詢問他人。或者孩子本身比較膽小,沒辦法主動詢問他人。家長要幫助孩子克服心裡恐懼。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年齡還小,那麼社交還沒有擺上孩子發展的日程,孩子還在身體成長和心理建設的發展過程中。如果你的孩子確實成長到了應該有社交行為的階段,卻沒有發展出適齡的社交行為,那麼家長就要給予引導。

  • 3 # 小璐夫人

    可能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平時沒有同齡人陪在身邊,接觸到其他小朋友就容易不知道該如何融入環境,家長平時要多帶孩子出門走走,參加一些孩子的交際圈,讓孩子多認識一些不同的人,慢慢孩子適應了各種環境,這種狀況就迎刃而解啦。小孩子的適應能力是超過很多家長的想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保障律師辯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