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奇動物社

    有沒有恐高的鳥?答案是肯定的,首先那些喪失或者退化了飛行能力的鳥類都恐高,比如企鵝、鴕鳥、雞等等,因為從高處落下,對於它們來說可能意味著死亡,而動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所以,這些鳥類都恐高。那麼,有沒有會飛但恐高的鳥呢?我認為也是有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哪些鳥可能會恐高?

    什麼是恐高?

    恐高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疾病,屬於精神病學的範疇,只不過,恐高屬於特定恐懼,也就是說單單是在高處才會因為恐高症引發種種的不適。那麼,恐高恐懼的來源是什麼?是危險、死亡。從生物學的角度看,恐高也是“趨利避害”和“自我防禦機制”的一種體現,因為對於人來說,高處能夠給人的容錯率是很低的,它不像是在地面上,摔倒了爬起來就完事,最多膝蓋“卡禿嚕皮”,但是從高處摔倒,就可以摔下去,一旦摔下去,就不是卡禿嚕皮這麼簡單了,而是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不過,恐高症是過度的恐懼產生的一種病症,恐懼本身的級別已經超過了“害怕”的範疇,而且往往有恐高症的人在高處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懼,而這種恐懼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實際的危險程度。而我們談論鳥的恐懼,不能從病症的角度出發,而是從生理恐高的角度出發(不敢去高處)。

    會飛的鳥會恐高嗎?

    從習性的角度看,會飛的鳥原本就在空中飛行,它們與魚在水中,人在陸地上行走是一個道理,按理說,不應該會恐高。但是,不同的鳥飛行習性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從鳥的飛行高度來判斷一下,哪些鳥會恐高?

    01 鳥類的飛行高度

    即使是飛行的鳥類,它們的飛行高度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是黑白兀鷲,它的飛行高度可達1.1萬米,就算排名第三的斑頭雁也能飛8800米,超過了珠峰的高度。但是,像我們最常見的鳥類之一麻雀,它的飛行高度平均只有15米左右,而世界上最小的鳥蜂鳥的飛行高度平均只有10米左右。那麼,不同鳥的飛行高度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02 決定鳥類飛行高度的因素

    決定鳥類飛行高度的因素一共有3個:

    第一是習性。在所有的鳥類中,候鳥要比留可以飛行的高度高很多,我們舉個例子麻雀和燕子,這兩種鳥是我們最常見的鳥,其中麻雀飛行高度很低,但是燕子在遷徙時,飛行高度至少在100米以上。至於為什麼候鳥的飛行高度比較高,這是因為低處的障礙物較多(樹木、建築等等),保持較高的飛行高度有利於躲避危險和保持隊形。

    第二是體型。在會飛的鳥類中,往往體型越大,飛行高度越高,在鳥類飛行高度的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主要是鷹形目、雁形目的成員,而這兩個目在鳥綱下,體型都是比較大的存在。而大型的鳥類飛行高度比較的高是因為三個方面的原因:體型大、翼展大,利於飛行;高空俯視更有利於發現陸地上的獵物和落腳點以及獲取氧氣的能力。其中第三點尤為重要,因為海拔越高,氧氣越稀薄,而體型大對氧氣的需求量就更高,此時就需要鳥類本身身體內的血紅蛋白對氧氣的親和力更強,只有這樣才能高效的獲取氧氣。

    第三:食譜。不同的鳥類食性有很大的區別,有的鳥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比如蜂鳥就和蜜蜂有著相同的食性,有的鳥主要以魚類為食,比如翠鳥,有的鳥主要以哺乳動物為食,比如許多大型的鷹類,有的鳥主要以腐肉為食,比如禿鷲。不同的食性決定了鳥的飛行高度,因為蜂鳥主要採食花蜜,它就只能在有花的空間內穿梭,翠鳥主要食魚類,就只能在水域附近活動,老鷹和禿鷲想要鎖定獵物,就必須飛的足夠的高,才能有效的搜尋到獵物等等。因此,食物獲取的方式和位置,也是決定鳥類飛行高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弄清楚了鳥類的飛行高度和決定飛行高度的原因,我們再來看一下,哪些鳥類可能會恐高?

    03 恐高的鳥

    在筆者看來,所有沒有遷徙習性,體型較小,食物來自於地面高度很低的鳥類都是恐高的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雀形目。因為,雀形目下的鳥類體型大都比較小,而且它們中大多數沒有遷徙的習性,最關鍵的是它們的食物主要是來自於地面,即使高於地面也只是一些比較矮的植物。

    這種特徵使得它們的高空飛行能力差,體內血紅蛋白對氧氣的親和力較差,一旦飛高了就會發生缺氧的現象。因此,符合以上這些條件的鳥都是恐高的鳥。

    除此之外,在人類圈養下的鳥也極容易產生恐高,因為在人圈養下,鳥類大都在鳥籠裡,它們的飛行能力退化,而且長期處於一個高度生活,讓它們對更高的地方產生了恐懼感。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例子,2010年《每日郵報》曾經報道過一隻奇怪的貓頭鷹,之所以說它奇怪,是因為貓頭鷹屬於大型猛禽,它們的飛行能力很強,可以飛行的高度至少也在100米開外。但是,這隻名為“特洛伊”的貓頭鷹是人飼養的,籠子的位置離地1.5米左右,所以即使放開它,它也只會超低空飛行,主人嘗試過把它放到2米高的樹枝上,它表現出了明顯的不適,甚至都不敢往下看。此後,主人諮詢了當地的鷹類保護組織,該組織的負責人稱:長期的定距離圈養,已經讓貓頭鷹對高處產生了恐懼感,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一步步的引導。

    總結

    雖然鳥類是天空中的“精靈”,但是鳥類也會恐高,首先是那些不會飛的鳥,因為它們喪失了飛行能力,站在高處與我們是一樣的感覺。其次就是那些因為習性、體型、食性、圈養而適應了一定高度的鳥類,它們去到更高的位置,同樣也會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成熟小麥被收割做成乾花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