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1944年9月,美軍以“越島戰術”在菲律賓東面的帛硫群島登陸。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新任司令官豐田副武大將當時就說:假如失去菲律賓,南方航線將被切斷,即使南方的艦隊能全師返回本土,也得不到燃料供應。如果它繼續留在新加坡,將得不到北方的彈藥供應。面對兩難處境,豐田副武向大本營提出必須放手一搏,否則艦隊存在也沒有意義。

    日本新任首相小磯國昭陸軍大將和其他重臣也持同樣看法,大本營於是次定從關東軍、北支那方面軍調精銳部隊到菲律賓。小磯國昭還宣市,將在菲律賓的萊特島進行決戰,這相當於16世紀豐臣秀吉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天王山之戰”。

    從9月起,日本集中殘存船舶向菲律賓大量運兵,雖然途中有不少被美軍潛艇擊沉,絕大多數兵員能夠到達。不過許多官兵是沉船時搭乘小艇上岸,隨身的武器和物資大都喪失。

    在牡丹江擔任關東軍第1方面軍司令官號稱“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大將,也被調任在菲律賓新建立的第14方面軍司令官。他路過東京時入宮覲見,天皇就對他說:“帝國安危重任,皆落於駐菲部隊肩上。”

    10月17日,美軍在萊特灣登陸,當天上岸就超過10萬人,為數18萬人的後續部隊接著也陸續上岸。得知美軍登陸,日本海軍躲在本土和新加坡的艦隻差不多傾巢而出,10月23日至10月26日進行了太平洋戰爭中最大、也是最後一場海上決戰,史稱萊特灣海戰。

    日本海軍這次出動77艘軍艦,總噸位66萬噸,其中包括4艘航空母艦、2艘由戰列艦改成的“半航空母艦”(“日向”、“伊勢”號),還有5艘戰列艦,包括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大和”、“武藏”號,有500架飛機作掩護。

    美軍出動的艦艇數量卻佔了絕對優勢,有170艘軍艦,總噸位150萬噸,其中有16艘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另外美軍有1500架以上的飛機參戰以雙方艦、機的數量相比,日軍已處於劣勢,論質量相差則更懸殊。日軍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新飛行員又因缺油培養不出多少,甲板空蕩蕩的航母主要擔負“誘敵”任務,想以自我犧牲吸引美軍主力,以便戰列艦編隊乘虛而人用巨炮攻擊萊特灣登陸場的美國運輸艦。

    這種在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實施海上決戰,日軍毫無勝利希望。雖然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從陸地機場起飛出擊,其效能已不能對抗美機,飛行員又多是新手,同美機交鋒只能在空中受宰殺。日軍艦隊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分三路向美軍出擊後,首先便遭受潛艇和飛機猛烈攻擊。

    下水後一直珍藏不用的“武藏”號此次剛上戰場,便遭到上百架美機9個小時輪番進攻。儘管它拼命組織對空射擊,仍然中了20枚魚雷和17枚高爆炸彈,最終沉入海底。“大和”號和其他幾艘日艦撒退後,又意外地突然返航,終於接近了美軍在萊特島的登陸場。不過這批日艦隻在海外射擊了幾排炮,轟擊了美軍護航航空母艦編隊,隨後就因遭到了空襲而放棄難得的戰機迅速逃走,說明已喪失了決戰勇氣。

    日軍襲擊珍珠港的航母中唯一剩下的“瑞鶴”號此次參加了“誘敵”艦隊,它在北逃時也被美機炸沉,從此日本事實上已沒有航母可出海參戰。

    經過三天大海戰,日軍被擊沉3艘戰列艦、4艘航空母艦、6艘重巡洋艦,總噸位30萬噸。美國只損失3艘輕型護航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總噸位不過3.7萬噸。剩餘的日艦逃往本土和新加坡,後來又大都被炸沉在港內。

    此時任日本海軍大臣的米內光政(四年前短期任過首相)得知海戰結果,只講了一句話—“我覺得這就是終結”。

    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此後只相當於一個名詞存在,美國海軍幾乎無障礙地主宰了海面,可以隨意攻擊日本佔據的任何島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看慣了大城市的繁華反而更喜歡小城市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