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且行且聽風

    侯耀文是侯寶林大師的兒子,可謂名門之後,而其拜師也是相聲界一件大事,由於父親侯寶林大師是寶字輩,所以侯耀文一出生就註定了其文字輩的輩分,不過侯耀文拜師很晚,直到父親去世,才由師兄代拉拜師入門,在相聲界代拉拜師和直接拜師差別還是挺大的,而侯耀文在眾多寶字輩藝人都在世的情況下,選擇代拉拜師,也可謂是迫於無奈、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侯耀文,未拜師已經成名成腕

    侯耀文生於1948年解放前夕,其父親是侯寶林大師,而侯耀文是侯寶林的第三子,侯寶林長子侯耀中、次子侯耀華,顯然父親侯寶林大師是按照“中華文明”來起名的,而也寄託了兒子們能夠光耀中華文明的意思。

    解放前侯寶林大師已經是響遍北京天津的相聲大腕,而解放後,侯寶林又帶頭組建了相聲改進小組,並給國家領導人表演相聲,可以說侯大師的相聲水準是全國一頂一的,而從小生活在家庭氛圍下,侯耀文自小接觸相聲,喜愛相聲,由於父親阻攔,侯耀文只能背地練習學習,可這樣的相聲世家,耳濡目染,侯耀文已經漸漸成為一名說相聲的能手。

    後來侯耀文又報考了中國鐵路文工團,漸漸在說相聲方面嶄露頭角,也漸漸得到父親侯寶林的認可,但當時侯耀文並沒有師承,但是其名氣已經蓋過了大部分有師承的相聲演員。

    解放後,拜師的習俗已經慢慢廢除,尤其是在北京地區,相聲演員大多以師生相稱,比如馬季和侯寶林、馬季和姜昆等等,但是在改革開放後,拜師的習俗也慢慢恢復,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侯寶林大師,當然也希望兒子侯耀文能有一個師承,而侯耀文自身也希望有一個師承,所以拜師的事情就自然提上來了,不同的是侯耀文出生相聲世家,其一身能耐都是父親侯寶林大師所教的,所以拜師之前已經成名成腕,拜師只不過走走流程。

    侯耀文拜師的人選

    侯耀文拜師的事情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寶字輩藝人還大多在世,而由於父親是侯寶林,侯耀文已經註定了是文字輩,所以其拜師也只能是寶字輩藝人,可以說當時無論北京還是天津,寶字輩藝人還是挺多的。

    拜師要講究名望,都想拜師一個能耐大的,名氣大的,所以當時來看相聲界名氣最大的便是馬家、常家和侯家,相聲界父親能耐再大,也不能拜師,所以侯家就排除了;馬家的馬志明和侯耀文算是同齡人,而且當時少馬爺歲數不大,名氣也不大,也不在考慮範圍內;常家的第二代相聲演員不少,能耐也不小,比如常寶霆、常寶霖、常寶華等,在解放前就開始說相聲,雖然比不上侯寶林,但是在寶字輩藝人中也算佼佼者,但是常寶霆、常寶霖在天津,全國內影響有限,常寶華雖然在海政文工團,也評過十大笑星,算是常家名氣最大的一位,不過藝術水平不過硬,據說侯耀文也提出過拜常寶華為師,不過父親侯寶林沒答應。

    常家相聲世家

    除此之外,寶字輩的還有白全福、田立禾、郭全寶、趙世忠等等,但是名氣都不算大,在寶字輩藝人中排不進前幾,所以當時寶字輩藝人中雖然有可以拜師的,但是侯寶林大師未必滿意。

    侯耀文代拉拜師趙佩茹

    侯寶林大師心高氣傲,其本身藝術水平又極高,而且侯耀文的一身能耐都是自己教的,所以侯寶林大師必然要對兒子拜師親自把關,當時在世的寶字輩藝人的確不少,但藝術水準和侯寶林大師相比都差一大截,所以侯寶林大師就一直沒同意侯耀文拜師,而是一拖再拖。

    趙佩茹和馬三立

    其實侯寶林大師心中早已有了人選,那就是自己的師兄趙佩茹,要說寶字輩藝人中水平高的,當屬趙佩茹、常寶堃、侯寶林、劉寶瑞,這幾位藝術水平侯大師當然都能看得上,但是常寶堃、劉寶瑞的徒弟太少,門戶不大,對侯耀文的幫助不大,而趙佩茹不僅自己能耐大,而且徒弟李伯祥、高英培、馬志存、常貴田等等都是相聲界個頂個的名家,所以拜師趙佩茹不僅師父名望夠,而且同門師兄弟也能相互扶持。

    侯耀文拜師

    基於此,侯寶林大師才給侯耀文確定了拜師趙佩茹的事,並和趙佩茹大弟子李伯祥在自己的病床前將此事敲定,而在侯寶林大師去世一年後,侯耀文也正式由大師兄李伯祥代拉拜師,正式成為趙門弟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功四項和血常規五分類所用的試管有什麼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