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nny少年

    我們兄弟買了房子,讓老爸來住,住了兩個月,老爸說想回老家了,一問才知道,爸說“家裡有同事,鄰居一起聊天,散步,習慣了那種生活”,沒辦法,只有讓老爸回家住段時間再來。

  • 2 # 棲哈丶

    如今跟隨子女們進城的多半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這一批人接受的教育,傳承的文化基本上還是具有很強的傳統意味。比如生活的節儉,親情的維繫,總是受著傳統思想的影響。

    一些剛剛放下農活的父,母,住進城裡就不習慣獨享清閒。在家的時候,他們從早到晚,可以餵雞餵鴨,侍弄菜園,即使有空閒的時候,也可以到別人家串串門,聊聊家常。

    跟著孩子們進了城,換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帶孩子做飯都是全新的課題。新型的家電要學會使用,日常購買生活用品,要學會精打細算。買一把蒜苗,幾個土豆或是一些簡單的菜蔬,都有好多講究。什麼有機的,大棚栽培的,轉基因的,雜交的;用了激素藥的或是沒用的等等這些,搞不好孩子們就會批評一下子,這個買錯了,那樣吃不的。如果是自己在家裡,園裡的菜,塘裡的魚,窩裡的蛋,樣樣省心。

    可憐了那些農村進城的老者,吃穿還得節約,人在城裡,心裡還在想著自家的田地屋舍。我也看見過七十多歲的人,大熱天到勞務用工市場找活幹。在新疆可以到棉花地拔草,可以幫人摘葡萄,下西瓜,他們早出晚歸,回到小區後晚上獨坐一處才悠閒的抽一支菸。若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吃這樣的苦頭,他們心裡都明白,進城務工的孩子身上都壓著“三座大山”,自己來了,能省一分就幫他們省一分。至於今後的歸宿,真的還來不及細想。眼裡就盼著孫子快長大,等到能放手的那天,再回自己的家,吃幹喝稀也心安理得。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文明為主的國家。城鄉的區別就是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農民工以及伴隨他們生活的老人,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龐大群體的生活終究是不容樂觀的。

    非常期待國家“美麗鄉村”建設能出重彩。讓世代以土地為生的農民有自己真正的家園。這樣也才有真正的幸福生活。

  • 3 # 歲山樵夫

    老家鄉音未改,交流很爽,自已出生地一草一木皆親近,兒時的兄弟好友,聊聊天,喝喝茶,下下棋,日子過得多愜意,天天和兒子兒媳在一起,難免有不快之事,所以做父母的都喜歡住老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投資失敗,債主逼債,孩子讓我賣掉市內唯一住房,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