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題目跳躍性太大了,應該問的是,如果周瑜不死,劉備能否取得益州?至於諸葛亮北伐,那是後話了。
赤壁之戰後,周瑜拿下南郡,劉備拿下荊南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
而南郡(今荊州地區)扼守長江水道,西進可沿長江逆江而上至益州(今四川),東下可沿長江順江而下至建業(今南京),北上可至襄陽和樊城(今襄陽),南下可達南海,四通八達,爭奪天下必先佔荊州,佔荊州必先佔南郡。
周瑜極具戰略眼光,佔了南郡,就扼殺了劉備的發展戰略,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控制南郡基本把荊南四郡封死,荊南四郡無發展出路。
如果周瑜不死,他是準備西進逆流而上攻益州的,並得到孫權的同意,但周瑜能否拿下益州呢?
答案是不能。
為何呢?有三個原因:
1、周瑜未解決後顧之憂。什麼後顧之憂呢?就是劉備集團。周瑜曾向孫權建議:軟禁劉備。但孫權未同意,如果不解決劉備集團,貿然西進,那麼劉備必反,周瑜西進己然侵犯了劉備的核心利益,劉備不會坐視不理,況且當時劉備己有四郡根據地,再加上文官諸葛亮、龐統,武將關羽、張飛、趙雲等,勢力不可小視,周瑜一走,劉備必偷襲荊州。
3、曹魏不會坐視不理。周瑜取益州和劉備完不同,劉備是劉璋邀請的,劉璋還提供了糧草和兵員。周瑜要攻益州,必須要從後方(荊州或東吳)透過長江運輸糧草和兵員,糧道較長,而且長江以北是曹魏的地盤和勢力範圍,曹魏要是不爽,偷襲下長江上的糧道,那周瑜這仗怎麼打。
-
3 # 飛天琴羅
如果周瑜不死,諸葛亮是不可能會北伐的,也沒機會北伐
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孫權又受到魯肅以及代表劉備勢力出使的諸葛亮的說詞影響,正猶豫不決。魯肅勸孫權召回在鄱陽的周瑜。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指出:“第一,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舍馬鞍而就船槳。第四,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案!”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相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
周瑜與程普乘勝追擊,發兵南郡,與曹營大將曹仁隔江對持。周瑜遣甘寧先攻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周瑜親自率軍進攻,但右脅被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撤退。曹仁聞得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起身乃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前後約一年時間,南郡終於被攻克。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同時周瑜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但孫權不用。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即天下二分之計:因當時劉璋闇弱無斷,常被張魯攻掠,而曹操新敗,未能恢復元氣。可趁此時機攻討劉璋而吞併張魯,再與西涼之馬超結援,然後再出兵襄陽。如此,反攻北方即可成事。孫權答允,但就在趕回駐地江陵途中染重疾,不久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孫權親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動。
周瑜沒死的話,那麼荊州劉備是很難守得住,而荊州的大軍給東吳接收,再按照天下二分的計策,取下益州。坐擁益,荊,揚三州的周瑜是絕對有機會和曹操一絕天下。
再加上根基不穩的劉備在對抗周瑜是沒絲毫勝算的。
-
4 # 小奔說史
如果周瑜不死,劉備能否建國都很難說,遑論北伐。因為,在周瑜的構想中,劉備只是東吳的羽翼下,與曹操劃江對立的一支從屬力量而已。
一、諸葛亮的北伐思路和周瑜不謀而合。《三國演義》中,周瑜和諸葛亮不約而同想到“火攻”的細節,很多人印象很深。
事實上,在北伐中原的問題上,他們兩人的思路同樣相同。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乘勝追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先後攻取了江陵、夷陵,幾乎控制了整個荊州的地盤。
從地形上來看,南方政權要想與北方政權爭奪天下,長江既是一條重要的防線,更是一條進攻的戰線。
孫權一方本身已經經營長江下游的江東多年,加上新得的荊州,下一個目標無疑就是劉璋的益州。
因此,周瑜雄心勃勃地打算全面控制整個長江。他勸孫權放手讓他和劉備一起進攻四川的劉璋、漢中的張魯,從而與盤踞關隴的馬超結成統一戰線。
最後,讓劉備率軍從漢中進攻關中,他本人則率領東吳主力進攻襄陽。
可以說,這就是諸葛亮隆中對的基本思路,只不過在周瑜的構思裡,劉備一方只是東吳麾下的一支軍事力量而已。
二、周瑜不死的話,諸葛亮連荊州都不得到諸葛亮在隆中對的時候,提出荊州和四川兩路北伐的戰略構思。
然而,周瑜自始至終反對把荊州借給劉備,他自己率軍與曹操方面爭奪江陵,卻鼓動劉備去南方發展。
不僅如此,周瑜還勸孫權趁劉備到京口借地的時機,將其予以軟禁,並且誇口稱自己有辦法控制關羽張飛。
儘管孫權沒有采納周瑜控制劉備的計策,卻同意了他進攻四川的提議。
面對這樣的形勢,只有2萬人的劉備侷促於公安等地,根本無法與東吳抗衡。
只是因為周瑜的猝死,才導致劉備成功借了荊州,並趁機奪取益州。
假設周瑜不死的話,諸葛亮連北伐的基礎都沒有。
結論:周瑜一生當中最牛的功績就是指揮了赤壁之戰,論武力論能力,他都是東吳武將的領袖人物。
如果他不死,憑藉他的能力和年齡優勢,完全有可能為東吳統一全國立下汗馬功勞。
可惜天不假年,歷史也就無法假設。
不過現在想來,“既生瑜、何生亮”也許可以換個說法就是,“若有瑜,何來亮”,沒有三國鼎立,也就沒有諸葛亮一生彪炳千古的事業。
羅貫中也就沒法塑造諸葛亮了。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如果周瑜不死,諸葛亮當然還會而且還會繼續北伐,這是他們既定方針。首先簡單分析一下當時各勢力的戰略格局,在北方除了佔據遼東(大概現在的遼寧一帶)的公孫康團伙外他已經把原西漢長江以北的地域都納入到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且挾持獻帝,時時刻刻想著侵佔漢家天下。東吳的孫權其實和劉備並沒有直接的政治衝突,而且劉備曾經是東吳女婿,雖然周瑜對諸葛亮有不軌之心,但這個不軌之心是站在國家層面考慮的,我想要是換成諸葛亮自己他也會做同樣的事,但諸葛亮不是沒有死嗎,所以這一戰雙方合作的還是非常圓滿的成功的。而在戰後人家東吳為了感謝劉備在此戰中的貢獻確實是借給劉備一個叫公安的棲身之地。就算後來東吳用計殺了關羽,在我看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這樣看來雙方各有勝負得失,這僅是在戰術方面的勝負得失還影響不到戰略大局,這個事劉孫兩家或者說是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心知肚明,而在北方虎視眈眈的曹操才是他們應該時刻防範警惕的,一不小心就會被幹掉,他們的軍事實力還不足以單方面的和曹操的軍事政權相抗衡,只有聯合起來才有希望有未來,只有聯合才能在不確定的未來中更好的發展,時刻等待著未來那個讓他們一想起來就忍不住熱血沸騰的事情:一統天下。這是他們共同的心聲,當然也是他們的大哥曹哥的心願。綜上所述,在沒有把曹哥完全的徹底的幹掉之前,他們兩家是不會拿出所有底牌來死掐的。所以諸葛亮依然會北伐,打著他克復中原的旗號向著曹哥發起進攻。周瑜還依然臥擁小喬,偶爾彈彈古琴來緩解一下作為東吳大都督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免不了兩家間進行一些小範圍的軍事對抗,實質性的事情是不會做的,必要的練兵還是可以的。如果周瑜不死他也會這麼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