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原海敏
-
2 # 莫事來嗑
兩種思路:種植特色產品,提升產品價值;藉助現在便利的網際網路絡,以及逐漸變好的交通網路,往後端營銷方面拓展。比如在淘寶銷售的某地特色的橙子、桃子、枇杷、兔頭等等。
怎麼最佳化商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環節,使銷售及流通環節成本最優,這不僅僅是農民焦慮的事情,也是廣大廠商/商家焦慮的事情。如果真有人能夠讓這個環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就意味著他重塑了供應鏈條,絕對能夠成為這個行業中的牛人。
比如當年的戴爾,在PC標品生產經營的年代,透過重新塑造供應鏈條,以直銷的模式從大批傳統的層層經銷商模式的PC廠商中脫穎而出,低成本、無資金佔用的競爭優勢使得戴爾迅速崛起。
從產品價值鏈條而言,大家關注下著名的微笑曲線:往往生產製造的價值和利潤是最低的。對比農產品的價值鏈條,前端種子、肥料等掌握在少數廠商(相對農民的數量而言)中,後端市場、銷售等掌握在少數的糧食貿易商中,中間參與種植的農民,正如製造業產品價值鏈條中的製造企業:數量眾多競爭激烈,價值和利潤低下,這其實是典型現象。
當前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了,尤其是水果、特色食品之類的,拿四川來說,你在淘寶上可以搜到諸如:龍泉驛的大五星枇杷和水蜜桃,大涼山的糖心蘋果,資中縣的塔羅科血橙等等。還有其它的比如兔頭、鴨脖之類的。
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有特色的方式:比如城裡人吃的大米,基本上都是陳米或者半陳米,很少能吃到新米。如果有心,完全可以把新米放到網路上賣,作為農村出來的人,真心說,新米的味道比陳米好太多了~
-
3 # 終歸農村
農民種植的農產品,不僅投入物資成本,還投入時間成本。比如種植玉米,一畝地成本,不算地租,大概800元左右,而玉米生長有周期性,需要3~5個月的時間才能收穫。收穫之後,每斤的收購價格才0.8元,按照畝產1200斤算,產值才960元,利潤僅為160元。如果算上地租就有虧本了。
再來看中間商,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商販,專門到農村收購糧食、大豆、辣椒、紅薯、木薯等農產品,然後轉手出售,賺取差價的人或者組織。他們從農民手裡以0.8元的價格收購玉米,一天收購2~3噸沒問題,甚至更多。然後,以高於收購的價格轉手,比如1.2元/斤。那麼,收購1200斤的玉米,就能夠賺到480元。也就是說收購一畝地的玉米產量,就能夠賺到480元,而且僅需要不到半天時間。相比之下,農民辛苦3~5個月,才賺160元。
如果中間商進一步壓低收購價格,村民的利潤更少。這不得不讓農民深思,是否應該改變銷售的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改變呢?
這裡有三點建議:一是,農民應該跟上時代,轉變處於劣勢的銷售方式。可以利用現代發達的網際網路平臺,進行自我宣傳,釋出資訊,實現農產品從農民直接到消費者的省略中間商的銷售方式。二是,舉辦農產品展銷會,讓農民與消費者或者原料生產商直接面對面交流。三是,農民要自己多出去走走,多接觸市場,掌握市場最新資訊,拓寬自己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
4 # 老農民說事
二是創新農產品的銷售模式。在現代大多數農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時候需要透過多個流通渠道,不同的流通渠道其都會需要一定的利潤成本。很多時候在市場上高價買到的農產品,實際上在地頭收購價格都不是很高,大部分利潤其實都是被中間商賺走了,普通農民實際沒賺到多少錢。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儘快調整農產品的銷售模式,減少農產品的銷售中間渠道,這樣很大一部分利潤成本就可以到達種植戶手中了。其中最近幾年比較火的種植模式就是,利用網際網路電商進行線上銷售,這樣可以極大的減少流通環節,真正實現從地頭到消費者手中的無縫銜接。
-
5 # 畜禽養殖學堂
熟話說無商不奸!作為一名農民,如果你的產品透過中間商出售,不被敲詐不說,那價格肯定也不會高。
現在科技發展,指導技術進步,我們的農民也不僅僅是傳統的種植農人,更多的是種植新特種經濟作物,比如果樹、中草藥、新品種蔬菜瓜果等,也有置辦家庭農場的,種植有機綠色產品,也是很有經濟效益的。那麼我們農民有了很好的種植技術,更好的產品選擇,但是銷路卻是個問題。
農產品良好銷路現在種植技術普及,我們的農村也基本離不開化肥農藥。所以我們要銷售產品,先找準你的產品定位。是靠農產品量取勝還是優質取勝。如果你是靠化肥,農藥種植出來的瓜果蔬菜,那你就老老實實賣,不過為了賣個好價,你可以上網路直銷,價格公道,產品不輸市場賣家,也比賣給中間商強,而且不知道中間商會不會混淆視聽,以化肥產品冒充綠色產品。
現在你上某寶搜尋,當地農產品,特產,你會發現一個新的天地。我始終建議,農村是有天然優質資源的,農戶找準產品定位,打造現在市場缺乏的綠色有機,天然無新增條件,可以得到更好的收益。比如你可以在網上釋出自家綠色農產品的無農藥種植過程,這樣可以積累客戶,後期也不用愁產品銷售。
具體出售途徑
1.跑市場瞭解行情,多積累人脈資源,可以去本地市區聯絡需要點,可以答應提供車費包送。
2.網路銷售,農產品,特色產品。要找懂技術的人,有經驗的人帶著做。
3.有條件的,比如農村在搞鄉村旅遊,或者你的老家在城鎮市區周邊,你可以開發農家樂自帶農場,可以搞種植體驗,採摘體驗,垂釣體驗。多宣傳,多積累客源,後期不愁產品銷售。
-
6 # 夢中翔之夢
在農村,種植農產品的農民是最辛苦的,但價格卻被中間商壓低了,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認可你第一句說的現實,不贊同你第二句說的看法,對你第三句說的這是一個說了幾十年的老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中國農業經營環境,現代農業經營決策和方式,都不是問題。“雙層結構”經營模式,是世界農業流行的經驗,問題的關健是這個“雙層結構” 上層怎麼來搞?網際網路彌補了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市場資源配置合作模式中的缺陷。
/農居對接/,線上線下融合,虛擬實體互補,就是農產品產、批、供“三駕馬車”的資源整合。
產地實行“定點”,批發市場實行“定量”,零售門店“定價”協作運營。實行農副產品產→批,產→供,批→供(建立我的市場我做主)的營銷模式。
全程提倡有機無公害種植,養殖。實行農產品“保值” (種植養殖),批發市場 “保利”(零售門店直供),零售門店“保底”(產地直銷、批發市場直供) ,利潤既分又組合,又調劑機制。
新的商業模式。交易結構:讓農副產品迴歸“生態價”,迴歸“公益價”,迴歸“良心價”,實現各經營者,“生產資料,資源配置”的共享、共贏。附《農居對接》直供體系
種植養殖農產品產地設定區域:以到達城市《農居對接》任一專屬配送中心點三小時為限(包括裝卸貨一小時,實際貨運二小時,正常物流速度每小時50km,100km區域內)產基地特色商品不受此限制。
種植養殖農產品,實行保值定向收購,範圍: 蔬菜類,水果類,魚蝦類 ,家禽類 ,豬羊類,根據各產地生態價,實行保值種植養殖。
保值定向收購價格標準: 綜合上海果蔬副食品交易批發市場上年實時市場指導均價,上海外延基地果蔬副食品上年實時市場供應價。
蔬菜類上浮5%到20%,其它類上浮5%到10%。為當年保值種養殖商品定向收購標準價格。提高農民農產品種植,養殖收入。採用果蔬副食品原生態價格生成機理、價格調控機制,運營基地→批市→門店(五)操作法,設店佈局。
保值種養殖定向收購的現實意義: 對農村精準扶貧,脫貧致富有著至關重要的關聯。這是一條農業保持持續發展的可行之路。
保值種養殖定向收購將市場經濟下的以銷定產模式轉換成以產定銷,供給則管理模式。
克服了蔬菜基地,難以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瓶頸。 使中國廣大散戶農民迴歸理性種養殖對所經營的品種有一個保值的基準。為中國廣大貧困農村的農民提供一個簡單而可複製的《農居直供》致富途徑。2019.7.14.上海.
-
7 # 長江三農
農產品銷售環節冗長,中國農村常居人口仍然有5.64億,農業生產主體仍然是2.3億小農戶,農產品銷售需要5——6個環節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每個環節加價30%——50%,經過6個環節,農產品價格就非常高了,如果蘋果在果農手中收購1元/斤,到終端消費客戶手中可能需要10元/斤。在農產品銷售上,農民處於弱勢地位,總是依賴中間經銷商、經紀人,沒有中間商農民就不知道怎麼銷售了。在利益分配上,農民被早早踢出利益分配集團了,農產品即使賣出天價,也與農民沒多大關係了。
傳統農民只懂種植,不懂營銷,不懂自主銷售,不關心市場行情,不瞭解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因此,必須加強職業農民培訓,鼓勵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走“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農民加入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股份制企業,培育農業市場主體,減少農產品銷售中間環節,讓農民把農產品直接銷售到消費者廚房餐桌上。
農民要學會經商,學會營銷,學會利用網路電商平臺,主動的去闖市場,有自己的營銷隊伍,利用專賣、連鎖店、超市平臺。採取直銷方式銷售農產品,採取訂單農業種植農產品,降低生產成本和生產風險。各合作社、農業公司、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家庭農場要把中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軌道上來,帶領農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使農業向機械化、智慧化、產業化、企業化、現代化方向邁進。
充分發揮國有資本、資產作用,到農村設點收購,國有糧庫、糧站,閒置資產要盤活,敞開收購農產品,減少中間環節,讓農民得實惠,參與利益分配,使農業種植利益最大化。加大農業種植補貼力度,提高農業種植補貼標準,支援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公司,深加工企業發展,補貼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積極收購農民種植的農產品。
-
8 # 周夢岐
在農村種植農產品的農民是最吃苦的,但是小商小販都壓制價格價格,他們不擇手段,有的用電子秤干擾地理行,他掌握農民的心裡往死裡壓價格玉米價格剛有點好轉,商家炒作,啊,說是農民越貴賣等等,擾亂了農民賣糧不安,國家出臺政策,當地官員出手制止,抓住坑害百姓,絕不手軟,這樣他就不敢,當地,鄉里和村裡和手自址,堅決出硬拳制小商小販壓價,坑害百姓
-
9 # 三農開拓者
現在農村小型種植戶養殖戶群體數量大,銷售過程中各自為戰,造成農產品銷售散而亂,市場競爭力和談價籌碼弱。
針對這種情況這些小型種植養殖戶可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協會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增強農產品銷售中對市場的風險抵抗力和議價話語權。打鐵還需自身硬,成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後要完善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所需要的功能。具體功能可參考以下幾點:
1,集貨功能,是指對主體內成員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進行資源整合。
2,分級功能,由於農產品種類廣泛都要進行適當分級,分級的好處既可以保證消費者的需求,還保證了農產品質優價廉開減少了浪費。
3,儲藏功能,多數農產品是有季節性的,而消費者的需求是連續性的,現在市場對反季節農產品需求很大,這就需要配套儲藏設施。
4,加工功能,農產品的加工可以使產品更加吸引顧客,讓產品在市場更有競爭力。
5,包裝功能,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產品的銷售和價格跟好的包裝有很大關係。
6,運輸功能,農產品的運輸作用可以改農產品的空間位置,合理的選擇農產品運輸方式,路線,和工具,可以快速的進入市場,並及時取得商機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和銷售。
-
10 # 未雨綢繆180973058
這是一個很久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於當地糧食局不收,農產品只有靠中間轉運出去。中間商也有一句名言,你不讓我賺一點,我會幹嗎?因為中間商也是農民,所以,農民對這個問題還是認可的。
中間商短途運輸賣給收購商,就這一環節,農民一般少賣0.05元/斤。有時農民自己也試著直接賣給收購商,長垣一一滑縣,路遠不划算。
農民有時也盼中間商。比如種些大蒜,白菜,蔥。幾十畝,單靠自已無論如何都賣不出去,就盼人耒收購。
農民與中間商,並不是敵人,只是一個合作伙伴。有時相互討價還價,都是在友好情況下進行的。誰多掙,誰多賣,都是理解的。
既然想指望人家幫自己將東西賣出去,讓人家掙個無可厚非。
政府為了讓農民多些收入,有時幫農民出主義,將自己產的農產品直銷,比如蔥,大白菜等蔬菜,水果。可因為經驗,時間不允許,往往作罷。也有讓搞電商的,也不中。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但分散開耒,成了市民,農民,農民工,婦女兒童,卻成了弱勢群體。
還是政府把農民組織起耒,派一個董科學的帶頭人,幫我們發家致富。如,種什麼好,到哪兒能賣個好價錢。我們不怕中間商,怕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
農民不缺領工資的人,缺為農民服務的人。
-
11 # 最務實的火龍果
沒辦法解決,除非是農民自己自產自銷,批發商也是要賺錢吃飯的。但我們農場就可以做到自產自銷,不需要經過批發商,每年可以多賺幾千萬。
-
12 # 星辰126132050
在農村這個問題是很常見的問題,有好產品沒有好價格。農村基礎設施比較差。銷路沒那麼廣,所以好產品沒了好價格。
如果可以的話,先成立一個合作社,這樣我們產品更有優勢,拓寬銷售渠道,或直接跟廠商合作。
再者可以借網路平臺來進行宣傳銷售。
-
13 # 空空新農人
1、全國性的辦法:杭州A20農博會
2、我們縣的辦法:漢壽蔬菜節,今年是第4屆
3、舉辦行業交流會,促進交易,建立合作
4、個人層面,做自媒體,或與人合作,進入內容電商(形成農戶——餐桌的連線)
回覆列表
作為種植農產品的農民,要想讓自己的有更大的收益,決不能吃祖宗和當地特殊環境的老本,加強對品種的改良,包括外觀、口感、營養成分、安全性、加工工藝等,這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基礎所在。具體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擺脫低價值的農產品,必須想方設法在品質上做到與眾不同、出類拔萃,這樣就有可能賣出高於普通產品數十倍的價格,品質體現價值,確實如此。
其次,一般我們發現,目前大多數的農產品包裝相對土氣,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很多產品選擇塑膠袋或者瓦楞紙箱包一下,早早了事,上面標明產地和品牌名稱就沒有了,事實上這樣的包裝往往讓人感覺檔次低,高階的消費群又怎能喜歡上這樣的產品呢?產品的包裝要和產品的優良品質相匹配,這樣才能相得益彰,塑造品牌價值,研究發現,一個產品的價值60%來自於包裝,因為消費者有時候往往並不瞭解產品本質,往往藉助於包裝形象、文字說明、生動展示才能感覺到,這一點卻是許多農產品經營者所忽視的。對內包裝而言,有必要製作一些精美的摺頁和手冊,或者小的工藝品,介紹產品和產地的人文背景、自然環境,風土人情等,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瞭解、信任與好感。
最後,比如生產蘋果的農民,完全可以在包裝蘋果的包裝紙上印有一些:蘋果排毒,天天吃蘋果不用看醫生”科學常識和民間諺語,消費者每天在吃蘋果,都會強化他再次使用的行為,進而成為產品的重視消費者打下基礎。當然對高階人群來說,在包裝上要特別註明選購的理由,和獨特的賣點,這樣結合具體產品進行深度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