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實很簡單。據史書記載,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對峙時,是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而同樣在建安五年五月,此時的東吳掌門人孫策在江東被許貢門客刺死,東吳此時面對的是主公新喪,孫權接班的政權交替的關鍵時期,自然無力北伐曹操。
另外,據《三國志郭嘉傳》記載,
也就是說,當時曹操與袁紹正在官渡相持,孫策正想偷襲許都。曹操的諸將聽說後,都很恐懼。只有郭嘉不以為然,他認為,孫策佔領江東後,誅殺了當地很多豪傑,但是卻不加強對自身的保衛,假如有刺客行刺,孫策必然會喪命。果然,孫策還沒安排好偷襲行動,就被許貢門客刺殺。
不得不說,曹操的謀士郭嘉有先見之明。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郭嘉安排了對孫策的刺殺行動。最終因為孫策死的恰到好處,曹操才能專心對付袁紹。
孫策本來想襲擊曹操的,但是最最關鍵的時候他被人幹掉了,所以曹操官渡之戰打贏了,曹操的運氣,真是天命所歸。
原因其實很簡單。據史書記載,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對峙時,是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而同樣在建安五年五月,此時的東吳掌門人孫策在江東被許貢門客刺死,東吳此時面對的是主公新喪,孫權接班的政權交替的關鍵時期,自然無力北伐曹操。
另外,據《三國志郭嘉傳》記載,
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宮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也就是說,當時曹操與袁紹正在官渡相持,孫策正想偷襲許都。曹操的諸將聽說後,都很恐懼。只有郭嘉不以為然,他認為,孫策佔領江東後,誅殺了當地很多豪傑,但是卻不加強對自身的保衛,假如有刺客行刺,孫策必然會喪命。果然,孫策還沒安排好偷襲行動,就被許貢門客刺殺。
不得不說,曹操的謀士郭嘉有先見之明。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郭嘉安排了對孫策的刺殺行動。最終因為孫策死的恰到好處,曹操才能專心對付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