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澈的自留地

    用“嗜茶如命”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在二戰英軍物資採購單中,茶葉超過炮彈,排在了第二位!

    但在咱們的印象中,英華人應該喜愛喝咖啡才對,畢竟喝茶略帶苦澀,完全不符合歐洲人的飲食特點,不得不承認,咖啡確實是英華人的最愛,在咖啡暢銷英國時,茶葉幾乎沒人喝,但為什麼如今茶葉“翻身”了呢?

    答案是出現了一種真菌!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英華人喝茶的那些事吧。

    咖啡是如何風靡英國的?

    咖啡最初傳入英國的時間,大概在公元7世紀,起初咖啡並不是飲料,而是被當作一種能夠提神的藥物。

    但在資本的影響下,到了17世紀,大量新聞媒體開始推廣咖啡的妙用。

    17世紀50年代,英國倫敦開設了歐洲首家咖啡體驗館,在這裡,消費者可以跟商業夥伴洽談生意,也可以跟朋友閒聊人生,關鍵是定價便宜,一杯咖啡才1便士。

    很快,咖啡館就迎來了大量英華人,接著咖啡館越開越多,沒過多久,英國的大街小巷上就能隨處可見各類咖啡館。

    當然,還有個原因就是咖啡館謝絕女士入內,這讓很多已婚男士找到了“避風港”,遇到家庭矛盾時,就直接去咖啡館休息。

    就在咖啡備受英華人喜愛時,17世紀中期的茶葉,還在英國坐“冷板凳”,由於昂貴的售價、苦澀的口感,當時英華人幾乎沒人願意喝茶葉。

    英華人為什麼放棄咖啡,轉而喝茶葉了?

    明朝時期,中國茶葉就傳入了歐洲,由於對外貿易,所以茶葉輸出國只有荷蘭跟葡萄牙,不過在東印度公司的操作下,茶葉又傳到了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

    那麼茶葉是如何傳入英國的呢?

    這就必須要說道一位名叫凱瑟琳的葡萄牙公主了,她本身特別喜歡喝茶,在歐洲政治婚姻的背景下,跟凱瑟琳(葡萄牙)聯姻的是查理二世(英國)。

    凱瑟琳考慮到英國幾乎沒有茶葉,自己嫁過去後怎麼辦?

    於是凱瑟琳在嫁妝中帶了221磅中國紅茶,婚後,酷愛喝茶的凱瑟琳每天都要喝一杯神秘的東方飲品,很多上層階級的貴婦也爭相模仿,所以喝茶的習慣在英國上流階級是存在的。

    但還是那句話,茶葉口味獨特,再加上價格昂貴,絕大多數英華人還是偏向於喝咖啡。

    一開始,英國的咖啡銷售主要由東印度公司負責,他們花大代價培養了英華人喝咖啡的習慣,想著以後“割韭菜”。

    但眼瞅著英國龐大的咖啡市場,荷蘭資本家坐不住了,他們在斯里蘭卡開始種植大量咖啡,並且他們的爪哇咖啡比摩卡咖啡更便宜,所以東印度公司的咖啡貿易備受打擊,並且看不到翻身的可能,所以無奈的東印度公司,只能投入部分茶葉貿易。

    19世紀,茶葉的銷售還是很不理想,反觀咖啡,在英國拿到了斯里蘭卡的掌控權後,他們就更加鍾愛咖啡了。

    當時的斯里蘭卡,其中15%的農田都被用來種植咖啡樹,並且咖啡出口量急劇猛增。

    但問題也悄然出現了。

    1875年開始,斯里蘭卡的咖啡樹感染了真菌,也就是“咖啡鏽菌”。

    咖啡鏽菌的大量孢子,會隨著風力傳播到更遠的地方,當孢子落在咖啡樹上後,它就會使其感染,接著咖啡樹就會出現葉片脫落、枝條死亡的情況,導致咖啡年產量從1870年的4.5萬噸,降到了1889年的2300噸。

    不管當地農戶用什麼辦法,始終無法消滅咖啡鏽菌,後來英國專家過去一看,要根治這種真菌,就必須在孢子還沒從孢子囊中擴散出去之前滅殺,否則就沒用。

    可尷尬的是,當時並沒有很厲害的殺菌劑,所以斯里蘭卡的咖啡種植業只能遭受重創,這也跟單一密集型種植咖啡樹有關。

    那麼茶又是如何普及的呢?

    18世紀,英國貴族的中餐跟晚餐相隔時間太久,導致很多人每天一到下午3、4點就有點餓,本來大家都是忍忍,結果安娜勳爵卻每天讓僕人端點吃的給她,於是英國的下午茶文化就慢慢盛行了起來。

    19世紀,英國倫敦的工業革命,給城市帶來了很多汙染,其中不乏有透過水源傳播的病毒,於是大量專家呼籲老百姓多喝熱水,但光喝熱水很難受,所以在皇室的影響戲,老百姓也開始喝紅茶。

    而斯里蘭卡那邊,為了彌補咖啡樹的虧損,同樣開始種植紅茶,有了大量茶葉後,價格自然也就變得更加親民了。

    此外,英國位於大西洋東岸,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受此氣候影響,英國每年降雨量豐富,霧氣常年不散,“霧都”之名由此而來,而紅茶較為暖胃,是個不錯的飲品。

    而且英國下午茶基本都是甜點,經常吃高油高脂的食物,對人體也不好,而紅茶的鹼性不僅能中和酸類食物,還有清淡解膩的功效,再加上紅茶本身富含維生素、氨茶鹼、氨基酸等營養,在咖啡受真菌影響的情況下,紅茶自然就成了英華人的首選飲品,時至今日,依舊如此。

    當然,英華人喝茶,跟中國不同,英國早已將茶類飲品本土化,為了滿足“嗜甜”的喜好,英華人在喝紅茶時,會將牛奶、糖類加入其中,形成了英華人獨有的喝茶文化。

    英華人有多愛喝茶?

    中國雖然是東方茶葉大國,茶道文化源遠流長,但要論人均茶葉消費量,英國妥妥的能排全球前三,如今的英華人,喝茶早就不再侷限於下午茶,清晨有“前早茶”,喝一杯提神醒腦,吃完午飯有“工作茶”,下班前再來喝一杯,犒勞下辛苦工作的自己,甚至很多英華人睡覺前,都要來一杯“離別茶”。

    如果這都不足以說明英華人的愛茶程度,那就只能把二戰給搬出來講了。

    二戰期間,英華人的軍用物資採購清單中,茶葉排在第二位,高於炮彈,低於子彈,甚至還設立了500多個專門儲存茶葉的基地,而且在英軍的戰艦跟坦克中,都有煮茶裝置,足以說明,茶葉在戰時,已經成為了英華人的戰略物資。

    估計當時戰機沒這條件,否則飛行員都能一邊喝茶一邊駕駛戰機。

    所以,英華人“嗜茶如命”說的一點都沒錯。

    ——END——

  • 2 # 夜貓淺析

    2019年英華人喝掉了整整600億杯茶,按人口比例來說,他們比華人更愛喝茶,可以說英華人無時不喝茶,無處不喝茶。

    毫不誇張的說,從茶葉傳入英國的那一天開始,茶就是英華人的生命,甚至為了喝茶連命都可以不要,在二戰的時候,曾將發生過一件奇聞,一架德軍坦克竟然孤軍深入,在英軍駐地摧毀了14輛英國坦克,讓大英帝國顏面盡失。

    這讓英國前線指揮官震怒,要求嚴肅徹查,但結果卻讓英軍更丟人。原來,這個英國坦克隊在雙方交火的時候,竟然停下來偷偷用燃料桶熱著下午茶,當德國塔克衝過來時,這群英軍正喝得不亦樂乎,結果就團滅了。

    考慮到喝茶是英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於是軍方就在坦克中配置了一種室內煮茶器,從此,所有英軍坦克手都能喝上熱乎乎的紅茶了。

    而室內煮茶器也成了英國坦克的標配,據說當年美國新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坦克,打算賣給英國,於是興高采烈的拉了英華人來參觀。結果,英華人逛了一圈後發現竟然沒有煮茶器,果斷給了一個“鄉巴佬”的差評,這單買賣也告吹了。

    那麼,英華人為什麼如此“嗜茶如命”呢?他們不應該更喜歡喝咖啡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英華人有多喜歡茶

    英華人愛喝茶,尤其對紅茶有一種深入骨子裡的熱愛。以前的英國貴族,一天要喝四次茶,簡直嗜茶如命。他們起床的時候,要喝早安茶;吃早飯的時候,要喝早餐茶;吃午飯的時候,要喝午餐茶;下午四點左右,要喝下午茶。這些貴族就是在喝茶中度過每一天的。

    但與我們華人不同,英華人不喜歡喝原味茶,他們喜歡在紅茶中加入牛奶和糖,做成類似奶茶的存在,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過同中國茶一樣,英國茶也是有很多種的,他們發明了薑茶、薄荷茶、西柚茶等等茶飲料。

    而且為了滿足英華人奇特的口味,英國還專門成立了泡茶協會,並建立了一個網站,每天都會更新英國飲用茶的消費量。根據網站資料顯示,一個英華人每年可以喝掉900杯茶,一天2.4杯左右。

    英華人喝茶的習慣是怎麼養成的

    第一個將茶葉帶到歐洲的國家是16世紀的葡萄牙,因為路途遙遠,他們只能選擇容易儲存的紅茶,而且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把茶葉運到目的地。所以那時的紅茶十分昂貴,像金子一樣貴重,對貴族來說也是難得的奢侈品,而且紅茶的數量也不多,基本都被葡萄牙大貴族瓜分了。

    這其中就有一位叫凱瑟琳的葡萄牙公主,她一次性購買了大量的紅茶,之後把這些紅茶當做嫁妝,嫁給了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而為了穩固查理二世的皇位,凱瑟琳夫人,便將大量的紅茶贈送給了其他的英國皇室。

    從此喝紅茶的習慣,逐漸成了英國貴族的風尚,直到後來才慢慢流傳每個英華人身上。不過,那時能喝得起紅茶,都是大富豪,比如有位叫阿蓋爾的貴族夫人,為了買70克茶葉花了整整10英鎊,要知道當時一名律師的年薪也就20英鎊左右,可見英華人對紅茶是多麼的著迷。

    甚至還有些富豪的僕人,將主人泡過的紅茶曬乾,再轉手出售給其他人來賺錢。因此,茶葉巨大的商業利潤,讓許多人都動了心,然而當時的紅茶主要還是在中國進口,運費昂貴,所以為了降低價格,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了。

    而且還偷偷的盜取了中國的紅茶樹,並移植到印度和斯里蘭卡,於是才有瞭如今的印度和斯里蘭卡茶葉莊園。直到18世紀,東印度公司茶葉的貿易正式開始,源源不斷地向英國運送了大量的茶葉,一時間茶也從貴族專屬,變成了大眾飲品。英國甚至還成立了歐洲第一個茶品牌“川寧”,可見他們對茶葉的熱愛。

    英華人為什麼嗜茶如命

    據記載,到18世紀末,英國每年進口的茶葉大約有2萬噸,這使得茶葉價格大幅下降,茶也走進了每個英華人的生活中了,據說連當時的英國乞丐都喝茶,他們甚至還把喝茶的習慣帶到了北美殖民地。

    而飲茶也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代表一種社會風尚,甚至成為了衡量人品的重要標準。那麼,讓英華人如此喜愛飲茶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飲茶是一種高尚的社交禮儀

    因為茶葉越來越普及,一些貴族為區分與平民的不同,於是在貴族階級中頻頻舉辦“品茶會”,因為泡茶的儀式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更為高貴。對於當時貴族來說,邀請朋友來家裡喝茶,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而這種象徵慢慢的變成了英國特有的“下午茶”文化。

    而對於普通英華人來說,喝茶同樣是一種社交的方式。比如,在辦公室裡,人們想要與陌生人打招呼,就會問一句“想要一杯茶嗎”,以此緩解尷尬的氣氛,所以茶是英華人的生活必需品。

    2.用熱水飲茶對身體更好

    中國都知道喝熱水對身體好,其實這點英華人也知道,因為英華人大規模飲茶的時候,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18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的英國大氣汙染非常嚴重,首都倫敦直接被叫成了“霧都”。

    與此同時,英國的水源汙染也是十分駭人,以至於幾乎每個英華人都有腸胃疾病,因此沒有敢直接飲用生水。而茶葉正是用開水泡的,可以減少很多腸胃疾病的發生,而紅茶本身更是一種健康的飲品,這進一步推動了全民飲茶。

    不僅如此,英華人喝茶的習慣,也與流行病有重要的關係,例如霍亂。因為霍亂就是透過水源傳播的,而熱水夠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殺死霍亂細菌,維護自身健康。甚至為了促進英華人喝熱水,英國政府還將茶稱為“受到所有醫生認可的中國飲料”,可見喝茶對英華人的重要性。

    3.茶葉是酒的完美代替品

    英國天氣陰晴不定,經常下雨,總體而言還是比較寒冷的。因此,18世紀以前,英國早餐的飲品就是酒,而當茶葉在英國普及後,英華人的早餐的飲品就變成了紅茶。因為早上喝熱茶讓人更加舒適,而且熱量更多。

    此外,隨著海運的普及,茶葉價格逐漸降低,與之相比,英國政府逐步提高了麥芽的關稅,以至於釀酒的成本逐年提高,酒類的價格始終高居不下,於是英華人就用紅茶代替了酒水,成為英國的國民全飲品。

    英華人對咖啡的態度如何

    據統計,英華人每天喝掉的茶為1.65億杯,而咖啡則為每天7千萬杯,兩者相差了整整一倍有餘,但從歐洲咖啡館的數量就能看出來,咖啡的傳播速度要快於茶,那麼為什麼英華人更愛喝茶呢?

    首先,泡茶對英華人來說是一種很有儀式感的活動,而且喝茶非常方便,不需要向咖啡那樣焙烤和研磨,而茶葉泡很多次,比咖啡更划算。

    其次,茶葉分量輕、容易壓縮,一次能運很多,方便普通人攜帶。而咖啡來自非洲,本來就運輸不易,加上體積大,對當時的英華人來說買起來麻煩一些。

    最後,茶葉在英國風靡,還要歸功於東印度公司不遺餘力的推銷,因為茶葉是東印度公司的命脈,所以在英國的營銷力度遠勝咖啡

    此外,英華人向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的飲用方式,也提高了對蛋白質的攝入,促進了人們對於茶的接受度。

    最後:

    從英華人第一次接觸茶開始,已經過去三百多年了,英華人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紅茶文化。而且還是除中國在,世界上茶葉消費最高的國家,可以說飲茶已經融入到每一個英華人的生活中了,是咖啡不能相比的。

  • 3 # 漫漫東坡路

    蒙古人為啥愛喝茶?因為蒙古人以肉食為主,需要補充維生素,茶葉不僅補充維生素還化油膩!你再看看那非常可怕的英國食物!號稱世界最難吃的食物就是英國的,更加需要茶葉來化解!

  • 4 # 達摩說

    英華人愛喝茶眾所周知,據統計他們每天要喝掉上億杯茶,人均茶葉消費量排名世界前三,每天至少要喝四到五杯茶,起床一杯,早餐一杯,午餐一杯,下午一杯,有的晚上臨睡前還要再整一杯。

    但其實英華人最初並不飲茶,而是和其他歐洲人一樣喝咖啡,英華人飲茶的習慣是受到了一系列事件的影響,才逐漸形成的。

    16至17世紀歐洲的茶葉貿易

    16至17世紀,隨著新航路開闢,中國逐漸成為全球貿易中心之一,大量的茶葉開始湧入歐洲,這其中尤其以葡萄牙、荷蘭兩國商人最為活躍。他們將中國茶葉運往歐洲各國,包括法國、德意志、義大利等國,並試圖培養這些國家喝茶的習慣,以賺取高額利潤。

    但此時英國仍然以喝咖啡為主,茶的銷路比較慘淡,所以無論是英國商人,還是荷蘭、葡萄牙等國的商人,都不把英華人當做茶葉貿易的潛在使用者。尤其是英國和荷蘭這兩國的商人,開始在東南亞各地種植咖啡樹,併成為競爭對手。

    最初荷蘭在斯里蘭卡大量種植咖啡樹,英國一時爭不過荷蘭,無奈之下只好投入了部分茶葉貿易。但後來英國獲得了對於斯里蘭卡的控制權,他們也同樣開始加大在斯里蘭卡種植咖啡樹的力度,15%的農田都被用來種植了咖啡樹。

    可以說,當時在整個西歐,最愛喝茶的國家也只有葡萄牙了。他們壟斷茶葉貿易,自己也喝茶。但由於茶葉不易儲存,他們從中國把茶葉運到歐洲,路途又很遙遠,所以他們選擇了相對易於儲存的紅茶。正因為物以稀為貴,紅茶在葡萄牙也只是上層貴族的專屬,老百姓一般是喝不起茶的。

    一樁王室聯姻引爆英國飲茶熱潮

    17世紀中期,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而流亡多年的查理二世在克倫威爾去世後回到祖國,繼承了王位,然後在1662年迎娶了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之女凱瑟琳公主。

    公主作為葡萄牙貴族,十分酷愛飲茶,但眾所周知,英華人愛喝咖啡,鮮有茶葉,於是她購買了221磅中國紅茶和一套精美的中國茶具作為嫁妝,嫁到了英國。

    凱瑟琳在宮中修建了氣派豪華的茶室,並在茶室邀請貴婦飲茶。在宮廷宴會上,大家齊聚一堂,都舉起酒杯,只有凱瑟琳,優雅地舉起她的茶杯。為了穩固查理二世的皇位,凱瑟琳積極開展夫人外交,頻繁將昂貴的茶葉贈給國內外的王室和貴族。她也因此得了個“飲茶皇后”綽號。

    也正是由於凱瑟琳,當時英國的貴族圈中掀起了一陣飲茶熱潮,飲茶之風迅速引爆英國王室。大家都紛紛效仿凱瑟琳飲茶,並且還單闢茶室,以彰顯自己的高貴、雅緻和闊綽。飲茶也逐漸取代酒和咖啡,成為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中介。他們頻頻舉辦品茶會,以此將自己與普通人之間區分開。

    而由於物以稀為貴,飲茶確實成為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很多貴族家庭的僕人瞅準良機,把主人喝剩的茶葉曬乾去賣,都能賺上一大筆,飲茶之風在英國也逐漸開始自上而下地傳播開來。

    東印度公司主打茶葉貿易

    茶葉巨大的商業利潤,讓英國商人開始瞅準時機,迅速轉型。因為當時世界上主要的紅茶產地就是中國,所以東印度公司便大量購買中國的紅茶。另一方面,他們也在思考降低成本的辦法。即找到一個能夠被英國完全控制的紅茶產地,然後大量種植茶樹,這樣就能大幅度降低成本,獲得更高產量的茶葉。

    於是,他們把目光鎖定斯里蘭卡和印度。

    大航海時代以降,斯里蘭卡先後淪為葡萄牙和荷蘭的殖民地。1802年,斯里蘭卡落入英國之手。同樣是在19世紀初,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滲透和爭奪,英國終於擠走了葡萄牙、荷蘭和法國等勢力,完成了對整個印度半島的獨佔。

    前已述及,荷蘭和英國一直在斯里蘭卡種植咖啡樹。但隨著紅茶在英國逐漸熱銷,東印度公司嘗試把中國的紅茶樹移植到斯里蘭卡,並大獲成功。19世紀中後期,斯里蘭卡的咖啡樹大量感染了咖啡鏽菌,產量銳減。英國派專家前去會診,以當時的農業科技水平,也是無濟於事。為了彌補損失,英華人開始選擇在斯里蘭卡大量種植紅茶樹,一如當年他們在這裡選擇種植咖啡樹。斯里蘭卡逐漸從盛產咖啡轉向盛產紅茶,錫蘭紅茶至今依舊行銷世界。同樣,他們也在印度種植茶樹,印度的紅茶即阿薩姆紅茶在世界上也非常熱銷。

    簡而言之,自19世紀以來,英國開闢了新的紅茶產地,不再完全依賴對華貿易,海運也逐漸普及,成本大幅回落。由此,東印度公司將大量紅茶運回英國,導致國內紅茶價格更加低廉。不光王室貴族,普通人也能喝得起紅茶。飲茶之風隨即席捲英國各階層,還強烈影響和塑造了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區的生活方式。

    茶葉受英華人青睞的其他原因

    而紅茶之所以席捲英國,除了貴族的示範作用以及價格日益走向親民之外,和英國的氣候與飲食習慣也不無關係。

    英國位於大西洋東岸,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氣溫雖然不算冷,但長年維持在15攝氏度上下,而且降水量超大,幾乎全年都在下雨,所以空氣溼度大,霧氣瀰漫,加上工業革命造成的汙染,造就了倫敦的“霧都”之名。在這種氣候條件下,一杯紅茶下肚,既暖胃又暖心,是一種非常適合的飲品。

    而且,英華人的飲食以高油高脂高甜為主,配合紅茶,清淡解膩,可以起到中和之效。

  • 5 # 有趣的閏土

    潮汕人愛喝茶,因此在車裡裝上了茶具,而英華人更狠,直接在坦克裡面裝上了喝茶蒸煮器。

    關於英華人“嗜茶如命”的特點,從二戰時一段歷史時間就可以體現出來。

    1944年6月13日,曾發生過一件讓英國非常失面子的事情。

    那一天,英國駐紮在波卡基村的軍隊裡有14輛坦克,15輛軍車,2門反坦克炮。這樣的陣容本來是很強大的,可卻被一輛德國坦克單刀直入,全給摧毀了。

    戰績相當於是 1 V14+15+2 讓英華人這張臉簡直沒地方隔。

    對此英軍震怒,下令嚴肅徹查此事,可調查的結果卻出人意外,事情的真相是,當德國的坦克闖入時。

    英軍正全體人員提著燃料桶熱著早茶喝,所有人都抱著喜愛的紅茶喝的不亦樂乎,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正在迫近,因此,就這樣與心愛的紅茶一起離開人世了。

    我想,這段歷史,完美的詮釋了英華人“嗜茶如命”的特點。

    因為這事,軍方也非常的尷尬,畢竟沒有人敢剝奪士兵們喝紅茶的權利。

    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把茶壺搬近坦克裡面,這樣在滿足喝茶慾望的同時,也能保證安全。

    從此,英國二戰後造的所有坦克中都安置了一個叫“Boiling vessel”的煮茶器。

    如下圖

    除了上面舉的例子,在許多英國的影視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英華人愛喝茶的鏡頭。

    如《敦刻爾克》中,準備撤退計程車兵們,在撤退的路上依舊會揹著一個搪瓷茶杯。

    剛被救上來的軍官,躲在漁民的船上瑟瑟發抖,即使拿起別人送來的紅茶,也並沒有直接喝下去,而是先確定這是不是真的。

    因為對英華人來說,到了喝茶的地方,就算是安全了,才是到了家的感覺。

    現代社會,茶依舊是雷打不動的 tea time

    不僅僅是在以前,在現代社會里,茶依舊是英華人的續命神藥。

    正如英國民謠裡唱的一樣“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

    如果華人到美國出差,會發現,有時候我們有火急火燎的事情需要馬上辦。

    可英華人剛好到了喝下午茶的時間,即使你有天大的事情,也得等他慢悠悠的喝完茶再說。

    在英國的許多公司,一到下午就可以帶薪喝茶,甚至為了避免員工一到喝茶時間全部溜走,沒有人工作。

    公司領導甚至會安排好每一批人喝茶的時間,就像國內的排班制度一樣。

    到點了,領導會主動通知一批人去喝茶,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保證每一名員工都有機會喝到續命茶,辦公室也一直有人工作。

    為什麼英華人這麼愛喝茶?難道他們不是更應該喝咖啡嗎?

    其實在英國,茶和咖啡算是同時引入這個國家的。

    與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英華人最開始也是更喜歡喝咖啡,茶在和咖啡的爭寵中一直節節敗退。

    最開始,咖啡這種物美價廉的飲料是非常受大眾喜愛的,僅需要一便士就可以購買一杯,喝完還可以免費續杯。

    或許是咖啡的價格遠低於當時的茶葉,再加上大家養成的習慣,整個英國,到處都充滿著咖啡館的身影。

    在17世紀末,光是倫敦地區就擁有了2000多家咖啡館。

    而當時的茶葉,只是偶爾出現在達官貴人的家宴中,絲毫沒有普及。

    後來的英華人又為什麼愛喝茶了呢?

    在咖啡霸佔了英華人日常飲品幾個世紀以後,18世紀末,茶終於迎來了它的逆襲。

    1.茶葉率先在英國女人傳播。

    當時的咖啡館,只允許男人進入,因此,咖啡館常常成為了男人躲避家庭責任的地方,因此,頗受女性的怨言。

    可在18世紀後,凱瑟琳王后,安妮女王,與瑪麗二世都非常喜歡茶這一飲品,有了她們的帶動,使得茶在英國女人之間開始傳播,成為了時髦的象徵。

    可即便茶開始普及,但與咖啡的需求量比起來,還是很低的。

    而真正的扭轉,來自於一場黴菌。

    2.咖啡樹無法種植,無奈只好種茶葉。

    在19世紀,英華人從荷蘭人手中獲得了斯里蘭卡的掌控權。

    從此,嗜愛咖啡的英華人便在這裡瘋狂的開發咖啡種植園。

    據統計,當時的斯里蘭卡,有將近15%的田地都種植著咖啡樹,從1840年到1870年的30年間,斯里蘭卡的咖啡出口量增加了足足20倍。

    但好景不長,一場潛伏已久的咖啡誘病讓整個咖啡產業徹底崩盤。

    從1875年開始,咖啡的植株葉背就逐漸出現肉眼可見的現黃色斑點

    就像是生了鐵鏽一樣,因此稱它為咖啡誘病。

    這種病最終導致出現症狀的葉片落葉,降低光合作用效率。這會使枝條死亡,從而降低咖啡漿果的數量。

    當地的農民用盡了一切辦法也無法根治這種病,新種植的咖啡仍然會生鏽。

    因此,為了儘快改變現狀,彌補經濟損失,斯里蘭卡種植業決定放棄咖啡樹,改為種紅茶。

    由於茶葉的量產,價格也不再像過去那般昂貴。慢慢地,它在這場和咖啡的廝殺戰中開始取得了領先位置。

    除此以外,進入19世紀以後,因為倫敦工業革命的影響,整個環境收到汙染,開始流行霍亂。

    一些流行病專家認為,水源是導致霍亂的病因,

    該結論導致用熱水喝茶的習慣,更加成為社會各階層維護健康的重要手段。

    雖然光喝熱水也可以,但如果沒有茶葉的加入,肯定會影響大家喝熱水的積極性的。

    就像某位英國作者筆下的說法一樣:

    別人以為我們喝茶是因為紳士,但我們自己知道,只是因為茶水夠燙,能殺死霍亂病菌 《夢魘獨角獸》

    至次,茶開始取代咖啡,成為了全英華人的日常飲品。

    最後總結

    英華人在19世紀以前,也是非常愛喝咖啡的,之所以後面更愛喝茶,除了流行時期大家喝熱水預防生病以外。

    主要還是斯里蘭卡那一場咖啡大崩潰引起的,茶葉變得低價,人人都能喝的起。

    喝著喝著,紅茶在英華人心中已經養成習慣,變的越來越重要,就跟中國南方很多地區一樣,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泡上一壺功夫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後50後的老年人看著很健康,為何現在年輕人體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