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噹噹姥爺
-
2 # 嚴文兵
老家孩子滿月、週歲、10歲,12歲開鎖子、生學宴、參軍宴、30歲生日,逢十生日,婚嫁、新媳婦第一次見面、親戚生病、死亡21天,35天,每年清明、正月初一、一週年,三週年,五,七,十週年忌,立碑,挪墳,合葬等等都可以是隨份子的理由。
美華人也隨份子,但頗有美國特色。
一是頻率低,你想不起名字的人不會給你送請帖;幼兒園老師不會給孩子送請帖;單位領導的秘書也不會放風說“領導最近很忙——侄女要結婚了”。
二是品種少,主要是親友結婚、過生日、生孩子,或者得到別人幫助,需要表示一下。
三是金額少,大多隻相當於老百姓一兩個小時的工資,這在華人看來,拿不出手,極其寒酸。美華人不興中國式的紅包,若要送錢的話,到超市去買張禮品卡,禮品卡分門別類,可去餐館吃飯、書店買書、超市購物等。金額通常為10美元、15美元、20美元、25美元、50美元。這就是美華人隨份子的行情。
當然,祝賀結婚時隨份子的金額較多些,且通常不給現金,但也有例外,有些地區承繼來自波蘭的風俗,在婚禮上會舉行“金錢舞會”。來賓跟新娘或新郎跳舞,給一點現金,表示感謝,幾美元而已,所以有的新人把這“金錢舞會”叫作“角幣舞會”。有的新人為了不使來賓感到“不付錢不好意思”,特地在每張桌子上擺個碗,放不放錢,悉聽尊便。
美華人祝賀新婚的隨份子方式主要是給新人買東西。親朋好友會收到一份長長的購物單,叫作“新娘登記單”。美華人在結婚費用上體現了“重女輕男”,傳統上這筆費用由女方承擔。新娘登記單上分門別類地詳細列出所需的物品,大體為:裝飾品,如花瓶、鏡框等;玻璃器皿,如咖啡杯、酒杯、飲料杯等;炊具,如沙拉攪拌器、煮咖啡器、烤箱手套等;寢具,如床單、被子、毯子等;餐具,如盤子、湯鍋、糖罐等;浴室用品,如浴衣、墊子、體重秤等。美國沒有丈母孃剛需,比如房子和聘禮,準新郎“無債一身輕”。
1924年,美國馬歇爾商場首創新娘登記單服務。後來,許多百貨商店,如美西、目標等,都提供這一服務。當然,商家的目的是要賺錢,但此舉確實為準新娘和隨份子的親友提供了實惠和方便。現在網路發達,新娘登記單的物品選購,更為便捷、省事。美華人講實際,一份登記單上,隨份子的物品都是不重複的必需品。
新娘登記單的客觀社會效益是,倡導了“禮輕情意重”的良好風氣。登記單上的物品不貴,每件幾美元、幾十美元,絕不會影響送禮親友的日常開銷,也斷了某些人的斂財之路。
也有人效仿華人,收禮金,不發新娘登記單,而代之以“蜜月登記單”,禮金用於度蜜月;“雷鋒新人”則發出“慈善登記單”,禮金轉交給慈善機構。
禮金支票寫多少錢合適?通常兄弟姐妹給300美元至500美元。朋友、同事則基本按照“一年20美元”潛規則,即相識一年的,給20美元,兩年的,給40美元……通常到100美元封頂。若是從穿尿不溼開始一起長大的發小,最多給200美元,你總不能超過“兄弟姐妹”吧。
據統計,平均而言,美國每對新人收禮200份,每份價值70美元到100美元。其中有些還是“團送”的,即幾個人合起來送。所以,美華人是絕對不會因結婚隨份子而“節約鬧革命”的。
回覆列表
人一生喜事好事真多,由於現在美好的生活不斷,人們心情非常舒暢,所以只要有好事喜亊其他大事都願意請客吃飯。但我覺得像婚事添孩子這些家中添人口這種大喜事,還有家裡葬人需要人力幫忙,這些都是需要請客和請幫忙人吃飯和宴席的。其他就不必鋪張太大,有好事一家人高興一下,快樂一下就行了,準備些便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