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二私一

    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一統的王朝,明朝推翻元朝的統治,代元而起,是兩宋之後強悍的中華漢族王朝。明朝的統治延續了276年,如果不把東西兩漢、南北兩宋相加,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僅次於唐朝的第二個中華漢族大一統朝代。

    明朝統治疆域廣大,一改中華漢族自南北兩宋時偏安一隅的窘境,從建國開始就以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南征北討,扭轉了中華漢族自兩宋以來羸弱的對外戰爭形勢。

    明朝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內閣制。從朱元璋開始,明朝正式取消宰相制,而代之以內閣,這套系統後來被英法等國家效法,而內閣首輔就是國家首相的雛形。明朝遇到重大決策時,單個部門不能決定,必須要在皇帝面前進行廷議。正是這套系統確保了明朝在多位皇帝不太勤政的情況下,國家行政官僚體系仍能正常執行。

    明朝已經有資本主義萌芽。明朝末年,除卻中國固有的農耕經濟外,東南沿海已有各類手工作坊,大作坊主僱傭的工人甚至多達千人。如果明朝再多支撐五十年,中國歷史發展將會大不同。

    明朝是中華漢族建立的最有骨氣的王朝,從立國始,到亡國終,明朝始終不曾與外族簽訂城下之盟,不主動乞和。對待外敵,明朝的態度自始至終就是戰鬥到底。明朝中葉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瓦剌部圍困京師,並挾持前皇帝作人質,都不曾使明王朝屈服。最後在明朝的打擊下,最終解圍而去,並歸還了皇帝人質。這一點儘管是我們謳歌的強漢盛唐都不曾做到,白登之圍和突厥鐵騎的恥辱,也是強漢盛唐在經過初期的鞏固發展之後才得以洗刷的。

    明朝的藩屬國眾多,在海外有強大的影響力。對外,明朝一直是東北亞地區的實際仲裁者。萬曆年間,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大舉侵犯北韓,但明朝洞若觀火,識破豐臣秀吉侵略北韓只是後續圖謀中國的跳板。儘管當時國內困難重重,萬曆皇帝最終仍然決定出兵北韓,將日本侵略軍趕回了本土。

    明朝有著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以後最為燦爛的思想文化。明朝思想界大家眾多,思想開放。終明一代,先後出現王陽明、王廷相、李贄、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等等大家,這些人各成流派,又相互綜合,將中國思想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這樣的明朝,究竟又是被怎樣誤讀和抹黑的呢:

    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代明而起的清朝的蓄意醜化。

    滿清是取代明朝入關後確立統治的,為鞏固自身統治,徹底斷絕廣大漢族百姓復興明朝的希望,在民俗、思想、文化方面進行了有預謀,有系統的大量刪除、醜化工作。民俗方面,強迫漢人蓄留滿族髮式,釋出臭名昭著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命令;思想文化方面,大力鉗制禁錮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在文學作品中咬文嚼字,隨意指摘人的過錯,使文學創作成為讀書人的畏途,使學術自由受到極端限制,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

    讀書人為了逃避文字獄,不再去關心政治、經濟、科學發展,只是一味埋頭八股文,導致思想僵化,科技倒退。特別是在清朝乾隆年間,滿清修纂四庫全書,對中國文化造成了一次系統性的浩劫,將對滿清統治不利的,有不滿情緒的,對明代進行緬懷的書籍進行焚燬和篡改,而這實際上是對歷朝文化典籍的一次閹割。清朝政府召集御用文人花費百年時間修明史,將明朝歷史按照自身意願加以篡改和刪除,致使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和真正的史實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

    部分影視作品的推波助瀾。我至今不解影視作品中為何充斥著大量正面描寫滿清的作品,諸如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而對明王朝少有正面描寫。各位看官可曾這樣想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大殺功臣,整頓吏治,充其量只是上層權力分配的又一次洗牌而已,得到實惠的是下層百姓;被人詬病的明朝幾個皇帝的行為乖張,也並沒有影響他們對國家大事的決策和判斷,明朝皇帝突出的特點是普遍大事不糊塗。

    萬曆年間著名的三大徵也是在萬曆的親自決定下進行的;大奸大惡的魏忠賢迫害的是政治對手東林黨人,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決定了雙方只能以死相搏。但比較魏忠賢和所謂清流的東林黨的執政業績,魏忠賢執政期間,國事可控,對內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對外任用非自己一黨的孫承宗等人,對後金採取攻勢;而東林黨人上臺後,國事盡壞,不可收拾;所謂的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機關更多是被影視作品擴大妖魔化了。

    對於這樣一個一掃兩宋政治頹勢,十七世紀前期在東北亞地區有著強大國際影響和聲譽的赫赫漢族王朝,在思想上媲美春秋戰國、經濟上比肩兩宋,在武功上重振中華漢族雄風的偉大王朝。作為中華漢族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還它歷史本來應有的面目。

    明朝與清朝兩代的文化政治同我們現在的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有好多相似可比之處,需讀者仔細閱讀品味。

  • 2 # 正義使者III

    從表面看明朝即使到了中後期依然是世界的中心,是超級大國。經濟和軍事能力不弱,人民生活也基本過的去。

    但實質上已經千瘡百孔,內亂不斷,女真族覬覦大明已久,正所謂是內憂外患。就像一個沒落貴族,生活已經十分拮据但還要維護表面上的光鮮亮麗。

  • 3 # 撫長劍兮

    明朝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可謂很多人都喜歡。(當然這個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都是假的。)

    明朝在世276年,要簡單的瞭解,明朝地位。離不開此時西方世界。此時,大航海時代已經到來。西班牙,葡萄牙,已經開始“日不落”王朝,英法也逐步走上王者之位。

    明朝作為東方大國,依然是全球絕對的王者。“新大陸一半的白銀流向了明朝”,本身大航海就是為了尋找去往東方的新路線。

    但是,西方發展速度增快,開始逐漸超越東方。比如“紅衣大炮”,就是透過從澳門的葡萄牙人那購買仿製的“洋炮”。

    明朝因為海禁(倭寇)等,沒有對外開放,雖然有下南洋,但基本錯過了大航海時代。(當然這根本原因還是土地財政,還有中國基本都是番邦,也不會進行殖民地掠奪)雖然明朝也接受了解了很多西方技術(祖宗之法不可變)但是真正落地的只有新曆法。

    明朝是個偉大的朝代,也是中國被徹底超越,脫離世界中心的開始。

  • 4 # 濁酒青衫fjy

    明朝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漢人主宰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資本主義萌芽也誕生在明朝,忠臣也特別多,很多穿越小說也是以明朝為背景的

  • 5 # 春天142961765

    明朝也不是什麼好朝代,大下巴朱元璋濫殺功臣,把他二十五個兒子都分往各地當王,讓全華人養活他們,私心多重,北京那個四兒子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從北京殺到南京以少勝多,到南京殺了不少人,甚至用油鍋榨大臣,手段之殘忍不敢想象。

    他那個侄子朱允炆跑哪去了到現在也沒整明白,這個侄兒也算能耐。朱棣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把京城搬到北京大興土木建了皇宮。燕王掃北打蒙古整的人困馬乏也沒把蒙古制服,又修長城。這個朱棣還算行,派鄭和下西洋,修長城,沒有朱棣哪有現在的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後來的皇上一個不如一個,最次的皇上就是嘉靖,一天不問朝政,天天煉丹,還修了武當山,嘉靖是藩王后代來京當皇上,嘉靖年間出了不少事,有東南沿海倭寇,有戚繼光,俞大猷,抗擊倭寇,還有李時珍,海瑞,王陽明。後來的皇上有不上朝的,有幹木匠活的,還有掉水裡淹死的,還有當皇上不到一個月就死的,東北這個李成梁還算行,把蒙古㸔住了,卻沒㸔住努爾哈赤,滿洲興起要了明朝命,內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造反,明朝用力去撲滅,也沒撲滅。崇禎皇帝胸有大志,缺點還挺多,無力迴天,李自成進京崇禎上山上弔。南明那些事我也不愛說了。

  • 6 # 錦小馬

    有句話叫做是:“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明朝沒有宋代繁榮,沒有清代制度完善,沒有唐代包容,沒有元代版圖大,沒有漢代那樣顯赫的武功,沒有秦代那樣龐大的兵團。

    但是,他比秦代擁有更精幹的國防力量,單兵裝備更加完備,五六萬人就可以組織一場戰略戰役,不再需要幾十萬人的大規模決戰。他比漢代擁有更穩定的邊境,不再擔心軍閥割據和外敵長驅直入進入中原腹地。他比唐代有更融合的民族交流和貿易。他比元代有更平等的臣民權益和人權。他比清代有更好的知識分子的自由。他顯然比宋代的國家更強硬。

    明朝的偉大真的不是任何人能否認的,洪武永樂堪稱千古一帝,武有決勝千里的徐達常遇春,輔國定策的劉基劉伯溫。遼東軍神李成梁,萬古流芳戚繼光,文華當面有王陽明楊慎于謙徐霞客宋濂徐渭等等。鄭和七下西洋,萬曆三徵鎮西北,逐荷蘭,更打的日本頭破血流,大和民族被戚將軍平的低眉順眼,一點不見後日的武士道精神。

    如大明未亡,我不敢說國家會多麼強大。但我敢講,以明之風骨,不會籤一個賣國條約不會賠一兩戰敗白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媒體為何要提到中國的地攤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