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眼裡,英國就是美國的“小嘍囉”罷了,法國和美國對話就行了,英國就“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美國、英國、澳洲三國在9月中旬宣佈,要在18個月內讓澳洲擁有核潛艇。而澳洲為了達成這個計劃,甚至把原來560億歐元從法國購買12艘“短鰭梭魚”常規潛艇的合同給撕毀了。這就讓法國氣不打一處來,你們談你們的,幹嘛要侵犯我的利益呀?560億歐元,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了,要知道,法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1.3萬億美元。為了出這口惡氣,法國召回了駐美國、駐澳洲兩國的大使,卻偏偏沒有召回駐英國大使。
英國首相約翰遜卻非常謹慎,為了消除和法國的緊張關係,約翰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英國對法國的愛根深蒂固,無法消除。”這種肉麻的說辭充滿了外交色彩,法國顯然不吃這一套。據路透社報道,9月20日,法國已經決定取消防長帕裡與英國國防部計劃於本月舉行的會晤,作為英國參與美澳組建新聯盟,撕毀法國潛艇訂單的一種迴應。
圖為和美國會談時緊皺眉頭的馬克龍。
然而,相比於對美國和澳洲的態度,法國似乎對英國的態度要溫和得多,這絕不是因為法國聽信了約翰遜的“表白”,而是因為在法國的眼裡只有美國,這件事從頭到尾就是美國挑起的,英國只是被綁在美國戰車上的“馬前卒”,根本沒有什麼地位和影響力。法國一直就以歐洲第一大國自居,從來都把自己當做是歐洲復興的“領導者”,也一直都在歐盟發揮著領導地位。而英國退出歐盟,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法國和德國主導了歐盟,英國的話語權不足。
圖為美國的核潛艇正在下水,澳洲就想要這樣的核潛艇。
法國在戰略上一直非常獨立。早在上世紀60年代,法國就曾退出北約,現如今,法國的軍事建設也是自成一體,不願意淪為美國的附庸。比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和英國都積極派兵參戰,但是法國和德國都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美國發動的戰爭。在敘利亞局勢中,法國也曾和俄羅斯合作,共同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極端武裝。甚至,法國還曾經同俄羅斯簽署了兩棲攻擊艦出售協議,雖然因為美國的干擾,法國最終沒有向俄羅斯出售軍艦,但是法國的獨立外交思想已經展現的淋漓盡致了。
圖為建成下水的機敏級核潛艇,澳洲也想要這樣的核潛艇。
再比如,法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過去是Phantom2000,現在是陣風戰鬥機;法國海軍的主力戰艦,一直都使用自研和歐洲各國研發的裝備,比如“地平線”級驅逐艦使用的EMPAR相控陣雷達、“紫菀”防空導彈等。英國就不同了,英國大量裝備美式武器系統,甚至連自己的“前衛”級導彈核潛艇都使用的是美國的“三叉戟”導彈,英國航母還搭載著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因此,和英國比起來,法國才算是一個真正的西方大國,是一個有獨立外交、戰略思維的國家,而不是美國的附庸。
圖為澳洲海軍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
如果說英國是美國附庸,那澳洲就純粹就是英國之下的“美國二級附庸”了。只不過,這次親手撕毀合同的是澳洲,因此法國還是要給澳洲一些教訓,否則,法國真就在西方世界沒有地位了。畢竟,隨著“五眼聯盟”的合作加深,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國的合作,逐漸成為整個西方的中心,如果代表歐洲、代表獨立思想的西方大國--法國,被“五眼聯盟”輕易就欺負了,那麼不論是對於法國還是德國,甚至對於整個歐洲都是很不利的,意味著他們的作用被邊緣化。
但是,要爭得地位,靠打擊英國是沒有用的,英國已經退出了歐盟,其影響力本來就小。對於法國或者歐盟而言,此時此刻就是要向美國施壓,向美國亮明態度,才能掙得臉面。所以,馬克龍最終召回了駐美國和駐澳洲的大使,沒有過多理睬英國,這對於英國而言,恐怕也是一種無聲的“羞辱”吧。
在法國眼裡,英國就是美國的“小嘍囉”罷了,法國和美國對話就行了,英國就“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美國、英國、澳洲三國在9月中旬宣佈,要在18個月內讓澳洲擁有核潛艇。而澳洲為了達成這個計劃,甚至把原來560億歐元從法國購買12艘“短鰭梭魚”常規潛艇的合同給撕毀了。這就讓法國氣不打一處來,你們談你們的,幹嘛要侵犯我的利益呀?560億歐元,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了,要知道,法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1.3萬億美元。為了出這口惡氣,法國召回了駐美國、駐澳洲兩國的大使,卻偏偏沒有召回駐英國大使。
英國首相約翰遜卻非常謹慎,為了消除和法國的緊張關係,約翰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英國對法國的愛根深蒂固,無法消除。”這種肉麻的說辭充滿了外交色彩,法國顯然不吃這一套。據路透社報道,9月20日,法國已經決定取消防長帕裡與英國國防部計劃於本月舉行的會晤,作為英國參與美澳組建新聯盟,撕毀法國潛艇訂單的一種迴應。
圖為和美國會談時緊皺眉頭的馬克龍。
然而,相比於對美國和澳洲的態度,法國似乎對英國的態度要溫和得多,這絕不是因為法國聽信了約翰遜的“表白”,而是因為在法國的眼裡只有美國,這件事從頭到尾就是美國挑起的,英國只是被綁在美國戰車上的“馬前卒”,根本沒有什麼地位和影響力。法國一直就以歐洲第一大國自居,從來都把自己當做是歐洲復興的“領導者”,也一直都在歐盟發揮著領導地位。而英國退出歐盟,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法國和德國主導了歐盟,英國的話語權不足。
圖為美國的核潛艇正在下水,澳洲就想要這樣的核潛艇。
法國在戰略上一直非常獨立。早在上世紀60年代,法國就曾退出北約,現如今,法國的軍事建設也是自成一體,不願意淪為美國的附庸。比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和英國都積極派兵參戰,但是法國和德國都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美國發動的戰爭。在敘利亞局勢中,法國也曾和俄羅斯合作,共同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極端武裝。甚至,法國還曾經同俄羅斯簽署了兩棲攻擊艦出售協議,雖然因為美國的干擾,法國最終沒有向俄羅斯出售軍艦,但是法國的獨立外交思想已經展現的淋漓盡致了。
圖為建成下水的機敏級核潛艇,澳洲也想要這樣的核潛艇。
再比如,法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過去是Phantom2000,現在是陣風戰鬥機;法國海軍的主力戰艦,一直都使用自研和歐洲各國研發的裝備,比如“地平線”級驅逐艦使用的EMPAR相控陣雷達、“紫菀”防空導彈等。英國就不同了,英國大量裝備美式武器系統,甚至連自己的“前衛”級導彈核潛艇都使用的是美國的“三叉戟”導彈,英國航母還搭載著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因此,和英國比起來,法國才算是一個真正的西方大國,是一個有獨立外交、戰略思維的國家,而不是美國的附庸。
圖為澳洲海軍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
如果說英國是美國附庸,那澳洲就純粹就是英國之下的“美國二級附庸”了。只不過,這次親手撕毀合同的是澳洲,因此法國還是要給澳洲一些教訓,否則,法國真就在西方世界沒有地位了。畢竟,隨著“五眼聯盟”的合作加深,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國的合作,逐漸成為整個西方的中心,如果代表歐洲、代表獨立思想的西方大國--法國,被“五眼聯盟”輕易就欺負了,那麼不論是對於法國還是德國,甚至對於整個歐洲都是很不利的,意味著他們的作用被邊緣化。
但是,要爭得地位,靠打擊英國是沒有用的,英國已經退出了歐盟,其影響力本來就小。對於法國或者歐盟而言,此時此刻就是要向美國施壓,向美國亮明態度,才能掙得臉面。所以,馬克龍最終召回了駐美國和駐澳洲的大使,沒有過多理睬英國,這對於英國而言,恐怕也是一種無聲的“羞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