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寫意清泉

    商為帝嚳之子契的傳承,周為帝嚳子后稷的傳承,俱為黃帝一脈,商周之戰不是外族入侵,而是諸夏之戰。所以不存在這種文明斷層的說法,而是同一文明的延續。

  • 2 # 獨愛吾廬

    崖山之後無中國之類的話是日本人說的,刻意貶低中國宋以後的文明,實際上中國從來都不是單一民族國家,不止是商朝,遼金元清,就連隋朝唐朝都是有很多少數民族的血液,隋唐脫胎於鮮卑族的北周,隋文帝的老婆獨孤皇后是鮮卑貴族獨孤信的女兒,楊廣就有一半鮮卑血統。李世民的老婆長孫皇后也是鮮卑貴族,那麼唐高宗李治也有一半鮮卑血統。。。。。秦朝的崛起也很少數民族有關,看羋月傳就能瞭解。還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像遊牧民族學騎兵。歷史上的匈奴,鮮卑,党項,羌,一系列少數民族現在都看不到了,不是滅絕了,而是跟內地漢人通婚融合了,幾千年過去了,大部分中國漢族人都有匈奴人,鮮卑人的血液在裡邊。其實漢族以前就叫華夏族,華夏的意思是,像花一樣絢爛多彩的民族,就是各個民族部落的融合,漢民族一直都是各個民族融合的結果。少數民族帶給我們很多文化,很寶貴,比如椅子,隋唐以前是華人是席地而坐的,是遊牧民族帶來了胡床,發展成椅子,胡床就是大型的馬紮子,可以掛在馬上攜帶,草原上直接坐地很潮溼,所以坐胡床。早期的椅子是可以摺疊的,類似胡床叫做交椅。坐椅子坐凳子使得華人長得更高大,身材更好,畢竟腿不受壓迫。少數民族帶給我們合身的衣服,唐代以前都是長袍大褂,帝王頭戴沉重的珠飾。唐代以後也有長袍大褂那都是隆重場合穿,你看李世民的畫像,喜歡帶有鞘翅的帽子。用烏紗帽代替高冠。還有圍桌吃飯,是清朝人帶來的,漢人吃飯必須分桌。普通話是元朝人帶來的,早期的漢民族語言類似於現在的粵語,元朝先征服了四川和雲南,所以四川和雲南方言也是官話,很容易聽懂。像火鍋涮羊肉,燒烤,都是遊牧民族帶給我們的美食。中國是一個文明國家,有眾多民族共同構成燦爛的文明。日本是一個民族國家,只有單一民族。所以日本文明沒有活力,所有人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想一樣的事。日本人也不理解我們文明的優勢在哪裡,所以你一定要搞清楚,崖山之後無中國,這是日本人的言論,他既有無知的成分,也有刻意貶低我們的成分。

  • 3 # 靈芝居士廣南醫人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現代漢族是古代幾十個民族大融合的漢文化超級大族,可以說,從人類基因圖譜看,漢族和全國現代幾十個少數民族都有血緣關係,中國並不需要分民族,因為沒有真正純粹血統民族,全部都叫華族就可以了,可以是華族維人,華族藏人,華族漢人,華族壯人

  • 4 # 無風即風

    這就扯淡了,什麼叫外族入侵?

    周代商,首先是內政問題,甲骨文中已經有侯、伯、公、男、田、衛、亞、子、婦的諸稱。

    《甲骨文合集》6812號有“周王”的記載:

    “已卯卜,貞:命多子族從犬侯撲周葉王事,五月”。

    這就表面,殷商是周國的宗主國,

  • 5 # 小妖沒惡意

    文明是相承的,而且周滅商,還讓宋國存了商囯怍,商朝的文明文化,文明的精神,文明的精義,都還是保留下來的。再說,真正的文化是經過多代形成的,從上古到先秦,在到漢唐宋,華夏文明達到高峰!蒙元和滿清,在毀滅中國文化上,在華人的精神壓迫上,都是致命的破壞!特別是滿清,一個爭做奴才的時代,文人的獨立人格不存,百姓麻木不仁,才讓列強有機可乘!所幸,民國後,又出現一個可以稱為文明覆興的環境,中國文化得到隔代傳承,抗日英雄輩出,大師迭起,這也是文化復興的標誌,當然那麼多的漢奸,也是歷史文化中遺留下來的糟粕,但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得到重振!以下,省略建國後的事情,不做評論!中國文化牛的地方在於,也是祖先最強大的地方,就是基礎太夯實了,文明的基礎是文字和語言,歷經千載可以傳承,也可以復興,不會斷絕,就是這個原因了,比如,我們看到甲骨文,一樣可以讀懂古人的大概意思!中華文明可以中斷,不會滅絕!!

  • 6 # 晴空萬里0809

    崖山之後無中國,純粹是扯淡,這是倭寇用來摧毀中華民族信心的誅心之計,就和“大東亞共榮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謊言。在中國居然還有一些所謂的漢奸學者隨聲附和,他們不僅背棄了祖宗,而且背棄自己的父母!

    而且“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其實暗含著西方種族主義思想,就好比希特勒一直追求純種的雅利安人德國一樣,是一種危險的錯誤思想。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思想中從來也沒有“種族”這一個概念,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思想一直包含著“包容”這一概念,雖然也存在著在言辭之間有一點歧視遊牧民族的意思,但那也是遊牧民族長期騷擾我邦邊境所致。而且我們鄙視殺戮,就連我們的兵法都在“慎用兵”,一旦遊牧民族歸順,中華民族就張開她寬厚的臂膀予以接納,中華民族在整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從來都是一個民族融合的過程,取各民族之長,共同發展和完善中華民族的文明,伴隨著歷史的發展和進步在中國這片打的上創造一個又一個燦爛輝煌的朝代和文化的高峰。

    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哪一個不是多民族共同推動的結果?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哪一個不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財富!在中國的大地上民族的統一始終是中國進步和發展的最大動力,誰宣揚分裂,誰製造分裂,誰就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敵人!

  • 7 # oo156

    第一次看到這種觀點是在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裡原文對周滅商的描述“公元前1500年的入侵者憑藉青銅武器和馬拉戰車征服了還處於新石器時代的商文明,為商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自身也被商文明同化。”作者為了將古希臘黑暗時代(BC1200~BC800)蠻族入侵與中國類比強行把周人描述為野蠻民族。僅如此,作者恐怕對中國史並不瞭解。武王伐紂在公元前1046年斯塔夫裡阿諾斯卻寫公元前1500年。當時看了也就一笑而過,沒想到這個洋人的錯誤這麼有影響力。

    周人並非外族入侵,周人為后稷子孫商朝初年周便是西部強大的方國,其君公劉居於涇水中游的豳,武備強大《詩經》裡的《公劉》記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古公亶父在位時周人遷至岐山走發強大。有了取商代之的想法“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周人也並非蠻族。事實上,周人的文明更加進步,突出表現在生產工具和文化風俗。《公劉》記載“涉渭為亂,取厲取鍛。”說明周人不僅使用青銅之類的金屬而且除了冶鑄外很可能開始使用鍛造技術,較商更為先進。商代盛行人祭人殉,而周朝則相對進步除了武王克殷後在朝歌舉行過一次規模較大的人祭,鮮有人祭的記載,人祭漸漸消失。人殉方面表現在殉葬人數下降《墨子》載“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但據考古發現80餘座西周墓葬,殉人只有200,人殉己不再流行。

  • 8 # 林屋公子

    先上結論:周朝滅商朝,對於商人來說確實是外族入侵。但是“中國”“華夏”的觀念都是周朝才有的,華夏國家的形成也在周朝。所以不能說“牧野之後無中國”,反而可以說“牧野之後有中國”。

    1、“中國”這個詞哪裡來的?周初青銅器《何尊》說“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也就是說,周武王說自己要在“中國”這片地區安家了。不過這個中國還沒有後世國家的含義,僅僅代表中央的城市。因為當時以商朝核心區域作為“中國”,史料中還有相對應的“東國”“南國”等。不過這個地理的“中國”概念漸漸就有了政治和文化意義。

    2、“華夏”這個詞哪裡來的?在《尚書》中周人多次自稱“夏”,“夏”在上古秦晉方言是“大”的意思。“華”和“夏”應該是同音假借,本身又是“花”的意思,故由單音節的“夏”變為雙音節的“華夏”,可以說兼具華麗、廣大之義。隨著周朝的大分封,一個“夏”也就變成了多個“夏”,並且慢慢將周邊蠻夷也融合成“夏”。同時“華夏”和“中國”也經常混用,都表示周朝統治的周文化區。

    3、春秋戰國之際,華夏融合了犬牙交錯的蠻夷,華夏國家從此連成一片,之後才有了“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方位概念。此後就是戰國七雄無盡征戰,直到秦漢統一帝國建立。但是華夏國家在春秋戰國之際就形成了,而且秦漢以後很多制度、文化、風俗也都淵源於周朝。孔子也說“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他雖然是商人之後,卻最心儀周朝的文化。

    當然,周朝的“華夏”“中國”都只是個概念,如果從國家形成角度去追根溯源,二里頭文化就可以說是“最早的中國”了,此後就是商、周。但無論如何,周朝和商朝的關係,絕對不能類比元朝和宋朝的關係。當然,“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也是錯誤的,不過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感謝閱讀!

  • 9 # 目西

    有這樣的邏輯跟日本人的關係很大,

    從日本人的觀點來看,他們需要一直的神話自己。

    日本最早的發展是受到唐的影響,推行的“大化改新”

    這時候日本人一直把唐推崇為天朝,跪在地下膜拜

    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唐軍在白江口一戰,用弱勢兵力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日本

    在這之前,日本人是非常狂妄的,

    他們曾經給隋煬帝寫過信

    小野妹子使隋國書有

    東天皇敬白西皇帝

    《隋書》記載為

    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

    從這裡我們就知道,日本人至少想要跟隋朝的皇帝平起平坐。

    白江口的戰爭才讓日本人徹底的膜拜起來“中國”

    而他們膜拜的中國就是所謂文化上的中國。

    要做中國文化的傳承人!

    等到了元朝,忽必烈曾經給過日本天皇書信要求臣服,

    日本人就不高興了說“滾犢子,你說我是蠻夷,我看你也是蠻夷,憑什麼要我臣服。”

    忽必烈怒,派兵征討,結果被風搞黃了,日本人稱之為神風,以至於有後來的神風特攻隊!

    等到明朝建立,日本經歷了戰國時代,一統天下了,他就想著跟中國哪個地方的人比試比試,看看誰厲害!

    這是他們給朱元璋寫的信

    臣聞三王立極,五帝禪宗;唯中華而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做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臣居遠弱之倭,偏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故知足長足也。今陛下作中華之王,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座,封疆百萬餘里,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地發殺機,龍蛇走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堯舜有德,四海來賓;湯武施仁,八方奉貢。臣聞陛下有興戰之策,小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竭力之兵,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來土掩,將至兵迎,豈肯跪塗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救黎庶之艱辛。年年進奉於上國,歲歲稱臣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詣丹墀。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具表以聞。

    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

    人家根本不認為自己會輸,意思是你要戰便戰。

    結果就是日本被老朱列為不徵之國。

    明朝跟日本的豐臣秀吉在北韓跟萬曆打了一仗,雖然日本戰敗,但是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都打出了內傷,幾乎是平局的情況。

    然而明朝的時候日本人對大明還是有些尊重的,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爭貢之役。

    等到了清朝,日本根本不鳥清朝的皇帝,皇太極想要透過北韓,讓日本進貢。

    日本貿易,聽爾如舊,但當導其使者來朝,朕亦將遣使與彼往來也。

    這是清對北韓說的話

    中原,天子國;彼虜,小丑也。

    這是日本人知道後的反應!

    因為日本人是看不起蒙元和滿清的,所以他們就認為,既然中國大陸上的中國文化,被小丑消滅了,自己當仁不讓的就是真正的華人。

    所以他們發動對清朝的戰爭,完全正義,這是以華夏而討蠻夷!

    直到近代,日本人侵略中國還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宣傳自己,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言外之意,建立以自己主導的中國文明。

    所以在日本人看來你我都不是華人!

    所以有這種觀點的華人,大多受了這種思想影響,然後宣傳一種激進的民族主義。

    其一中是哀嘆,而更多的就不說了!

    如果僅僅是對中華文明的哀嘆,你的重心應該是傳承!

    至於有沒有人說牧野之後無中國呢,是有的,只不過他說的比較隱晦!

    武王乃封箕子於北韓而不臣也。

      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童者,紂也。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哭出來都不行,他那裡還敢說牧野之後無中國呢,只能說,麥苗長的好啊,豎子不足與謀!

  • 10 # 韓曉勇老師

    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史。日本人比較擅長這一套。“崖山之後無中華”論發酵,應該是出自日本人之手。

    所謂“崖山之後無中華”,又稱“崖山之後無中國”,與“明亡之後無華夏”一句並列,是一種文化和網路論調。其認為標誌著宋亡的崖山海戰導致傳統的漢民族政權首次完全被北方遊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這句話被用來表示華夏文化在經歷蒙元滅宋後發生嚴重的斷層,古典中華文化遭到了摧殘。"崖山之後無中華"根據日本記載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以崖山海戰比喻南宋敗亡,哀嘆山河破碎,神州陸沉。崖山海戰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後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興亡,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告終。戰後宋朝隨之覆滅,元朝完全統一了中國。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將雲貴、青藏、蒙古高原和東北北部與傳統"漢地"一起納入統治範圍。

    崖山之戰之後,日本人認為他們心目之中的中央天朝已經滅亡了,假裝出一幅痛苦流涕的樣子,假惺惺的裝出自己已經接過中央天朝的衣缽,自以為是的以小中華自居。

    與之類似的還有“明亡之後無華夏”一句,清軍入關,關內漢地皆為胡佔,大明王朝的附屬國越南、北韓六神無主,也一直唱此論調,長期不承認清朝之承繼大統,“明亡之後無華夏”,北韓、越南穿漢衣,留大明傳統髮型,認為大中華已經滅亡了,自稱“小中華”。大致這麼個意思。

  • 11 # 月色浸花冷

    商是父,周是母,商周共同孕育中華文明。元清像強盜,以外人的身份亂入的。

    成湯,伊尹,姬昌,姜尚,奴兒支斤•貼牟真,艾力巴育嗜,矣根羅•努爾哈赤,也合納擾……

    從人名上看,就看出商周是正宗華夏王朝,黃帝子孫,後幾個算什麼?怪異的名字不似華人。

    題主拿商周對比元清,是想挖掘中華文明之根嗎?

    題主是以歪理灌輸給民眾“中華自古就是一部外族入主史,中國不一定非要漢族做主,異族也可以來,只要不丟命,誰統治都一樣”這樣的思想嗎?

    這種漢奸思想,使民眾不再有氣節,受到外部攻擊時會想到:又不是非要漢族主政中國,打過來的,那是誰,投降吧,未必過的不好,誰統治都一樣……

  • 12 # 小虎有話說啊

    最大的叛亂者就是西岐,臨陣倒戈的是帝辛軍事征服的淮夷部落。簡單說法是,中國部落聯盟領袖帝辛四處征討不順從的部落,西岐作為長期的不順從者,經歷了漫長的休養生息,在帝辛征討安徽淮夷的時候趁機武裝起來,從陝西寶雞出發,對河南鶴壁的朝歌發起進攻,帝辛派投降的安徽人去當炮灰,結果安徽人反水坑了河南人一把。陝西人取得了勝利,並出於商滅亡於其他部落不忠誠的前車之鑑,創造了分封制,所有部落必須由老姬家自己人當王,不再允許部落叛亂的發生。

    其實中國王朝最早的夏商周都只是西北地區的一個小部族而已,這些小部族建立王朝以後,不斷入侵擴大領地,才形成了中國,從最初就沒有血統意義上的漢族,你們都是被這些部族統一起來的這些土地上的原住民而已,漢族是生活在同一文化圈的人而不是同一血統的人,原來這些地方人都有差距,最後的人口流動讓差距變小,中國最初的漢人,指的是漢朝的人,漢朝時間長,對華人影響深刻,他們叫漢人只是一種記憶,並不是現代社會血統意義上的民族,現代民族概念來源於西方,以後中國才叫漢族,華人大多過去沒有民族概念,血統概念。

    不是有一句話,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宋被蒙古所滅,漢文化遭受嚴重損失,那些優秀文化禮儀被遊牧文化所代替,雖然元也提倡漢文化,但還是保留許多他們的文化,。明亡之後,服飾又被廢除,漢文化又被多多少少閹割。 禮崩樂壞,道德淪喪不就是,亡國的一種表現嗎! 現在殘存下來的只不過是皮毛而已,真正的精髓早已丟的差不多了。

    紂王不眾叛親離怎麼會滅亡,要不然商的諸侯國共同拒周,武王更是不可能把七十個諸侯國份封至全國。他要真是文武雙全誰會冒著這麼大的危險,周朝也沒有必要打他,商周的始祖都是帝嚳的兒子,一個叫契封於商,商朝始祖。一個叫后稷封於周,周朝始祖。一個在河南,一個在陝西。商朝滅亡後他還封紂王他哥哥在河南商丘建立宋國長達700年。秦皇和楊廣就不一樣了,秦皇剛滅亡六國沒有守著。李唐江山趁天下大亂,李淵和楊廣是姨兄弟,手裡有實權很有趁火打劫條件。

    紂王他哥哥是帶著商朝遺民,河南商丘是商朝舊部。商丘和東夷徐州挨著,夏朝五百年,商朝六百年,江蘇和山東還是外族嗎?在上古時代再苟陶的帶領下和帝舜統一了,紂王他叔叔箕子直言不諱被紂王貶為奴隸。武王打敗紂王后封箕子到北韓。前年鄭州考古隊發現紂王酒池肉林是真的。林氏後人在河南淇縣每年要紀念被紂王害死的比干。 紂王不眾叛親離,周為何要在紂王時代滅商。周不可能成功,商丘和徐州挨著。江蘇和山東還要外族嗎?帝蕘最大的功勞就是和東夷聯盟了,紂王不眾叛親離,他的哥哥,叔叔都背叛他這是不可爭論的事實,要不然武萬不可能不七十三個諸侯國封至全國,商的諸侯國怎麼不拒絕周。

    本來蒙古人和建州女真人和我們漢族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語言還有祖宗。幾百年下來不是異族被我們同化了,而是我們現在漢族已不是原來的漢唐宋承,文風鉅變,試問現在還有誰能像李白那樣灑脫出口成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難道這不是人為的變革民族的語言傳承嗎?還有書法,現在已經離我們很陌生了,在古代這可是普遍的。

    詩詞和字跡我們現在都成文物了,國家沒有在中小學全日制開通毛筆字和詩詞,倒是日本一直在這麼執著的做下來了。試問歐洲幾千年下來字母文字有巨大的變革嗎?我們不是想分裂國家分裂民族。難道我們祖先的優秀傳承都不可以繼續下去嗎?那我們還叫什麼漢族漢文化!中華文化的精髓難道是他們自己都不用的女真文和女真傳統嗎?不能過分的打壓先進的有著三千年傳承的漢文化,否則我們的民族將來可能像南韓越南一樣連自己的民族史都不清楚了。

  • 13 # 藍色記憶CC

    首先說一下,周滅商和西晉八王之亂後的五胡亂華,崖山之後元滅宋和最後的滿清入關滅明還是不一樣的。

    周發源於岐山,上古時期屬炎帝部落。同為華夏文明的朝代更迭不能算作外族入侵。而且在夏商周三代封建王朝中,最重要的統治手段就是分封制,王會把自己的兄弟和立國時的重要功臣封到周邊去做諸侯。週一直就是商的附屬諸侯國,更談不上是外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利安沉香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