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林6491

    謝邀!美英為澳發展核潛艇的計劃,可說是預謀已久,當矇在鼓裡的馬克龍對此作出強烈抗議美澳核潛艇協議,懷著憤怒不滿心情召回法國在美英大使後,拜登緊接著就給馬克龍打去一個電話,當馬克龍接通拜登電話,就來個直接了當地向拜登提出了,必應解決《核潛艇危機》,並要求美國就“有關印太合作的基本談判卻將歐洲盟友置之門外的決定,應給以作出澄清,還要求美國應重新與盟友建立關係的同時,還要求期待美國採取具體措施來恢復兩國間的伩任。拜登並點頭答應作出同意妥善處理馬克龍的要求。馬克龍緊接就向拜登回話,同意讓此前因抗議美澳核潛艇協議召回法國大使返回美國。這也表明了馬克龍是在認慫了。可是呢?美澳合作卻還仍在繼續地進行沒有停下來,緊接又宣佈擴大軍事合作,那就是將所有型別美軍軍機,輪流部置到澳洲,以合作方式提升澳洲的防務水平。透過上述跡象表明,個人認為:拜登為實現亞太針對打壓中國的戰略計劃,一是用提升跟隨美國有百年鐵桿盟友關係,將澳洲捆綁在反華的戰車上孝忠美國充當炮灰罷了。二是用黑吃黑的手段,強行掠奪盟友法國與澳洲早前簽定數百億的大額訂單買賣歸已,並又用欺騙的謊言哄騙馬克龍手段,以逼馬克龍直接認慫了,可還仍舊和澳洲軍事合作不停,那馬克龍對此有什麼辦法呢?只好直接認慫吧,那是到什麼時候都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也。

  • 2 # 瓜瓜十三叔

    我覺得算不上是認慫,我覺得法國沒有拿捏好“度”,“虎頭蛇尾”,“雷聲”太大,最後“雨點”卻太小。先看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2021年9月15日,美國、英國和澳洲三方宣佈建立所謂的三方安全聯盟,在美國的慫恿下,澳洲撕毀了之前向法國訂購的涉及金額達幾百億美元的常規潛艇合同,轉而投入到了英美的核潛艇中的“懷抱”中。對於法國方面而言,這件事不僅讓法國失去了幾百億美元的軍工訂單,關鍵是這個事是所謂的盟友在背後“捅的刀子”,這件事讓法國異常憤怒,在9月1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決定召回駐澳洲和駐美國的大使。召回大使是非常嚴重的外交事件,在法國宣佈召回駐澳洲和美國的大使後,自知理虧的美國和澳洲紛紛說“軟話”,強調他們與法國的傳統友好和盟友關係,而英國方面則讓馬克龍先生“消消氣”。而歐盟則表達了對法國的支援,同樣認為美國這種在“背後捅好友一刀”的行為非常不地道。正當國際社會在進一步觀察西方盟友之間的這場聲勢浩大的“內訌”會如何發展時,難道法國真的想與美國、澳洲決裂?然而,事情很快就出現了“反轉”,很快,在美國總統拜登的主動要求了,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了一次電話,之後雙方達成了共識,法國方面同意讓此前因抗議美澳潛艇協議召回的法國大使重新返回美國,並且美國總統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在10月底在歐洲會面。

    馬克龍

    分析這件事之前,談兩個事情,法國與美國的關係,美國的盟友結構。第一,法美關係。我覺得可以分為兩個時間段,從美國獨立到二戰,二戰以後。美國的前身是原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十三塊殖民地,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爆發,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法國對新生的美國幫助很大,1778年法國與美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之後法國直接對英國開戰,可謂既出錢又出力。法國對美國的幫助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在當時的歐洲,法國與英國矛盾重重,另外,在在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中,英國擊敗法國,取得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蘭西的大部分地區,法國的殖民勢力就此基本退出了北美。但是,無論如何,對於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法國的傾力幫助,美國都很感激的,由於這種歷史的原因,美國國內對法國的好感度是相當高的。

    新法蘭西

    七年戰爭前後北美殖民地的變化

    美國獨立戰爭

    二戰後,西方世界的格局發生明顯變化,美國成為了超級大國,傳統歐洲列強中的英國、法國等國與美國的實力有了差距。1949年,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建立了西方的軍事組織北約,美國成為了西方世界的“帶頭大哥”。隨著西方世界主要國家實力的變化,英國為了維持其國際地位,主動投入到美國的“懷抱”中,而歐洲傳統強國對美國始終有不服氣和較勁的成分。北約成立後,法國對於美國主導歐洲的防務頗為不服氣,在與美國爭奪歐洲防務主導權失敗後,在1966年,法國退出了北約的軍事一體化組織,但是,保留在北約其他委員會的資格和席位和北約會員地位,成為了北約所謂的特許成員國,此後的幾十年裡,在軍事上,法國與北約各玩各的,互不搭嘎,直到2009年法國宣佈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在二戰以後,兩國雖然是盟友,但是法國有了反美情節,而美國對法國則是既防範又拉攏。

    北約

    歐盟

    第二,美國的盟友結構。美國的盟友主要分為北約盟友和非北約盟友,美國的非北約盟友主要日本、澳洲、以色列等國。如果按照與美國的親密程度,美國盟友的第一梯隊顯然是英國、澳洲、加拿大和紐西蘭,在五個國家在族群和文化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同源性”,屬於“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英格蘭人被認為是日耳曼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在這個第一梯隊中,現在看來,英國與澳洲明顯屬於美國的鐵桿盟友。而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則屬於第二梯隊了。

    法國海外部分

    法國是一個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分佈於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法國海外部分的總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法語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歐洲,比利時、瑞士、盧森堡等國都有數量很大的說法語的人口,在北美洲,大約有1000萬人使用法語(主要是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法國在印太地區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這次事件中,被美國“捅了一刀子”後,法國的“自尊心”明顯很受傷害。

    雖然一開始在表象上法國拿出了與美國決裂的架勢,然而,從這件事法國最後的處理上,法國並沒有真的下定決心與美國或者澳洲決裂,雖然歐盟支援法國,但是歐盟也不想與美國真的決裂。作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而言,無論是從法國的國民情緒角度,還是從法國國內的反美人群角度,或者是從法國的實際損失角度,或者是從馬克龍個人的政治利益角度(2022年,法國將舉行總統大選)等方面,馬克龍的憤怒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既然法國並不打算真的與美國決裂,這個憤怒程度可以稍微低一點,給自己留個臺階。或者,既然如此憤怒,那怎麼樣也應該再撐一段時間,而不是在美國總統拜登主導打了一通電話後就偃旗息鼓,所以我覺得法國方面這個“度”沒有拿捏好。我覺得,就這件事來看作為西方世界的“帶頭大哥”的美國顯然是相當不厚道,沒一點“風範”,在利益面前,對盟友“捅刀子”這樣的事毫不猶豫。在美國的盟友中,他們與美國的關係也是有近有遠的,英國與澳洲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另外覺得,法國與美國依然是盟友關係,兩者遠遠沒有達到決裂的程度,法國與美國之間,兩者既有矛盾與分歧,也有合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亞迪的DMI技術到底怎麼樣?哪一款車價效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