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左梅朗
-
2 # 哎呦上學去
不願意,孩子有孩子的事,我有我的事,如果我從一而終的陪著他,對他來說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像我這種自己沒事閒的人就會找事情給孩子做,比如:讓他做作業,看書,以及讓他自己玩,有時候人家自己玩的好好的,大人估計看不下去就會說他,一說火氣就出來了,火氣一出來不發洩自己遭罪,發洩孩子遭罪,要是我自己有事我可以眼不見為淨來規範我自己,這樣偶爾說下孩子會聽。天天說估計他就不聽了,甚至有的還會和你對著幹。
-
3 # 瀟翔
生活中一直陪讀孩子到高中畢業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父母要上班 外公婆和爺奶都沒有這個精力 所以這種如果是沒有如果的 就算有如果 也會把孩子陪讀成廢品 沒有用的 真的有這個如果 我也不會選擇 因為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建議以後孩子不要陪讀 家長也不要送孩子上學 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要是孩子因小陪讀一下子還說的過去 也要時刻放手的陪讀 要是陪讀到高中畢業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但不能不陪伴 適當的陪伴 在孩子有叛逆的時候 陪伴一下是可以的 但要想到放手 ……比方你的孩子膽小 你可以帶他去游泳 他害怕的話 你可以推他到水裡 ……他自然學會…… 要是他想你送他上學 你可以送幾次 但慢慢放手 要他一個人上學 一個人回家 慢慢放手 還要要他自己照顧好自己的生活 只要孩子能做的 父母一定讓孩子自己發展……這樣的孩子才有出息……才有發展……才有獨立的個性……我的觀點也許不適合你 但我們可以試試 祝天下父母都能培養出自己好孩子 好後代 祖國的好後代……
-
4 # 妖姐愛生活
當然願意!我從當家長和當老師兩個角色來談談為什麼在孩子讀書學習期間需要家長的陪伴。
作為家長,孩子是我們生命中血脈相連註定的一生的陪伴。在孩子讀書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他們自身的弱小和對世事的無知,都需要家長去照顧、關心和啟迪。心理學上說:如果孩子在早期的關係中體驗到愛和信任,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可愛的、值得信賴的。如果孩子的依戀需要沒得到滿足,他就會對自己形成一個不好的印象。孩子就會在心裡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不只覺得自己不受父母歡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歡迎,他們缺少安全感。相反,一個得到愛的孩子長大後不僅相信父母愛他,而且相信別人也覺得他可愛,更重要的是他會成長為一個溫暖、善良、有愛心且自信的人。父母日常的做的每一頓飯菜、每一次上學放學的接送、每一句正確教育孩子的話語、每一次生病時的體貼呵護、每一個電話的寒虛問暖、每一個夜晚的熟睡後的探視蓋被、每一場比賽和遊戲的參與和互動......不但幫助孩子的成長更是他們日後最美好的回憶。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我又從這麼多學生身上看到,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和沒有陪伴的孩子是多麼的不同。那些從小父母陪伴身邊的孩子性格大多Sunny開朗、自信勇敢,學習專注力強,即便有的學習成績不太好,但他們充滿朝氣、有愛心、和同學相處和睦,就像電視劇“小歡喜”裡的方一凡,樂觀Sunny調皮可愛。而從小缺少家人陪伴的學生,大多性格內向冷漠、缺少自信、懦弱且自卑心理嚴重、不擅長溝通表達、喜歡斤斤計較,嚴重的還自閉。
有一句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其實也適合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陪伴很平常卻很溫暖,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請你用愛心、耐心和細心來陪伴孩子吧。
-
5 # 葉千榆
我就是個陪讀媽媽。
我們夫妻的計劃一直就是要從小學陪讀到高中畢業。我孩子今年15歲。我從他上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始正式陪讀。
如果不是因為一年級第一學期是9月,可能我也會從第一學期開始陪讀。
孩子讀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就和老公協商了這個問題。最後得出的一致結論是:我收入不高,我回家照顧孩子。
那年春節過後,我再也沒有出去打工。
什麼叫條件允許?每個人所認為的條件不一樣。
我們夫妻認為我們有這樣的條件。我老公覺得我對教育比較熟悉,能夠教育好孩子。
因為孩子的幼兒園時期也多數是我親自照料,孩子的所謂早教也是我自己訓練。效果感覺還不錯。
而且我讀書的時候,學習優異,是個學霸。在學習這一塊,我有更多的學習經驗。
所以,我們認為條件是成熟的。
很多女性所認為的條件,就是錢,錢,錢。我回家帶孩子時,我們夫妻倆沒有什麼錢。我和孩子是租住的房子。
我老公的收入也並不是很高,他的原生態家庭也不行。
所以,作為一個農民工,我老公要養我,孩子,他自己,以及對他的父母進行部分贍養義務。
我們只能從自己身上節約。
沒必要的花費都不花費,也不去追求那些虛榮的東西。
一直到孩子上初中,我們才存夠了買房子的錢,才結束了租房的生活。
所以,按照很多人的理解,我是沒有條件帶孩子的。
我經常聽到朋友說"我也想在家帶孩子,可是沒有條件呀!"其中有一位朋友,房子已經三套了,城裡一套,鄉下一套,郊區一套。
她家還有兩輛車子。一輛卡車,一輛小車。
她說:"我沒有條件帶孩子。"
因為,她又去買了一輛挖機,自己開挖機去了。
她的孩子,白天就多由她的父母照顧。因為她希望有更多的錢,同時,她也覺得在家裡帶孩子很煩,因為孩子太調皮。
所以,她所謂的沒有條件是什麼呢?
還有一位同學,10年前月薪大概5000元左右。她很想辭職照顧她的孩子。但她愛人和婆婆覺得,如果她辭職,家庭收入減少了5000元,生活水準會打折扣。所以兩人都希望她上班。
她說:"羨慕你,我就沒有這個條件。"
她所謂的沒有條件又是什麼呢?
陪讀所需要的真正條件。作為一個陪讀媽媽,現在已經陪讀九年。我用我的經驗告訴一下大家陪讀所需要的真正條件。
1:必須是夫妻共同商量好的。
如果夫妻沒有商量好,你不願意全職。那麼即使你的老公月入幾十萬,你心裡面也有不甘心。
或者說,即使你老公月入十幾萬,他不願意你全職,你強行全職了,他心裡也不舒服。
2:全職以後,不要總認為自己是為了老公孩子犧牲。
不管是誰全職,都是一個選擇,是自己心甘情願的或者商量好的,不能總是認為自己為家庭犧牲了。
如果有這種不平衡的心態,會導致夫妻之間吵架也會讓孩子很有壓抑感。
3:要放棄不必要的虛榮心。
既然全職在家,可能家庭收入就會比以前預期的少。
那麼就不要跟別人學,不要刻意追求買多大的房子和要買多貴的車子。
4:必須要有愛心和耐心。
家不是你躲避職場的港灣。你要面臨孩子身心生理的變化,要有耐心,要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要隨時和孩子以及愛人保持理性的溝通。
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要像一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愛情專家、生活全能手。
你要懂孩子的心思,要能夠打理家裡的事物,要能夠尊重信任丈夫。
捨不得放棄工作的收入,沒有耐心在家裡照顧孩子,沒辦法說服老公,對自己的圈子沒有信心,都叫條件不允許。
而不僅是:我錢不夠。
-
6 # 教數學的BAI老師
陪讀,顧名思義就是指陪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廣義上講陪讀是家長從生活到學習全程參與的一種行為。這種我還是比較推崇的,說到底努力工作對於華人來說更多的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家好,國家就好,愛己,愛家,愛祖國。
狹義上講陪讀就是一般家長所說:孩子放學後家長或者假期裡陪同孩子寫作業並予以指導的行為。如今陪讀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目前的陪讀主要存在著生活陪讀、監督陪讀、攀比陪讀和盲從陪讀等四種。
現在很多學校和很多教育專家都建議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陪讀,也有很多老師會明確清晰的告知家長應該如何進行陪讀。但似乎更多時候老師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責任轉嫁給了家長,就像現在很多家長都感慨的自己又重學了一遍小學和中學的課程。
家長應該創造好條件做好“陪讀引導”。家長可按照下面三個原則開展陪讀:
第一:檢查作業、而不是批改作業。老師要求家長陪讀後,順帶也把作業批改的任務轉給了家長,而很多家長並非專業教育工作者,在對孩子的作業批改和講解過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模式去做,也就不能像老師那樣,遵循教育的規律和科學的方法進行,這無形中也影響了孩子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模式。因此,家長只用瞭解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如何,而不是替孩子改正作業。
第二:督促孩子,切忌囉嗦嘮叨不耐煩。自從家長陪讀這個現象在現代社會流行後,很多家長也就比較容易的發現了自己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而一旦有缺點出現後,家長著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就體現在了對孩子的陪讀過程中。前段時間在微信圈瘋轉的一條關於輔導孩子作業的各位父母的感想,有的父母甚至想揍一頓自己孩子的心情都有。可見,孩子還處於成長髮育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缺點的存在,給孩子改正學習的機會。一個問題點到為止、事不過三,提醒三次後,就不要再重複的對孩子嘮叨了,那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
第三: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健康快速成長。家長的任務是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人生的良師益友,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能力。因此,家長自身應該掌握必要的、科學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化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在陪讀過程中,家長們要建立和落實的是“陪讀目標責任制”,不遷就孩子也不完全束縛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揪住孩子的缺點一味責怪;清晰認識陪讀的意義是責任和成長,而不是簡單的外在要求和原因。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陪讀則是家長對於孩子最真心的守護,我們希望家長的陪讀是一種關愛、溫暖、科學的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
-
7 # 隱月的小日子
如果是我,我願意,這樣大家都沒有遺憾感,同時只有在陪伴中相互成就,你才能真正成為更好的父母,孩子可以成為更好的孩子~
-
8 # 加油Sunny學子
易烊千璽說過,他的媽媽從小就陪他上各種輔導班,還會一起做筆記,這是千璽形成好性格的重要原因。作為一名老師,我深刻明白未成年人的優勢和不足。如果條件允許,我非常願意未來給我的孩子陪讀到高中畢業,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金錢有價,親情無價。
錯過了十幾年的收入,我可以接下來再賺十幾年來彌補虧損; 然而,錯過了孩子的關鍵期教育和陪伴,接下來即使花費幾十年也彌補不了。懷胎十月,母親可以全心全意為胎兒輸送物質營養;陪讀十餘年,更可以為孩子增添一輩子的精神營養,這是無形的、更寶貴的財富。家長的陪伴除了對孩子成長十分關鍵,也是家長心中無可替代的幸福紀念。試想一下,孩子從上大學之後,以後又有多長時間可以親密相處呢?大學住校,一學期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畢業工作,一年回家的次數寥寥無幾;等到了結婚生子,肩上又增添了新家庭的責任,更是無法抽身陪伴父母太長時間啊!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更需要在孩子成年前給予充足的陪伴,用親情滋潤父母和孩子的心田,留下一輩子的幸福懷念。二. 報班不如陪伴,心煩不如示範。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青春期太叛逆了,別說輔導功課了,看見就心煩,不如多花點錢報輔導班。”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請明白,由於年齡特徵,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容易叛逆,過度說教甚至責罵更會引起逆反心理。而青春期的叛逆,還有一大因素紮根於青春期前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就缺少陪伴? 是不是在孩子小時候,家長沒有做到以身示範?是不是在孩子小時候,家長過於重視責罰而缺少溝通?
案例:我班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方工作都忙,給孩子從小報了各種輔導班,以為能促進學習和成長。沒想到,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父母覺得報班沒效果是因為孩子不努力,就經常責罵孩子。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愈發叛逆,和父母的關係也越鬧越僵。和孩子多次談心之後,孩子對我說:“他們從來只關心我學習,我身體不舒服他們也覺得我是裝病逃避。但是他們自己從來不學習,憑什麼要求我好好學習?我討厭他們,討厭學習。” 後來我單獨和家長聊天,家長和我說:“我們從小對他寄予厚望,想著我們倆文化水平低,就給他報那麼貴的輔導班,找好老師教他學,就這還不珍惜,不好好學習!” 我問他們:“請問你們平時和孩子溝通交流多嗎?” 他們就給我倒苦水:“老師,我們工作忙,孩子平時是他奶奶帶,跟我們不親,想交流交流,孩子也不配合啊!”
看完這個案例,大家就能發現,問題的癥結在哪裡了吧? 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也缺少父母的示範作用,和父母之間缺乏情感紐帶,疲於應付各種輔導班和來自父母的壓力,這些不良因素一直壓抑著,到了青春期,問題就大爆發了。
那麼,我會在陪讀過程中會如何去做呢?
第一,我在陪讀過程中會注意交流方式,更加註意自我提升,而不會只是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我會像千璽媽媽一樣,在陪讀過程中讓自己重走學生路,認真記好每一科筆記,在提升自我的同時也給孩子起到示範作用; 我會和孩子一起就學習上的問題進行探討,向孩子求教不懂的問題。因為工作原因,我肯定會落下一些功課,而這正是讓孩子做小老師的契機。我會告訴孩子:“因為媽媽需要工作,今天的課我不得不缺席了,請你認真學習,做好筆記,回頭教一教我。” 這樣,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會被激發出來,並且在孩子教授的過程中還能鞏固提升對知識點的掌握。第二,我會帶孩子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孩子成長為見多識廣、充滿正能量的人!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我非常認同,社會是大課堂,我會在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中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豐富他(她)的知識,增強他(她)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還說過:“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 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我相信,透過我的悉心陪讀,孩子即使不能像千璽那樣出色,也可以形成好的習慣和性格,成就精彩的人生。
-
9 # 南人北行
我認為陪不陪讀不是關鍵,陪不陪伴才是癥結所在!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候,是需要家長全心陪伴的!
這個陪伴不僅僅指時間,更主要指感情的共鳴,情緒的撫慰和需要的滿足等精力的付出和情感的投入!
有的人一天到晚看似陪著孩子,但只是拿著手機,不參與不互動那叫陪伴嗎?
所以我認為題主的問題把條件放在首位,把陪讀放在中央這樣的假設就偏離了教育的主旨!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需求稱為基本需求(basic needs),是需要必須滿足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必要需求,之後才需要認知、審美和自我實現的成長需求(growth needs)。因此在孩子生長的前期環境中,家長的陪伴是必須的!
大多數家庭由於生活所迫,一般三歲前孩子大多由老人看管,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有條件,例如外國的帶薪產假和育兒假,由母親全職照看這當然最好的!不過即便不能全職,父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給他以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他需要的愛的需求得以滿足,就沒有什麼大問題!
我們的孩子也是三歲上幼兒園之前主要由他爺爺奶奶帶,但因為住在一塊,孩子天天看到我們,而且一下班我就接管孩子,陪他遊戲玩耍奔跑,週末兩天一直帶著他,所以孩子基本沒有愛的缺失,反而因為家裡愛他的人不止父母,驕傲得很,到處嘚瑟!反正爸爸媽媽不愛我,還有爺爺奶奶愛我呀!
只要有充足的愛和關注,全不全職有什麼關係呢?所以育兒既要看條件又要看國情和你的教育觀!在有父母老人共同看管的孩子,不缺愛,缺的只是恰如其當的關愛!不過即便再苦再難,也要讓孩子留在身邊,這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和保護!心裡安全感的保護!我記得有一陣孩子爺爺奶奶不想待在城市,非得回老家,我們雙方要工作養家,迫不得已讓孩子離開小半年!那時孩子不到一歲,當我們接他回來時,一歲半多的娃三個字的話一句也不會說,孩子沒有父母陪伴,多孤單呀!所以我之後再也沒有讓孩子離開過自己!
三歲之後,孩子上幼兒園了,孩子用了兩個月逐漸走出分離焦慮,不過因為在幼兒園活動量大,所以早早就睡了!上幼兒園之前每天陪他讀書都到我睡著了,他還小眼嘀哩咕嚕轉!所以上幼兒園的孩子連老人都不用了,更不用全職在家帶孩子!
雖然不用全職帶孩子,但是帶孩子多活動探索是必要的。所以我們週末一般在戶外,偶爾也報班學畫畫音樂等!孩子的審美能力也要逐漸培養!因為養孩子不僅僅是吃飽穿暖!我們在孩子三四歲以後,帶孩子游五嶽之一的恆山!去大同雲崗看石窟雕像,開車馳騁在大草原上,騎著小馬,踏遍木蘭圍場!
總之,在上小學前,打著孩子旗幟,我們也走遍了節假日能去的地方!其實孩子去哪都無所謂,看海?沒有,他只玩沙子!看名山大川?他才不,眼裡沒有風景,只要有人陪伴,他跟狗狗玩得最歡!
因此,我在他心裡最柔軟的時候,跟他一起養過流浪貓和流浪狗!不過隨著情況變化,我們只好把他們送人了!我同學給她孩子養過鸚鵡,也挺有趣!
所以啊,你看,對孩子的陪伴和理解是最重要的,沒有全不全職的選擇,只有付不付出的努力!現在,孩子馬上快上初中了,我們從郊區去了市區,租了很小的房。雖然很辛苦,但是為了陪伴孩子,這也心甘情願啊!總不能讓孩子每天花幾個小時上下學吧!那就只能家長受累多跑跑了!
所以,綜上所述,全不全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在孩子生命的重要節點不能缺席!有的媽媽為了孩子做全職主婦,除了財力需求更要有強大內心,因為脫離工作環境最大考驗的是你自己!如果你能協調情緒,全職也未嘗不可,畢竟現在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到足不出戶可以賺錢了,只要全職媽媽能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點,在家還是職場又有什麼關係呢?
-
10 # 春風掃塵
我不願意。我是一名教師,孩子也上小學。我的同事們的孩子有上幼兒園的,也有上小學、中學的,甚至有大學畢業結婚生子的。縱觀這些孩子們的成長,我覺得學會放手很重要。
首先,家長放手,孩子才能有獨立的空間自由地呼吸。畢竟,每個孩子都不是家長的附庸,他們遲早要長大,要適應這個社會,要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而這些技能和態度需要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在碰壁中習得。早些放手,讓孩子在學校這個相對安全的區域去學習,也許孩子碰壁次數會相對少些。等到高中畢業,孩子已經是十六七歲了,三觀基本已經成型,再去改變就難了。而且進入大學,相對開放,此時碰壁,可能頭破血流。
再有,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位地陪讀,容易限制我們的眼界,侷限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與外部的世界脫節,思維落後,目光短淺,行動拖沓。如果父母圍著孩子一直轉啊轉,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又如何為孩子樹立一個健康向上的榜樣?只有活出自我精彩的人生,才能與孩子擁有更多共同話題,才能受到孩子的尊重。
-
11 # 水清有魚80
我不會,我的工作很好,我喜歡的專業,受人尊重,有成就感,我會努力把它做好,身教勝於言傳,這本事對孩子就是一種教育。生活上的照顧我會竭盡所能,也會適時放手,我認為這樣也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男孩。
回覆列表
願意。我自己帶過的一屆學生,有兩個印象特別深:一個孩子初中時一般,但母親一直很耐心,跟讀到高中,時刻關注孩子身體心理和學習,後來孩子成功考入985院校。另一個初中一直是班級第一,各項習慣都很好,父母也很放心,讓孩子自己住校,孩子初中一直都很優秀,但是高中時因為到實驗班壓力大又沒有人及時疏導,孩子每況愈下,最後只考了個普通本科。所以如果能陪儘量陪。因為成年人有時都會失控,更何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