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忠林愛講故事

    調查顯示,疫情期間,28.5%的家長認為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家長所謂的失控是什麼?調查顯示,疫情期間,51.8%的家長認為不能指導孩子的學習和作業,48.9%的家長認為沒有時間和精力陪孩子學習。可見,在大多數家長眼裡,管孩子就是管孩子的學習。

    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有時因界限不清而錯位。首先,家庭教育失去了獨立性,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有些老師把一些應該由老師承擔的工作,比如批改作業交給家長。而且家長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沒有受過專門的培訓,很難承擔這樣的專業工作。以上資料反映了這一困境;二是家長放棄了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把孩子成長的責任推給了學校。學校有義務在孩子上學時對他們進行學習和教育。

    一般來說,父母應該全方位地管理孩子,而不僅僅是學習。但是,為什麼現在父母與孩子的管理和學習息息相關呢?深層原因是功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苦果。在教育功利化傾向的影響下,唯分數、唯學歷、唯文憑的現象縮小了家庭教育的教育目標。分數、排名和文憑已經成為許多家長衡量孩子發展的重要尺度。家長關心的不是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心地是否善良,精神生活是否充實,是否學會了自我管理,而是孩子在考試中是否得了滿分,是否名列前茅,以及他們能否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2018年全國家庭教育調查報告》顯示,四年級學生家長對學業期望的最高比例為班級前三名。如此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的時間、空間和學習內容得到充分安排,孩子的獨立空間、內在興趣受到抑制,情感冷漠,精神蒼涼,最終社會適應能力差。家長在教育上過於功利,導致了家庭德育的缺失,也使得親子關係日益緊張。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繼續加劇。過去,父母眼中的寶貝成了神獸。

    每個家庭,甚至學校和社會都應該關注寶貝變成野獸的現象。在網際網路+時代以及隨之產生的人工智慧時代,動態、多元和不確定的社會正在不斷增長。每個家庭都必須不斷地迎接各種挑戰,以達到新的平衡。如果家庭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新奇的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家庭學習引發的家停學,讓家庭應對家庭生活空間的變化,對家長的課堂功能和家庭教育能力都是一種挑戰。處理不好的家庭,或寶寶變成野獸,或父母一方或雙方都有心理問題。我們還注意到,在疫情發生前注重教育和兒童自我發展的家庭,更適應在家學習。在後流行病時代,不僅學生可以在家學習,家長也可以在家工作。家庭作為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的重要場所,應充分發揮其功能,提高其適應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為女性生孩子,為什麼外國女性不用坐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