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國家改造”,指的是日本陸海軍中的少壯派狂熱分子痛恨日本當時的文官政府,認為他們是“特權階級和閥族”,會導致國家的滅亡。這些狂熱分子主張“從那些盜取天子統治大權,並傲居全體國民之上驕恣不義的亡國之徒手中,把國家奪回來”。許多民間右翼團體也支援這種思潮,有統計稱,這類右翼團體在1932年年末至少達到了493個之多。
“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夕,這種“改造運動”已經發展到了以血腥的刺殺行動來推動的程度。如1931年初,櫻會頭目橋本欣五郎與右翼巨頭北一輝等人,聯合參謀本部諸多要員,計劃於該年3月19日發動軍事暴動,以武力剷除文官政府,實現軍人執政。該計劃後來被日本政府偵知,但卻無力對參與計劃者採取任何懲治措施。最後,這種血腥刺殺終於發生在了七十七歲的日本首相犬養毅的身上——1932年5月15日,犬養毅在其官邸被一群身穿日本海軍制服的青年刺殺。刺客散發傳單《告日本國民書》,內中稱,“目前挽救國家的唯一道路就是採取‘直接行動’,殺死天皇左右的奸賊!”
犬養毅被刺殺的直接原因,是他在處理“九一八事變”的過程中,引起了狂熱分子的不滿,被指責為“非國民”。
♦ 犬養毅
此事的始末,簡要說來是這樣的:事變爆發時,日本是若槻內閣,犬養毅時任在野反對黨政友會Quattroporte。三個月後,若槻內閣無力應付政局,宣佈總辭職,犬養毅以第一反對黨Quattroporte身份出任首相。上任後的第三天,犬養毅派遣了密使赴華,希望透過私人管道尋找解決事變的辦法。
未入主內閣之前,犬養毅曾以政友會Quattroporte的身份支援過關東軍的行動。他為關東軍辯護稱,“九一八事變並不是因為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而爆發的偶然事件,而是因為中國長年漠視中日雙方既定的條約,長年漠視日本應享有的權利,才釀成事變。”入主內閣後,對關東軍在東北持續的軍事擴張,犬養毅也繼續予以公開表態支援,還辯解稱: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是為了剿滅馬賊;關東軍接管中國東北的地方行政組織,是因為中國的官員全逃跑了,是為了挽救佔領區不要陷入恐怖的無政府狀態。對關東軍自導自演的“偽滿洲國”,犬養毅內閣也公開表態支援,稱政府今後的政策走向,是協助所謂的“滿洲新政權”循序漸進成為一個新國家。
但是,在透過私人管道尋找解決事變辦法的過程中,犬養毅的立場與公開表態時的立場,略有一些不同。據他的左右手古島一雄後來披露,犬養毅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承認中國對東三省的“宗主權”,然後由日中兩國聯合在東三省建立新政權,“平等開發”東三省的經濟。犬養毅的密使萱野長知則回憶稱,他來華後與中國政府秘密接觸了一個多月,雙方初步達成了一個基本框架,包括“一、日本自東北撤兵;二、由中國派警察維持秩序;三、指定該地為實行三民主義模範區;四、中國派大員常駐東北;五、准許日本移民東北;六、兩國各派大使正式談判。”
無論是古島一雄的披露,還是萱野長知的回憶,犬養毅在秘密交涉中所持的主張,仍然是一種包藏禍心的侵略手段,仍然旨在擴張日本在東北的勢力和特權。但在那些主張直接佔領東三省的關東軍狂熱分子眼裡,這種手段卻顯得太過“保守”了,是對關東軍的一種“背叛”。歷史學者黃自進曾評價說,犬養毅之所以要走秘密渠道,是因為“當時的日本政治環境已不容許日本與中國做‘有取有舍’的公開性外交談判。當時在日本軍部刻意操縱輿論的情況下,日本全華人民都陶醉於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的絕對性勝利。”
也正因為日本國內的輿論已極為狂熱,當萱野長知的秘密行動被軍部偵知後,犬養毅立即於1932年1月5日命令萱野長知中斷一切談判回國。犬養毅之所以不願支援關東軍搞直接佔領,主要出於國際環境層面的考慮,他在1932年2月15日給陸軍元老上原勇作寫了一封私人信函,希望上原勇作出面約束軍部的少壯派軍人,理由便是:(1)關東軍在東北運作所謂的“滿洲國獨立”,將會“引起與九國公約的正面衝突”,使日本在國際外交上陷入孤立;(2)為了防範蘇聯,日本“必須早日與中國本部改善關係”。
上原勇作沒有迴應犬養毅的請求,犬養毅內閣與軍部的關係反因此變得更加緊張。最終,支援對華侵略、只是在侵略方式上存有不同意見的犬養毅,成了日本少壯派軍人眼中“天皇左右的奸賊”,遭到了槍殺。
1933年,參與刺殺犬養毅的數十名兇手被提起公訴。被告們在審判席上輪番表達了“改革日本的決心”,認為“毀滅就是建設”。9根泡在酒精裡的手指,超過100萬份的請願書(包括1000份以上的血書),被送到法庭,表達對被告的支援。辯護律師在總結陳詞裡說:“他們的英雄般的決定甚至能夠讓魔鬼動容”,最終,所有被告獲得了輕重不一的“監禁”作為懲罰。法庭在判決詞裡說,他們的“憂國之至情,有可諒鑑之處”。
刺客、請願者與法庭,當時皆未意識到日本正在走向失控,走向法西斯主義的深淵。
所謂“國家改造”,指的是日本陸海軍中的少壯派狂熱分子痛恨日本當時的文官政府,認為他們是“特權階級和閥族”,會導致國家的滅亡。這些狂熱分子主張“從那些盜取天子統治大權,並傲居全體國民之上驕恣不義的亡國之徒手中,把國家奪回來”。許多民間右翼團體也支援這種思潮,有統計稱,這類右翼團體在1932年年末至少達到了493個之多。
“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夕,這種“改造運動”已經發展到了以血腥的刺殺行動來推動的程度。如1931年初,櫻會頭目橋本欣五郎與右翼巨頭北一輝等人,聯合參謀本部諸多要員,計劃於該年3月19日發動軍事暴動,以武力剷除文官政府,實現軍人執政。該計劃後來被日本政府偵知,但卻無力對參與計劃者採取任何懲治措施。最後,這種血腥刺殺終於發生在了七十七歲的日本首相犬養毅的身上——1932年5月15日,犬養毅在其官邸被一群身穿日本海軍制服的青年刺殺。刺客散發傳單《告日本國民書》,內中稱,“目前挽救國家的唯一道路就是採取‘直接行動’,殺死天皇左右的奸賊!”
犬養毅被刺殺的直接原因,是他在處理“九一八事變”的過程中,引起了狂熱分子的不滿,被指責為“非國民”。
♦ 犬養毅
此事的始末,簡要說來是這樣的:事變爆發時,日本是若槻內閣,犬養毅時任在野反對黨政友會Quattroporte。三個月後,若槻內閣無力應付政局,宣佈總辭職,犬養毅以第一反對黨Quattroporte身份出任首相。上任後的第三天,犬養毅派遣了密使赴華,希望透過私人管道尋找解決事變的辦法。
未入主內閣之前,犬養毅曾以政友會Quattroporte的身份支援過關東軍的行動。他為關東軍辯護稱,“九一八事變並不是因為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而爆發的偶然事件,而是因為中國長年漠視中日雙方既定的條約,長年漠視日本應享有的權利,才釀成事變。”入主內閣後,對關東軍在東北持續的軍事擴張,犬養毅也繼續予以公開表態支援,還辯解稱: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是為了剿滅馬賊;關東軍接管中國東北的地方行政組織,是因為中國的官員全逃跑了,是為了挽救佔領區不要陷入恐怖的無政府狀態。對關東軍自導自演的“偽滿洲國”,犬養毅內閣也公開表態支援,稱政府今後的政策走向,是協助所謂的“滿洲新政權”循序漸進成為一個新國家。
但是,在透過私人管道尋找解決事變辦法的過程中,犬養毅的立場與公開表態時的立場,略有一些不同。據他的左右手古島一雄後來披露,犬養毅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承認中國對東三省的“宗主權”,然後由日中兩國聯合在東三省建立新政權,“平等開發”東三省的經濟。犬養毅的密使萱野長知則回憶稱,他來華後與中國政府秘密接觸了一個多月,雙方初步達成了一個基本框架,包括“一、日本自東北撤兵;二、由中國派警察維持秩序;三、指定該地為實行三民主義模範區;四、中國派大員常駐東北;五、准許日本移民東北;六、兩國各派大使正式談判。”
無論是古島一雄的披露,還是萱野長知的回憶,犬養毅在秘密交涉中所持的主張,仍然是一種包藏禍心的侵略手段,仍然旨在擴張日本在東北的勢力和特權。但在那些主張直接佔領東三省的關東軍狂熱分子眼裡,這種手段卻顯得太過“保守”了,是對關東軍的一種“背叛”。歷史學者黃自進曾評價說,犬養毅之所以要走秘密渠道,是因為“當時的日本政治環境已不容許日本與中國做‘有取有舍’的公開性外交談判。當時在日本軍部刻意操縱輿論的情況下,日本全華人民都陶醉於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的絕對性勝利。”
也正因為日本國內的輿論已極為狂熱,當萱野長知的秘密行動被軍部偵知後,犬養毅立即於1932年1月5日命令萱野長知中斷一切談判回國。犬養毅之所以不願支援關東軍搞直接佔領,主要出於國際環境層面的考慮,他在1932年2月15日給陸軍元老上原勇作寫了一封私人信函,希望上原勇作出面約束軍部的少壯派軍人,理由便是:(1)關東軍在東北運作所謂的“滿洲國獨立”,將會“引起與九國公約的正面衝突”,使日本在國際外交上陷入孤立;(2)為了防範蘇聯,日本“必須早日與中國本部改善關係”。
上原勇作沒有迴應犬養毅的請求,犬養毅內閣與軍部的關係反因此變得更加緊張。最終,支援對華侵略、只是在侵略方式上存有不同意見的犬養毅,成了日本少壯派軍人眼中“天皇左右的奸賊”,遭到了槍殺。
1933年,參與刺殺犬養毅的數十名兇手被提起公訴。被告們在審判席上輪番表達了“改革日本的決心”,認為“毀滅就是建設”。9根泡在酒精裡的手指,超過100萬份的請願書(包括1000份以上的血書),被送到法庭,表達對被告的支援。辯護律師在總結陳詞裡說:“他們的英雄般的決定甚至能夠讓魔鬼動容”,最終,所有被告獲得了輕重不一的“監禁”作為懲罰。法庭在判決詞裡說,他們的“憂國之至情,有可諒鑑之處”。
刺客、請願者與法庭,當時皆未意識到日本正在走向失控,走向法西斯主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