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雨潤苗
-
2 # 永遠都是豔陽天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這種現象你怎麼看?
我認為這種兒童留守,父母在外奮鬥的現象,很正常!雖然有很多遺憾,但是,也沒有辦法!畢竟工作崗位在大城市佔了很大的比重……
留守兒童,農村多於城市……
留守兒童有不幸,也有幸!
不幸的是父母不能陪伴著成長!缺失了部份父愛與母愛……
幸的是如今的爺爺奶奶們不算是太老,文化也都有點,思想都算先進了些。。。而且他們將第三代視若生命般寶貴……
不管城市還是農村的留守兒童,在爺奶或外公外婆的照料下,都是比較幸福的……隔代親,以及幾乎脫產的照看養育,都是十分細緻又富有愛的!人老了,心慈了,對待兒童的態度很和藹可親了,教育方式寬鬆些……而孩子的父母們年輕氣盛,容易互相爭吵,管教孩子時缺乏耐心,動輒打罵,壞的習性和脾氣容易感染影響到孩子……
有人說留守兒童心理容易出問題,長大後犯罪的機率更大!我則認為這句話不是十分有道理!爺奶輩確實存在溺愛的錯,但也只是少數現象……孩子父母帶也有學壞的……
在農村,孩子們從小接觸田野,山林,溪流,動物等大自然,這種放養式的生活,孩子們更隨性,更具野性……思維和見解更具開拓創造性……
留守兒童在爺奶們的精心照料下,是幸福的……上學放學的接送,輔導孩子的功課,變著花樣的飲食……這些,在忙於生計的父母們身邊難以享受到……生活環境甚至比打工的父母們更優越些……
如何讓留守兒童更幸福地成長?平時可以每天與父母電話影片交流,溝通……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父母在外辛勤地勞作是為了他們有更好的生活……寒暑假裡也可以與父母彌補一下親情!這兩假期時,可以將能自理的孩子送到父母身邊住上一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
3 # 優美咖啡7T
留守兒童,遠離爸媽,多由爺爺奶奶看管,而爺爺奶奶年齡大了,多又不識字,放任自流,散養,這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享受不到良好的家教,文化課放任,思想品德教育放任,長此以往,怎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家長不應全出去,應該留下一人在家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
4 # 親子作家龍春華
謝謝邀請,我是育兒作家龍春華!關於留守兒童,我覺得這會破壞一代人的幸福!雖然父母也不希望這樣,卻是不爭的事實!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與孩子長時間分離,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更沒有學習的榜樣,很多孩子內心也會出現各種焦慮、低落等心理問題,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自己也失去了依靠,不敢真正做自己,很多時候都會選擇委屈自己!所以,這類孩子長大後有很長的成長路!無論婚姻還是事業又或者生活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但凡能把孩子帶身邊,再苦再難都要把孩子帶身邊!對孩子來說,父母比什麼都重要,有父母在,什麼都不怕!他們並不在意自己吃了什麼,住得怎麼樣!曾經路過一個垃圾場看到很溫暖的一幕,三個孩子,一個比一個大一歲,穿得很破爛,但天真無暇的笑容卻讓人觸動!買一瓶飲料,三個孩子一人喝一口!他們的父親斷了一隻胳膊,只能帶著孩子以撿廢品為生!看到那一幕,我眼淚下來了!也想起父親那時獨自供我上學的時光,雖然家裡一窮二白,但父親從未拋棄我!多少年後,我明白正是父親的不拋棄給了我安全感,也給了我幸福感!所以,我希望父母儘量把孩子帶身邊,實在不行,也要常跟孩子打電話,瞭解孩子的近況,讓孩子感受到愛!有時間也要多回家看孩子,無論身在何處,讓孩子感受到愛是最重要的!
-
5 # 四川談表哥
這個問題即複雜又簡單,首先留守兒童是當今的一個潮流,父母能力大可改變這個事實,父母只是普通工人那麼這個問題難解決,為了孩子的今天,明天還得加油在外拼博,所以這個大眾問題得簡單話
-
6 # 侯媽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缺少親情的陪護,在學習成績和心理及性格方面出現了問題,全國的留守兒童有2200萬人,留守兒童這個群體也被全社會所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怎樣解決呢?
父母要多關心孩子,夫妻雙方最好留下一個人在家裡陪孩子,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如果條件達不到,要做到經常回家看望孩子,每天和孩子保持電話聯絡,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孩子的假期裡,父母要把孩子接到身邊,彌補一下孩子的親情缺失,也可以藉此教育一下孩子.
老師成為留守兒童每天見到最多的人,老師要關愛一下他們,多幫他們輔導一下,多給他們開小灶,學校要針對留守兒童的特殊狀況,可以開設一些心理健康類的課程,緩解一下孩子們的心理.
父母讓老人多關心孩子,與學校老師保持聯絡,掌握孩子在學習的動態,也可以讓村裡的親友幫助照顧一下孩子.
-
7 # 江三姐
留守兒童最最核心就愛的缺失,教育的缺失,身心健康的偏離……
1、來自父母的愛匱乏
2 、隔代教育、代養教育力不從心
3、不問青紅皂白,孩子有求祖輩必應
4、我行我素,身心健康嚴重偏離
如何更好的改善這些……
1、 健全機制,發揮學校作用
2、加強溝通,形成關愛合力
3、轉變監護人的觀念,提高認識,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3、創造和諧的家庭氣氛,鼓勵孩子利用電話和書信與父母聯絡和溝通
4、讓孩子在感受各方面濃濃的愛中努力學習,發奮前進,為建設家鄉貢獻力量而做好鋪墊
-
8 # 小鄒的學習生活成長史
留守兒童也是 近今年出來的一個新名稱,作為一個特殊 的群體,大多數的
留守兒童目前都是跟爺爺奶奶生活,而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基本沒有什麼知識文化,給不了孩子想要的,而父母如果在家裡務農,一年到頭也基本上沒什麼錢,生活會更加拮据,所以大多數人都外出務工,從而失去了監守自己小孩的責任,對於這個問題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談.
1、從教育方面來談;留守兒童他們由於缺少父母的幫助,所以學習成績普遍不怎麼好,各方面的一些愛好興趣也不能開發出來,因為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師,大多數還是需要依靠家長來教育指導,而讀書又是他們走出農村的唯一出路,農村的教育和城市相比相差懸殊,教育跟不上,這個也是他們最致命的弱點,所以很多人會把自己小孩帶到打工的地方去讀書,也就城裡有民工子弟學校,小孩是教育非常重要,那是關係到他的一生,希望多重視小孩的教育,不像城裡還是有很多補習班,興趣班,所以他們也缺乏很多興趣愛好的發展。
2、從性格方面來談;留守兒童性格方面也會普遍孤僻,因為他們遇到問題困難的時候大多數求助的物件是自己的同學,他們也不能給與非常好的答案,偶爾求助老師,青少年時期父母和老師是他們發展的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對於留守兒童,父母遠離他們,那就只有老師了,但老師更多的是傳授知識,對感情相對缺乏,所以在你有困難時候,心裡話就很少傾述出來,性格方面就比較孤僻,他們應該希望有好的心裡輔導,開設一些心裡輔導的課程,或者可以跟城裡的孩子多多交流吧。
總之留守兒童是比較可憐的,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都缺乏,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多多關注,多讓社會愛心人士來提供相關方面的指導。
-
9 # 魯北人小凱
這是一個存在多年的社會問題。這種情況對兒童的生長,情感需求有很大的弊端。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安全問題。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需求。
要想根本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提高當地再就業。多引進企業到當地建廠,這樣就很多人就會從外地回來。現在面臨的情況是,在在家生活卻養不了家在外邊生活,能養了老家,卻看不了孩子。
如果自己能在老家找到一份兒比較合適的工資,合適的工作建議還得在家裡陪著孩子。如果你在外面務工。工資水平不錯,那就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接到身邊來上學。或者多學一些技能,回家創業。
其實總體來說,留守兒童這一問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解決的。這個問題已經存在了很多年。隨著社會的進步,留守兒童的數量會越來越少,現在生活壓力大,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
10 # 鄉村黑嫂
對於留守兒童,一部分是容易出現問題的。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問題,咱們分別說一下這兩類問題,然後總結下建議。
一、留守兒童容易缺乏管教走上歪路留守兒童是很渴望父愛和母愛的,他們看著別人有家裡人陪著,自己卻沒有,心裡一定能難過。黑嫂見過一個孩子,咬著手指頭看別人一家人高高興興的走過去,當時我試著去思考他心裡在想什麼,可是我承認想不出來,不在誰身上,誰也無法代替他們的感受。
一些留守兒童都是留在家裡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的管教方式和現代的不同,而且他們老人突然出現隔輩親的情況,就是對孫子孫女特別嬌慣,把這些孩子養成了目空一切的性格。
有些留守兒童早早的學會了抽菸和喝酒,他們覺得這很酷。假如這個時候,有父母在身邊好好引導,他們也許能走出這樣的坑,但父母遠在外面打工,這些留守兒童就會變本加厲。
就說這類孩子,會因為親情的缺失和管教,成為一棵瘋長的野草,長向什麼地方沒有人能預料,但不管理的莊稼長不好,不管理的孩子也是會出問題的。
二、他們會因為親情的缺失,造成心理上的缺陷很多人對這些不以為然,小孩子,能有什麼心理缺陷?其實,很多人的心理缺陷都是在兒童時期養成的。他們缺什麼就渴望什麼,等到渴望還是得不到時,就會轉變為仇恨這種東西。
比如他們渴望親情而不得,經過盼望還不成功後,他們有一些人就會養成仇恨親情的心理。常常聽一些人說跟父母說,我小時候你們幹啥去了?該管教時你們怎麼不管教?等現在做錯事了,你們才來管教,這一切都晚了。
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父母真的不想跟孩子守在一起嗎?當然不是的,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可是父母為了生活,為了養家,不得不去打工掙錢,留下他們實在是無奈之舉。
可惜,孩子無法理解。
總結:一切都會好的目前國家在大力扶持,鼓勵農民回家創業,另外還出臺了不少的惠農政策,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留在這裡創業,而不再選擇外出打工。
留在這裡可以掙到錢了,又能陪著孩子,兩全其美的事,做父母的都願意。
我們相信,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少,最後直至消失,到那個時候,父母再不用跟孩子分離。孩子也再不用羨慕別人的親情。
衷心祝願每個孩子都能有個親情陪伴和快樂無憂的童年。
-
11 # 湘妹子在兵團
隨著農業生產率的增長,農村剩餘勞動力選擇進城務工,我所呆的鄉村,很多子女都被留在農村由祖輩或者親戚來照顧和教育,孩子和父母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因此產生了“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過早的家庭缺失,沒辦法享受到父母的關心照顧和引導教育,會存在感情脆弱、自卑、親情缺失,甚至性格缺陷、價值觀扭曲等問題。
我個人覺得“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是簡單的由學校或者基層組織可以做好的,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
一是基層組織要加強兒童工作隊伍建設,安排專職人員做好“留守兒童”的摸排建檔、家庭走訪、資訊更新、政策連結等工作。要能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問題,幫助“留守兒童”家庭去協調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
二是要不斷完善學校和幼兒園教育,增設心理輔導課程,要分析“留守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留守學生”的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幫助“留守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樂群的性格。
三是要鼓勵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開展愛心活動。有的“留守兒童”的家庭條件不一定會差,只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心。透過愛心傳遞讓“留守兒童”感覺到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生活並不孤單。
四是健全各種監督機構,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十幾年前,我們村就有一個學習非常優秀的留守女孩,被鄰居性侵懷孕五個月才被發現,結果毀了孩子一輩子,非常令人痛心。尤其是要加強娛樂場所的監督管理,讓孩子們擁有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
-
12 # 農村迎川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怎麼看!
城鄉差距, 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隨著物價的上漲,生活壓力,年輕些的人大部分夫妻二人都到城裡打工,把子女留給父母照看,這些老人由於文化程度的限制不能有效的教育輔導,荒蕪學業,再說缺少父母陪伴!使這些孩子心理多少有點陰影!於是尋求上網打遊戲不能自拔!
農村的教育問題與城鎮的差距很大,教育局給每地方配備教師比,每50個學生配備一個老師,農村教師資源的缺乏!稍微好點的老師被吊到條件好的縣裡鄉里!村子小就沒有老師,前些年,到了開學的時候學生等著老師上課卻沒有老師!校長急得都想哭!一個老師代幾年級的班!家庭條件好的或者有關係慢慢把自己孩子轉別地方去,班裡的學生越來越少。
在今年暑假快該開學時,接校長電話看看班裡還有多少學生,五年級開還是不開,如果有十個學生校長累死也要開下去!沒有英語老師找個初中剛畢業來教,上面不弔老師誰都沒辦法,校資金非常非常的困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已到了危險邊緣!!!
-
13 # 農村陝二娃
還是挺同情可憐這些留守兒童的,真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他們,讓他們生活的更加幸福一些。
現在還在農村留守的人大多是40歲往上的人,大多是60歲左右的老年人,還有一部分就是留守兒童。40歲以下的人有一部分到外地去打工,一年左右才回家一次,還有一部分在附近找活幹;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部分已經在城市裡找到穩定的工作,有的也買了房子,已經成為了城裡 人,這些人所佔的比例應不低於50%;還有一部分在城裡打工,從事收入比較低的工作,這部分人目前是最難受的,農村回不去,城裡也很難紮根,他們中絕大多數是沒有好好上過學,自己也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村人口的減少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而且這種趨勢會越來越快。留在農村的年輕人的素質是越來越差了,這也是現實情況,因為有點本事的也到城市裡打拼了。
留守兒童問題其實出現了很長時間了,因為很多農村的父母為了賺錢,選擇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看守,夫妻雙雙去外地打工,即便是逢年過節都難以回來一次。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如果生活條件好,哪有人願意把孩子和老人留在家裡,外出打工呢?
畢竟農村人的打工乾的活都是很辛苦的工作,有的在工地,有的去裝修,有的去刷盤子刷碗,更有的去做清潔工。他們做的都是比較基層的工作,看著讓人心疼。可是讓他們做一些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他們會因為文化程度有限,教育程度的有限,而根本難以上手。
所以,即便他們外出打工,比在家裡種地的收入強一些,但對於生活環境的改善還是力不從心。他們大都沒有保險,沒有養老金,不可能享受城市的生活環境和各種便民政策,而攢的一些錢還有一大部分要給家裡寄去,供孩子讀書,供父母養老,可以說壓力非常之大。等到他們老了幹不動的那一天,唯一的指望就是孩子,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希望。
而這些可憐的留守兒童呢?他們從小就很難體會到父愛母愛,沒有父母陪在身邊,他們的說話可能會比同齡孩子晚,他們的性格可能也比同齡的孩子更加孤僻,生活習慣也沒有很好地養成,最終很有可能變成那些問題少年。可這種情況確實又無法很好地改變,真的讓人心疼。
-
14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兒童留守的現狀是被動的。也就是說,孩子被留在了農村,被留在了同樣留守著的祖父母或是親戚的身邊,這不是兒童自己的選擇,是孩子的父母離開了農村外出謀生所帶來的結果。同樣,也正是這些處於青壯年的勞動者離開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導致了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源。
那麼,是什麼推動著青壯年勞動力流出農村的呢?為什麼新農村建設留不住勞動力遠行的步伐,在外謀生的生活條件又帶不起守望親情的孩子們呢?
這是因為經濟的發展使得土地不再能滿足以耕作為生的人們最基本的養老育兒的生存需求,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只能到一二線城市去打工賺錢。同時,由於中國戶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城市的生活壓力,又使得留守兒童進不了城,親情被迫割裂。
《留守兒童白皮書》顯示,在總數達6100萬的留守兒童中,15.1%的孩子一年沒有見過父母,4.3%的孩子甚至和父母已有一年沒有聯絡。
而這些孩子中19.6%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
心理學家透過對兒童心理抑鬱程度進行測量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抑鬱程度得分最高,超過了50分,其中單親離家農村留守兒童為51.0分,而雙親離家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抑鬱程度得分更是高達53.5分。
(SDS自評量表得分小於50分為無抑鬱; 得分大於等於50分且小於60分為輕微至輕度抑鬱)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留下了人格扭曲的隱患。
正如我的一位來訪者,每每說起年幼的他留守時的情景,依舊是滿滿的辛酸與恨意。內心的冷暖唯有自知,有苦無人可訴,有難無人解答,孤獨無人可以排解,也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即使是苦苦哀求也喚不回父母一個真實的擁抱。
可是他更知道,如果父母當初留在了農村,又如何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又如何能供他讀到大學呢?
改變現狀,我認為只有切實地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用收益保障吸引勞動力迴歸農
-
15 # 武漢這點事
對於農村兒童留守問題,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像對於孩子來說一直缺少父母的關愛,所以說很多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迫在眉睫,當然也是有不少好的方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歸根到底留守兒童的存在還是因為大量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了農村老家,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大家都不用外出打工了,離家非常近,甚至說隨時可以回家看孩子,那麼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了。
像以河南省為例,最近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一些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而中部地區正好承接這些產業,農村地區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外地回到家鄉,服務家鄉建設家鄉,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當然除了產業承接以外,還有近幾年提出的產業扶貧,透過對於貧困地區的扶貧資金投入,帶動當地農產品的外銷,透過延長產業鏈和扶貧車間的開展,給當地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將能大大減少人口流失和留守兒童的增加。
回覆列表
此生若能幸福安康,誰願背井離鄉、顛沛流離?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是一代人的無奈,更是下一代人的悲哀!
父母只是一方捲入“打工潮”的還好,父母雙方都不在孩子身邊,留守在家的孩子,真的太可憐了!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個人覺得留守兒童身上所出現的問題,是其他同學的好多倍。①沒有父母的呵護,留守兒童中出現厭學的現象並不鮮見。
這樣的孩子如果遇到一個關愛他(她)的老師還好,但遇到對其不管不問、任其自生自滅的老師,那將是最大的悲哀。
很多留守兒童,都會被他們的老師打上“問題學生”的標籤,他們經常會出現遲到、上課注意力渙散、作業不及時完成等壞習慣,基於此,他們被老師所放棄。
因為在家只有爺爺奶奶監護,而很多爺爺奶奶差不多都目不識丁,想輔導孩子的作業卻無能為力,想培養孩子的習慣卻無可奈何。
就算孩子把前天的作業拿給爺爺奶奶看,然後說一聲“我的作業做完了”,估計也不會被察覺。在我的印象中,最令我頭疼的學生,就是這一種款式。②留守兒童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多愁善感,對待老師的批評比林黛玉還要敏感。
這類學生,特別是初中的,很可能會因為爺爺奶奶或者老師的批評而離家出走。在他們看來,他們就是沒人要的孩子,他們有苦沒地方傾訴,但委屈和難受一直憋在心裡。
在一所農村學校,有一名留守女孩,就是趁著爺爺奶奶睡著的時候,到外面和社會上的人鬼混一整夜,想想都令人頭皮發麻。
如果題主能考慮到讓孩子留守在家的弊端,建議父母雙方留下一人監護孩子,因為隔代撫養、隔代教育的風險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