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原四川師者情懷

    2020年將用高校強基計劃取代高校自主招生!

    2020年高考註定將載入史冊,一是史上第一次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高考延期一個月,二是因為招生政策發生的重要變化——1月14日,教育部出臺《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從2020年起實施“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對高考的改變和影響有多大?毫不誇張地說,絕不亞於2003年啟動自主招生和2014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要知道,自主招生實施16年來,改變了數百萬考生的命運;正在推進的高考綜合改革,已經徹底顛覆了文理分科的傳統教育模式。

    最初,很多人曾認為強基計劃只是自主招生的新“馬甲”,或者只是“自招2.0形態”,可實際上,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從本質到形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才選拔方案。

    雖然強基計劃不同於“古老”的自主招生,卻和另一項萌芽中的“綜合評價”招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綜合評價的招生方式,普遍將高考成績、高校校考(綜合素質測試)、學業水平考試分別按照60%、30%、10%的比例折算。由於綜合評價推行的時間並不長,且在極少數省份試點,大多數綜合評價招生的高校影響力較弱,因此該招生方式並沒有像自主招生那樣深入人心。

    與綜合評價招生略有不同的是,強基計劃將高考成績、高校校考(綜合素質測試)分別折算成了85%、15%;而且,強基計劃一開始就亮出了“王炸”,首批試點的36所高校,就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中的A類,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的頂尖大學。

    “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在此次新高考改革浪潮中,作為銜接人才選拔與人才培養的“強基計劃”,,是繼高考改革以來,大學招生、選拔、培養模式迎來的又一重大變革!它對高中生的影響將更為深遠:今後凡是想進入頂尖大學的考生,大機率要透過“強基計劃”;家長和高中生不瞭解“強基計劃”,達不到相應的要求,基本也就與頂尖大學頂尖專業無緣!

    更具深遠影響的是,實行了四十多年的將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指標的高考“唯分數”時代開始宣告落幕,多元錄取的綜合選拔時代正加速啟幕。

    “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的頑瘴痼疾,是長期困擾中國教育發展的嚴重問題。

    “唯分數”就是評價學生一刀切,以分數論英雄,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所謂高考“唯分數”,是指高校招生以高考分數(裸分)為主要或唯一依據的錄取模式。

    “唯升學”是指學校、教師將升學率作為唯一追求,隨著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眾化,“升學率”“重本率”“清北率”又成為追求目標。

    “唯文憑”是指把文憑作為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把文憑與價值、能力畫等號,學歷決定就業和深造。

    這種弊端引起了高層重視。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尤其是絕大部分高中“唯分數”,導致教師“考什麼教什麼”,大搞“題海戰術”,重知識輕能力,考試成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生為了考高分死記硬背,抹殺了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唯分數”導致高中學校重點抓智育,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對於要計入高考總分的科目高度重視,其他科目則不被重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被“邊緣化”,不利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

    “唯分數”嚴重影響著中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嚴重影響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嚴重影響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因此,“唯分數”頑瘴痼疾必須加以破解。

    先看國家是怎麼說的——

    “強基計劃”開宗明義: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背景)

    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原則)

    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學生的評價模式(怎麼選拔)

    逐步形成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培養哪些人)

    重點破解基礎學科領軍人才短缺和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為何培養人)

    與之前的自主招生不同,“強基計劃”從選拔定位、試點學校範圍、招生專業、報考條件到入圍高校考核方式、錄取方式及培養模式等,進行了系統性重塑。

      

    1、哪些孩子可能入選“強基計劃”?

    在制度設計上,將重點選拔兩類孩子:主要是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和少數在某個領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偏才怪才”。

    2、哪些大學和專業透過“強基計劃”選拔孩子?

    起步階段,遴選一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36所原985大學)開展試點,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結合高校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基礎學科專業安排招生。

    3、“強基計劃”如何選拔孩子?

    首先看高考成績,這是最重要的條件;

    取消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

    將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錄取”改為“基於統一高考的多維度考核評價”,按綜合成績重新排序、擇優錄取;

    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釋出後,高考成績就是入圍標準;

    教育部指導高校積極探索建立基於能力考查的筆試、面試、實踐操作,增強選才的科學性。

    4、“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錄取流程是怎樣的?

    (根據疫情前安排推算,最終以官方公佈為準)

    4月底5月初:高校公佈“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5月份:有意向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網上報名

    7月25日前:省招辦提前向相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不含加分)

    7月26日前:高校按照“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公佈入圍高考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佈入圍標準。

    7月27日前:省教育廳向高校提供入圍高校考核的考生綜合素質檔案。

    8月4日前:完成對入圍考生的高校考核(含筆試、面試、實踐操作)和體育測試,其中體育測試結果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

    8月5日前:確定錄取考生名單並公示錄取標準。

    一圖讀懂“強基計劃”!

    (上下滑動檢視)

    學習哥提醒:

    其實,對於高中生和家長、老師來說,政策已經出臺,過多分析政策意義不大。當前最重要的是,原本準備報考自主招生、現在想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如何在高考前準備自己的複習?那就需要先了解錄取規則和分數如何計算——

    第一步,按高考成績從高到低確定參加校測名單。

    第二步,入圍考生參加校測和體育測試。

    第三步,將高考成績、校測成績、綜合素質評價情況,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並按順序錄取。

    示例:武大招辦強基招生宣講會透露的計算方式

    考生綜合成績按照本省高考滿分折算。高考成績佔85%,綜合能力測試成績佔10%,綜合素質檔案評價佔5%。

    根據以上三步錄取規則,在此提醒考生三大注意事項——

    1、高考一定要發揮好,考出最高分

    強基計劃比以往任何招生政策都更加重視高考分數!分數!分數!沒有6月7日、8日兩天考出來的高分,基本就無緣強基計劃!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拼命刷題、認真備考!

    2、這半年一定要注意體育鍛煉

    尤其是男生一千米女生八百米跑和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田徑專案,體育測試成績要計分!計分!計分!

    3、綜合素質評價報告要高度重視

    認真填寫,資料翔實,成績單、各種證明材料千萬別作假!別作假!別作假!因為名單要在學校和班級公示,現在的大資料時代,沒有任何人有隱私,絲毫作假都會被同學扒出。記住:同班同學和家長絕對不會讓你靠造假考進名校!不要小看周圍人的力量!

    新模式招生,採取85%高考+15%校考,這種“二八定律”的分配機制,會對招生錄取模式帶來哪些變化?哪些考生能成為真正贏家?哪些考生會成為炮灰?

    看了強基計劃的錄取規則,可以看到:決定入場的因素在“八”,而真正決定命運(錄取與否)的,卻在“二”。表面上看,新模式招生中,高考佔據了85%的權重,但摺合成百分制後,它們的分數級差卻被進一步縮減,特別是對於名校而言。

    舉個簡單的例子,去競爭北大的,有可能是680分和660分的,但絕對不會是680分的和600分、620分的。傳統高考模式下,660分比680分低20分,可能相差了數千個排名;但在新模式摺合成百分制後,僅僅是70.4分和72.5分的區別。

    剩下的15%,是如何拉開差距的呢?我們以清北近幾年的綜評校考(領軍/博雅)理科為例,平均得分率僅為30%-40%!而這些,都是頂尖高手之間的較量!這意味著,在校測環節,最頭部的學生可能得到15分以上,最尾部的可能得1-2分,平均只有6-8分。學霸的榮耀,很可能在清北的一場校考中被擊得粉碎!

    當然,未來也不排除這種情況,即使考到全省前30名、前10名,仍然可能無緣清北!這種情況並非聳人聽聞,在新高考實施的浙江省,裸分前30名已經考不上清北了!

    這其實是對過去“唯分數論”改革的一種倒逼:如果只是一個考高分的“書呆子”,即使透過初審,也有可能在決定命運的“二”環節敗下陣來。

    這意味著,高考成績以外,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這意味著,頂尖高校完全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校考環節透過大量的競賽知識和超綱知識來增加選才區分度;

    這也意味著,清北等名校考察形式越來越靈活多元,課外知識的廣度和創新性思維,遠比只會考高分重要。

    下面列舉強基計劃各層次考生應對策略,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一、頂尖學生、偏才怪才

    強基計劃的啟動、自主招生的取消,對這類考生,沒有太大影響。

    理由1:強基計劃實施院校36所雙一流A類大學,足夠頂尖考生報考。原自主招生雖然有90所大學,這些尖子生也只瞄準高層次的大學。

    理由2:強基計劃破格錄取“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一些偏才怪才、五大學科競賽國級選手,屬於這一類考生,優惠政策基本沒有改變。

    二、競賽省一

    這些考生在2020年如何報考強基計劃?還有哪些途徑可選?

    1、2020年強基計劃

    競賽省級獎項的考生,目前確實有些尷尬,但是等到3月底36所大學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公佈,報名條件就明確了,現在做再多猜測也是無用,安心提高文化課成績是目前的最優選擇。

    競賽生把更多盡精力放在文化課備考上,相信不管政策如何轉變,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效果也不會差的。

    2、2020年綜合評價

    目前,南科大2020年綜合評價正在報名,大家可以嘗試報名。

    2020年綜合評價預測會擴大範圍。4月份,各校綜合評價招生簡章會陸續公佈。

    三、競賽省二、省三

    可以將目光轉向綜合評價、高考兩條途徑。

    理由1:2019年自主招生已經提高門檻,給競賽降溫,省二、省三處境早就不容樂觀。強基計劃能夠對接到省二、省三的可能性不大。

    理由2:綜合評價沒有硬性要求必須競賽省一,省二、省三可以報考。而且在校測時,競賽思維非常加分。

    理由3:不管是哪種特殊選拔,高考成績都成為了關鍵。放平心態,把學競賽的專注用來學習文化課,還有140天,一切皆有可能!

    三、文科生

    文科生本來在自主招生就是少數,在強基計劃中預計也是少數大學可報。所以2020年高考特殊選拔政策變化對於文科生影響不太大。

    1、2020年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招生政策目前並無變動,文科生參加綜合評價依舊有利,各項文科競賽獎項依舊有用。

    2、2020年強基計劃招收的文科專業主要是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定位在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北京大學、華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參加強基計劃招生的大學,都有非常厲害的文科專業。

    考生在3月底不妨關注這些學校的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如果報名條件符合,說不定比往年的文科生參加自主招生還更加有利。

    四、基礎學科突出、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優秀學生

    強基計劃非常適合這類考生報考。

    理由1:強基計劃定位在基礎學科,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

    理由2:強基計劃設計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並且不能轉專業。需要在高中階段已經有堅定地興趣愛好,而且家庭可以負擔“本碩博連讀”的費用,及未來科研工作並無豐厚回報的可能。

    理由3:這類學生如果單靠高考成績也許無法考上這36所國家最高層次的大學,強基計劃給予這類考生優惠同時,建設國家的基礎學科,達到雙贏。

  • 2 # 無人車來也

    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中國啟動自主招生。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啟動強基計劃。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決定自2020年起,在36所試點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

    時隔17年,為什麼又要提出強基計劃呢?

    強基計劃,是繼《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釋出以來,高校人才選拔培養迎來的又一重大變革。作為新高考在新時代的新突破,集中體現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我覺得,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總結強基計劃五個特點很有道理:

     

    強基計劃目標定位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階晶片與軟體、智慧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招生辦法

    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據有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制定強基計劃的招生和培養方案。符合高校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請參加強基計劃招生。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有關高校要認真研究制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並在招生簡章中提前向社會公佈。

    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並提前向社會公佈。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後,由高校組織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對考生進行嚴格考核,達到錄取標準的,經高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報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核准後予以破格錄取。破格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併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

    強基計劃培養模式

    招生高校要對透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制定單獨人才培養方案和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的高校,要加強對人才培養的統籌。

    對透過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可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暢通成長髮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

    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本科階段培養要夯實基礎學科能力素養,碩博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探索學科交叉培養。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整合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專案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

    強化質量保障機制,建立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進入強基計劃的學生進行綜合考查、科學分流。建立在校生、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和人才成長資料庫,根據質量監測和反饋資訊不斷完善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持續改進招生和培養工作。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積極為關鍵領域輸送高素質後備人才。教育部將加強對強基計劃的政策支援。

    強基計劃規範管理

    高校強基計劃招生工作全程接受本校紀委監督,並建立申訴途徑和舉報機制。嚴格組織高校考核,按照國家教育考試有關要求組織實施。筆試、面試安排在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進行,試題按機密級事項管理。面試採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籤的方式,過程全程錄音錄影。完善資訊公開公示,落實教育部、省級、校級三級資訊公開制度,合理設定公開範圍,規範公開內容,主動接受監督。嚴肅查處違規行為,對於違規違紀行為,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對於因疏於管理,造成考場秩序混亂、大規模舞弊、招生嚴重違規的高校,取消其強基計劃招生資格,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並追責問責。

    強基計劃招生規模

    起步階段,在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如下)範圍內遴選高校開展試點。相關高校可向我部申請並提交相關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一體化方案。我部組織專家綜合考慮高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質量、科研專案及平臺建設情況、招生和人才培養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則,研究確定強基計劃招生高校、專業和規模。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高校要與各地教育部門充分溝通協商,統籌考慮國家政策與導向、招生定位和培養要求、各地高考綜合改革程序以及中學素質教育推進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在各省(區、市)的強基計劃招生名額,並在各省(區、市)的分省計劃中安排。

    強基計劃36所試點高校

    北京大學、華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今日的失業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