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矢之歌

    廉潔程度怎麼算?是算貪官比例還是算貪汙金額?我們把問題轉換一下?三國以前的文官貪腐程度為什麼比後世低,特別是唐中期以後?我並沒覺得腐敗程度上有什麼區別,而且我也不知道怎樣去區別這個程度。

    如果硬要回答這個問題,那麼……

    首先你要知道一個道理,權力滋生腐敗,絕對的權力滋生絕對的腐敗。

    那麼縱觀中國歷史,它就是一個帝國制度不斷成熟的過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所以腐敗的程度也不斷加深,大致就是這樣,但是要細說就沒有時間了,有什麼沒理解可以提問

  • 2 # 知常容

    在裡面我要說一個歪理,你得撐住,要是接受不了的話不要看。看來之後不準罵。

    這個跟人才選拔制度直接相關,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人才選拔制度一共經歷了這麼幾種,從最早的世襲制,到後來的察舉制,然後到九品中正制,然後到科舉制。

    九品中正制的時候,寒門有機率上位了,寒門真正有機率上位的是科技。世襲制,察舉制的時候,寒門基本上沒有上升空間。

    世襲制的時候為什麼不貪汙?因為普天之下就是你的,你貪汙幹嘛?你生下來就是個貴族,你生下來就是幹大事的人。而且你有土地,有大量的土地,奴僕,根本衣食無憂,商人是低賤的被看不起的。所以你要追求的是名聲。名聲才能夠讓你更上一層樓,不是錢財。

    察舉制的時候,對名聲更加註重了,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有一次生病了,有個婢女過去照顧她,考核的官員就給他打了一箇中下。你沒了名聲,你什麼都沒有,有錢有什麼用?你看一下富商糜竺兩兄弟傾家蕩產支援劉備重新東山再起就可以知道,商人的地位是如此,如何的低下?但是你有名聲,那麼就代表你在這個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所以曹操為什麼要逼得許劭給他下結論,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為什麼大家都比較清廉,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名聲比錢重要,名聲才是最大的利,錢不是。但是到後期可以看到商人的作用越來越大,錢的功能越來越大,貪汙就不可避免了。一切就看哪個是最大的利。

  • 3 # 孝陵衛小校

    很簡單,因為人家有錢啊,根本用不著貪汙。

    祿秩是從先秦萌芽的,在商周時期官員都是貴族,所謂任官不過是人家承擔的家族職務而已。《國語·晉語四》中有“大夫食邑,士食田”。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何等爵位就享受何等待遇,有的大夫甚至可以牛逼到建立國家,如三家分晉。這些卿大夫手下有大量的胥吏,但這種胥吏不過是做事情而已,領取一分“稍食”(口糧及衣裝)。

    到了春秋末到戰國初,才開始出現以穀物形式的俸祿報酬,各國開始出現以若干石為等級的祿秩,如五十石之官、百石之官。到了戰國時期,周代的那種領“稍食”的胥吏,開始成為了一個行政層級。於是有了“封君”和“百吏”兩個系統,《荀子·強國》中就提到:“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後來爵已經成為一種榮耀和待遇了,閻步克先生認為秦漢時期的百官都是可成為“吏”,二千石郡國守相是為“長吏”,三公也可以稱為“吏”。戰國以後的官僚,已經和君主結成了僱傭和交換關係,因此可以隨時被罷免。

    此外,當時最大的財產也就是糧食,鑑於生產力水平,也沒有那麼多生活必須的消費品。戰國結束,想在秦國貪汙那簡直坑爹坑兒子的事情。西漢建國還是以功臣為將相,他們都有封地,根本不缺錢。安作璋先生在《漢代的選官制度》一文中總結出漢代選官的方式有察舉、公府與州郡闢除、皇帝徵聘、私人薦舉、考試、任子、納貲賣官七種。我們知道到了漢武帝時期才開始採取徵辟制和察舉制,這種任官制度選用的主要是“孝廉”。

    黃留珠先生根據實際記載將所有孝廉進行統計,所得為307人(限於明確記載有“孝廉”字樣者)。其中西漢21人,東漢286人,包括不就不應者41人,追贈者1人。經過對這307人的材料的剖析,能確定家世者有184人。家世情況基本可分作官(僚)貴(族)、富豪、平民、貧民四類。列表如下:

    可見舉孝廉的大多還是官貴富豪,至於平民舉了孝廉自然要注重廉潔,此外還有御史臺和刺史監察百官。我們可以說,三國之前的選官制度主要還是針對貴族富豪的,換句話說他們不過是用錢買官罷了,如司馬相如就用巨資買了個官。

    中國的官員啥時候腐敗現象開始嚴重呢?宋朝,唐朝依然是貴族社會,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才將中國的貴族階層基本都摧毀了,到了宋朝不得不與士大夫共天下(正兒八經的窮秀才們)。在貴族社會里,人家都擁有成千上萬畝的土地,隨便兼併一下小農的土地,小農就變作人家的佃戶了,人家花點錢搖身一變又成了大人,根本犯不上貪汙那點小錢。就像歐洲的大莊園,阿聯酋的白帽子一樣,貪汙?好累的。

    參考文獻:

    閻步克:《秦漢官吏為什麼用“若干石”為等級》

    安作璋:《漢代的選官制度》

    黃留珠:《兩漢孝廉制度考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子女多了,老人的晚年就是場血雨腥風。”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