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怯之
-
2 # 梅里一了
《道德經》於時下中國的現實意義,一句話,崛起之道。於個人的現實意義,一句話,成功之路。
中國勵志第一人朱元璋對道德經的評價最為直白而中肯"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非金丹之術也"。
朱元璋的一生既是漢民族重新崛起的代表,也是個人成功的典範。他最討厭文人的粉飾,雖沒有系統的讀過書,但靠勤奮和天資聰慧,親自撰寫道德經注,把自已的成長治國理念貫注其中,是注道德經最坦誠,最直白的一家。
當然,如果是貪侫詭詐之徒最好不要讀,因為老子對讀他書的人,提出了三個要求,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做不到這三點,讀後往往招禍。
-
3 # 辛冠並讀
道德經就是讓一個人的心靜下來?
蚊子咬你,你立馬把它打死,這個你可以做到,可能你眼花不好,也可能蚊子跑得快,蚊子沒有被打死,但是,蚊子一定不會繼續咬,那是肯定的。
可是那個癢還在,如果你把癢當回事,會越來越癢,如果你不當回事,很快就不癢。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有害的。你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當作夢幻泡影看,那就是佛。
那就是老子哲學,老子哲學就是那麼簡單,對於你的內在,只能道法自然,聽其自然。
-
4 # 隴西馬三寶
鄉人拜讀《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新風堂堂主 2017-05-19 15:34鄉人拜讀《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鄉人淺學,孤陋寡聞,不敢罔言,惟有拜讀!
善 建 者 不 拔 ,善 抱 者 不 脫 , 子 孫 以 祭 祀 不 輟 。修 之 於 身 , 其 德 乃 真 ﹔修 之 於 家 , 其 德 乃 餘 ﹔修 之 於 鄉 , 其 德 乃 長 ﹔修 之 於 邦 , 其 德 乃 豐 ﹔修 之 於 天 下 , 其 德 乃 普 。故 以 身 觀 身 ,以 家 觀 家 , 以 鄉 觀 鄉 ,以 邦 觀 邦 , 以 天 下 觀 天 下 。吾 何 以 知 天 下 然 哉 ? 以 此 。
第二十七章說“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這一章又出來了一個“善建、善抱”。就鄉人粗鄙的理解。二十七章是在論述幾個屬於聖人的素質要求,所以用了行、言、數、閉、結幾個方面來論述這其中的哲學道理。本章就是針對於普通人了,因為後面講了身、家、鄉、國、天下的一個修為。
本章的“善”怎麼理解呢?怎麼建造可以拔不掉,怎麼保住可以掙不脫?而且“子孫以祭祀不輟”。房子會塌,人會老,錢會少,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只有一個東西不會被沖淡,而且會歷久彌新。什麼呢?只有真理,思想才能永遠流傳於後世。真理就是道。
接下來說“修之於身……家……鄉……國……天下”,那是“修”什麼東西呢?就是修“善建”“善抱”。你建造的任何東西,好像都可以被破壞,包括老天爺建造的高山。但是你自己修為而來的“道”,也就是那個清虛的道,是拔不掉的;“負陰抱陽”,才會不脫。所以就是說普通人要去修道(不是說去做道士哦,道士是道教的事情),依道而行。
依道而行,修之於道。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真、餘、長、豐、普,好像都是那麼一個意思,總歸都是好的。
道,到底是什麼?如果讓我大膽的胡說一下,我認為就是那個存在於萬物之間,卻看不見摸不著,也無法變改的“規律”,也就是《易經》中的那個“不易”。
道不可能脫離本體,所以我們的身、家、鄉、國、天下,對於道的表象,各有不同。我們要去理解和修道,就必須反觀其身,“以身觀身……以天下觀天下”。很簡單的道理,我要了解狗,就必須研究狗,拿著一隻貓,能懂得狗的習性,那就見鬼了。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就是這麼簡單。老子在後面第七十章會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道,真的那麼簡單嗎?
呵呵!!!
-
5 # 忠言順耳1
道德經是大智慧,於古今中外,意義深遠,是人類智慧寶庫。//因古文難,許多人畏難,不畏難者,總有收穫。//收穫不是吹糠見米,是潛移默化,一旦開悟,四通八達。//世上書本,不可全信,不可迷信,誤解多,信其一二。//日久方見功夫。
-
6 # 最是光陰化浮沫cui
在於個人吧,道德經有用沒用只有自己讀了才知道!比較喜歡幾句話,上善若水、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比較喜歡的句子
-
7 # 郭成3點14
中國智慧源遠流長,中國方案歷史悠久。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德經》已然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品格,歷經兩千多年,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連孔聖人都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道家思想的重要影響可見。縱觀歷史上成功的偉大朝代,統治者的聖人之道,無不奉行“我無慾而民自樸,我無事而民自富”的人道,無不遵從天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的天則。
道德經的核心理念有三,一,尊重,二,善意,三,和諧。理解此三者的內涵和精髓,置於當下的時代進行再思考再定位,於國於民,意義重大。
尊重,善意,和諧,此三者,以“無為而無不為”作為公約數,聯接彼此,形成了道家思想大廈的基座,其上,形而上,道法自然,其下,形而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論述了天地之間的大道,以及人對天道的遵從,也就是天地大命和百姓命運的“萬物並作”。正如生命離不開水一樣,整個道家思想大廈就是汪洋大海之中一片陸地上的崇山峻嶺,因為水“幾於道”。
粗淺見解如下:
尊重。“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所以,天地有玄德,天地尊重萬物,即使是親生的,也“長而不宰”。道家思想崇尚的“尊道貴德”,眼下看起來雖然還沒有成為我們的素養,卻已經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的追求了。
善意。“天之道,利而不害”,“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對百姓疾苦和生養的關注,從來都應該是執政者的最高追求。善意是道德經世界的空氣,汪洋大海之上,無處不在。
和諧。道家是“適者生存”理念的鼻祖。柔弱勝剛強,不敢為天下先,勇於不敢則活,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無論是個人的進化(進步),還是國家組織的進化與成熟,道德經中所指出的道路和方案,凡三千年,未見更改,只聞遵行。與環境作對者,“勇於敢則殺”,“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國事民生,皆以最小程度的影響自然環境為上策。
此三者之外,關於如何認識世界,關於如何規範人類思維,關於終極的方法論,等等,道德經都有涉及甚至做了至今仍然有效或者未被理解的規定。以其為代表的中國智慧,是一座尚待開發的超級富礦。
-
8 # 清香山莊60769392488
讀《道德經》於時下中國有何現實意義?於個人有何現實意義?時下中國就是按《道德經》的思想治國,國家領導就是按《道德經》的思想去治理國家的。大家不是見到了嗎?時下中國所發生的事都是,《道得經》裡所提到現象。
剛剛看了幾個撰寫回答,又長了知識,看到了一句經文叫做:上善若水:這個詞,好象前兩天討論過這個詞。我看到有撰寫回答是這樣寫的,上善即繫好高的善,好似水一樣,從高高上面流下。善就好似水一樣潤萬物……。如果是這樣理解,我覺得又好似好有理,又好似無道理。
現同大家一起去探討,:上善若水:這四個字的內容,一個字一個字去理解。:上:字是指方位,最高的意思。想理解上字,看上字的字形,一橫表示為地,加個人手指天上高就叫上,手指地下面的就叫下。有個成語叫天高地厚,我亦比人罵過:不知天高地厚:。意思是說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
:上善若水:的:善:字又如何解釋呢?請看善字怎麼寫的,羊,草,口,羊在草上面吃一口就好了,如果羊在草上面吃了兩口,就不好,因為吃了兩口,草就會環死:善:即是:好:不過分。過分就不好了,就叫:惡:了。:善:亦叫做不過分的心態,好的心態。老子覺得用:不過分的心態,和好的心態:表術人的內心,名字好長,就用一個字表達,就用:善:字。:善即是:好心態:心態好。:
:上善若水:的:若:字,是個助詞,是連結一句話前後相通的作用,在:上善若水:這個成語裡面,沒有過多的解釋意義。
現在講到了:水:,水的意思,就好多了。如何解釋水,要解釋水,就得從陰陽五行學說講起,論方位在北方,論顏色是黑色,論陰陽,水屬陽性。請不要認為水的性質是陰性。因為水是動起來的,會流動的就屬陽。已經有好多前輩用獨到的見解,解釋過水。是這樣解釋的:
水是陽性,向下流動運動,遇平則停,在平的地方它就停下來不走了,不出聲。遇急則兇,在水流動遇到急流的地方,它就洶湧起來,發出聲音。遇阻則繞,遇到有阻濟的地方,它就繞過去,不同別人爭鬥。遇冷則冰,遇到天氣冷了,它就把自己冰起來。遇熱則升,遇到天氣嚴熱難頂,它就把自化成水氣向上升起。這就是水的特性。
:上善若水:就可以這樣解釋了。解釋全句話之前,這句經文要分開解。首先解釋:上善:上就是最高的地方,善就是最好的心態,:上善:就是最高最好的心態。:上善若水:就是老子教導人們:人們最高最好的心態思想,就象水的性質一樣。為人處世也要象水一樣,象水一樣的性質,要學會象水一樣生存,這就是:上善若水:的本意。
忠告:以上是本人對道德經的理解和道德經對人們的意義,如有錯誤之處,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多謝。
-
9 # 汕人文化
《道德經》是經典,既然是經典,自然永不過時,只要肯學習,都會得益。
雖然說,讀懂道德經,都說沒幾個人。但是也允許個人自己發揮,哪怕只讀懂其中一句,都能受益。
讀經明理嘛,所以懂些道理,對個人來說,會是一種良好的促進作用。
國家的話,如果能做到無為之治,那也是國家的大幸,是人民的大幸。
所以,現在讀道德經,對中國,對個人來說,都是好事。不僅現在,以後也一樣如此。
-
10 # 王道正道
改變不了現狀就改變自己,不安於現狀何不修身養性,這就是道德經意義所在。在這個充滿利益誘惑的時代,人已經失去了人性。讀道德經還能有什麼意義呢。《道德經》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的由來與形成,世間萬物的執行規律生存法則。天地自然養育了人類,人類就必須遵循天地間的執行規律。
回覆列表
要回答《道德經》於中國有何現實意義,於個人有何現實意義這兩個問題,首先必須弄清以下幾個問題:1,《道德經》究竟是本什麼樣的書?2、老子為何會為後人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經》?3、《道德經》究竟講了些什麼?
1、《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首先,對道德的概念要釐清,《道德經》的道德,在古語中是兩個詞,道是道,德是徳,各有所指,界限分明,與今天的"道德"一詞,指代天差地別,完全不同。
其次,《道德經》中的"經"的含義,也並非宗教經文中的經的含義,與佛經、《聖經》、《古蘭經》中的"經"的字義與指代,也是完全不同。儘管道教將老子奉為教主,將《道德經》奉為至尊寶典,但道教的建立,是老子身後五百年的事,是後人的選擇自由,而非老子的主觀本願。老子寫《道德經》,意在做科普工作,對當時的政要們宣講宇宙時空的基礎知識,也及認清人類和眾生萬物的關係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何治國、如果構建和諧社會、如何讓天下和平發展的政治主張,所以"經"之義,有如當今語境下的"主要"、"要點"、"要旨"相類同。
其實,巜道德經》的書名,也是後人和老子後學所冠之名,大家都接受了,也就通行於世,但因時移世易,詞義、語義均有變遷、加之附會著宗教色彩,若以學術思想傳承的現代性層面考慮,還是還其本原,用《老子》書名更貼切,可以減少諸多不必要的誤會和誤解。
歸結而言,老子所著《道德經》,計五千餘字,用老子話說,我的思想簡明易懂,我的理論簡單易行(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子所講,實實在在就是當時的科普知識:空間、時間、萬物、眾生、家、國、社會和天下,只是老子不但在科學層面講,更在哲學層面講,並進而在社會層面全方位展開,於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諸多方面廣泛涉及,其構建的系統性之強大,令人歎為觀止。
2、老子為何為後人留下五千言《道德經》
首先,我們來看看老子的職業和職務,老子任職周王朝國家圖書檔案館,職級是館長也好,高管也好,但類比今日,不能簡單理解為國家圖書館高階管理人員,而應類同理解為當今科學院和社科院的雙料院士。要不然,無法理解老子的知識結構,為何能如此全面、系統和完整。
其次,我們考證一下老子的宇宙學的知識來源。老子在其書中,多次坦承源自中國"士"人文化的傳承,他對宇宙萬物的認知及洞見,並非自創、推論或猜想,而是系統整合。這樣的知識及思想的系統整合,若不能傳揚,對人類而言,就是莫大的損失,他作為履職的關鍵之人,也必須擔當不可推卸之責。
為此,老子不遺遺力地宣傳推廣他的思想理論,但當時的政要不想理解,更不想接受,知識界和學術界亦然。史載,只有孔子拜會老子後,發出了把老子比喻為龍的讚歎。老子不得不嘆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但老子負責任,有擔當,棄職西行,在他的學生尹喜處,留下五千字宏文,把他的思想理論,系統完整地置於其中。這五千字宏文寫成的小冊子,也即我們今天讀到的《道德經》,二千多年來,認同也罷,不認同也罷,對人類社會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3、《道德經》究竟講了些什麼
《道德經》簡潔明瞭,開篇即探尋宇宙時空,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把宇宙時空及時空中形成的規律性和法則性的東西,定義為道,把人類認識宇宙時空及其執行的規律和法則的有效過程,稱之為德,認為人類可明道而見徳,應遵道而貴徳。
因明道而見徳,人類有了地心說、日心說、牛頓定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漸次發展,對宏觀世界的認知,越來越逼近真相;有了分子論、原子論和基本粒子理論的縱深發展,對微觀世界的瞭解,也越來越接近真實;現風行當下的量子力學和超弦理論,極有可能形成解讀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大統一理論,為人類社會解開眾生萬物及宇宙世界生成與執行的關鍵密碼。
因遵道而貴德,人類有了空間定位的自我認知,有了倫理規範的逐步成長,有了文明社會的發展目標,有了和諧共生的願景理想。
那麼,人類社會是在進步還在退步,人類文明是在進化還是退化,老子在其書中,不但有科學性分析推論,更有哲學性的歸納總結;既有超前性的理論預判,也有實操性的方法推介。其間的精彩與震撼,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因為正如尼采所言,面對老子的思想寶庫,只要你願意入門,其間寶藏,願其所取,盡皆"唾手可得"。
4、《道德經》於社會和個人有何現實意義
如果老子的思想理論得以全面推行,宏大的不用去說,於社會而言,社會風氣不再浮躁、浮誇、急功近利、虛偽不實,社會不會再物化,物慾之心不會再盛行;於個人而言,個人名利不是第一、不是首選,人會變得安靜、淡然,不再得也憂慮、失也憂慮,有也憂愁、無也憂愁。總之一句話,個人的幸福感會越來越強,社會的幸福指數會越來越高。
赫爾曼·黑塞說過:“幸福是一種方法,不是一樣東西。是一種才能,不是一個目標。”老子正是具有這種才能的人,這種才能,於三千年前的中國社會,也許不稀奇,但於今天,中華民族將再次登臨世界文明巔峰之際,這將是不可或缺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