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科論普

    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經表示,對於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計劃的時間,國內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一些專家說中國可以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工程。美國宇航局局長格里芬發表演說時也曾說 “假如華人願意的話,2020年他們是可以實現載人登月工程的”。第二種說法,航天科技集團的葉培建院士公開發表過自己的觀點,認為2025年比較合適。第三種說法,中國科學院編制的50年長遠規劃中提了一個時間表,認為中國要實現載人登月工程是2030年。

    就中國的航天總體規劃而言,在探月工程上,分為三步走,也就是完成“繞落回”三期計劃,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無人取樣返回。2007年10月,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乘坐“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升空,執行中國首次探月之旅,完成了繞月探測的目標。

    2010年10月,“嫦娥二號”乘坐“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升空,完成了為“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月面軟著陸驗證部分關鍵技術,並對“嫦娥三號”預選月球虹灣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同時繼續開展月球科學的探測和研究。這次發射的“嫦娥三號”,正是在前次發射成果上完成的。

    2020年前,中國月球探測工程以無人探測為主,分三個實施階段:

    “繞”為一期,研製和發射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突破繞月探測關鍵技術,對月球地形地幔、部分元素及物質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間環境等進行全球性、整體性與綜合性的探測,並初步建立中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

    “落”為二期,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主要任務是突破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訊與遙控操作、深空探測運載火箭發射等關鍵技術,研製和發射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實現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對著陸區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和物質成分等進行探測,並開展月基天文觀測。

    “回”為三期,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主要任務是突破取樣返回探測器小型取樣返回艙、月表鑽巖機、月表取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技術;在現場分析取樣的基礎上,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進行試驗室分析研究;深化對地月系統的起源與演化的認識。

    所以,只要我們對中國的航天事業具有信心,並且支援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在加上航天人艱苦卓絕的努力,未來登上月球的夢想便不會遙遠,也一定會實現。

  • 2 # 海邊椰子

    如果維持目前的速度,中國的載人登月返回可能在2030年代後期到2040年代實現。

    根據已經公開的計劃,載人登月工程需要在探月嫦娥工程完成之後逐步立項開展,而眼下的探月工程剛進行到第二步落月(嫦娥三號),接下來需要實現探月工程三期,實現月球自動取樣返回,一是為了將月球土壤和岩石帶回地面研究,二是為載人往返打下堅實技術基礎。

    原先的時間表裡有很多過於樂觀的估計,例如在2012年首飛長五,2017年基本完成不載人登月,提前立項長九,等等。但是從實際情況看,限於投入和技術水平因素,進展比起這些預測要稍微落後。

    重型火箭長征五號近年兩次試射均出問題,表明技術尚不夠成熟,原定今年11月底發射的第一艘取樣返回飛船嫦娥五號計劃幾乎肯定會因此延遲至少一年到半年。之後預訂2018年發射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及月球車和中繼衛星,預訂在2020年同樣用長征五號發射的第二艘取樣返回飛船嫦娥六號都會受到影響延遲。如果這次長五發射的問題順利解決,並且之後發射也都一帆風順的話,原定2017年基本完成不載人登月考察,結束探月三期工程的目標將會在2021~2023年左右實現。

    在這之後,實現載人登月尚需要以下準備:載人登月工程結束初步論證,正式立項開始準備;登月重型火箭長征九號完成關鍵技術攻關,轉入正式立項;載人登月飛船的研製和實驗;長征九號的試飛和完善。之後需要組裝長九和飛船多次發射進行類似神舟1~4號和阿波羅4~6號的無人驗證飛行,阿波羅7~10號的載人驗證飛行,然後才能進行足夠安全的正式載人登月返回。

    如果這段時間內國內和國際政治經濟狀況均不發生大的波動的話,以目前的航天進展速度,如果長征九號一切順利,將能在2028~2030年實現首飛,後續試驗飛行進行順利的話有望在2035年實現首次載人登月。而要是計劃略有耽擱,推遲到2040年代實現也有可能。

  • 3 # 航天小生張偉

    我們前兩年開展了載人航天中長期發展規劃論證,提出了未來載人登月和載人火星探測的發展路線圖,同時提出了數十項有待攻關的關鍵技術。我們當時提的想法是希望2025年前完成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攻關,2035年前後實現首次載人登月,2045年實現月球科考站,2050年後擇機開展載人火星探測任務。

    載人航天工程是需求牽引、能力驅動的科技工程,對實現載人登月工程最重要的是運載能力。實現載人登月通常需要近地空間100噸左右的運載能力,目前美國和俄羅斯都有重型運載火箭的研發基礎,但我們的重型運載火箭才剛開始研發,按照咱們火箭研發的一般規律,約需要十餘年能突破其關鍵技術,即2028年實現重型運載火箭。到2030年後有可能成熟。因此從技術方面看,至少在2030年後,重型運載火箭、登月艙、登月航天服等多項關鍵技術才有可能成熟,載人登月才有希望實現。

    雖然重型火箭已開始研發,但我們關於載人登月的未來發展規劃還停留在紙面,目前我們申報載人登月立項還沒有獲批,其他的關鍵技術也就沒有開展攻關。未來載人登月實現的具體時間除了關鍵技術準備以外,主要取決於國家的立項時間。如果國家在十年內不立項,在2030年後也未必能實現載人登月。未來也不排除我們國家直奔火星或小行星而去,略過別人曾經登過的已沒有足夠新鮮感的月球。

  • 4 # 養基奶爸

    按照中國公佈的航天計劃,載人登月將於2030年實現。

    在載人登月之前,中國航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屬於華人的空間站。預計在2020年建成。

    也許有人會說問,為什麼要等到2030年?原因很簡單,在等,等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和生產。目前這是制約中國登月的最主要原因。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強火箭是長征5號B,近地有效載荷23噸,地球同步軌道載荷14噸。想要登月還差的太遠。

    上世紀美國登月使用的土星5火箭,月球軌道45噸,近地軌道118噸,才讓美華人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

    據悉,中國已經為登月著手研製新一代的長征九號運載火箭,其能夠實現近地面軌道有效載荷140噸。足以讓華人登上月球。但目前,這一專案還停留在預研的方案論證階段,就算正式立項也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

    所以,鑑於以上原因,中國登月計劃是2030年。希望中國航天人加油!早日讓華人登上月球。

  • 5 # 來看世界呀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還在制定中,也許再需15年左右就可實現。目前主要是發射月球車進行月球表面巡視,部分技術或許可用於未來載人登月。

    中國載人登月目前主要是探測器登月,正逐步實施,根據網路資料,分為繞落回三個步驟。最先的是人造月球衛星,掃描月球表面的特徵比進行科學分析,也就是“繞”;第二階段是目前正在實施的,探測器登陸巡視,即“落”;下一步的目的是發射探測器登月月球取樣並返回地球,即“回”。現在剛進行到“落”,無人探測器登陸探測的計劃還沒有完全實現,載人登月就得往後稍稍吧。

    中國到底會不會進行載人登月?個人認為是會的,未來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成功後,月球將是一個很好的技術驗證的平臺,開展載人登月還可以進行一些空間探測,對航天事業的發展是有利的。但也因為載人登月主要是為了空間探測與技術的驗證和展示,短時間內並不能見到什麼效益,月球豐富的資源看著讓人眼紅,但沒辦法利用也白搭。

    最重要的是,目前長征九號設計試驗還沒有結束,火箭也還沒有定型,載人登月也還得等。15年左右,長征九號的製造工作應該可以完成。

  • 6 # 國貨當自強

    很遺憾告訴你,目前不具備能力。

    首先是因為載人登月需要重型運載,國內目前最大的並不成熟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的低軌衛星發射能力才23噸,而執行美國阿波羅計劃的土星五號運載能力達到127噸,差距不是一般大。為什麼需要那麼大的運載火箭,首先需要把整個登月艙,返回艙,繞月母艙的組合體發射到近地軌道,再變軌到對月轉移軌道,到月球附近要對月制動進入月球軌道,登月艙分離母艙進行制動登陸,返回時月面發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對地變軌,地球制動,降落傘等,這些變軌過程需要的燃料也十分巨大。

    其次是載人登月人命關天,全世界矚目,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要求,這麼多組成部分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合成的串聯可靠性無法滿足載人的人身安全要求。可以先考慮登月車加上機械臂的模式,按現在的技術,可以完成的工作不比載人登月,用人工操作的少。

    最後是是經費缺口太大,沒有軍備競賽支援玩不起,包括美國。現在科研經費各個口子的數額基本固定,不可能大量擠掉其他經費支援載人登月。早知道美國阿波羅計劃在60年代耗資就達250億美金,除了秀肌肉,沒有實質的產出。

  • 7 # 冰雹藍天

    載人登月是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夢想,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象徵,登月的意義遠大,是大國崛起吹響的勝利號角。

    按照一步一個腳印、穩紮實打的太空進軍步伐,中國在202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已不現實;2030年前完成這一宏偉計劃依據現在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有些過長;在冰雹看來2025年前,也就是在2020年至2025年期間完成這一任務是最為現實的,或者說2020年後的一兩年之間就可以完成。

    按照太空探索近地軌道載人工程計劃,三步走我們已經基本完成,從1999年11月20號的神舟一號到2001年1月10日發射的神州二號,我們完成了無人飛船的發射和科研任務;自2002年3月的神州三號到2002年的神州四號,我們實現了模擬載人的科學實驗。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是值得整個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一天,楊利偉所搭載的神州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並在暢遊太空一天後安全返航。至此,掀開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穩健步伐。

    2005年10月神州六號搭載費俊龍、聶海勝順利完成太空科研任務並安全返回祖國;2008年9月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搭載神州七號順利完成各項任務並安全回到祖國大地;2011年11月、2012年6月、2013年6月、2016年10月神州八號(無人)、九號、十號、十一號分別運送多批宇航員進入太空並安全圓滿的返航。

    2016年天宮2號太空站已在太空與天舟1號運載飛船順利完成對接;2010年10月嫦娥1號開始奔月至2012年9月嫦娥3號攜帶玉兔踏上月球表面,第一次將五星紅旗飄揚在我們期待萬年的月亮上。

    下一步我們一定是完成登月倉著陸,之後是著陸返航的實驗至少兩次,在以上科學實驗順利完成之際,就是我們華人登上月亮找尋“真正嫦娥”的開始!這個時間一定會是在2025年之前完成。

    未來火星上也會升起五星紅旗,未來的太空將是中華民族的新的征程!!!!!!

  • 8 # 吾評武願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登月這個事情是全世界的難題,登月對一個國家的航空領域是要求的多麼嚴格,地球人登月談何容易啊。 現在這個世界上能載人登月的也就只有美國了,美國作為第一個載人登月的國家,可以說是世界太空航空事業上的里程碑之舉,是很值得敬佩的,那麼美國過後,第二個登月的國家會是誰呢?現在全球的航天航空科技技術事業除了美國就是俄羅斯和中國了,而俄羅斯登月肯定是上不去的,因為他國家的經濟無法承受載人登月這個大工程,說白了就是香火不夠,需要眾籌啊。那麼第二個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只能有中國了。因為中國對待科學技術的研究一直在路上。 所以敬愛的朋友,我們不能著急,關於中國登月的這個事情呢,現在國家是有計劃的,因為登月容易返程難,現在以咱們國家的技術登月絕對是可以的,但是返程的話以現在的技術水平還是達不到的,因為登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就是繞,就是圍著月球轉圈,第二步是落,就是落到月球上,實現載人登月,第三步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回,就是在月球上再起飛,回到地球上,這個回的難度是最大的,畢竟月球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現在的中國航天技術已經能達到繞、落這兩個階段,但回的話預計要再等十年,因為中科院專家講過,預計中國在最快2025年實現載人登月,但是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因為中國對於空間站的專案工程還在建設中,在沒建設之前是不能夠登月的,而中國空間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完成建設,那麼到2025年有五年的時間,五年的時間完成登月難度太大,除非是出動舉國之力,但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太急躁了,而已中國對航天建設事業的一貫風格風格都是穩紮穩打的,不打無把握之仗,所以這個時間是完不成的,一般有的十幾年的積累應該差不多,那麼預計2035年將中國的宇航員送到月球上還是有可能的。

  • 9 # 穹徒墨鹿

    從技術層面來說,載人登月以及成功返回對於我們來說不難,如果拋開一切因素,今年就能實現。

    為什麼現在不急著登月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國際政治因素,目前西方國家大力渲染中國威脅論,為了國家安全,很多尖端科技都不會公佈,會盡量控制在一個平衡的階段。即,中國對西方國家構成不了威脅,但又有實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

    2,現實因素,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載人登月和無人登月沒有多大區別,能帶回月球的土壤以做研究就行。

    3,經濟因素,航天工程是龐大的工程,極度耗費人力物力。不會試驗成功一兩次就馬上載人登月,若非必要,國家不會拿宇航員的生命做賭注。

    綜上所述,載人登月對於中國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時機。

    無論是美國還是前蘇聯,當年搞科技競賽都有被迫原因,所以現在美國強大了,他們連空間站都想撤掉了,因為已經沒有研究價值。

  • 10 # 魂舞大漠

    ●難以為繼土星5。穿新鞋絕不可走老路,為了上天,美國舉國之力,180億美金,打造出的阿波羅,配套還有一款大火箭,使用11臺發動機的土星5,這東西忒瘮人,11臺發動機成就45噸的月球軌道轉移能力,起飛質量高達3000噸,那不是火箭,是美國的銀子在飛翔,飛到1973年,終於覺得沒意思,其實很難再玩下去,為了大國的所謂臉面,搞這種事,除了自豪一時,還有甚的意思?人們的詮釋,這是1969,美華人所能達到的高度,但是也留下極其深刻的教訓,砸鍋賣鐵搞航天,就是再成功也是失敗的,把航天活動當做大國的面子工程,這種所謂的科學實驗是難以為繼的,是輝煌不可重現的,想想也是滿滿的淚,除了說發瘋,沒有第二種解釋。像這種事,我們是不為的。只有理性的航天,才是可以持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鄉村學校中層幹部,為什麼很多教師搶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