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帝五
-
2 # 一看教育
本身學校教師交流,是為了鍛鍊教師教學水平,同時也是提高鄉村學校的教學水平。一般去交流的教師都是比較優秀的。
不過就目前我接觸過來的這麼事情而言,一般鄉村學校,很多老師過來輪換一下,沒多少時間就走了。有些教師教的好能銜接好的話基本上學生有進步的也會很多。但也有個別的老師,銜接不好,就會影響孩子進度。所以這個也要看老師還有孩子。
-
3 # 空山畫雨
這種現象確實有,主導思想是為了支援農村教育,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條件艱苦能堅持在農村學校工作就是一種奉獻。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農村工作,在評優,職稱評定方面有要求有農村工作經歷。交流輪崗教師確實解決了農村教師缺編問題。很多老師也是盡職盡責努力工作。
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有個別支教老師得過且過完成了不好的影響。第二,支教老師都會有很多優惠條件,明顯高人一等,這對長期堅守農村工作的教師是一種打擊,讓長期堅守的老師很灰心直接影響工作熱情。
-
4 # 八月長安
鄉村學校是存在這樣的現象,就以我們學校為例來說說實際情況吧。我們學校是距離城區最近的一個鄉鎮,我每天來回要20公里的路程,早出晚歸,中午在學校吃飯,這樣的條件也不算太苦。所謂的新老師來鍍金也就是城區老師來鄉村交流任教,讓自己的檔案裡有鄉村任教的經歷,其實這些交流老師每年也就3~5個,他們對待教學的態度也是很認真,教學成績也很優秀,當然也不排除有極個別不負責的老師在交流的時候應付了事,導致學生成績墜崖式下滑。我就遇到過一位這樣的教師,本來這位老師接手的班級是名列前茅的,但是由於這位教師個人原因(該教師是區裡的骨幹教師,擔任許多公開課,講座這一類的任務),經常請假對於學生的關心重視不足,導致最後的成績落後很多。
剛剛我所說的鍍金的老師還好一點,鄉村學校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教師,不少教師都是在編不在崗(借用、病假、產假等),學校也迫於無奈只有請代課教師,因為代課教師的工資每月只有1500元,導致招不到好的教師,只有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家帶孩子的媽媽等樂意過來,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直接教學,有的只幹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就不幹了,學校只能在重新請代課教師,週而復始學生的成績怎麼能好?特別鄉村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也就管他們吃飽穿暖,學習上的事情在不上心,孩子就很容易荒廢。這樣的現象不是某一個地方特有的,是普遍存在的,雖然教育部門已經盡力去解決這些問題,我還是希望在快一點,畢竟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
-
5 # 家教流程
對孩子肯定有影響
小孩對於老師還是有很強的依賴性的,尤其是小學生,所以如果每年都換老師的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進而影響他的學習。
學習是一個活動,需要情感來支撐,每年孩子都要從新適應不同的老師,對孩子的情感是一個打擊。
凡是往好處看
但這並不一定,產生的影響就是壞的,也會有一些同學喜歡,新鮮喜歡挑戰,所以每年到來的一批新老師,都能夠給學生不同的感覺,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思想和交流,也許能夠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過分的依賴老師。
鄉村大環境使然
其實這也是很無奈的,因為鄉村的大環境實在過於艱苦,留不住人才,所以老師才會頻繁的交流,不像市裡學校那樣穩定,國家應該大力的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和福利,爭取讓人才留在鄉村
制度設計應考慮學生
很多老師來鄉村鍍金,回去以後這個鄉村的工作經歷能對他們的支撐近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我們在設計這個交流制度的時候,應該注意考慮到對於鄉村學校的影響,既然是服務服務鄉村,那麼就應該是規定年限,把學生帶完。不應該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
6 # 鑫旭線上
由網友 八月長安 提供的答案:
鄉村學校是存在這樣的現象,就以我們學校為例來說說實際情況吧。我們學校是距離城區最近的一個鄉鎮,我每天來回要20公里的路程,早出晚歸,中午在學校吃飯,這樣的條件也不算太苦。所謂的新老師來鍍金也就是城區老師來鄉村交流任教,讓自己的檔案裡有鄉村任教的經歷,其實這些交流老師每年也就3~5個,他們對待教學的態度也是很認真,教學成績也很優秀,當然也不排除有極個別不負責的老師在交流的時候應付了事,導致學生成績墜崖式下滑。我就遇到過一位這樣的教師,本來這位老師接手的班級是名列前茅的,但是由於這位教師個人原因(該教師是區裡的骨幹教師,擔任許多公開課,講座這一類的任務),經常請假對於學生的關心重視不足,導致最後的成績落後很多。
剛剛我所說的鍍金的老師還好一點,鄉村學校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教師,不少教師都是在編不在崗(借用、病假、產假等),學校也迫於無奈只有請代課教師,因為代課教師的工資每月只有1500元,導致招不到好的教師,只有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家帶孩子的媽媽等樂意過來,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直接教學,有的只幹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就不幹了,學校只能在重新請代課教師,週而復始學生的成績怎麼能好?特別鄉村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也就管他們吃飽穿暖,學習上的事情在不上心,孩子就很容易荒廢。這樣的現象不是某一個地方特有的,是普遍存在的,雖然教育部門已經盡力去解決這些問題,我還是希望在快一點,畢竟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
由網友 逐夢美術生 提供的答案:
我之前在城裡的學校讀書,我之前的學校還是全南京市排名前15以內的。可是1,2年級,就這兩年。我們換了三個語文老師,三個數學老師。老師們都是大學畢業就來工作的,有的幹了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不適合當老師就走了。有的是,被學校開了。換來換去的老師裡有脾氣暴躁的,有懶得改作業全是家長改的。就算是排名那麼靠前的學校,也是有糟糕的老師存在的。所以我爸媽想開了,今年讓我轉學回到鄉村小學。因為一個班人非常少。老師可以獨立的批改作業。不至於讓家長干預。
由網友 宇宙最好老師 提供的答案:
對孩子肯定有影響
小孩對於老師還是有很強的依賴性的,尤其是小學生,所以如果每年都換老師的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進而影響他的學習。
學習是一個活動,需要情感來支撐,每年孩子都要從新適應不同的老師,對孩子的情感是一個打擊。
凡是往好處看
但這並不一定,產生的影響就是壞的,也會有一些同學喜歡,新鮮喜歡挑戰,所以每年到來的一批新老師,都能夠給學生不同的感覺,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思想和交流,也許能夠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過分的依賴老師。
鄉村大環境使然
其實這也是很無奈的,因為鄉村的大環境實在過於艱苦,留不住人才,所以老師才會頻繁的交流,不像市裡學校那樣穩定,國家應該大力的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和福利,爭取讓人才留在鄉村
制度設計應考慮學生
很多老師來鄉村鍍金,回去以後這個鄉村的工作經歷能對他們的支撐近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我們在設計這個交流制度的時候,應該注意考慮到對於鄉村學校的影響,既然是服務服務鄉村,那麼就應該是規定年限,把學生帶完。不應該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由網友 空山畫雨 提供的答案:
這種現象確實有,主導思想是為了支援農村教育,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條件艱苦能堅持在農村學校工作就是一種奉獻。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農村工作,在評優,職稱評定方面有要求有農村工作經歷。交流輪崗教師確實解決了農村教師缺編問題。很多老師也是盡職盡責努力工作。
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有個別支教老師得過且過完成了不好的影響。第二,支教老師都會有很多優惠條件,明顯高人一等,這對長期堅守農村工作的教師是一種打擊,讓長期堅守的老師很灰心直接影響工作熱情。
由網友 一看教育 提供的答案:
本身學校教師交流,是為了鍛鍊教師教學水平,同時也是提高鄉村學校的教學水平。一般去交流的教師都是比較優秀的。
不過就目前我接觸過來的這麼事情而言,一般鄉村學校,很多老師過來輪換一下,沒多少時間就走了。有些教師教的好能銜接好的話基本上學生有進步的也會很多。但也有個別的老師,銜接不好,就會影響孩子進度。所以這個也要看老師還有孩子。
由網友 文之刀客1 提供的答案:
我小學的時候每一個學年都換新老師。
我也是在鄉村小學讀書。
讀書與老師有一定的關係,但我認為,家長也是孩子的老師,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
-
7 # 育鄰人
“鍍金”已然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很多職位都存在這一現象。就職務交流本身而言並無不妥,如果被交流的老師都能盡職工作,那麼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關鍵的一點也就在這裡。“鍍金”的大趨勢下,能去“鍍金”的都是有關係,即將被提拔的,而提拔他們的關係是不關心“鍍金”成效的。這一來二去,“鍍金”就成為了形式、“面子”工程,“鍍金”者在“鍍金”崗位基本不會好好工作,“鍍金”變成了“鍍金症”。
在教學“缺德”、德育缺失的情況下才需要國家提倡“立德樹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育人先育己,如果剎不住趨利之風、一切“向錢看”,“立德樹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或許真會成為“紙上談兵”......
回覆列表
我小學的時候每一個學年都換新老師。
我也是在鄉村小學讀書。
讀書與老師有一定的關係,但我認為,家長也是孩子的老師,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