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頁如果我還在
-
2 # 株洲故事
曹操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提出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他風流時可以隨意佔有他人妻妾,他霸道到挾天子以令諸侯,他任性時可以處斬東漢名士。所以說他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是對的,但我不認為曹操是不敢做皇帝。
曹操的野心是隨著他的勢力的增長而增強的,在曹操還沒有成長為一方軍閥時,他只想做一個正直的官員,為朝廷百姓謀福祉,所以在他出任洛陽北部尉的時候,他可以用五色棒杖殺宦官蹇碩的叔父。但後來經過多年宦海沉浮,他發現靠他一人之力很難改變朝廷黑暗的政治,所以在董卓佔據京師後,曹操散盡家財,合義兵,建立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這個時期的曹操還在為自保而努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曹操在兗州收復了三十萬青州兵,實力大漲之後,他的心態又發生了變化,他徵召了毛玠為治中從事,毛玠為曹操規劃了政治綱領,即奉天子以令不臣。此時曹操的心態從自保變成了振興朝廷,改變朝廷的黑暗政治。
到後來,曹操迎獻帝於許都,並官至丞相後,曹操漸漸體會到了權力給他帶來的快感,所以他在不斷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過程中,也滋生了強大的野心。他處心積慮的讓自己成為了魏王,車駕出行都是皇帝的儀仗,這個時候的曹操也暴露了他的野心,那就是以曹魏代漢。
曹操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以曹魏取代漢室的心思越發強烈,但是曹操深知士族門閥的力量還很強大,他如果直接取代漢獻帝,成為皇帝,將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就連跟隨了曹操一輩子,始終堅定不渝的支援曹操的荀彧也持反對意見。而荀彧作為名士,他的意見其實從側面反應了士族對曹操稱帝的態度。所以曹操在孫權勸他稱帝時,才會不願意。
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但時間不等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壯士暮年,曹操最終還是沒有稱帝。但同年十月,他的兒子曹丕,採用了士族代表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讓士族門閥掌握了中正權力,換取了士族門閥的支援,才最終成功稱帝。我猜想,曹操應是早就看穿了問題的本質,所以他在任用名士的同時,也在打壓士族門閥,但時代的侷限性,讓他沒能成功,但他不願意向士族妥協,所以最終讓他兒子曹丕來向士族妥協,實現了他以曹魏取代漢室的野心。
你們認為呢?
-
3 # 公明淏
所謂吉人自有天相。
曹操不敢做皇帝的原因就是怕被世人所不齒!曹操怎麼會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呢?曹操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誰信!
曹操說,孫權的勸進實際上是為了把他當羊肉串放在火上烤。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我們都知道,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五十六歲的時候。當時,他完成統一北方大業後,政權逐漸鞏固,繼而圖謀統一全國;但是孫權、劉備兩大軍事勢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脅。他們除在軍事上聯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則抨擊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在這種政治形勢下,曹操釋出了他的代表作《述志令》,又名《讓縣自明本志令》,借退還皇帝加封三縣之名,表明他的本志,反擊了朝野謗議。
《述志令》是曹操對外表達自己思想和經歷的一篇帶有自傳性質的重要文章。他如果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何必要反擊劉備、孫權的抨擊呢?輿論的壓力讓曹操不得不做出反擊。
另外,曹操在接受賈詡投降的時候,發自內心的說過:“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可見,曹操對名譽的重視程度遠遠的超過了典韋、曹昂、曹安民以及流血犧牲的將士。
話說回來,曹操沒有天相,雖然他名叫“吉利”。司馬懿、恆階、陳群、孫權等重臣曾經分別勸過他進位,曹操有自知之明,認為“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一語道破了,他不能當皇帝的原因,就是輿論壓力太大!普天下的黎民百姓不支援他當皇帝。他清清楚楚!
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治理政事並不難,只要不得罪那些卿大夫家族就可以了。世家大族所仰慕的,一個國家的人都會仰慕;一個國家的人所仰慕的,普天之下的人都會仰慕;因此就象大雨遍佈一樣人生規律的教化就會到達四海。)
說明白了吧,老百姓是看世家大族的,世家大族仰慕的,老百姓才會仰慕。反之亦然!也就是說,世界大族不支援曹操,老百姓也不支援曹操。有毛病嗎?怎麼知道世家大族不支援曹操呢???因為,曹操沒有天相!!!
這個天相是什麼意思?所謂的天相就是吉祥的自然現象。由於當時的科學解釋不了的各種稀奇古怪的現象,就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來逢凶化吉。能利用這些稀奇古怪的現象的人,當然也不是什麼普通的黎民百姓,而是有著一定學識、一定的社會人脈、或者雄厚實力的世家大族。
那麼,曹丕繼位和曹操之死相隔不到一年。曹操是公元220年正月辭世,曹丕是同年12月13日正位魏文帝。這一年都發生了什麼事????
1、黃龍再現。漢靈帝熹平五年(176年),譙縣上空出現了黃龍,光祿大夫橋玄問太史令單颺說:“這是何吉兆?”單颺回答:“以後必有稱王的人在這裡誕生,不到五十年,還會有黃龍出現,天象經常和人事相應,這就是天人感應。”內黃人殷登把這話默默記下來。四十五年後,殷登還健在。延康元年(220年)三月,黃龍又在譙縣再現,殷登聽到這個訊息時說:“單颺的話,果然應驗了。”
2、四月十二日,饒安縣報告說出現了野雞。
3、八月,石邑縣報告說大群鳳凰翔集。
4、至於什麼鄯善、龜茲、于闐王各遣使奉獻;山賊鄭甘、王照率眾來降;酒泉人黃華投降;孫權派使者進獻禮物;孟達率部投降等等……等等……大吉大利!
明白人一眼就能看透:這一切不過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為了能讓曹丕順利上位,編造出來的“天相”!讓曹丕順理成章的取代漢室。當然,不得不承認這些東西確實是發自內心的,他們太希望曹丕能當皇帝了,甚至不惜得罪曹丕,拼命也要讓曹丕上位。
老百姓知道個屁!老百姓根本就沒聽說過《九品中正制》,哪裡知道她是可以保障世家大族世代為官的法律依據。士族擁護誰,老百姓就擁護誰,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謂的“粉絲”,又叫“腦殘”。
正是有了這些腦殘,才使得曹操不得不面對千夫所指,不敢違背天意(腦殘粉的意願)執意稱帝。卻又決不向《九品中正制》低頭!!!唯才是舉就是最先進最正確的用人選官之道。是曹操的原則,士族的墳墓。
那些盲目的舔著士族階級狗屁的文盲、法盲、流氓“粉絲”們,怎麼可能具備支援曹操稱帝的智商。因此曹操在日,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吉利的天相。就算有些許稀奇古怪的現象也只能是兇相畢露,讓曹操背上一輩子的罵名。甚至連夏侯惇都反對曹操上位……
雖然曹操才是中國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民主(夏侯惇語“自古已來,能除民害為百姓所歸者,即民主也。”)。
-
4 # 李致致
簡單一點回答,曹操的詩裡面就有答案!初心本就只想做一個治世之臣!但歷史把他推到了前臺!到了最後,其實,曹操做不做皇帝已經無關緊要!因為他已經沒有退路!只不過背了那麼久的罵名,又何必被對手做實?給人以口實!這應該是正常人的邏輯!而且,曹操這個時候已經老了!為下一步繼承人選擇才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才是長治久安的目標!
-
5 # 杜陵愚公
準確的說,曹操不是不敢做,更不是不想做,而是他統籌考慮,認為以魏代漢做皇帝的時機尚不成熟。
曹操所處的時代,雖然東漢的江山已搖搖欲墜,但人心、最起碼是諸如荀彧的眾多士大夫,名人雅士、豪強心還仍在漢而不在魏。生搬硬套,逆勢而為、後禍無窮。就連曹操天不怕、地不怕的奸雄,也識趣退讓了。
稱帝簡單,稱帝后,怎麼維持住就難了。不得不說,控制私慾,不稱帝,也體現了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高明!
親:對此問題,您是怎麼觀點呢?
-
6 # 可靠不凡溪水
燒炒美味佳餚,需要掌握火候,低之夾生,過猶不及。
騎車拐彎時候,需要掌握速度,慢了耗時,快了易倒!
社會變革亦如燒炒馭車。市場經濟為何取代計劃經濟,排程調速而已!孫權曾勸曹操坐皇帝,曹操說:是兒欲置吾於爐火上也!意即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爐火上蒸烤。曹操不想面南登基稱孤道寡嗎?不!他想,他夢寐以求。為什麼不想,應該想。往大處說,漢祚已盡,難已起死四生。改朝換代,重新分配生產資源,將會在一定歷史階段極大促進生產力。往小處說,光宗耀祖,建不朽功業!什麼篡國逆賊,那都是壓迫人民的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統治地位而製造的愚弄百姓的謬論。你一旦黃袍加身,那就是天子,天之驕子!你的功勞,會有人往大里吹捧。你的過失,會給你找個背鍋者。這麼多好處,曹操怎不稱帝?條件不成熟。孫劉軍閥割勢力尚盤據一方,他們會利用人們被封建傳統意識洗腦的優勢對自己不利!
-
7 # 米粒閒聊
"曹操從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為何不敢做皇帝呢?"前半句話,是錯誤的。人們可以說曹操是位奸詐、殘忍的歷史人物,可是,曹操絕不是個無賴之徒。只有無賴之徒才不會在意自己的名聲的。曹操是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的。這主要體現在了,曹操於公元210年十二月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
曹操寫此篇文告的原因:一是他在開疆拓土的歷程中,由於赤壁之戰的失利而暫時受挫後,要收斂一些;二是,曹操要表示自己沒有篡漢的野心,是要做一名忠於東漢王朝的忠貞之臣的。在此文告,既有曹操的真心話“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這應是青年時期的曹操的政治抱負)”,更多的是曹操口是心非、狡辯之言。因此,此篇文吿表明了曹操還是很在意自己名聲的。
曹操為何不敢做皇帝呢?。首先,曹操要篡位做皇帝是有程式的。也就是透過立功,加官進爵,一步步的接近皇位。公元213年五月,曹操進爵魏公。公元216年五月,曹操再進一步稱魏王。也就是到了這一步,曹操篡位稱帝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可是,此時有三個難題,擺在了曹操面前。第一個難題,在曹操控制的地盤內還有不少的反曹勢力,甚至到了公元219年前後還發生了多起反曹的事件。第二個難題,劉備和孫權的聯合抗曹的關係。第三個難題,曹操的繼承人是誰。由於這三個難題的存在,曹操不敢冒險稱帝。曹操很明白,自己若在條件不完美的前提下“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將會激起內亂和外患的。直到公元219年年底時,前兩個難題都已解決了(第三個難題,已在公元217年解決了——曹丕被立為了世子)。先是,內部反曹勢力被清洗掉了,二是,孫權背盟陰襲荊州,劉孫聯盟關係破裂。此時的曹操可以放手篡位稱帝了。但是,曹操感到自己已快到生命的終點了,才講出了“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隨後不久,曹操於公元220年正月病逝。曹丕先是繼承魏王爵位,又於公元220年十月篡漢建魏。
回覆列表
因為曹操從未想過做皇帝,就連丞相都非其本意,可是趕鴨子上架的做上了丞相,如果他不做皇帝他的部下能接受但是心裡怎麼想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