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餘生

    養兒防老早已成為歷史,靠兒不如靠自己,父母老了,子女也是拖家帶口的,也要養育自己的後代,生活的焦慮,賺錢的不易,往往子女做不到百分百的對自己父母盡孝,尤其疾病纏身的父母,更成為了子女的一種拖累,所以人還是不要把全部的養老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儘量不要使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

  • 2 # 心緣1619

    養兒防老,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文化的傳承,簡而言之,就是養育兒子,防備老了無人照顧。

    可是在如今的社會當中,養兒真的可以防老嗎?

    現在想要“養兒防老”,是幾乎不可能的。現代的年輕人每日都在為了生活奔波,養活自己都成為很大的難題,又如何能夠贍養老人呢,尤其是在中國大規模的實行計劃生育之後,現在大部分的家庭當中,一對年輕人普遍需要贍養差不多七八‬個‬老人,而這個時候讓他們養老‬,他們先考慮的並不是養‬老的問題,而是育兒的問題,所以說養兒防老這個概念並不適用於現在的社會。

    特定的時代與特定的觀念才能契合,其實養兒防老這個概念放在特定的時間段是沒有錯誤的,那麼是怎麼樣的時間段呢?

    就是當父母老了以後,孩子的確可以將父母贍養起來,要達到這種效果,最適合的時代應該就是在中國的2000年以前了。

    以前的家庭之所以能夠養兒防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大部分的家庭都不存在貸款之類的問題,房子不僅足夠居住,甚至還能讓孩子們住在一起,還有一定的存款。並且養育孩子成本很低,基本就是吃飽穿暖,沒有額外興趣班等。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

    現在的大部分家庭當中,僅僅是房貸就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目前中國大部分貸款買房的人還沒有完成貸款,又哪來的錢去養育老人呢?

    隨著時代的變化,現代年輕人早已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家庭觀念也不斷地向西方國家靠攏,尤其是居住在大城市當中的人,都十分主張和自己的子女分開去居住,給雙方提供最大的生活空間。

    其實大家現在應該徹底糾正養兒防老的觀念,孩子的出生並不是為了能讓生活有保障,而是一種情感的延續,一種生命的延續,所以大家在有了孩子後千萬不要有類似防老的感情色彩加入,像一個朋友一樣去善待自己的孩子,也不要過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當中,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發展自己。

  • 3 # 生產隊長老楊

    問:人們常說養兒防老,但父母老了,我們又真正做到了嗎?

    做到了,我的母親抱養了我這個兒子,就是為了防老的,母親老了,處處用人了,我和媳婦就做到了,直到母親病故,除去病痛折磨不可抗拒外,母親起居不能自理,都能做到照顧周到,母親屋裡是清潔的,身上一直是乾乾淨淨的,伺侯了五個多月,讓母親真正享受了"養兒防老″,帶著"養兒防老″這句老話,安祥的離去。

    母親給我成親之後,就一心撲在我們身上,照顧媳婦,帶大了兩個心肝寶貝的孫子,給我們看家,讓我們下地勞動。秋天收回的玉米,給我們剝了,花生摔了後還給曬乾了,棉花摘不過來,親自到地裡去摘棉花。兩個寶貝孫子中午放學回家,把早已準備好的每人兩毛錢,拿到二人手中。我們是幸福的一家人。

    可是,不幸發生了,母親七十一歲那年夏天,肚子老疼,她總不聲張,後來村裡的赤腳醫生看了拿了藥,見效不大。疼了兩三個月,想拉著她去醫院檢查,她不讓,那時候沒有汽車,村裡就是架子車,秋天,我們把母親扶上小拉車,我在前面拉著,媳婦在後面推著,去了十八里外的鎮醫院,大夫一檢查,癌症晚期。

    大夫說,不治之症,有多少錢也看不好了,回去每天就給她好吃媽喝吧。那時農民也沒有多少看病的錢呀!

    回來後,為了讓母親最後的日子生活的好些,我和媳婦就經心照顧好母親,母親想吃什麼,多遠多難找也給他買來,不讓母親生氣,每天我除去幹活,孩子上學,回來一家人就是陪伴母親,奶奶。媳婦照顧婆更周到,在最後的幾個月裡,每天都給母親擦身子,讓她身上老是乾淨的,端屎端尿,屋裡始終沒有異味。

    還不厭其煩的每天給婆婆做五六次飯。

    母親很堅強,疼的頭上出汗,也不發出呻吟,冬天,那天,母親一天都喘,到夜裡,知道自己不行了,就讓把兩個孫子叫到跟前,兩個孫子叫"奶奶″,母親手拉著兩個孫子的手說:"大寶二寶,奶奶疼不了你們了″,兩個孩子就哭了,母親就這樣撒手離去了。

    不寫了。

    我們在母親面前,真正做到了"養兒防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愛”的代價到底有多大?能否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來聽聽?